『壹』 世界大國石油分配大體情況。。。
世界各國、各地區石油分布如下:
巴西深海油田
2007年年底以來,巴西在被稱為「鹽上層」的地層中發現了一系列大油田。所謂的「鹽上層」地區,延伸數百公里,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大的深海石油儲備區 域。2008年4月,巴西又在大西洋巴西海域發現了一個巨大油田,國際地質學家預計該油田的最大埋藏量為330億桶,可能成為歷史上發現的第三大油田。
南美地區的常規石油可采資源總量為254.1億噸,佔世界總量的8.2%.截至1999年底,南美地區共有剩餘石油探明儲量121億噸,佔世界總量的8.7%;1999年石油產量達3億噸,佔世界總量的9.5%.其中以委內瑞拉石油資源最為豐富,其次為巴西。
俄羅斯-中亞地區俄羅斯—中亞地區油氣資源相當豐富。2000年底的剩餘探明儲量達75億噸,佔世界的5.3%.2000年該地區石油總產量達到3.88 億噸,佔世界的10.8%.俄羅斯剩餘探明儲量67億噸,佔世界的近5%.生產石油3.2億噸,約佔世界的10%,在世界產油國中列第二位。出口原油 1.2億噸。
馬拉開波湖
馬拉開波湖是拉丁美洲最大的湖泊,總面積1.4344萬平方公里。馬拉開波湖也是世界上產量最高、開采歷史最悠久的石油湖,開采歷史已有90多年,委內 瑞拉的石油工業誕生在這里。在馬拉開波湖東南部500多公里,是全球有名的奧里諾科重油帶,面積約為5.5萬平方公里,委內瑞拉政府和石油專家估計該地區 蘊藏著2350億桶重油。
墨西哥灣
在美國東南角近 海地區,墨西哥灣上鑽井平台星羅棋布,717個海上平台每天生產130萬桶原油、2億立方米天然氣,佔全美國原油產量26%、天然氣產量11%。墨西哥灣 也是墨西哥石油工業的集中地。2006年,墨西哥在墨西哥灣西部尤卡坦地區坎佩切灣的坎塔雷爾巨型油田每天生產原油370萬桶,占墨西哥原油總產量 80%。
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共和國擁 有和管理的水閘型運河,經過狹窄的巴拿馬地峽,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由於巴拿馬航道的影響,只能通過載重6萬噸至8萬噸的油輪,因此,能夠順利通過巴拿馬 運河的油輪被稱為巴拿馬型油輪。巴拿馬型油輪既不是大型原油輪也不是小型成品油輪,在國際石油貿易中占據的份額雖然不大但地位卻舉足輕重,已成為國際海運 中一種標準的油輪類型。
加拿大油砂
在常規石油資源 越來越少的情況下,佔全球石油資源70%的非常規石油資源的開發利用就成為世界性的話題。世界上所探明的油砂資源有95%集中在加拿大。其已探明的油砂和 重油資源多達4000億立方米(合2.5萬億桶原油),相當於整個中東地區的石油蘊藏量。目前,加拿大在阿爾伯塔省共有26個油砂項目投入生產,總生產規 模達到每天83萬桶,佔加拿大石油產量的43%。
松遼盆地
中國最大的石油 生產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油氣資源最為豐富的非海相沉積盆地。位於此的大慶油田,是我國重要的石油及石油化學工業基地。在喜迎新中國成立60周年 之際,大慶也即將迎來油田50歲華誕。50年間,大慶創造了我國石油工業的「三個第一」:原油產量第一,上繳利稅第一,原油採收率第一,主力油田採收率已 突破50%,比國內外同類油田高出10至15個百分點,1976年到2002年實現持續27年原油年產量5000萬噸以上。
我國石油資源賦存條件差。陸上有35.8%的石油資源分布在高原、黃土塬、山地、沙漠、沼澤和灘海等較惡劣的環境中;56%的石油資源量埋藏在 2000~3500m之間;西部埋深則以大於3500m的為主。我國非常規石油資源量佔比例較大,陸上重稠油佔16.4%(113.5億噸)。海上重油 資源的比率更高,佔33.3%.就我國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而言,低滲或特低滲油、重油、稠油和埋深大於3500米的佔50%以上。而待探明的可采資源量 中大都是埋深更大、質量更差、邊際性更強的難動用資源。
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位於 印度洋北部、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東連南海,西接安達曼海,是溝通印度洋與太平洋的海上橋梁,也是亞洲、非洲、歐洲、大洋洲之間相互往 來的海上樞紐。馬六甲海峽是世界上最為繁忙的海峽之一,每年經過這一航道的5萬多艘船隻,運載著佔世界運油量一半的原油,即佔世界貿易量三成的產品,而且 這些數字每年還以8%的速度遞增。馬六甲海峽是亞太許多國家或地區必經的運油航線。如日本、韓國石油供應絕大部分依賴進口,而進口的90%來自中東,需要 通過馬六甲海峽運輸。目前,馬六甲海峽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安全隱患。過分依賴這條「咽喉水道」的問題,已引起相關國家的關注。
東南亞
東南亞國家盛產 石油的主要有汶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東南亞的原油和天然氣(以原油當量計算)出口量佔世界總出口量的5%~7%。油氣開采業是汶萊、印尼和馬來 西亞三國的經濟支柱。近幾年,東南亞國家油氣勘探獲得累累碩果,預計到2012年之前至少有170座新油氣田投產,分別位於汶萊、柬埔寨、中國南海、印度 尼西亞、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泰國合作開發區、緬甸、菲律賓、泰國和越南。
霍爾木茲海峽
位於亞洲西南 部,介於伊朗與阿拉伯半島之間,東接阿曼灣,西連海灣,呈人字形,是往來波斯灣各港的油輪必經之地。霍爾木茲海峽素有「海灣咽喉」之稱,具有十分重要的戰 略和航運地位。海灣沿岸產油國的石油絕大部分通過這一海峽輸往西歐、澳大利亞、日本和美國等地,合計承擔著西方石油消費國60%的供應量,西方國家把霍爾 木茲海峽視為「生命線」。
波斯灣
亦稱阿拉伯灣油 區、海灣油區。這里集中了全球三分之二的石油資源,被譽為「世界石油寶庫」,世界上的19個大油田中,這一帶就佔了14個。石油儲量約佔全球的58%,達 500億噸之多。石油年產量佔全世界總產量的38%。這里的原油約70%用於輸出,每天外運的原油達200萬噸,佔世界石油總貿易量的60%。
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是一 條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貫通蘇伊士地峽,連接地中海與紅海,提供從歐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線。從俄羅斯、南歐和阿爾及利亞的煉油廠主要 運往印度的石油必經此道,中東地區出口到西歐的石油,70%經由蘇伊士運河運送。1993年,埃及拓寬和加深蘇伊士運河,進一步增加運河深度,使25萬噸 級油輪從此能夠順利通過,以此吸引更多的大型油輪使用蘇伊士運河。
幾內亞灣
幾內亞灣是近年 來發掘的新的石油富集地區。據估測,石油儲量佔世界石油總蘊藏量的10%。這里的奈及利亞和安哥拉是非洲最大的兩個產油國。幾內亞灣的石油含硫量少,屬於 提煉成本低的高品質油,而且距美國較近,運輸成本較低。與戰亂不斷的波斯灣相比幾內亞灣相對比較平靜。幾內亞灣實際上已經逐漸變成美國能源安全供應的後勤 基地。
北非
石油發展前景十 分看好,至2008年,探明石油儲量已近630億桶。利比亞是北非重要的產油國,石油占國民生產總值的50%~70%,石油出口占出口總值的95%以上。 蘇丹1999年開始生產石油,目前日產量已達30萬桶,並計劃把日產量提高到50萬桶。突尼西亞是北非的一個很有遠景的油氣區。
非洲和南美地區截至2000年底,非洲地區共有剩餘石油探明儲量100億噸,佔世界總量的7.1%.石油年產量達3.73億噸,佔世界總量的10.4%.該地區的油田一般油層較厚,油質優良,勘探成功率很高,預計西非將很快成為歐佩克以外的世界原油主要增產地。
裏海
裏海含油氣盆地 是世界第三大油氣資源富集區。據美國能源部估計,在裏海水域面積為38.64萬平方公里的這塊土地上,石油地質儲量約為2000億桶,佔世界總儲量的 18%。裏海西岸的巴庫和東岸的曼格什拉克半島地區,以及裏海的湖底,是重要的石油產區。裏海湖底的石油生產,已擴展到離岸數十公里的水域。隨著海洋石油 開采技術的進步以及全球石油需求的進一步擴大,裏海近年再度掀起「淘金熱」。
北海
歐洲重要石油、 天然氣產區,已知儲量石油約47億噸,天然氣約1.5萬億立方米,年產原油已超過8630萬噸。北海油氣資源豐富,海底石油儲量僅次於波斯灣和馬拉開波灣 而居世界第三位。20世紀70年代開始產油,80年代起大規模開采,使英國成為世界重要產油國之一。挪威其次,產量除滿足本國需要外並大量出口。
季曼—伯朝拉
位於俄羅斯歐洲地區東北部的高緯地區,地處能源短缺的西北區,距耗能高的中央區也比較近。原油生產主要集中於科米自治共和國,烏薩為該油田最大採油區。
伏爾加—烏拉爾斯克
伏爾加—烏拉爾 油田,位於烏拉爾河和伏爾加河流域區,又稱「第二巴庫」。儲油區面積近70萬平方公里,產量佔全俄產量的1/5以上。該油田位於俄羅斯經濟發達地域,原油 加工與石油化學工業發達,區內有大型煉油廠10多座,年加工能力達1.5億噸,原油與油品管道縱橫交錯並通往外區。
西西伯利亞
俄羅斯主要油氣 產地,目前70%的俄羅斯原油開采自西西伯利亞。這里也是世界最大的油氣田之一。該油氣田位於西西伯利亞平原上,面積約350萬平方公里。這里的石油低 硫、低石蠟、汽油餾分含量高易揮發物質含量高,油品質較好。在西西伯利亞有數十個大油田,大部分油田位於秋明州。秋明州可采2.2億多噸原油,占整個西西 伯利亞開采總量的90%強,整個俄羅斯開采總量的55%強。
阿拉斯加
位於美國西北 角,是全球最大的飛地。雖然臨近北極圈,極度寒冷,但是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其中尤以石油、天然氣資源最為豐富。阿拉斯加僅石油的蘊藏量就在50億桶至 160億桶之間。主要產區位於普魯德霍灣油田,每天原油的運輸量高達180萬桶,通過阿拉斯加管道向外輸送。美國一直以保護環境為由限制石油公司開采阿拉 斯加州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在世界的各個地區,原油品種有很大差別。按重度分,有輕、中、重三種;按含硫量分,有低硫、含硫、高硫三種。原油品種可分為低硫輕油、含硫輕油、含硫中油 和重油、高硫中油和重油等。低硫輕油經濟價值最高,是原油中的佼佼者,主要集中在非洲、北海和東南亞。含硫輕油為數較多,主要分布在中東和俄羅斯。含硫中 油、重油和高硫中油、重油數量最多,主要分布在中東和拉美。
現在,各國和各石油公司對資源的競爭與合作在不斷加強,競爭中合作,合作中競爭,經濟與技術實力是取勝的重要條件,地緣政治與外交政策常常是重要保證。資 源的穩定供應與安全保障已成為各國的重要政治與外交政策。石油在新世紀前50年仍將不可能被大規模替代,而且仍將是各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軍事裝備現代 化的動力基礎,對世界經濟運行仍將起舉足輕重的作用。
原油的分布從總體上來看極端不平衡:從東西半球來看,約3/4的石油資源集中於東半球,西半球佔1/4;從南北半球看,石油資源主要集中於北半球;從緯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緯20°-40°和50°-70°兩個緯度帶內。波斯灣及墨西哥灣兩大油區和北非油田均處於北緯20°-40°內,該帶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儲量;50°-70°緯度帶內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羅斯伏爾加及西伯利亞油田和阿拉斯加灣油區。
(一)中東波斯灣沿岸
中東海灣地區地處歐、亞、非三洲的樞紐位置,原油資源非常豐富,被譽為「世界油庫」。據美國《油氣雜志》2006年最新的數據顯示,世界原油探明儲量為1804.9億噸。其中,中東地區的原油探明儲量為1012.7億噸,約佔世界總儲量的2/3。在世界原油儲量排名的前十位中,中東國家佔了五位,依次是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聯酋。其中,沙烏地阿拉伯已探明的儲量為355.9億噸,居世界首位。伊朗已探明的原油儲量為186.7億噸,居世界第三位。
(二)北美洲
北美洲原油儲量最豐富的國家是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加拿大原油探明儲量為245.5億噸,居世界第二位。美國原油探明儲量為29.8億噸,主要分布在墨西哥灣沿岸和加利福尼亞灣沿岸,以得克薩斯州和俄克拉荷馬州最為著名,阿拉斯加州也是重要的石油產區。美國是世界第二大產油國,但因消耗量過大,每年仍需進口大量石油。墨西哥原油探明儲量為16.9億噸,是西半球第三大傳統原油戰略儲備國,也是世界第六大產油國。
(三)歐洲及歐亞大陸
歐洲及歐亞大陸原油探明儲量為157.1億噸,約佔世界總儲量的8%。其中,俄羅斯原油探明儲量為82.2億噸,居世界第八位,但俄羅斯是世界第一大產油國,2006年的石油產量為4.7億噸。中亞的哈薩克也是該地區原油儲量較為豐富的國家,已探明的儲量為41.1億噸。挪威、英國、丹麥是西歐已探明原油儲量最豐富的三個國家,分別為10.7億噸、5.3億噸和1.7億噸,其中挪威是世界第十大產油國。
(四)非洲
非洲是近幾年原油儲量和石油產量增長最快的地區,被譽為「第二個海灣地區」。2006年,非洲探明的原油總儲量為156.2億噸,主要分布於西非幾內亞灣地區和北非地區。專家預測,到2010年,非洲國家石油產量在世界石油總產量中的比例有望上升到20%。
利比亞、奈及利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和蘇丹排名非洲原油儲量前五位。奈及利亞是非洲地區第一大產油國。目前,奈及利亞、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和埃及等5個國家的石油產量占非洲總產量的85%。
(五)中南美洲
中南美洲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產和出口地區之一,也是世界原油儲量和石油產量增長較快的地區之一,委內瑞拉、巴西和厄瓜多是該地區原油儲量最豐富的國家。2006年,委內瑞拉原油探明儲量為109.6億噸,居世界第七位。2006年,巴西原油探明儲量為16.1億噸,僅次於委內瑞拉。巴西東南部海域坎坡斯和桑托斯盆地的原油資源,是巴西原油儲量最主要的構成部分。厄瓜多位於南美洲大陸西北部,是中南美洲第三大產油國,境內石油資源豐富,主要集中在東部亞馬孫盆地,另外,在瓜亞斯省西部半島地區和瓜亞基爾灣也有少量油田分布。
(六)亞太地區
亞太地區原油探明儲量約為45.7億噸,也是目前世界石油產量增長較快的地區之一。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是該地區原油探明儲量最豐富的國家,分別為21.9億噸、7.7億噸、5.8億噸和4.1億噸。中國和印度雖原油儲量豐富,但是每年仍需大量進口。
由於地理位置優越和經濟的飛速發展,東南亞國家已經成為世界新興的石油生產國。印尼和馬來西亞是該地區最重要的產油國,越南也於2006年取代汶萊成為東南亞第三大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印尼的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馬來西亞近海的馬來盆地、沙撈越盆地和沙巴盆地是主要的原油分布區。
『貳』 伊朗石油工業的地質特徵
伊朗位於古特提斯及其兩側的歐亞大陸和岡瓦納大陸。兩大陸的古生界和三疊系都為穩定的克拉通沉積,晚三疊世古特提斯海閉合,發生較強的構造運動。其西南側的扎格羅斯海槽連續沉積了直至第三世紀的海相灰岩和頁岩,上新世--更新世發生褶皺。向西南為持續發育的、構造變動較弱的阿拉伯(波斯灣)盆地。扎格羅斯沖斷層東北側,自寒武系至三疊系為淺海、瀉湖和陸相沉積,各層系之間均為整合關系。三疊紀末的構造運動使其上的沉積以陸相為主,其後多次構造運動的影響,使中、古生界地層發生輕微變質及岩漿侵入和噴發,局部地區有地塹型沉積。扎格羅斯沖斷層帶兩側的沉積相、厚度、變質程度和岩漿活動具有明顯差別。
伊朗全境大致可以分為9個大地構造單元:阿拉伯盆地、扎格羅斯前陸褶皺帶、扎格羅斯褶皺帶、中央盆地群、魯特地塊、厄爾布爾士造山帶、裏海南緣前陸盆地、科佩特山前坳陷和馬克蘭帶。
沉積岩面積達67.7萬平方公里,沉積岩總體積508×104km3,扎格羅斯山前褶皺帶厚度達11000以上,為形成伊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奠定了物質基礎。伊朗最重要的儲層是漸新統--中新統的阿斯瑪里(Asmari)灰岩,在胡澤斯坦地區厚320~488m,純產層厚10~280m。阿斯瑪里灰岩的原生孔隙很小,很少超過5%,原始滲透率只有幾個毫達西,由於強烈褶皺、斷裂形成的裂縫大大改善了阿斯瑪里灰岩的儲集性,使孔隙度可以達到25%,滲透率超過100×10負3μ m2。也正是由於裂隙,使得井與井之間阿斯瑪里灰岩的產量變化很大。發育在阿斯瑪里灰岩之上的Gachsaran組蒸發岩是優質的蓋層。由於扎格羅斯盆地強烈的斷裂使得油源比較復雜,主要的烴源岩來自白堊系,另外阿斯瑪里灰岩本身也生油。儲層除阿斯瑪里灰岩外,還有白堊系阿爾必階--坎佩尼階斑基斯坦(Bangestan)群灰岩、侏羅系--下白堊統卡米(Khami)組灰岩、白雲岩和二疊系達拉(Dalan)組碳酸鹽岩。 伊朗西南部主要為扎格羅斯盆地。這是伊朗主要的油氣田富集區。中部伊朗地區夾於扎格羅斯山和厄爾布爾士山(阿爾博茲山)及魯特地塊這間,地表大部分地區為沙漠覆蓋,發育有一系列盆地,如中央盆地群等,是除西南部以外伊朗最大的含油氣遠景區。伊朗北部地區為裏海南緣前陸盆地。
伊朗西南部含油氣區,為波斯灣盆地的一部分,由扎格羅斯山前褶皺帶和阿拉伯地台東緣(相當於魯卜哈利盆地)的伊朗部分組成,是伊朗主要產油氣區。主要產油層為第三系---漸新統阿斯馬里石灰岩、白運雲岩,其次為白堊系的班尼斯坦石灰岩,以及二、三疊紀孔隙性白雲岩和石灰岩產氣層。阿斯瑪里石灰岩儲層上覆為下法爾斯以、組大套石膏、鹽岩蓋層,厚達1000m,具有良好的封閉條件。侏羅系及二疊系石灰岩油氣藏亦具蒸發岩蓋層。中、新生代有良好的生油層,富含瀝青的暗色泥岩類厚達3000~4000m。
中阿拉伯油氣區的伊朗部分,包括Dibdibah坳陷、Qatar隆起和西波斯灣坳陷。油氣產層約50個左右,其時代從志留紀到中新世,早二疊世Faraghan組儲集層均為淺海陸棚鮞粒灰岩和白雲質灰岩;早、中侏羅世Sergelu組儲集層為閉塞海深水陸棚沉積的薄層狀瀝青質白雲岩,主要分布在盧里斯坦盆地;早白堊世Khakaib組儲集層為淺海陸棚介殼灰岩及泥灰岩;晚白堊世Sarra組、Nam組為淺海灰岩儲含有層;古新世至始新世Jahrum組儲集層亦為淺海灰岩,始新中--新世Asmai組儲集層為開闊海陸棚環境沉積的生物碎屑灰岩。盆地中的局部性和區域性蓋層有頁岩、緻密灰岩和蒸發鹽岩。盆地中的所有油氣藏均以背斜圈閉為主。迄今已在中阿拉伯盆地的伊朗部分已發現了11個油氣田,億噸級以上的大油氣田5個。 中央盆地群
① 中央山間盆地:又稱庫姆盆地,面積約12萬平方公里,位於扎格羅斯和厄爾布士褶皺帶之間,西界為具有大量基性--中性岩的火山岩帶,東部鄰塔巴斯--凱爾曼盆地,屬中間地塊性質的裂谷收斂盆地。基底為前寒武系結晶岩。沉積岩有未變質的古生界和中、新生界海相地層。中新統後為陸相碎屑岩。由於上侏羅統鹽岩發育,形成了許多刺穿白堊系和第三系的構造。盆地內唯一探明的儲集層為第三系庫姆組。庫姆組厚達1500m,底部有礫石層,主要由石灰岩和泥灰岩組成,中部夾一些蒸發岩,可分為六個段,從底到頂分別為A~F段,沉積在海相和濱海相兩個沉積旋迴中。庫姆組在盆地內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盆地內里阿斯統(下侏羅統)和漸新統的頁岩也有石油顯示,而天然氣顯示位於石膏層和較寬廣的西姆南地區的硫磺礦坑中。盆地中發現有薩拉金油田。
② 伊斯法罕--薩達巴德盆地:位於中部伊朗地區的西部,為一個介於中央山間盆地和扎格羅斯山脈之間的西北--東南向的伸長形盆地,盆地西邊的高地由中生界與部分古生界與變質岩組成,而東部的邊界一部分是中生界而主要是火山岩及侵入的岩漿岩。盆地內無重要油氣顯示。
③ 塔巴斯--凱爾曼盆地:位於塔巴斯以北向南延伸到凱爾曼鎮的弧形地區之內,在中央山間盆地和魯特地塊之間。未發現油氣顯示。
南裏海盆地
盆地是從喬治亞西部穿過亞塞拜然大部和伊朗北部極少部分地區,延伸到土庫曼西部的拉伸山間盆地。盆地的中央為南裏海。屬於斷陷聚邊緣--大洋消亡類型盆地。盆地內的儲集層從白堊紀至上新世。在伊朗的南裏海盆地分為以下部分。
莫罕次盆地:位於伊朗的西北角,與亞塞拜然接界。次盆地內第三系厚度至少為10000m,一般具人砂岩夾層、凝灰岩和基性熔岩流等特徵。該次盆地的主要構造趨向一般為東西向。已在中---上中新統薩馬特階和中新統中發現油田。該次盆地具有有利的含油氣遠景。
拉席特海灣:位於莫罕次盆地東側,南部邊界為厄爾布爾士山的古生界及中生界。本區全部為第四系沉積所覆蓋,已知最古老地層為前泥盆紀的千枚狀頁岩、白雲質大理岩和石灰岩。本區西部的一口井內有輕油顯示,並有氣體呈泡狀溢出,具有含油氣前景。
麥扎德倫海灣:位於東經52°以東,西部邊界為厄爾布爾士山的中生界,向東部被前泥盆地系數基底和中生代地層的地下凸起與戈爾甘次盆地相隔。盆地內的里阿斯統、上白堊統和中新言文都博尼組中有油苗顯示,上新統阿普賽倫階中有天然氣顯示。
戈爾甘平原:為一黃土覆蓋的平原,南邊被古生界和中生界所超覆的前泥盆紀變質岩所限,東部邊界由古生界和考皮特達格山的白堊系組成,向北與西北庫曼低地相連。盆地內的勘探遠景主要為第三系,可能還有中生界。
南裏海盆地的伊朗部分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油氣勘探,於1963年發現戈爾甘油田,這也是迄今伊朗部分的唯一發現。
魯特地塊和賈茲穆里盆地
兩個都位於伊朗東南部,為大型沙漠覆蓋的盆地。兩個盆地長軸延伸方向近乎平行,都屬於第三系大陸火山帶盆地。盆地內無重大油氣發現。
馬克蘭盆地
位於伊朗的東南角,濱鄰阿曼灣和阿拉伯海,盆地長軸延伸方向近於東西向,寬約150km,為新生代邊緣海被動邊緣盆地。盆地內無重大油氣發現。
卡拉庫姆盆地
面積42萬平方公里,是中亞地區面積最大的含油氣盆地。盆地西南科佩特山前坳陷是盆地沉積最厚的部位,向東北方向盆地變質基底抬高,因而盆地在整體上呈箕形。盆地西南有一部分位於伊朗境內,該部分盆地內的罕朗吉(Khangiran)氣田在侏羅系灰岩和白堊系砂岩中發現氣藏。
『叄』 世界上最大的油田叫什麼在那個國家
蓋瓦爾油田
Ghewar Oil Field
中東和世界最大的油田。位於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以東,距阿拉伯灣海岸約100千米。該油田是一個近南北向的長軸背斜,面積為3750平方千米,從南到北由6個高點組成,即哈拉德、哈維耶、烏特曼尼耶、謝德古姆、艾因達爾和費爾贊。於20世紀30年代末被發現,1948年在艾因達爾高點打第一探井產油,次年哈拉德高點出油。1957年證明蓋瓦爾是一個完整的超級油田,含油麵積達2403平方千米,生產層是上侏羅紀的阿拉伯組石灰岩,埋深1544~2472米,以C段和D段為主油藏,孔隙度達30%,滲透率0.8~1.5平方微米。油田原始地質儲量319億噸,可采儲量115億噸。在一些高點深處,發現二疊系庫夫組古生界氣藏。
『肆』 中東石油不斷被開采,那地下采空不會塌陷嗎
不會的,石油所以在區域十分的深,一般都在地下幾十米深,而且每次采完都會加固岩洞,所以不會塌陷。
『伍』 中東地區一直都在大量開採石油,地下采空不會引起塌陷嗎
中東地區一直都在大量開採石油,地下采空不會引起塌陷嗎?
依照世界地理的區劃,中東國家面積非常大,大部分算下來包含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多米尼加、摩洛哥、敘利亞、伊朗、土耳其、孟加拉國、伊朗,沙特、亞塞拜然、迪拜、葉門、阿曼和伊朗等國,並且並非所有中東地區都是有油氣網路資源,例如摩洛哥、敘利亞,以色列,巴勒斯坦、土耳其和埃及的油氣網路資源就很少。
採掘煤碳時,煤碳已經跟原先的土地產生原有地貌,把煤碳吸走必定也會導致地底承受不住地的壓力。但採掘石油和天然氣也就沒有這樣的事情,畢竟在採掘石油和天然氣的前提下,要引入大量的水,彌補原先的缺口。因此基本不會發生和開發利用煤碳那般造成大規模坍塌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