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石油勘探是干什麼工作的
2003年,全年實現主營業務51.67億元,多元經濟完成生產經營總值21.5億元。 加工製造業年總產值2.89億元,在西部油田排名第一 年建築施工貨幣工作量10億元 在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排名第三 長慶石油勘探局總部設在中國西安,主要工作區域在鄂爾多斯盆地及周邊地區,橫跨陝、甘、寧、蒙、晉五省區。長慶隊伍經過30多年的艱苦奮斗,在鄂爾多斯盆地建成了油氣當量逾千萬噸的特大型石油天然氣基地,成為繼東北松遼、渤海灣、新疆准噶爾等盆地之後中國石油又一個新興的能源中心。 長慶石油勘探局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近萬人,擁有7個設施完備、技術密集的科研院所,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形成了勘探開發低滲透油氣田的一整套專有技術,多年來共獲得國家級科技成果獎2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96項,專利36項。 長慶石油勘探局的施工隊伍還多次為國內其他油田及單位提供了各類工程技術服務,同時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遠征厄瓜多、奈及利亞、烏茲別克、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蘇丹等國家和地區,承攬工程技術服務,享有很高聲譽。
② 請問如今學地質石油與天然氣勘探的本科畢業生未來就業如何,將來工作是做什麼讀研與本科就業有何差距
我是石油勘探專業的人(研究生畢業)!現在做的也是這方面的工作!淺談下我的看法:
1.本科生就業的有如下幾個方向:一是到國內各個油田工作;二是到石油勘探開發等私企去工作、如銳浪等;三是到國外的公司,就是總說的外企,如鳳凰公司、Landmark公司等(但是相對難一些) 以上三方面的差別是:各個油田也就是國企,比較穩定,福利待遇比較好,但是工資不是很高,現在本科生的基本工資是2300-2400左右,研究生是2710,私企工資高些,但是福利不如國企!外企就不用說了,掙的錢是最多的!
2.將來的工作:不一定跟你的專業是一致的,你分到哪裡就干什麼!如:分到物探了,就干野外採集、或者處理、解釋之類的,測井也是一樣的,或者野外或者數解中心,地質的基本都是室內!
3.讀研與本科生的差距:先說說二者在單位的差別吧,你就知道了!1研究生與本科生待遇差別就是基本工資的幾百塊錢,至於單位的重視程度什麼的基本都是一樣的,因為都是新員工!2職稱:本科生是5年平工程師,研究生是三年,但是想想讀研還有三年呢,就比本科生晚了一年;3.在單位的話,學到的東西會比在學校讀研要多些!4.要說往上爬的話,如果關系背景都相同的兩個人,人家看中的是你的工作能力而不是學歷!
綜上所述:我的建議是如果你只想好好的工作,之後學好東西往上爬的話而且不想考博士的話,就不要讀研,直接參加工作!如果你想要更好的發展,而且將來會考博士的話,建議讀研!
③ 搞地質的人員一般做什麼工作
地質工作的一般都是去野外勘察,測量,在工程隊里工作,都是比較辛苦的工作,但是工資都比較高。
④ 石油地質人員做什麼具體工作
主要有三類:
第一類是最基礎的就是在一線野外作業的地質工和地化實驗員。前者,隨著鑽井隊進行地質錄井,撈洗砂樣、後者在進入油氣層或者鑽進油氣層時做關於砂樣的化學分析,都是些基層的簡單工作。
第二類就是地質大班或者技術人員。負責現場油氣層位的定位,地質錄井資料的整理和上交,同時也配合甲方地質監督和甲方地質方面的部門確定層位。
第三類,屬於地質監督或者甲方的地質師,代表甲方的利益,但工作內容也差不多。
⑤ 地質勘測主要做些什麼
地質勘測即是通過各種手段、方法對地質進行勘查、探測,確定合適的持力層,根據持力層的地基承載力,確定基礎類型,計算基礎參數的調查研究活動。
地質學是七大自然科學之一,主要是研究地球及其成因和演化發展。實際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地震的預測、各類礦產的尋找、勘探,災害性的滑坡,古生物的演化。凡是建築在地面上的物體,都要事先搞清楚地下的情況。
地質勘探是在對礦產普查中發現有工業意義的礦床,為查明礦產的質和量,以及開采利用的技術條件,提供礦山建設設計所需要的礦產儲量和地質資料,對一定地區內的岩石、地層、構造、礦產、水文、地貌等地質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工作。
(5)石油地質人員做什麼擴展閱讀:
地質勘探的方法有:
一、坑、槽探
就是用人工或機械方式進行挖掘坑、槽、井、洞。以便直接觀察岩土層的天然狀態以及各地層的地質結構,並能取出接近實際的原狀結構土樣。
二、鑽探
是指用鑽機在地層中鑽孔,以鑒別和劃分地表下地層,並可以沿孔深取樣的一種勘探方法。鑽探是工程地質勘察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勘探手段,它可以獲得深層的地質資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質勘探
⑥ 野外石油地質調查是什麼
天然油氣藏深埋在地下,我們要怎麼樣才能找到它呢?第一步,就是野外石油地質調查。所謂「野外石油地質調查」,顧名思義,就是地質工作者攜帶簡單的工具,通常包括地形圖、指南針(羅盤)、小鐵錘、經緯儀等,在事先選定的地區內,按規定的路線和要求跋山涉水,穿越林海,或者是踏戈壁,卧沙漠,整日風餐露宿,艱苦工作,完全是以徒步「旅行」,來進行找油找氣的實地考察和測量。這項工作既是找油田的開端,又是為實施其他技術奠定基礎的工作。
野外地質調查一般要經過三個步驟。首先對情況不明的大面積的新地區進行普查;然後再縮小普查范圍,選出最有希望的地區進行詳查;最後在詳查基礎上,選出最有可能儲藏油氣的構造或地區進行細測。
野外地質調查的主要任務和工作方法是:搞清一個地區的地層狀況;發現地質圈閉和調查其他地質構造狀況;發現和調查油氣苗狀況;採集樣品;提出有利的找油地區及可供鑽探的地質圈閉。
油氣藏在地下有很多因素可能導致它被破壞,比如地殼的運動,這時油氣就有可能溢出到地表形成地表油氣苗,比如克拉瑪依的黑油山就是有名的例子。地表油氣苗表明地下有油氣存在,有可能存在油氣藏,所以尋找地表油氣苗是野外石油地質調查的內容之一。
要准確地找到油氣藏,還要做很多工作。油氣往往儲存在比較疏鬆的岩石里,比如砂岩,不是所有的岩石都可以儲集石油的,在疏鬆的岩石上面和周圍還必須有緻密的岩層,否則油氣無法長期保存。所以,在野外,地質學家必須通過觀測和丈量,或利用其他的施工坑道,分析這里到底有沒有存在油氣的可能,以及可能存在油氣的地層年代等,為下一步的勘探打好基礎。
⑦ 油氣地質學就業
為什麼非要走非常規油氣呢,現在常規油氣處境很難,非常規油氣處境更難,非常規院現在常規非常規的項目都做,而且在某些學校由於和常規的爭項目被打壓的很慘,非常規比較適合在油價高的時候投入更多的財力和人力研究,但是現在油價高不起來,我學非常規的師姐去賣銀行卡了你敢信。
你如果真的要考石油類專業的話,不妨試試中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當然非要走非常規的話北京的宋岩老師和姜振學老師都是好老師,要報就報這倆老師吧石油地質學是研究石油和天然氣在地殼中生成、運移和聚集規律的學科,是石油和天然氣地質學的簡稱。
石油是流體,與固體礦產相比,有其獨特的生成和聚集規律。石油聚集的地方並不是生成的地方,石油在生成後,必須通過運移才能聚集在有利的圈閉中。大量的勘探和開采實踐,積累了很多有關油氣生成、運移和聚集規律的知識,逐漸形成這門學科。
在美國和日本等國,石油地質學的內涵更廣,除研究石油和天然氣成因、油氣藏的形成和油氣在地殼中的分布規律,以及從生成、運移到富集成為油氣藏的基本原理外,還包括油氣田地質學、調查和勘探油氣的各種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和地球化學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油氣田開發的地質學原理和工藝技術等內容。
18世紀中期,人們就曾經在油氣苗位置上或其附近鑿井,發現在一些背斜脊部有油滲出。背斜理論是加拿大地質學家亨特於1861年提出的。背斜理論一直為地質學家所遵循,指導著勘探的決策。特別是1920年地震反射法成功地應用於地下構造的制圖,更加強了應用背斜理論尋找石油的信心。
20世紀30年代,在美國發現了巨大的東得克薩斯地層油藏之後,地質學家認識到不能簡單地只靠背斜理論找油。為尋找新油田,除了應用構造制圖外,還必須廣泛地採用地層學方法。因此,在石油地質理論中引入了礁、不整合、逆傾斜的尖滅、岩相制圖、樞紐線、三角、洲沉積等與地層圈閉有關的概念。
在19世紀初期,地質學家根據野外觀察認為,石油起源於瀝青質頁岩,並被運移到砂岩中。在無機成因說;與有機成因說的長期激烈爭論中,有機說者提供了很多重要證據,並且不斷地對一些論點加以修正、補充和完善。1943年,懷特莫爾等根據從海藻中分離出含有19~34碳原子的一系列烴類的事實,指出海洋有機體一年所提供的6000萬桶烴類,就足夠形成在沉積岩中發現的總烴量。
1952年,史密斯通過對現代海洋沉積物中烴的研究,進一步完善了這種生油理論。他指出近代海洋沉積物中存在游離烴類,並在成岩早期階段隨著深度加大,烴含量急劇增加,非烴化合物含量顯著減少。1963年,埃布爾森提出,石油是沉積物的乾酪根在成岩過程的晚期經過熱解生成的。乾酪根成油說已成為石油生成的現代最重要的理論。
馬格拉除了強調壓實作用為初次運移的主要動力外,還提供了粘上脫水異常壓力和石油運移等方面的資料。此外,斯納爾斯基指出,微裂縫對石油從不滲透油源岩中排出有重要的作用。蒂索、佩列特和赫德伯格等還認為,由於液態或氣態烴類數量不斷增加,生油層內壓力增加,直到壓力增至大於岩石強度時,則岩石產生微裂縫,烴類氣體排出,隨著地層內壓力逐漸降低,使微裂縫閉合。隨著烴類的不斷增加,地層內壓力加大,岩石又產生微裂縫,又有烴類排出,如此循環往復,就使烴類斷斷續續地排出。
1975年,蒂索等企圖根據石油生成和運移的新理論採用盆地分析方法,確定盆地的石油遠景和最有利的石油聚集帶。70年代以來,許多石油地質學家和地球化學家,根據盆地類型、沉降史、沉積史、乾酪根類型及其成熟度,建立石油生成模型,以便在空間和時間上定量地確定每一層油源岩的生烴潛力。
1975年蒂索等首次介紹了石油生成與地質時間呈函數關系的模型,即石油生成模型。1983年,迪朗還基於達西定律和相對滲透率概念,描述了二維二相單元數學運移模型。該模型提供了埋藏過程中沉積物孔隙的石油飽和度史和流體壓力史,指出了石油運移的時間及油藏形成的可能部位。盡管這些研究工作還不成熟,但石油地質學家們的努力,使得石油地質理論已開始定量化和模式化。
石油地質學主要研究石油及其伴生物天然氣、固體瀝青的化學組成、物理性質和分類;石油成因與生油岩標志;儲集層、蓋層及生儲蓋組合;油氣運移,包括油氣初次運移和油氣二次運移;圈閉和油氣藏類型;油氣藏的形成和保存條件。
油氣藏的形成過程就是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油氣從分散到集中的轉化過程。能否有豐富的油氣聚集,並且被保存下來,主要取決於是否具備生油層、儲集層、蓋層、運移、圈閉和保存6項條件。其中最重要的兩個條件是充足的油氣來源和有效的圈閉。
石油地質學與流體力學、有機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構造地質學、沉積岩石學和岩相古地理學等有密切的關系。例如,這些學科的發展,以及色譜、色譜-質譜、紅外光譜、電子顯微鏡和同位素分析等技術的廣泛採用,為解決石油成因問題創造了良好的基礎。
一些重要的油氣藏與河道砂、三角洲砂、沉積砂和礁密切相關。而這些類型的砂體和礁的分布受沉積體系的控制,因此,只有通過研究沉積岩石學和岩相古地理才能確定儲集岩分布的有利地帶。
石油地質學與構造地質學關系十分密切。油氣的運移和聚集受盆地區域構造和局部構造條件的控制,要想成功地找到與背斜構造、斷裂構造,以及不整合面有關的油氣田和油氣聚集帶,就必須深入掌握有關構造地質學的知識。 石油地質學新進展石油地質學是隨著人類的油氣勘探活動而誕生的一門應用科學,它既是人類對於勘探中對油氣形成與分布規律認識的總結,又是指導人類油氣勘探活動的理論武器。在全世界范圍內,經過近100年的勘探活動,未經勘探的處女地所剩無幾,容易尋找的油氣田大多被發現。對能源不斷增長的需求,以及勘探難度的越來越大,是擺在全世界石油勘探者面前的一大矛盾。世界石油勘探面臨著極為嚴峻的挑戰,向新的深度(深層勘探)、新的領域(天然氣、非常規氣、非構造油氣藏)進軍是當今油氣勘探的總趨勢。這種形勢下,都迫使我們發展新的石油地質及油氣勘探理論、油氣勘探技術,廣泛吸收相關學科的新成果,以適應現代油氣勘探形勢的需要與發展。縱觀近20餘年來,石油地質學及油氣勘探取得的進展,相關邊緣學科(從大的概念上講亦屬於石油地質的范疇)的發展極大的促進了石油地質學的發展,提高油氣勘探的效率。
⑧ 石油地質勘探工作環境如何
上樓哥們說的有點道理,女生真吃不開,地質勘探很少有看到女員工的,我建議女生最好還是不要去一線工作,待在機關還可以。至於環境,大家都知道,石油一線不可能是跟誠實那麼繁華的街道攀比,但是也有很多區塊都是山清水秀的,旁邊還有人家,沒事的時候還可以去跟老鄉聊天,我們一直給長慶油田錄井,所到之處都是山清水秀的地方,因為是區域探井,甩開距離比較遠,以前一直沒有井隊來他們村子,我們去的時候老鄉對我們錄井的工作人員特別好,我們沒事時候總來去他們家裡邊轉,聊聊天什麼的,感覺特別好。探井每口井周期比較長,待完鑽我們搬遷的時候都有點捨不得離開那些老百姓。
⑨ 地質人員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地質人員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尋找礦產和防震、減災。
以前,地質人員的工作內容,我們只能在銀幕上、小說中看到。其實,地質人員是社會大家庭中最朴實的群體,只不過他們與我們的工作環境迥異,他們常年穿梭在祖國的崇山峻嶺、戈壁沙灘,用辛勞和汗水,為國家、為人民描繪出尋找礦產,以及防震、減災的壯麗詩篇和感人畫卷。
綜述:地質人員與我們其他勞動者一樣,是社會中最朴實的一個群體,他們常年不辭辛勞、風餐露宿,以山川荒野、崇山峻嶺、戈壁沙灘為伴而毫無怨言,他們用自己的執著和堅守,使過去滿目瘡痍地,化為如今遍地黃金甲,他們更贏得了黨和人民的高度信賴與贊美。
⑩ 石油地質人員在石油行業是最好的職業嗎不是的話在石油做什麼待遇發展最好
地質人員是不錯的職業,因為地質是石油勘探階段的崗位,不管有沒有油,最後能不能打生產井,都需要地質人員。說白了,地質人員比鑽井採油崗位的人員需求更大。
地質包含的內容較多,有開發地質、綜合地質研究,地質建模,沉積相分析,地層研究,還有地震資料解釋、測井資料解釋、試井解釋等,有些偏現場,像本科和大專生畢業之後一般是從現場做起。一種是偏研究方向,室內工作為主,要求一些常用的地質軟體熟練。這些崗位發展都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