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勘探石油發電機多少千瓦
擴展閱讀
如何避免佔用110報警資源 2024-11-25 01:00:55
怎麼看吊墜鑽石多少分 2024-11-25 00:53:25

勘探石油發電機多少千瓦

發布時間: 2024-11-24 22:15:09

Ⅰ 石油鑽井技術

《中國國土資源報》2007年1月29日3版刊登了「新型地質導向鑽井系統研製成功」的消息。這套系統由3個子系統組成:新型正脈沖無線隨鑽測斜系統、測傳馬達及無線接收系統、地面信息處理與決策系統。它具有測量、傳輸和導向三大功能。在研製過程中連續進行了4次地質導向鑽井實驗和鑽水平井的工業化應用,取得成功。這一成果的取得標志著我國在定向鑽井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

2.3.1.1 地質導向鑽井技術

地質導向鑽井技術是20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前沿鑽井技術,其核心是用隨鑽定向測量數據和隨鑽地層評價測井數據以人機對話方式來控制井眼軌跡。與普通的定向鑽井技術不同之處是,它以井下實際地質特徵來確定和控制井眼軌跡,而不是按預先設計的井眼軌跡進行鑽井。地質導向鑽井技術能使井眼軌跡避開地層界面和地層流體界面始終位於產層內,從而可以精確地控制井下鑽具命中最佳地質目標。實現地質導向鑽井的幾項關鍵技術是隨鑽測量、隨鑽測井技術,旋轉導向閉環控制系統等。

隨鑽測量(MWD)的兩項基本任務是測量井斜和鑽井方位,其井下部分主要由探管、脈沖器、動力短節(或電池筒)和井底鑽壓短節組成,探管內包含各種感測器,如井斜、方位、溫度、震動感測器等。探管內的微處理器對各種感測器傳來的信號進行放大並處理,將其轉換成十進制,再轉換成二進制數碼,並按事先設定好的編碼順序把所有數據排列好。脈沖器用來傳輸脈沖信號,並接受地面指令。它是實現地面與井下雙向通訊並將井下資料實時傳輸到地面的唯一通道。井下動力部分有鋰電池或渦輪發電機兩種,其作用是為井下各種感測器和電子元件供電。井底鑽壓短節用於測定井底鑽壓和井底扭矩。

隨鑽測井系統(LWD)是當代石油鑽井最新技術之一。Schlumberger公司生產的雙補償電阻率儀CDR和雙補償中子密度儀CDN兩種測井系統代表了當今隨鑽測井系統的最高水平。CDR和CDN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兩項一起與MWD聯合使用。LWD的CDR系統用電磁波傳送信息,整套系統安裝在一特製的無磁鑽鋌或短節內。該系統主要包括電池筒、伽馬感測器、電導率測量總成和探管。它主要測量並實時傳輸地層的伽馬曲線和深、淺電阻率曲線。對這些曲線進行分析,可以馬上判斷出地層的岩性並在一定程度上判斷地層流體的類型。LWD的CDN系統用來測量地層密度曲線和中子孔隙度曲線。利用這兩種曲線可以進一步鑒定地層岩性,判斷地層的孔隙度、地層流體的性質和地層的滲透率。

旋轉導向鑽井系統(Steerable Rotary Drilling System)或旋轉閉環系統(Rotary Closed Loop System,RCLS)。常規定向鑽井技術使用導向彎外殼馬達控制鑽井方向施工定向井。鑽進時,導向馬達以「滑行」和「旋轉」兩種模式運轉。滑行模式用來改變井的方位和井斜,旋轉模式用來沿固定方向鑽進。其缺點是用滑行模式鑽進時,機械鑽速只有旋轉模式鑽進時的50%,不僅鑽進效率低,而且鑽頭選擇受到限制,井眼凈化效果及井眼質量也差。旋轉導向閉環鑽井系統完全避免了上述缺點。旋轉導向鑽井系統的研製成功使定向井鑽井軌跡的控制從藉助起下鑽時人工更換鑽具彎接頭和工具面向角來改變方位角和頂角的階段,進入到利用電、液或泥漿脈沖信號從地面隨時改變方位角和頂角的階段。從而使定向井鑽井進入了真正的導向鑽井方式。在定向井鑽井技術發展過程中,如果說井下鑽井馬達的問世和應用使定向鑽井成為現實的話,那麼可轉向井下鑽井馬達的問世和應用則大大提高了井眼的控制能力和自動化水平並減少了提下鑽次數。旋轉導向鑽井系統鑽井軌跡控制機理和閉環系統如圖2.5所示。

目前從事旋轉導向鑽井系統研製的公司有:Amoco、Camco、Baker Hughes Inteq、Cambridge Drilling Automation以及DDD Stabilizers等。這些公司的旋轉導向閉環鑽井系統按定向方法又可分為自動動力定向和人工定向。自動動力定向一般由確定鑽具前進方向的測量儀表、動力源和調節鑽具方向的執行機構組成。人工定向系統定向類似於導向馬達定向方法,需要在每次連接鑽桿時進行定向。兩種定向系統的定向控制原理都是通過給鑽頭施加直接或間接側向力使鑽頭傾斜來實現的(圖2.6)。按具體的導向方式又可劃分為推靠式和指向式兩種。地質導向鑽井技術使水平鑽井、大位移鑽井、分支井鑽井得到廣泛應用。大位移井鑽井技術和多分支井鑽井技術代表了水平鑽井技術的最新成果水平。

圖2.5 旋轉導向閉環系統

(1)水平井鑽井技術

目前,國外水平鑽井技術已發展成為一項常規技術。美國的水平井技術成功率已達90%~95%。用於水平井鑽進的井下動力鑽具近年來取得了長足進步,大功率串聯馬達及加長馬達、轉彎靈活的鉸接式馬達以及用於地質導向鑽井的儀表化馬達相繼研製成功並投入使用。為滿足所有導向鑽具和中曲率半徑造斜鑽具的要求,使用調角度的馬達彎外殼取代了原來的固定彎外殼;為獲得更好的定向測量,用非磁性馬達取代了磁性馬達。研製了耐磨損、抗沖擊的新型水平井鑽頭。

圖2.6 旋轉導向鑽井系統定向軌跡控制原理

(2)大位移井鑽井技術

大位移井通常是指水平位移與井的垂深之比(HD/TVD)≥2的井。大位移井頂角≥86°時稱為大位移水平井。HD/TVD≥3的井稱為高水垂比大位移井。大位移井鑽井技術是定向井、水平井、深井、超深井鑽井技術的綜合集成應用。現代高新鑽井技術,隨鑽測井技術(LWD)、旋轉導向鑽井系統(SRD)、隨鑽環空壓力測量(PWD)等在大位移井鑽井過程中的集成應用,代表了當今世界鑽井技術的一個高峰。目前世界上鑽成水平位移最大的大位移井,水平位移達到10728m,斜深達11287m,該記錄是BP阿莫科公司於1999年在英國Wytch Farm油田M-16井中創造的(圖2.7所示)。三維多目標大位移井也有成功的例子。如挪威Gullfalks油田B29大位移井,就是將原計劃用2口井開發該油田西部和北部油藏的方案改為一口井開采方案後鑽成的。為了鑽成這口井,制定了一套能夠鑽達所有目標並最大限度地減少摩阻和扭矩的鑽井設計方案。根據該方案,把2630m長的水平井段鑽到7500m深度,穿過6個目標區,總的方位角變化量達160°。

圖2.7 M-16井井身軌跡

我國從1996年12月開始,先後在南海東部海域油田進行了大位移井開發試驗,截至2005年底,已成功鑽成21口大位移井,其中高水垂比大位移井5口。為開發西江24-1含油構造實施的8口大位移井,其井深均超過8600m,水平位移都超過了7300m,水垂比均大於2.6,其中西江24-3-A4井水平位移達到了8063m,創造了當時(1997年)的大位移井世界紀錄。大位移井鑽井涉及的關鍵技術有很多,國內外目前研究的熱點問題包括:鑽井設備的適應性和綜合運用能力、大斜度(大於80°)長裸眼鑽進過程中井眼穩定和水平段延伸極限的理論分析與計算、大位移井鑽井鑽具摩擦阻力/扭矩的計算和減阻、成井過程中套管下入難度大及套管磨損嚴重等。此外大位移井鑽井過程中的測量和定向控制、最優的井身剖面(結構)設計、鑽柱設計、鑽井液性能選擇及井眼凈化、泥漿固控、定向鑽井優化、測量、鑽柱振動等問題也處在不斷探索研究之中。

(3)分支井鑽井技術

多分支井鑽井技術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並於90年代隨著中、小曲率半徑水平定向井鑽進技術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多分支井鑽井是水平井技術的集成發展。多分支井是指在一個主井眼(直井、定向井、水平井)中鑽出若干進入油(氣)藏的分支井眼。其主要優點是能夠進一步擴大井眼同油氣層的接觸面積、減小各向異性的影響、降低水錐水串、降低鑽井成本,而且可以分層開采。目前,全世界已鑽成上千口分支井,最多的有10個分支。多分支井可以從一個井眼中獲得最大的總水平位移,在相同或不同方向上鑽穿不同深度的多層油氣層。多分支井井眼較短,大部分是尾管和裸眼完井,而且一般為砂岩油藏。

多分支井最早是從簡單的套管段銑開窗側鑽、裸眼完井開始的。因其存在無法重入各個分支井和無法解決井壁坍塌等問題,後經不斷研究探索,1993年以來預開窗側鑽分支井、固井回接至主井筒套管技術得到推廣應用。該技術具有主井筒與分支井筒間的機械連接性、水力完整性和選擇重入性,能夠滿足鑽井、固井、測井、試油、注水、油層改造、修井和分層開採的要求。目前,國外常用的多分支系統主要有:非重入多分支系統(NAMLS),雙管柱多分支系統(DSMLS),分支重入系統(LRS),分支回接系統(LTBS)。目前國外主要採用4種方式鑽多分支井:①開窗側鑽;②預設窗口;③裸眼側鑽;④井下分支系統(Down Hole Splitter System)。

2.3.1.2 連續管鑽井(CTD)技術

連續管鑽井技術又叫柔性鑽桿鑽井技術。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最早研製和試用這一技術鑽井的有法國、美國和匈牙利。早期法國連續管鑽進技術最先進,1966年投入工業性試驗,70年代就研製出各種連續管鑽機,重點用於海洋鑽進。當時法國製造的連續管單根長度達到550m。美國、匈牙利製造的連續管和法國的類型基本相同,單根長度只有20~30m。

早期研製的連續管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供孔底電鑽使用,由4層組成,最內層為橡膠或橡膠金屬軟管的心管,孔底電機動力線就埋設在心管內;心管外是用2層鋼絲和橡膠貼合而成的防爆層;再外層是鋼絲骨架層,用於承受拉力和扭矩;最外層是防護膠層,其作用是防水並保護鋼絲。另一種是供孔底渦輪鑽具使用的,因不需要埋設動力電纜,其結構要比第一種簡單得多。第四屆國際石油會議之後,美國等西方國家把注意力集中在發展小井眼井上,限制了無桿電鑽的發展。連續管鑽井技術的研究也放慢了腳步。我國於20世紀70年代曾開展無桿電鑽和連續管鑽井技術的研究。勘探所與青島橡膠六廠合作研製的多種規格的柔性鑽桿,經過單項性能試驗後,於1975年初步用於渦輪鑽。1978年12月成功用於海上柔性鑽桿孔底電鑽,並建造了我國第一台柔桿鑽機鑽探船。1979~1984年勘探所聯合清華大學電力工程系、青島橡膠六廠研究所和北京地質局修配廠共同研製了DRD-65型柔管鑽機和柔性鑽桿。DRD-65型柔管鑽機主要有柔性鑽桿、Φ146mm潛孔電鑽、鑽塔、柔桿絞車及波浪補償器、泥漿泵、電控系統和液控系統等部分組成。研製的柔性鑽桿主要由橡膠、橡膠布層、鋼絲繩及動力線組成。拉力由柔桿中的鋼絲骨架層承擔,鋼絲繩為0.7mm×7股,直徑2.1mm,每根拉力不小於4350N,總數為134根,計算拉力為500kN,試驗拉力為360kN。鑽進過程中,柔性鑽桿起的作用為:起下鑽具、承受反扭矩、引導沖洗液進入孔底、通過設於柔性鑽桿壁內的電纜向孔底電鑽輸送電力驅動潛孔電鑽運轉、向地表傳送井底鑽井參數等。

柔性鑽桿性能參數為:內徑32mm;抗扭矩不小於1030N·m;外徑85~90mm;單位質量13kg/m;抗內壓(工作壓力)40kg/cm2,曲率半徑不大於0.75m,抗外壓不小於10kg/cm2;彎曲度:兩彎曲形成的夾角不大於120°;額定拉力1000kN;柔桿內埋設動力導線3組,每組15mm2,信號線二根;柔桿單根長度為40、80m兩種規格。

Φ146mm型柔桿鑽機由Φ127mm電動機、減速器、液壓平衡器和減震器組成。動力是潛孔電鑽,它直接帶動鑽頭潛入孔底鑽井。Φ146mm孔底電鑽是外通水式,通水間隙寬5mm,通水橫斷面積為2055mm2

與常規鑽井技術相比,連續管鑽井應用於石油鑽探具有以下優點:欠平衡鑽井時比常規鑽井更安全;因省去了提下鑽作業程序,可大大節省鑽井輔助時間,縮短作業周期;連續管鑽井技術為孔底動力電鑽的發展及孔底鑽進參數的測量提供了方便條件;在製作連續管時,電纜及測井信號線就事先埋設在連續管壁內,因此也可以說連續管本身就是以鋼絲為骨架的電纜,通過它可以很方便地向孔底動力電鑽輸送電力,也可以很方便地實現地面與孔底的信息傳遞;因不需擰卸鑽桿,因此在鑽進及提下鑽過程中可以始終保持沖洗液循環,對保持井壁穩定、減少孔內事故意義重大;海上鑽探時,可以補償海浪對鑽井船的漂移影響;避免了回轉鑽桿柱的功率損失,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深孔鑽進時效果更明顯。正是由於連續管鑽井技術有上述優點,加之油田勘探需要以及相關基礎工業技術的發展為連續管技術提供了進一步發展的條件,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沉寂之後,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連續管鑽井技術又呈現出飛速發展之勢。其油田勘探工作量年增長量達到20%。連續管鑽井技術研究應用進展情況簡述如下。

1)數據和動力傳輸熱塑復合連續管研製成功。這種連續管是由殼牌國際勘探公司與航空開發公司於1999年在熱塑復合連續管基礎上開始研製的。它由熱塑襯管和纏繞在外面的碳或玻璃熱塑復合層組成。中層含有3根銅質導線、導線被玻璃復合層隔開。碳復合層的作用是提供強度、剛度和電屏蔽。玻璃復合層的作用是保證強度和電隔離。最外層是保護層。這種連續管可載荷1.5kV電壓,輸出功率20kW,傳輸距離可達7km,耐溫150℃。每根連續管之間用一種特製接頭進行連接。接頭由一個鋼制的內金屬部件和管子端部的金屬環組成。這種連續管主要用於潛孔電鑽鑽井。新研製的數據和動力傳輸連續管改變了過去用潛孔電鑽鑽井時,電纜在連續管內孔輸送電力影響沖洗液循環的缺點。

2)井下鑽具和鑽具組合取得新進展。XL技術公司研製成功一種連續管鑽井的電動井下鑽具組合。該鑽具組合主要由電動馬達、壓力感測器、溫度感測器和震動感測器組成。適用於3.75in井眼的電動井下馬達已交付使用。下一步設想是把這種新型電動馬達用於一種新的閉環鑽井系統。這種電動井下鑽具組合具有許多優點:不用鑽井液作為動力介質,對鑽井液性能沒有特殊要求,因而是欠平衡鑽井和海上鑽井的理想工具;可在高溫下作業,振動小,馬達壽命長;閉環鑽井時藉助連續管內設電纜可把測量數據實時傳送到井口操縱台,便於對井底電動馬達進行靈活控制,因而可使鑽井效率達到最佳;Sperry sun鑽井服務公司研製了一種連續管鑽井用的新的導向鑽具組合。這種鑽具組合由專門設計的下部陽螺紋泥漿馬達和長保徑的PDC鑽頭組成。長保徑鑽頭起一個近鑽頭穩定器的作用,可以大幅度降低振動,提高井眼質量和機械鑽速。泥漿馬達有一個特製的軸承組和軸,與長保徑鑽頭匹配時能降低馬達的彎曲角而不影響定向性能。在大尺寸井眼(>6in)中進行的現場試驗證明,導向鑽具組合具有機械鑽速高、井眼質量好、井下振動小、鑽頭壽命長、設備可靠性較高等優點。另外還研製成功了一種連續軟管欠平衡鑽井用的繩索式井底鑽具組合。該鑽具組合外徑為in上部與外徑2in或in的連續管配用,下部接鑽鋌和in鑽頭。該鑽具組合由電纜式遙控器、穩定的MWD儀器、有效的電子定向器及其他參數測量和傳輸器件組成。電纜通過連續管內孔下入孔底,能實時監測並處理工具面向角、鑽井頂角、方位角、自然伽馬、溫度、徑向振動頻率、套管接箍定位、程序狀態指令、管內與環空壓差等參數。鑽具的電子方位器能在鑽井時在導向泥漿馬達連續旋轉的情況下測量並提供井斜和方位兩種參數。

其他方面的新進展包括:連續管鑽井技術成功用於超高壓層側鑽;增加連續管鑽井位移的新工具研製成功;連續管鑽井與欠平衡鑽井技術結合打水平井取得好效果;適於連續管鑽井的混合鑽機研製成功;連續管鑽井理論取得新突破。

2.3.1.3 石油勘探小井眼鑽井技術

石油部門通常把70%的井段直徑小於177.8mm的井稱為小井眼井。由於小井眼比傳統的石油鑽井所需鑽井設備小且少、鑽探耗材少、井場佔地面積小,從而可以節約大量勘探開發成本,實踐證明可節約成本30%左右,一些邊遠地區探井可節約50%~75%。因此小井眼井應用領域和應用面越來越大。目前小井眼井主要用於:①以獲取地質資料為主要目的的環境比較惡劣的新探區或邊際探區探井;②600~1000m淺油氣藏開發;③低壓、低滲、低產油氣藏開發;④老油氣田挖潛改造等。

2.3.1.4 套管鑽井技術

套管鑽井就是以套管柱取代鑽桿柱實施鑽井作業的鑽井技術。不言而喻套管鑽井的實質是不提鑽換鑽頭及鑽具的鑽進技術。套管鑽井思想的由來是受早期(18世紀中期鋼絲繩沖擊鑽進方法用於石油勘探,19世紀末期轉盤回轉鑽井方法開始出現並用於石油鑽井)鋼絲繩沖擊鑽進(頓鑽時代)提下鑽速度快,轉盤回轉鑽進井眼清潔且鑽進速度快的啟發而產生的。1950年在這一思想的啟發下,人們開始在陸上鑽石油井時,用套管帶鑽頭鑽穿油層到設計孔深,然後將管子固定在井中成井,鑽頭也不回收。後來,Sperry-sun鑽井服務公司和Tesco公司根據這一鑽井原理各自開發出套管鑽井技術並制定了各自的套管鑽井技術發展戰略。2000年,Tesco公司將4.5~13.375in的套管鑽井技術推向市場,為世界各地的油田勘探服務。真正意義的套管鑽井技術從投放市場至今還不到10年時間。

套管鑽井技術的特點和優勢可歸納如下。

1)鑽進過程中不用起下鑽,只利用絞車系統起下鑽頭和孔內鑽具組合,因而可節省鑽井時間和鑽井費用。鑽進完成後即等於下套管作業完成,可節省完井時間和完井費用。

2)可減少常規鑽井工藝存在的諸如井壁坍塌、井壁沖刷、井壁鍵槽和台階等事故隱患。

3)鑽進全過程及起下井底鑽具時都能保持泥漿連續循環,有利於防止鑽屑聚集,減少井涌發生。套管與井壁之間環狀間隙小,可改善水力參數,提高泥漿上返速度,改善井眼清洗效果。

套管鑽井分為3種類型:普通套管鑽井技術、階段套管或尾管鑽井技術和全程套管鑽井技術。普通套管鑽井是指在對鑽機和鑽具做少許改造的基礎上,用套管作為鑽柱接上方鑽桿和鑽頭進行鑽井。這種方式主要用於鑽小井眼井。尾管鑽井技術是指在鑽井過程中,當鑽入破碎帶或涌水層段而無法正常鑽進時,在鑽柱下端連接一段套管和一種特製工具,打完這一段起出鑽頭把套管留在井內並固井的鑽井技術。其目的是為了封隔破碎帶和水層,保證孔內安全並維持正常鑽進。通常所說的套管鑽井技術是指全程套管鑽井技術。全程套管鑽井技術使用特製的套管鑽機、鑽具和鑽頭,利用套管作為水利通道,採用繩索式鑽井馬達作業的一種鑽井工藝。目前,研究和開發這種鑽井技術的主要是加拿大的Tesco公司,並在海上進行過鑽井,達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但是這種鑽井技術目前仍處於研究完善階段,還存在許多問題有待研究解決。這些問題主要包括:①不能進行常規的電纜測井;②鑽頭泥包問題嚴重,至今沒有可靠的解決辦法;③加壓鑽進時,底部套管會產生橫向振動,致使套管和套管接頭損壞,目前還沒有找到解決消除或減輕套管橫向振動的可靠方法;④由於套管鑽進不使用鑽鋌,加壓困難,所以機械鑽速低於常規鑽桿鑽井;部分抵消了套管鑽進提下鑽節省的時間;⑤套管鑽井主要用於鑽進破碎帶和涌水地層,其應用范圍還不大。

我國中石油系統的研究機構也在探索研究套管鑽井技術,但至今還沒有見到公開報道的成果。目前,套管鑽井技術的研究內容,除了研製專用套管鑽機和鑽具外,重點針對上述問題開展。一是進行鑽頭的研究以解決鑽頭泥包問題;二是研究防止套管橫向振動的措施;三是研究提高套管鑽井機械鑽速的有效辦法;四是研究套管鑽井固井辦法。

套管鑽井應用實例:2001年,美國謝夫隆生產公司利用加拿大Tesco公司的套管鑽井技術在墨西哥灣打了2口定向井(A-12和A-13井)。兩井成井深度分別為3222×30.48cm和3728×30.48cm。為了進行對比分析,又用常規方法打了一口A-14井,結果顯示,同樣深度A-14井用時75.5h,A-13井用時59.5h。表層井段鑽速比較,A-12 井的平均機械鑽速為141ft/h,A-13井為187ft/h,A-14井為159ft/h。這說明套管鑽井的機械鑽速與常規方法機械鑽速基本相同。但鑽遇硬地層後套管鑽井,鑽壓增加到6.75t,致使擴眼器切削齒損壞,鑽速降低很多。BP公司用套管鑽井技術在懷俄明州鑽了5口井。井深為8200~9500ft,且都是從井口鑽到油層井段。鑽進過程中遇到了鑽頭泥包和套管振動問題。

此外,膨脹套管技術也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技術,主要用於鑽井過程中隔離漏失、涌水、遇水膨脹縮經、破碎掉塊易坍塌等地層以及石油開采時油管的修復。勘探所與中國地質大學合作已立項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工作。

2.3.1.5 石油鑽機的新發展

國外20世紀60年代末研製成功了AC-SCR-DC電驅動鑽機,並首先應用於海洋鑽井。由於電驅動鑽機在傳動、控制、安裝、運移等方面明顯優於機械傳動鑽機,因而獲得很快的發展,目前已經普遍應用於各型鑽機。90年代以來,由於電子器件的迅速發展,直流電驅動鑽機可控硅整流系統由模擬控制發展為全數字控制,進一步提高了工作可靠性。同時隨著交流變頻技術的發展,交流變頻首先於90年代初成功應用於頂部驅動裝置,90年代中期開始應用於深井石油鑽機。目前,交流變頻電驅動已被公認為電驅動鑽機的發展方向。

國內開展電驅動鑽機的研究起步較晚。蘭州石油化工機器廠於20世紀80年代先後研製並生產了ZJ60D型和ZJ45D型直流電驅動鑽機,1995年成功研製了ZJ60DS型沙漠鑽機,經應用均獲得較好的評價。90年代末期以來,我國石油系統加大鑽機的更新改造力度,電驅動鑽機取得了較快發展,寶雞石油機械廠和蘭州石油化工機器廠等先後研製成功ZJ20D、ZJ50D、ZJ70D型直流電驅動鑽機和ZJ20DB、ZJ40DB型交流變頻電驅動鑽機,四川油田也研製出了ZJ40DB交流變頻電驅動鑽機,明顯提高了我國鑽機的設計和製造水平。進入21世紀,遼河油田勘探裝備工程公司自主研製成功了鑽深能力為7000m的ZJ70D型直流電驅動鑽機。該鑽機具有自動送鑽系統,代表了目前我國直流電驅動石油鑽機的最高水平,整體配置是目前國內同類型鑽機中最好的。2007年5月已出口亞塞拜然,另兩部4000m鑽機則出口運往巴基斯坦和美國。由寶雞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於2003年研製成功並投放市場的ZJ70/4500DB型7000m交流變頻電驅動鑽機,是集機、電、數字為一體的現代化鑽機,採用了交流變頻單齒輪絞車和主軸自動送鑽技術和「一對一」控制的AC-DC-AC全數字變頻技術。該型鑽機代表了我國石油鑽機的最新水平。憑借其優良的性能價格比,2003年投放市場至今,訂貨已達83台套。其中美國、阿曼、委內瑞拉等國石油勘探公司訂貨達42台套。在國內則佔領了近2~3年來同級別電驅動鑽機50%的市場份額。ZJ70/4500DB型鑽機主要性能參數:名義鑽井深度7000m,最大鉤載4500kN,絞車額定功率1470kW,絞車和轉盤擋數I+IR交流變頻驅動、無級調速,泥漿泵型號及台數F-1600三台,井架型式及有效高度K型45.5m,底座型式及檯面高度:雙升式/旋升式10.5m,動力傳動方式AC-DC-AC全數字變頻。

Ⅱ 石油鑽井動力電源是多少伏

發電機出線電壓600V,交流。
動力系統電壓380V,交流。
照明系統220V。

如果是電鑽的話,絞車、泥漿泵、轉盤用電需要利用600V電源進行整流成直流電,直流電的電壓需要看所用整流器的情況,針對ABB傳動控制的整流變頻鑽機,直流母排電壓最高為1150V。其它具體多少不是太清楚。對於NOV的Varco TDS系列頂驅,其用電直接接在600v 母排上,直流母線電壓在750到850之間。

如有不當,請高人指正!!

Ⅲ 發電機145是什麼意思

發電機是一種電氣設備,可以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常用於發電廠和船舶等場合。而發電機145,則是一種特定型號的發電機。145代表著發電機的額定容量或功率,可以理解為145千伏安(kVA)或145千瓦(kW)。


發電機145具有容量較大、體積較小、性能穩定等特點,廣泛應用於機房、港口、石油鑽探、礦山開采等場合。由於其能夠穩定地輸出電能,還可以作為家庭備用電源,以應對突發停電等情況。


在選擇發電機145或其他型號的發電機之前,需要先考慮所需的容量、功率、質量等因素。同時還需要綜合考慮成本、使用壽命、便攜性等方面的因素,才能選擇適合自己的發電機型號。在購買之前,建議咨詢專業人士或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進行詳細的性能和品質比較,以確保選擇的發電機能夠滿足自己的需求。

Ⅳ 石油發電

是的,是1356900!
不過,我計算的是2037kwh或587.78kwh.另外,給你補充些知識!
1月13日,山東省渤海灣南部水深僅25英尺(1英尺=0.3048米)淺海區的埕島西油田冒出了滾滾原油。諾布爾能源公司(NYSENBL)旗下子公司——EDC和中石化一同開啟了輸油管線閘門,一條5英里(1英里=1.609344公里)長的輸油管將原油送到岸上並銷售給中石化。當天,3個油井實現採油,日產6000桶,本周內,剩下的十幾口井將陸續開啟,生產能力將達到日產1萬桶(年產40萬噸)。

《財經時報》從勝利油田得到消息,埕島西區塊合同區面積為149平方公里, 已勘測探明的石油地質儲量達5000萬噸。EDC總計對該項目投資9億元,持57% 的石油開采權,而合作方中石化持有43%的開采權,雙方按照該權益進行產品分成。EDC總經理帕特·麥克森預計,EDC將在這個項目上每年獲得贏利至少1個億。

這對於總儲量超過30億噸的渤海灣大油田(預計今後至少還可以在這里找到15億噸儲量,使總儲量達到45億噸)來說,只是個「小故事」——引用中石化一 位員工的話來說就是——埕島西「僅是冰山的一角」。

渤海灣:「海上大慶」

記者了解到,2001年渤海油田年產量已經接近600萬噸,預計到2005年產量將達到2100萬噸,渤海石油的產量將達到全國產量的近15%,而相當於中國整個海洋石油產量的一半。目前,這里再加上周邊陸上的遼河、勝利、華北和大港油田 的石油產量,已經超過全國的40%。

包括大陸菲利普斯□Conoco Phillips□、雪佛龍、科麥奇、德士古、阿帕奇、王朝能源(加拿大)等公司在內的,至少有6家以上赫赫有名的國際石油巨頭已經獲得渤海灣區域的石油開采權,EDC只是其中名不見經傳的一家而已。

2002年的最後一天,新華社發出了一條不太引人注意的消息:中國最大的海上油田蓬萊19-3油田一期工程日前正式投產,設計產能最高可達4萬桶油當量/天(約年產200萬噸)。

蓬萊19-3油田是繼陸上大慶油田以後,中國發現的第二大整裝大油田,年產原油有望突破1000萬噸,幾乎占渤海石油產量的一半。其儲量預計約26億桶(約
3.5億多噸),並具進一步評價的潛力,堪稱「皇冠上的明珠」。大陸菲利普斯公司的前身——菲利普斯石油公司於1999發現了它,目前開發由菲利普斯中國有限公司□大陸菲利普斯的下屬公司,簡稱「菲利普斯中國」與中海油合作進行。菲利普斯中國擔任項目的作業者,據說擁有49%的權益,而中海油擁有51%的權益。

也就是說,這塊油田差不多一半原油歸美方所有。事實上,整個渤海石油的前景都是如此,中國還有許多的海上油田都是與外國合作開采。

國際石油巨頭瓜分渤海灣

這讓中國關心能源發展的人士罵起娘來——本來貧瘠的石油資源卻被海外這些「風險投資」收割走——中外合資項目的大部分勘探合同都是在上世紀90年代
中期以前簽訂的,那時候中國原油基本可以自給,石油價格也沒有和國際接軌,海油的勘探極具風險,而且開采成本比陸地石油高出3-5倍。1990年年初中國勘
探、開發和開采海油的技術、經驗和資金都遠遠不夠,於是向外國石油公司出售特許權成為中國開采海油的重要手段。

埕島西、蓬萊19-3油田就是「歷史問題」,在渤海灣石油進入收獲期的時候,坐享其成的中海油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外國石油公司也紛紛享受成功的喜悅。

事實上,渤海油田的勘探成功率,已連續6年保持在五成以上,遠高於35%的世界水平。勘探的結果也表明油田質地非常高,以前的理論認為,油層可能在2000米以下的深層,結果卻在1000米處的淺層收獲多多:一年多時間內發現的石油儲量竟相當於該地區的所有歷史發現,7個1億噸以上儲量的油田被發現。受最近勘探成果的鼓舞,17家海外公司正在渤海灣狹小的地帶內正抓緊進行著新一輪的勘探。

據悉,中外合作方式包括以下幾種:開發合同(對於已經勘探出原油儲量的區域進行開發)、提高產收率合同、單井合同(外方勘探,一旦發現油區就按照合同行使權益),以及原油勘探開發生產一體化合同。中方一般要求獲得勘探權的海外公司投入一定比率的資金進行區域內的勘探。一般的做法是,中海油獲得51%的權益,而外方獲得49%的收益。

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埕島西項目的合作中,EDC的收益大於中石化。ED C向《財經時報》解釋,1997年以前中方勘探出的石油地質儲量只有3000多萬噸,1997年EDC投產埕島西,勘探出該區域石油儲量總計達到5000多萬噸,因而至今在該地區擁有佔主導地位的開采權。

中國石油缺口驚人

相比美國油田全部封閉,在「9·11」以後進一步增加了儲備,並只開采外國 的石油,中國的這一歷史遺留政策不甚高明。目前盛傳的國家能源委即將成立的
消息也反映了普遍的呼聲,建立戰略石油儲備應該會很快被提上議事日程。

目前,石油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約佔20%,而全球平均數字是40%。由於陸上老油田產量開始走下坡路,中國今後20年石油、天然氣、銅等礦產資源累計需求總量至少是目前儲量的25倍,其中石油需求缺口超過60億噸。而迫於環保和國際輿論壓力,中國煤炭產量已由過去的13億噸減少到現在的9億噸。2001年以來,中國原油進口已經達到7000萬噸,並成快會突破億噸,接近石油消費的1/3。到2010年和2015年,中國石油年需求量可能達到3.6億至4.3億噸,屆時,年進口量可能達到1.8億噸至2.5億噸。進口的80%可能來自中東,幾乎全部是經過馬六甲海峽的油輪運輸。

因此,美伊戰爭將對中國經濟造成巨大傷害。有人認為如果戰爭拖一年的話,中國經濟的年增長率會減少一到兩個百分點——因為中國幾乎沒有任何戰略儲備(美國的戰略儲備相當於其叄個月的進口量)。美國打擊伊拉克之後,可能會對另一個產油大國伊朗施加壓力,而伊朗目前是中國最大的石油進口源。

國家石油政策變化

中國試圖分散進口源和進口途徑,中俄輸油管計劃即是一例。計劃中,它在2005年投入使用,前五年內每年經該線路向中國進口2000萬噸石油,2010年後提 高到3000萬噸。

但是,最近傳出可能泡湯的消息,輸油管終點不再是大慶,而是太平洋沿岸的納霍德卡港,因為日本和韓國都不希望「從中國人手中買油」,近日日本首相小泉訪俄時,更向俄提出願提供優惠貸款50億美元,支持興建繞過中國的輸油管。這令普京態度游移——此前中國石油公司在壓力下,已被迫中途退出了俄羅斯著名的斯拉夫石油公司投標拍賣。俄羅斯不允許中國染指他們的石油公司。

於是中國重拾從哈薩克修建長達3000公里的輸油管達到新疆的計劃。但是輸油量卻只有每日50萬桶,本身並不經濟。同時,由於美國軍事打擊阿富汗,中亞五國紛紛靠近美國,原先修建輸油管計劃的大環境也發生了微妙變化。中國石油的中亞戰略也陷入尷尬之中。

與此同時,中國叄大石油公司拚命擴大海外領地,也意味著國家石油政策的變化。

中石油的主要投資集中在蘇丹和哈薩克,在委內瑞拉、秘魯和加拿大也有業 務。2002年中國石油宣布以2.16億美元收購戴文能源公司在印度尼西亞的油氣資產,希望到2005年,實現海外銷售收入40億至50億美元。2002年中海油斥資12億美元收購了澳大利亞和印尼的叄塊石油天然氣田,計劃在「十五」期間斥資100億元用於海外業務拓展,到2005年獲得每年200萬至300萬噸份額油。近日中石化和中信也表示正在收購海外油田資產。

亡羊補牢
同時,國內的勘探權許可顯然已經收緊。知情人士透露,最近兩叄年來,像渤海油田這樣的地域是已經很難再出售勘探權給國外石油公司了。在那些勘探權到期之後的區域,中海油自己承擔起了獨立勘探任務,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其中2002年10月22日,中海油宣布位於渤海灣遼東區塊的預探井錦州25-1S-1獲得成功,擔任此區塊的作業者並擁有100%的權益。

至於蓬萊19-3項目的進展,知情人稱,目前合作雙方——中海油和菲利普斯中國仍舊在某些敏感問題上存在分歧,例如該項目是進行整體開發還是分區開發
。中海油希望採取整體開發方案,這樣有利於提高石油資源的有效利用,同時能保證中方利益,但雙方並沒有就此達成一致意見。

1)世界石油化工工業發展四大趨勢

一、石油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更加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

本屆石油大會的主題是"石油工業,追求傑出業績與承擔服務社會的責任"。石油工業對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同時也對人類居住環境造成了污染,對全球氣候變化和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為了保持石油和石化工業的可持續發展,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致力於開發清潔生產技術和替代能源。這次大會號召石油公司要在追求傑出業績的同時,承擔起服務社會的責任,與政府密切合作,加強對話,共同創造能源的未來,這是關繫到人類生存權的重大問題。

二、技術進步是發現新的油氣田、增加油氣儲量的基本動力

在本屆大會上,各國專家們在總結近年來深水和超深水油氣勘探開發、老油田下面發現新油田的經驗時指出,勘探開發的技術進步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三、石油替代能源問題受到廣泛重視

專家們認為,天然氣變為液體的技術(GTL)和LNG技術可以在未來市場中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盡管由於經濟性問題,GTL和LNG永遠不能取代整個傳統燃料,但是GTL作為車用優質環境友好燃料,在未來 15年內將佔全球柴油燃料的10%,GTL和LNG將在解決世界能源問題上發揮重要的作用。

四、煉油與石化一體化,充分利用石油資源,提高產品競爭力

煉油廠與石化廠互供原料、總體優化,特別是以煉油過程生產低碳烯烴尤其是生產丙烯作為石化原料,使煉油廠與石化廠的結合更為緊密,這已成為世界石油工業發展的一個普遍趨勢。

2)在日益高漲的求「綠」大趨勢下,化工企業講理無門,只有及早迎合今年化企咬牙要過「綠」關

2002年,對化工企業而言,最敏感的詞莫過於綠色了,不管是化肥、農葯,還是塗料、染料,都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綠色的影響———一些企業讓綠色逼得步履艱難,甚至無路可走;一些企業卻也借著綠色的口號引來了不少人的眼球。在即將到來的 2003 年裡,綠色對化工企業又意味著什麼呢?2002 年是我國加入 WTO後的第一年。在這一年裡,更加開放的國門讓更多的國內產品走出去,更多的國外產品走進來。隨著出口大幅度上升,國際上針對產品的各種壁壘也隨之出現,綠色壁壘就是今年我們的出口產品遭遇最多的一個。茶葉出口受阻,蔬菜出口受阻,水果出口受阻,服裝出口受阻……一連串產品出口受阻幾乎都與化工有染,不少化學物質殘留過高成了產品受阻的口實。接下來就是不明真相的人把化工產品看成是萬惡之源,甚至於對多年來一直充當農業生產保護神的化肥農葯也不能倖免。綠色壁壘發難在先,綠色農業欲棄傳統化肥農葯在後,國內諸多企業不得不坐下來討論對策。

國外壓力尚且如此,國內在這一年中也一波一波地涌動著以綠色為口號的活動。今年二三月間,北京首先出現了一些聲音,對即將出台的內牆塗料標准提出質疑,在圈內引來了一場動靜不小的'護國標'與'抗國標'的爭論。和以往大不相同的是,此次爭論並非由於國標過於嚴格,而是企業認為國標太過寬泛,不如企業標准或地方標准嚴格。爭論雖然以一家企業退出協會為最後收場,但它卻表現出人們對綠色異乎尋常的熱愛。本屬化工領域的業內技術之爭也空前地引來了眾多眼球。爭論到此並未結束,就在國家內牆塗料標准正式施行前後,上海一家塗料企業也通過媒體質疑國標,同樣認為標准中對有害物質的要求過於寬泛不利於行業發展。為此還導致了兩家企業的直接交戰。一時間,標準是否夠'綠'硝煙再起。拋開南北二企業叫板塗料國家標準的最初動機,起碼這兩家企業因沾了綠色而名氣流傳開來。

2002年就這么過去了。沒有人不相信,新的一年對綠色的追求將會更執著。在這種日益高漲的求'綠'大趨勢下,化工企業無理可講,既不能訴委屈也不能講條件,只有迎合。 就農葯而論,目前高毒農葯在我國占據比例過高的狀況必然要在近兩年內得到改變,高毒高殘留農葯要退出舞台,低毒低殘留農葯唱主角是必然趨勢。但是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少、開發能力不足、企業分散形不成大的集團等等困難都明擺在面前,產品結構的大調整所需要的就是產業的調整和企業的整合。這既為農葯企業帶來了挑戰,也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產品結構調整是農葯生產企業的生存之路,積極開發和尋找高效低毒低殘留替代產品,運用各種技術手段改進和改善低毒低效的用葯效果,認真防範產品轉型時期可能帶來的各種經營風險,盡早搶占產品競爭的制高點。這是農葯企業惟一的選擇。

化肥企業在新的一年中也將受到更加嚴厲的綠色制約。據報道,國家計委、財政部、國家環保總局、國家經貿委制定的《關於發布排污收費標准試行及有關問題的通知徵求意見稿》已下發。通知的下達表明國家將大幅度提高排污收費標准。經有關方面測算,若按新標准收取排污費,將為目前收費標準的 5倍左右。以小氮肥行業為例,如果按新標准收費,排污費一項據初步估算僅尿素廠就達 1.36 億元,碳銨廠為 1.87 億元,小氮肥行業為 3.23 億元,加上廢氣、廢渣、噪音等的收費,新標准收費比老標准增加了 80%。據悉,新的一年我國化肥的進口配額將超過 1000萬噸。這樣,化肥生產企業在環境保護、綠色生產和進口壓力下,供大於求的現象將會日益嚴重。中小企業的關停並轉、大企業重新劃分勢力范圍……這些都將圍繞著綠色更廣泛、更具體地展開。

據悉,明年國家有關部門將重點在塗料行業展開打假(實際上也就是打假綠)行動,一些假冒名牌產品的作坊式小廠將退出市場,充滿綠色且適銷對路的名牌產品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節能低污染的水性塗料、高固體分塗料、粉末塗料、無溶劑塗料和輻射固化塗料形勢將看好。我國塗料年產量 200萬噸,有報道說生產企業多達 8000 家,市場總的發展態勢是總量供大於求。在這種形勢下,綠色幾乎成為塗料企業優勝劣汰的惟一尺度。過得了綠色關就過得了生存關,反之將會被淘汰。

綠色潮流,浩浩盪盪,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對化工企業來說,在新的一年裡,如果你還有一點資金的話,如果你還有一點技術的話,如果你還有一點競爭的雄心的話,那就毫不動搖地投到綠色上吧,那是惟一的一條能夠繼續走下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