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近十年國際石油價格
20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驅動油價持續暴漲。1970年,沙特原油官方價格為1.8美元/桶;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原油價格首次突破10美元/桶;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原油價格首次突破20美元/桶;1980年,原油價格首次突破30美元/桶;1981年初,國際原油價格最高達到39美元/桶;隨後,國際油價逐波滑落,從此展開了一輪長達20年的油價穩定期。1983——2003年初,20年油價一直徘徊在30美元之下。1986年,國際原油價格曾一度跌落至10美元/桶上方;1986年初——1999年初,國際原油價格基本上穩定在20美元/桶之下運行,只是在1990年9——10月間,油價出現過瞬間暴漲,並首次突破40美元/桶,但兩個月後很快又滑落至20美元/桶之下;1998年底1999年初,國際原油價格曾一度跌至10美元/桶以下。2000年,國際原油價格曾短時間內沖至30美元/桶上方,但很快又跌落至20美元/桶之下。.9月11日,世界經歷的恐怖襲擊,油價暴跌。 2002年市場油價很快回穩定到每桶25美元。 2003年初,國際原油價格再次突破30美元/桶2004年9月,受伊拉克戰爭影響,國際原油價格再次突破40美元/桶,之後繼續上漲,並首次突破50美元。2005年6月,國際原油價格首次突破60美元/桶,並加速前行。2005年8月,墨西哥遭遇「卡特里」颶風,國際原油價格首次突破70美元/桶。2006年後,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原油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2007年從年初每桶58.32美元迅速增長到年末的每桶98.6美元,上漲了69.1%,期間9月12日,國際原油價格首次突破80美元/桶,隨後,繼續加速上場,到10月18日,國際原油價格首次突破90美元/桶,並在年底直逼100美元/桶!2008年後油價更是一路狂飆,7月國際原油期貨價格上漲到每桶147.50美元的歷史高點。隨後,由於美國爆發了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世界市場對原油的消費出現了大幅萎縮,國際油價也隨即快速滑落,到2008年11月份,國際油價已經跌落到最低每桶37美元。
『貳』 中石油的股票歷史最低價,歷史最高價分別是多少你還在繼續嗎
中國石油2007年上市,發行價16.70元,最高價48.62元,之後股價一路震盪下滑。上市首日即為最高價,隨後狂跌至2008年9月18日的最低價7.22元,跌幅高達84.28%。之後出現短暫反彈,至2009年7月24日收復發行價,漲幅98.06%。但隨後股價再次陷入長期陰霾,直到2013年6月再度殺跌至6.04元的長期底部,跌幅57.76%。2014年11月,中石油開啟第二輪「中興」,股價突破2009年7月的最高價,創出7年新高。然而,強大的拋盤讓股價在2016年1月跌至6.60元,跌幅55.44%。2019年5月,中石油股價跌破2008年的最低價7.22元,宣告長達11年的整理平台徹底告破。2019年7月,中石油最低跌至6.64元,創3.5年來的新低。中石油股價的起起落落,反映了市場波動的不確定性。
中國石油股價的波動與市場情緒緊密相關。2008年的金融危機和全球經濟的下行壓力導致了股價的大幅下跌。2014年至2015年的石油價格下跌,也對中石油的股價產生了負面影響。此外,市場對中石油盈利能力的擔憂,以及與之競爭的新興能源的興起,都可能對股價造成壓力。然而,隨著全球經濟的復甦和能源需求的增加,中石油的股價也可能迎來反彈。
投資中石油,需要關注宏觀經濟、能源需求變化、行業競爭格局、公司業績等多方面因素。投資者應保持謹慎,合理分散投資,避免過於集中於單一股票。同時,理性看待股價波動,長期持有優質公司股票,可能獲得穩定的回報。
對於價值投資,A股市場同樣適用。價值投資的核心在於尋找被市場低估的優質公司,而非依賴整個市場的價值標准。市場並非總是理性,價值投資的關鍵在於深入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包括盈利能力、成長性、行業地位等。在市場極度認可的價值標的中投資,可能存在股價已反映其價值的風險。因此,投資者需注意風險,避免盲目跟風,尋找被市場忽視的潛在價值。
投資決策應基於對公司的深入分析和對市場趨勢的合理判斷。長期持有優質公司,關注公司基本面變化,靈活應對市場波動,是實現資本增值的有效策略。同時,保持冷靜和耐心,避免沖動操作,是實現長期投資成功的關鍵。
復盤市場本身是職業投資者的重要工作。通過復盤,投資者可以分析市場走勢、公司基本面變化、技術指標等多方面信息,提高對市場和公司動態的敏感度。通過總結歷史經驗,投資者可以提升自己的投資決策能力,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實現長期穩定收益。
『叄』 油價的漲跌跟什麼因素有關
理論上講,影響油價的主要因素有七個方面:OPEC國家的石油產量、非OPEC國家隊產量、生產成本、世界經濟發展和世界石油消費水平、石油庫存、節能、替代能源,但在實際操作中,影響油價的因素絕不止這七個,石油價格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各因素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
從歷史來看,石油價格經歷過多次變動,劇烈波動的原因包括三方面:經濟形勢變化引發全球需求變化,如金融危機或者中國經濟騰飛;供應端變化比如以沙特為主的OPEC國家決定增產或者減產;以及政治危機造成的石油市場恐慌,如海灣戰爭、伊朗核危機等。
本輪國際石油熊市始於2014年中,當時布倫特原油價格在2014年的6月份115.19美元/桶,進入2016年1月,價格已經下跌到不足30美元。那麼這次油價大跌主要是哪方面原因引起的呢?各種數據顯示,當前的石油市場確實進入了一個供大於求的時期,供求失衡是油價下跌的關鍵因素。
(3)此輪石油大跌開始於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美元加息火上澆油
美聯儲按照計劃加息的舉動推動美元走強,客觀上導致油價繼續下跌。一直以來,強勢美元都被視為原油和其他許多大宗商品價格疲軟背後的重要因素,因為這些商品都是以美元定價,美元升值會使得它們在使用其他貨幣的人面前顯得更加昂貴。
此外,商品並不能創造任何收益,這就意味著,在利率上漲的環境當中,商品作為投資選擇的吸引力也會大打折扣。
20世紀70年代,美國與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達成一項「不可動搖」的協議,雙方確定把美元作為石油的唯一定價貨幣,並得到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其他成員國的同意。
從此,美元的強弱始終影響著國際油價的走勢。作為石油的定價貨幣,美元升值意味著石油更加便宜;美元貶值意味著石油越來越昂貴。
『肆』 國際原油價格為什麼會突然下跌
7月5日,國際原油價格突然跳水,WTI原油期貨跌幅最低達到11.41%,每桶價格最低到了97.50美元/桶,這是自今年5月11日以來原油價格首次跌破100美元整數關口。
國際原油為何跌破100美元大關?
1、美元加息預期
2、俄烏戰爭局勢不明
3、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復甦
石油的重要性不用我說了吧,如果你對石油比較了解,就更知道它的重要性了。上半年原油價格一直不斷飆升,可現在全球經濟有衰退跡象,石油的需求似乎在走下坡路,而且越來越明顯,價格已經出現了"崩盤"。
其實這次國際油價下跌主要還是因為經濟走勢較弱,導致原油需求走軟,最終造成原油庫存增加,而導致油價下跌。
油價大跌必定會影響國內成品油價,根據咱們國家現有機制,下輪國內成品油價調整會在7月12日24:00開始。有專業人士做出預測,國際油價如果繼續跌,國內成品油價可能會出現今年的第三次下調。
『伍』 20世紀80年代的油價大震盪
從1981年起,國際油價連續5年大幅下降。隨後,1986年又發生了席捲整個西方世界的「油價戰」,引起國際原油價格的暴跌。
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石油供應前景不明和油價的大幅上漲,都使西方石油工業的發展趨勢和基本結構發生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變化。西方主要國家能源消費的增速開始大大降低,從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進口的石油減少了。
進入80年代以後,隨著西方世界1980—1982年嚴重的周期性經濟危機的爆發,西方世界能源需求由增長遲緩變為負增長,其中石油需求量的下降幅度尤大。接著,整個西方石油工業,從上游的油氣資源勘探和開采,到下游的儲運、煉制和銷售,迅速陷入一場全面的和嚴重的生產能力過剩的危機之中。在國際市場上,石油由供不應求和被瘋狂搶購變為銷售困難,油價由暴漲轉為跌落,競爭激烈,生產大幅度下降。從1979年到1983年,世界市場日消費量減少590萬桶(1桶=0.16立方米),從5160萬桶降至4570萬桶,向OPEC提出的石油需求量比1979年降低了43%。
面對油價下跌和市場份額縮小,OPEC在1983年第67屆特別會議上,將原油的官價下調至每桶29美元,並決定「限產保價」。規定最高日產量1800萬桶(1979年最高日產3100萬桶),並規定每個成員國的限額。由於OPEC內部分歧較大,考慮到其他成員國減產的難度,而讓沙烏地阿拉伯承擔「浮動產油國」的角色。OPEC試圖通過「限產保價」來等待世界石油需求重新增加和油價回升,但此舉卻使其石油產量和市場份額不斷下降。到1985年,其日產量已降至1847萬桶,市場份額也從1979年的47.8%降至30.1%。
1985年12月,OPEC第76屆部長級會議正式宣布以「減價保產」爭奪市場份額來取代過去的「限產保價」政策,國際石油市場由此出現了大混亂,導致1986年的「油價戰」和油價暴跌。1985年12月9—12日的三天內,布倫特原油價格每桶下降5美元。到1986年1月20日,布倫特原油價格下降到每桶僅19.5美元,這是自1980年以來該油價首次跌破20美元。2月18日,倫敦現貨石油市場交易活動完全停止。3月4日,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價格跌到每桶11.98美元。7月23日,國際石油價格已跌破每桶10美元大關。同日布倫特原油價格下跌到每桶只有8.5美元。而7月30日,在地中海裝上油輪的沙烏地阿拉伯輕質油價格每桶只有6.8美元。油價由1985年11月的31.75美元/桶,降至1986年4月的10美元/桶,降幅達70%。至此,油價基本上跌至谷底。
此後,經過一系列的會議,到1986年10月,OPEC基本就產量問題達成協議,並提出恢復OPEC官價。就在第79屆部長級會議結束後的1986年10月29日晚,擔任沙烏地阿拉伯石油部長25年之久的風雲人物亞馬尼被宣布解職,他的解職也宣告了據稱是由他所發起的這場油價大戰落下了帷幕。
1986年12月10—20日,OPEC第80屆部長會議決定,從1987年1月1日起,OPEC的「參考價格」為每桶18美元;1987年上半年,不包括伊拉克在內的OPEC 12個成員國的石油產量限額為每天1580萬桶。會議改變了1985年「限價保產」的政策,又回到「限產保價」的老路上來,只不過其油價是每桶18美元,比一年前低了10美元。到此「價格戰」基本結束。
這次油價大震盪給石油生產國和石油消費國都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對其後的國際石油形勢帶來了重大的影響。此後,各西方主要石油公司紛紛提出了新的發展戰略,以適應新的市場形勢。新戰略的主要內容體現為以下幾方面:
(1)重新突出強調要堅持「一體化」體系。
盡管各西方主要石油公司在歷史上一直是「垂直一體化」的石油公司,但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曾一度不再多談這一問題,而且在80年代初還曾出現過要實行「非一體化」的說法。經過1986年油價暴跌之後,各公司又重新提出要堅持「一體化」,以確保公司的業務平衡和財務穩定。
(2)在油價低落和競爭加劇的形勢下,各大公司紛紛強調實施「最優原則」。
BP石油公司在1988年和1989年春就曾反復強調,它的「基本哲學」是「最優選擇」,即「把力量集中在我們擅長的事情上,進行投資使它變成更好」,「關閉或賣掉」不合這一「標準的業務」,決不「充當二流角色」。
(3)堅持把取得新的油氣資源放在壓倒一切的首要地位。
在低油價的條件下,仍大力進行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同時,強調對已有的油氣資源的開采補償率。
1986年和1988年油價大幅度下跌後,各西方主要石油公司的上游業務利潤也急劇下降,但各公司依然強調上游業務的重要性。1988年殼牌集團的石油投資達81億美元,其中用於上游部分的佔64%。埃克森公司1987年宣布「同其他石油公司一樣,找到新的合理價格的油氣供應已經成為一項壓倒一切的目標」。
(4)大力加強兼並和收購活動。
為了解決儲量緊急和勘探無重大突破並且費用日益困難的問題,兼並和收購也成為各西方主要石油公司取得新的油氣資源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其地位已不亞於甚至超過勘探所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