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印尼石油能用多少年
擴展閱讀
康婷產品多少錢一瓶 2025-01-10 17:00:54
怎麼點亮鑽石最快 2025-01-10 17:00:40

印尼石油能用多少年

發布時間: 2024-12-09 13:48:41

❶ 印度尼西亞海域有石油嗎

印度尼西亞,作為世界有名的旅遊勝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但它不但有美麗的島嶼,還有富饒的資源,流淌著豐富的油氣資源。

一、地理位置

印度尼西亞海域位於亞洲東南部,北跨赤道,東鄰太平洋,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接壤,西瀕印度洋,北接馬來西亞,南鄰澳大利亞,處於國際東西交通要道(圖13-4)。

圖13-5亞太地區天然氣產量圖

印度尼西亞約有60個沉積盆地,73%位於海上(其中的31%分布在深海區),27%分布在陸上。目前已勘探的36個含油氣盆地主要位於西部地區,主要的含油氣區有蘇門答臘油氣區、爪哇油氣區、東加里曼丹油氣區。印度尼西亞70%的天然氣儲量位於海域。

據美國《油氣雜志》2007年終報道,截至2007年底,印度尼西亞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5.99億噸,佔世界總儲量的0.3%,居世界第25位;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26589.66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的1.5%,居世界第13位。

石油主要分布在蘇門答臘、爪哇、加里曼丹、斯蘭等島和巴布亞。較大的油田有中蘇門答臘的Minas、Duri和Bangko油田,蘇門答臘東南海上的Cinta和Rama油田,重度為東加里曼丹的Bunyu、Handi和Bakapai油田,西爪哇海上的Arjuna和Arimbi油田等。印度尼西亞的原油品質范圍很廣,其中大部分原油的API重度為22~37°API。印度尼西亞兩大原油出口品種——蘇門答臘輕質油或米納斯原油的API重度為35°API,而更重的Duri原油的API重度為22°API。

近幾年印度尼西亞原油產量一直呈下降趨勢。減產的主要原因是一些老油田的自然減產和油氣領域勘探和開采新增投資缺乏。印度尼西亞國內的原油產量不能滿足國內的需要。從2004年上半年起印度尼西亞已成為原油凈進口國,國際油價的上升導致印度尼西亞的預算赤字增加。

2005年天然氣產量為859.3億立方米。印度尼西亞大部分天然氣資源位於北蘇門答臘省的Aceh和Arun天然氣田、東加里曼丹陸上和海上氣田、東爪哇Kangean海洋區塊、巴布亞的一些區塊。主要的經營商是印度尼西亞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RoyM.Huffington公司和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公司。

2007年印度尼西亞共獲得18個新的油氣發現,其中石油發現7個,天然氣發現11個,海域有5個,陸上有13個。

三、發展歷史

印度尼西亞的石油勘探起步很早,公元前8世紀就曾採用原始方式在蘇門答臘開采原油。

1859年開始了石油調查。

1889年在蘇門答臘、爪哇、加里曼丹進行陸上油苗調查,並於1885年在蘇門答臘北部鑽出了第一口具有商業價值的油井。

1889年荷蘭殖民者在印度尼西亞建立荷蘭皇家石油公司,並進行了普遍的石油勘探。

1907年成立皇家荷蘭—殼牌集團,1933年在蘇門答臘南部發現了油田,1936年在蘇門答臘中部進行了大規模的石油勘探。1922年印度尼西亞發現了塔郎阿卡爾油田,1937年發現打拉根油田,1940年發現桑加油田,1944年發現米納斯油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原油產量大幅度下降,從1940年的900萬噸降到1945年的103萬噸。

1963年印度尼西亞政府規定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歸國家所有。1967年政府按照新的外國投資法與11個外國石油公司簽訂了勘探開發合同。後來發展到8個西方國家35家石油公司向印度尼西亞投資17億美元。

1968年成立統一的印度尼西亞國家石油公司,從此石油勘探活動由只限於陸上逐漸向海上發展,在此期間發現了90多個油氣田。鑽井井數由1968年的80口增加到1971年的636口,其中海上鑽井144口,並於1970年發現阿卡塔海上大油田,1972年發現Arun氣田。

1972年地震勘探發現了巴達克油氣田。

1972年發現貝卡拜油田。

1974年發現烏當油田。

1979年發現克里斯納油田。

1991年道達爾公司在東加里曼丹海上馬哈坎區塊發現大氣藏。

西方石油公司在伊里安查亞海域Beran區塊鑽的Roadiba-1井在侏羅系地層獲得工業油氣流,測試日產氣66.8萬立方米,這標志著印度尼西亞在中生代儲層的重大發現。

1993年3月,殼牌公司在東爪哇海發現天然氣,發現井為Kaladi井,位於Muriah區塊。該井在鑽至井深1260米時,在中新統地層中遇到了良好的天然氣顯示。

1994年4月,尤尼科公司在東加里曼丹Mahakam地區海上的Serang油田東部獲得油氣發現。

印度尼西亞曾經為亞洲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2006年產量為693億立方米,比2005年增長0.9%。2007年產量為667億立方米,比2006年下降3.8%,居世界第10位。

印度尼西亞為世界最大的LNG出口國,兩個最大的LNG處理廠為Arun和Bontang,近年來產量也不斷下降,為了彌補產量下降,印度尼西亞不斷加強天然氣勘探,努力增加天然氣產量,滿足長期LNG供應合同需求和國內需求,目前有幾個在建的新項目,其中在西巴布亞島的Tangguh LNG廠已初具規模。

據1994年5月在挪威召開的第14屆世界石油大會報道,印度尼西亞的最終可採石油量為47.7億噸,到1993年1月1日累計探明儲量為39.3億噸,探明程度為82%。最終可采天然氣資源量為5.4萬億立方米,到1993年1月1日累計探明儲量為3.6萬億立方米,探明程度為67%。在未探明的含油盆地中,70%的盆地位於水深超過200米的海域。

四、主要產區

庫特盆地西部為加里曼丹地塊,東部為望加錫深海槽,南是帕特諾斯特隆起,面積10萬平方千米。目前該盆地有20多個油氣田,其中海上油田10多個,氣田4個。庫特盆地的勘探早在19世紀後期就已經開始了。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在加里曼丹島的東部沿海一線,陸續發現了幾個油田。1970年起陸續發現一批油田。其中漢迪爾油田的可采儲量為1.09億噸原油和700多億立方米,為印度尼西亞最大的近海油田。巴達克氣田的天然氣儲量達1900億立方米,是印度尼西亞的第二大氣田。

巴達克(Badak)油氣田位於加里曼丹島東海岸,赤道以南35千米處,瀕臨加錫海峽。1972年地震勘探發現了此油氣田。1976年探明天然氣儲量為1980億立方米,凝析油儲量1800萬噸,1973年開始採油,1977年開始采氣,1980年最高年氣產量為60億立方米,現有生產井155口。巴達克油田是目前庫特盆地最大的油田,也是印度尼西亞的第二大氣田。

阿塔克油田位於馬哈坎三角洲東北部,距加里曼丹東海岸約19千米,水深約61米,發現於1970年9月,1972年11月投產,是印度尼西亞最大海上油田。

貝卡拜油田位於庫特盆地馬哈坎三角洲南緣,距海岸15千米。發現於1972年4月,1974年正式投產。原始可采儲量2624萬噸,是庫特盆地內居第四位的油田。

西北爪哇盆地面積為22萬平方千米,陸上從西邊的西冷(Serant)向東延伸至井裡汶(Cirebon),海上以阿朱納次盆地為主體,該次盆地中心在雅加達東北約105千米處,海水深36米,有利於海上作業。目前有20多個油氣田,除了4個在陸上外,其餘均在海上,位於巽他和爪哇。海上有兩個油田群,即阿朱納油田群和阿里姆比油田群。

克里斯納油田位於雅加達西北35英里的爪哇海上,1976年鑽Krisna-1井,認為無商業價值。1979年底,鑽Krisna-3井,展現出巨大的石油潛力。1980年11月在第一個平台上開始生產石油。

巽他盆地位於蘇門答臘島以東、爪哇島以北的西爪哇海內,南北長,東西窄。1970年發現了森塔油田,1971年投產。至今巽他盆地已鑽了600多口井(包括開發井),發現含油氣的構造27個,其中具有商業價值的18個,已開發的油田15個,主要油田有塔貝瑪、拉瑪、克里斯納、澤爾它等。巽他盆地水深20~60米,加上氣候溫和,有利於海上作業。

該油田位於海域,1974年發現,水深91米,含油麵積42平方千米,石油地質儲量2695萬噸。

南海領域部分已進入中國傳統領海邊界內,目前只有西納土納盆地產油,該盆地中已發現烏當、特魯布克和卡卡普油田,自70年代投入開發。近年發現的納土納氣田,位於納土納島東北225千米,水深145米,估計儲量1.3萬億立方米,二氧化碳含量達71%。

❷ 為啥印尼有石油 但窮

因為人口多又是火山多地震的國家。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簡稱印尼(Indonesia)。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 面積較大的島嶼有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里安島、蘇拉威西島和爪哇島。印尼人口近2.62億(2019年),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居世界第四。印尼華僑華人總數有近1000萬,約佔印尼總人口的5%。13—14世紀在爪哇形成強大帝國、16世紀末淪為荷蘭殖民地。1942年被日本佔領。1945年獨立,1950年8月成立共和國。 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航空航天技術較強。石油資源可實現凈出口,印尼曾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1962—2009年),近期正在重新加入該組織 。

❸ 為什麼這個世界有那麼多石油

從網上找來的,希望對你有用~
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在現今已發現的油藏中,時間最老的可達到5億年之久。在地球不斷演化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有一些「特殊」時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後,構成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沉澱物等物質混合組成沉積層。由於沉積物不斷地堆積加厚,導致溫度和壓力上升,隨著這種過程的不斷進行,沉積層變為沉積岩,進而形成沉積盆地,這就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質環境。
伴隨各種地質作用,沉積盆地中的沉積物持續不斷地堆積。當溫度和壓力達到一定程度後,沉積物中動植物的有機物質轉化為碳氧化合物分子,最終生成石油和天然氣。

世界原油主要分布地區
原油的分布從總體上來看極端不平衡:從東西半球來看,約3/4的石油資源集中於東半球,西半球佔1/4;從南北半球看,石油資源主要集中於北半球;從緯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緯20°-40°和50°-70°兩個緯度帶內。波斯灣及墨西哥灣兩大油區和北非油田均處於北緯20°-40°內,該帶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儲量;50°-70°緯度帶內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羅斯伏爾加及西伯利亞油田和阿拉斯加灣油區。
一、中東波斯灣沿岸
中東海灣地區地處歐、亞、非三洲的樞紐位置,原油資源非常豐富,被譽為「世界油庫」。據美國《油氣雜志》2006年最新的數據顯示,世界原油探明儲量為1804.9億噸。其中,中東地區的原油探明儲量為1012.7億噸,約佔世界總儲量的2/3。在世界原油儲量排名的前十位中,中東國家佔了五位,依次是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聯酋。其中,沙烏地阿拉伯已探明的儲量為355.9億噸,居世界首位。伊朗已探明的原油儲量為186.7億噸,居世界第三位。
二、北美洲
北美洲原油儲量最豐富的國家是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加拿大原油探明儲量為245.5億噸,居世界第二位。美國原油探明儲量為29.8億噸,主要分布在墨西哥灣沿岸和加利福尼亞灣沿岸,以得克薩斯州和俄克拉荷馬州最為著名,阿拉斯加州也是重要的石油產區。美國是世界第二大產油國,但因消耗量過大,每年仍需進口大量石油。墨西哥原油探明儲量為16.9億噸,是西半球第三大傳統原油戰略儲備國,也是世界第六大產油國。
三、歐洲及歐亞大陸
歐洲及歐亞大陸原油探明儲量為157.1億噸,約佔世界總儲量的8%。其中,俄羅斯原油探明儲量為82.2億噸,居世界第八位,但俄羅斯是世界第一大產油國,2006年的石油產量為4.7億噸。中亞的哈薩克也是該地區原油儲量較為豐富的國家,已探明的儲量為41.1億噸。挪威、英國、丹麥是西歐已探明原油儲量最豐富的三個國家,分別為10.7億噸、5.3億噸和1.7億噸,其中挪威是世界第十大產油國。
四、非洲
非洲是近幾年原油儲量和石油產量增長最快的地區,被譽為「第二個海灣地區」。2006年,非洲探明的原油總儲量為156.2億噸,主要分布於西非幾內亞灣地區和北非地區。專家預測,到2010年,非洲國家石油產量在世界石油總產量中的比例有望上升到20%。
利比亞、奈及利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和蘇丹排名非洲原油儲量前五位。奈及利亞是非洲地區第一大產油國。目前,奈及利亞、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和埃及等5個國家的石油產量占非洲總產量的85%。
五、中南美洲
中南美洲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產和出口地區之一,也是世界原油儲量和石油產量增長較快的地區之一,委內瑞拉、巴西和厄瓜多是該地區原油儲量最豐富的國家。2006年,委內瑞拉原油探明儲量為109.6億噸,居世界第七位。2006年,巴西原油探明儲量為16.1億噸,僅次於委內瑞拉。巴西東南部海域坎坡斯和桑托斯盆地的原油資源,是巴西原油儲量最主要的構成部分。厄瓜多位於南美洲大陸西北部,是中南美洲第三大產油國,境內石油資源豐富,主要集中在東部亞馬孫盆地,另外,在瓜亞斯省西部半島地區和瓜亞基爾灣也有少量油田分布。
六、亞太地區
亞太地區原油探明儲量約為45.7億噸,也是目前世界石油產量增長較快的地區之一。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是該地區原油探明儲量最豐富的國家,分別為21.9億噸、7.7億噸、5.8億噸和4.1億噸。中國和印度雖原油儲量豐富,但是每年仍需大量進口。
由於地理位置優越和經濟的飛速發展,東南亞國家已經成為世界新興的石油生產國。印尼和馬來西亞是該地區最重要的產油國,越南也於2006年取代汶萊成為東南亞第三大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印尼的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馬來西亞近海的馬來盆地、沙撈越盆地和沙巴盆地是主要的原油分布區。

地下儲藏量和各國的備用儲藏
各個不同的來源對世界上的石油儲藏量的估計各不相同。2004年艾克森美孚估計世界的總儲藏量為1.26兆(萬億)桶(1717億噸),同年英國石油公司的估計為1.148兆桶(1566億噸)。《科學》甚至估計世界總儲藏量為3兆桶。今天已經確定的和使用目前的技術能夠經濟地開採的儲藏量近年來甚至有所上漲,2004年的數據是目前最高的。由於每年的開采和勘探工作的不足,中東、東亞和南美洲的儲藏量有所下降,同時非洲和歐洲的儲藏量有所上升。有人預言今天的世界儲藏量還僅夠用50年。但由於過去就已經有過類似的預言,而且這個預言從未實現,這個數據也被人戲稱為「石油常數」。2003年最大的石油儲藏位於沙烏地阿拉伯(2627億桶)、伊朗(1307億桶)和伊拉克(1150億桶),其後為阿聯酋、科威特和委內瑞拉。

批評者懷疑這些數據,他們指出出於政治原因許多國家篡改它們的數據,此外許多國家雖然每年開采大量原油,但其數據始終不變,這說明這些數據已經陳舊了。有些專家認為21世紀初人類將到達哈伯特頂點,這時開采量將達到頂峰,此後開采量無法繼續提高,由於供給無法滿足需求,油價將高漲。

因此許多國家備有短期的儲藏來防止短期供不應求導致的危機。歐洲聯盟的國家必須擁有足夠90天的備用儲藏。

石油開采國家至今為止人類一共開采了約0.9兆桶石油。大多數儲藏是在1960年代發現的。2005年的年開采量為304億桶(相當於每天0.833億桶)。

消費

石油進口國家目前全球石油平均日消耗量為約8400萬桶。2003年最大的石油消耗國為美國(2060萬桶每日)、中國(727萬桶每日)、日本(550萬桶每日)和德國(270萬桶每日)。每年石油消耗量增長率為2%。

2007年的統計資料

●消費國(以下均為每日消費量)

美國:2068萬桶
中國:757萬桶
日本:501萬桶
俄羅斯:282萬桶
印度:280萬桶
德國:246萬桶
巴西:240萬桶
加拿大:237萬桶
韓國:221萬桶
沙烏地阿拉伯:221萬桶
墨西哥:211萬桶
法國:195萬桶
英國:174萬桶
伊朗:171萬桶
義大利:170萬桶

❹ 鍗板害灝艱タ浜氭搗鍩熸湁鐭蟲補鍚楋紵

鍗板害灝艱タ浜氾紝琚瑾変負鈥滃崈宀涗箣鍥解濓紝涓嶄粎鏄鏃呮父鑰呯殑澶╁爞錛屼篃鍥犲叾涓板瘜鐨勬補姘旇祫婧愯屽囧彈鍏蟲敞銆備竴銆佸湴鐞嗕綅緗鍗板害灝艱タ浜氫綅浜庝簹媧蹭笢鍗楅儴錛屽湴鐞嗕綅緗鍗佸垎浼樿秺錛屽寳璺ㄨ丹閬擄紝涓庡反甯冧簹鏂板嚑鍐呬簹鐩擱偦錛屼笢涓村お騫蟲磱錛岃タ嬋掑嵃搴︽磱錛屽寳鎺ラ┈鏉ヨタ浜氾紝鍗楅偦婢沖ぇ鍒╀簹錛屽勪簬鍥介檯涓滆タ浜ら氳侀亾錛堝浘13-4錛夈傚浘13-4銆鍗板害灝艱タ浜氭搗鍩熷湴鐞嗗浘鍗板害灝艱タ浜氱敱17508涓澶у皬宀涘笨緇勬垚錛岄檰鍦伴潰縐綰︿負190涓囧鉤鏂瑰崈綾籌紝嫻鋒磱闈㈢Н綰︿負316涓囧鉤鏂瑰崈綾熾傚叾嫻峰哺綰挎婚暱杈懼埌54716鍗冪背銆傚嵃搴﹀凹瑗誇簹鐨勫湴鐞嗗垝鍒嗕竴鑸鍙浠ュ垎涓哄洓澶ч儴鍒嗭細錛1錛夊ぇ宸戒粬緹ゅ矝錛堝寘鎷鑻忛棬絳旇厞宀涖佺埅鍝囧矝銆佸姞閲屾浖涓瑰矝鍜岃嫃鎷夊▉瑗垮矝錛夛紱錛2錛夊皬宸戒粬緹ゅ矝錛涳紙3錛夐┈椴佸彜緹ゅ矝錛涳紙4錛変紛閲屽畨鏌ヤ簹鐪併備簩銆佹補姘旂姸鍐靛嵃搴﹀凹瑗誇簹鏄涓滃崡浜氫富瑕佺殑浜ф補鍥戒箣涓錛屾浘緇忔槸浜氭床鏈澶х殑澶╃劧姘旂敓浜у浗錛屼篃鏄涓栫晫鏈澶х殑娑插寲澶╃劧姘斿嚭鍙e浗銆傛嵁緹庡浗銆婃補姘旀潅蹇椼2007騫寸粓鎶ラ亾錛屾埅鑷2007騫村簳錛屽嵃搴﹀凹瑗誇簹鐨勭煶娌瑰墿浣欐帰鏄庡彲閲囧偍閲忎負5.99浜垮惃錛屽崰涓栫晫鎬誨偍閲忕殑0.3%錛屽眳涓栫晫絎25浣嶏紱澶╃劧姘斿墿浣欐帰鏄庡彲閲囧偍閲忎負26589.66浜跨珛鏂圭背錛屽崰涓栫晫鎬誨偍閲忕殑1.5%錛屽眳涓栫晫絎13浣嶃傚嵃搴﹀凹瑗誇簹鐨勭煶娌瑰拰澶╃劧姘旇祫婧愪富瑕佸垎甯冨湪瑗塊儴鍦板尯錛屽叾涓70%鐨勫ぉ鐒舵皵鍌ㄩ噺浣嶄簬嫻峰煙銆傚湪嫻峰煙涓錛屽寳鑻忛棬絳旇厞鐪佺殑Aceh鍜孉run澶╃劧姘旂敯銆佷笢鍔犻噷鏇間腹闄嗕笂鍜屾搗涓婃皵鐢般佷笢鐖鍝嘖angean嫻鋒磱鍖哄潡浠ュ強宸村竷浜氱殑涓浜涘尯鍧楁槸涓昏佺殑澶╃劧姘旇祫婧愭墍鍦ㄥ湴銆傚嵃搴﹀凹瑗誇簹鐨勪富瑕佺粡钀ュ晢鍖呮嫭鍗板害灝奸晣緇濆崠瑗誇簹鍩冨厠媯緹庡瓪鐭蟲補鍏鍙搞丷oyM.Huffington鍏鍙稿拰娉曞浗鐭蟲補宸ㄥご閬撹揪灝斿叕鍙搞2007騫達紝鍗板害灝艱タ浜氬湪嫻峰煙鍜岄檰涓婂叡鑾峰緱18涓鏂扮殑娌規皵鍙戠幇錛屽叾涓7涓涓虹煶娌瑰彂鐜幫紝11涓涓哄ぉ鐒舵皵鍙戠幇銆備笁銆佸彂灞曞巻鍙插嵃搴﹀凹瑗誇簹鐨勭煶娌瑰嫎鎺㈠嬩簬鍏鍏冨墠8涓栫邯錛1859騫村紑濮嬬煶娌硅皟鏌ワ紝1889騫村湪鑻忛棬絳旇厞銆佺埅鍝囥佸姞閲屾浖涓硅繘琛岄檰涓婃補鑻楄皟鏌ワ紝騫跺湪1885騫撮捇鍑轟簡絎涓鍙e叿鏈夊晢涓氫環鍊肩殑娌逛簳銆1889騫達紝鑽峰叞孌栨皯鑰呭湪鍗板害灝艱タ浜氬緩絝嬩簡鑽峰叞鐨囧剁煶娌瑰叕鍙革紝騫惰繘琛屼簡騫挎硾鐨勭煶娌瑰嫎鎺銆1907騫達紝鐨囧惰嵎鍏扳斿3鐗岄泦鍥㈡垚絝嬶紝1933騫村湪鑻忛棬絳旇厞鍗楅儴鍙戠幇浜嗘補鐢幫紝1936騫村湪鑻忛棬絳旇厞涓閮ㄨ繘琛屼簡澶ц勬ā鐨勭煶娌瑰嫎鎺銆傚嵃搴﹀凹瑗誇簹鍦ㄧ浜屾′笘鐣屽ぇ鎴樻湡闂村師娌逛駭閲忓ぇ騫呭害涓嬮檷錛屼粠1940騫寸殑900涓囧惃闄嶅埌1945騫寸殑103涓囧惃銆1963騫達紝鍗板害灝艱タ浜氭斂搴滆勫畾鐭蟲補鍜屽ぉ鐒舵皵璧勬簮褰掑浗瀹舵墍鏈夈1967騫達紝鏀垮簻鏍規嵁鏂扮殑澶栧浗鎶曡祫娉曚笌11涓澶栧浗鐭蟲補鍏鍙哥捐浜嗗嫎鎺㈠紑鍙戝悎鍚屻傚悗鏉ワ紝鍙堟湁8涓瑗挎柟鍥藉35瀹剁煶娌瑰叕鍙稿悜鍗板害灝艱タ浜氭姇璧17浜跨編鍏冦1968騫達紝鍗板害灝艱タ浜氬浗瀹剁煶娌瑰叕鍙告垚絝嬶紝鐭蟲補鍕樻帰媧誨姩寮濮嬩粠闄嗕笂鍚戞搗涓婃墿灞曪紝鏈熼棿鍙戠幇浜90澶氫釜娌規皵鐢般傞捇浜曚簳鏁頒粠1968騫寸殑80鍙e炲姞鍒1971騫寸殑636鍙o紝鍏朵腑嫻蜂笂閽諱簳144鍙c1970騫達紝鍦ㄨ嫃闂ㄧ瓟鑵婂矝鍖楅儴鐨凙ceh鍙戠幇浜嗛樋鍗″旀搗涓婂ぇ娌圭敯錛1972騫村彂鐜頒簡Arun姘旂敯銆1972騫達紝鍦伴渿鍕樻帰鍙戠幇浜嗗反杈懼厠娌規皵鐢般1974騫達紝鍙戠幇浜嗚礉鍗℃嫓娌圭敯銆1979騫達紝鍙戠幇浜嗕箤褰撴補鐢般1991騫達紝閬撹揪灝斿叕鍙稿湪涓滃姞閲屾浖涓規搗涓婇┈鍝堝潕鍖哄潡鍙戠幇澶ф皵鈃忋傝繎騫存潵錛屽嵃搴﹀凹瑗誇簹涓嶆柇鍔犲己澶╃劧姘斿嫎鎺錛屽姫鍔涘炲姞澶╃劧姘斾駭閲忥紝浠ユ弧瓚抽暱鏈烲NG渚涘簲鍚堝悓闇奼傚拰鍥藉唴闇奼傘傜洰鍓嶏紝鏈夊嚑涓鍦ㄥ緩鐨勬柊欏圭洰錛屽叾涓鍦ㄨタ宸村竷浜氬矝鐨凾angguh LNG鍘傚凡鍒濆叿瑙勬ā銆傛嵁1994騫5鏈堝湪鎸濞佸彫寮鐨勭14灞婁笘鐣岀煶娌瑰ぇ浼氭姤閬擄紝鍗板害灝艱タ浜氱殑鏈緇堝彲閲囩煶娌歸噺涓47.7浜垮惃錛屽埌1993騫1鏈1鏃ョ瘡璁℃帰鏄庡偍閲忎負39.3浜垮惃錛屾帰鏄庣▼搴︿負82%銆傛渶緇堝彲閲囧ぉ鐒舵皵璧勬簮閲忎負5.4涓囦嚎絝嬫柟綾籌紝鍒1993騫1鏈1鏃ョ瘡璁℃帰鏄庡偍閲忎負3.6涓囦嚎絝嬫柟綾籌紝鎺㈡槑紼嬪害涓67%銆傚湪鏈鎺㈡槑鐨勫惈娌圭泦鍦頒腑錛70%鐨勭泦鍦頒綅浜庢按娣辮秴榪200綾崇殑嫻峰煙銆傚洓銆佷富瑕佷駭鍖哄簱鐗圭泦鍦頒綅浜庡姞閲屾浖涓瑰湴鍧楃殑瑗塊儴錛屾湜鍔犻敗娣辨搗妲界殑涓滈儴錛屽笗鐗硅烘柉鐗歸殕璧風殑鍗楅儴錛岄潰縐涓10涓囧鉤鏂瑰崈綾熾傚簱鐗圭泦鍦版湁20澶氫釜娌規皵鐢幫紝鍏朵腑嫻蜂笂娌圭敯10澶氫釜錛屾皵鐢4涓銆傞樋濉斿厠娌圭敯浣嶄簬椹鍝堝潕涓夎掓床涓滃寳閮錛岃窛鍔犻噷鏇間腹涓滄搗宀哥害19鍗冪背錛屾按娣辯害61綾籌紝鍙戠幇浜1970騫9鏈堬紝1972騫11鏈堟姇浜э紝鏄鍗板害灝艱タ浜氭渶澶х殑嫻蜂笂娌圭敯銆傝礉鍗℃嫓娌圭敯浣嶄簬搴撶壒鐩嗗湴椹鍝堝潕涓夎掓床鍗楃紭錛岃窛嫻峰哺15鍗冪背銆傚彂鐜頒簬1972騫4鏈堬紝1974騫存e紡鎶曚駭銆傚師濮嬪彲閲囧偍閲2624涓囧惃錛屾槸搴撶壒鐩嗗湴鍐呭眳絎鍥涗綅鐨勬補鐢般傝タ鍖楃埅鍝囩泦鍦伴潰縐涓22涓囧鉤鏂瑰崈綾籌紝闄嗕笂浠庤タ杈圭殑瑗垮喎錛圫erant錛夊悜涓滃歡浼歌嚦浜曢噷奼訛紙Cirebon錛夛紝嫻蜂笂浠ラ樋鏈辯撼嬈$泦鍦頒負涓諱綋錛岃ユ$泦鍦頒腑蹇冨湪闆呭姞杈句笢鍖楃害105鍗冪背澶勶紝嫻鋒按娣36綾籌紝鏈夊埄浜庢搗涓婁綔涓氥傜洰鍓嶆湁20澶氫釜娌規皵鐢幫紝闄や簡4涓鍦ㄩ檰涓婂栵紝鍏朵綑鍧囧湪嫻蜂笂錛屼綅浜庡方浠栧拰鐖鍝囥傛搗涓婃湁涓や釜娌圭敯緹わ紝鍗抽樋鏈辯撼娌圭敯緹ゅ拰闃塊噷濮嗘瘮娌圭敯緹ゃ傚厠閲屾柉綰蟲補鐢頒綅浜庨泤鍔犺揪瑗垮寳35鑻遍噷鐨勭埅鍝囨搗涓婏紝1976騫撮捇Krisna-1浜曪紝璁や負鏃犲晢涓氫環鍊箋1979騫村簳錛岄捇Krisna-3浜曪紝灞曠幇鍑哄法澶х殑鐭蟲補娼滃姏銆1980騫11鏈堝湪絎涓涓騫沖彴涓婂紑濮嬬敓浜х煶娌廣傚方浠栫泦鍦頒綅浜庤嫃闂ㄧ瓟鑵婂矝浠ヤ笢銆佺埅鍝囧矝浠ュ寳鐨勮タ鐖鍝囨搗鍐咃紝鍗楀寳闀匡紝涓滆タ紿勩1970騫村彂鐜頒簡媯濉旀補鐢幫紝1971騫存姇浜с傝嚦浠婂方浠栫泦鍦板凡閽諱簡600澶氬彛浜曪紙鍖呮嫭寮鍙戜簳錛夛紝鍙戠幇鍚娌規皵鐨勬瀯閫27涓錛屽叾涓鍏鋒湁鍟嗕笟浠峰肩殑18涓錛屽凡寮鍙戠殑娌圭敯15涓錛屼富瑕佹補鐢版湁濉旇礉鐜涖佹媺鐜涖佸厠閲屾柉綰熾佹辰灝斿畠絳夈傚方浠栫泦鍦版按娣20鍀60綾籌紝鍔犱笂姘斿欐俯鍜岋紝鏈夊埄浜庢搗涓婁綔涓氥傝ユ補鐢頒綅浜庢搗鍩燂紝1974騫村彂鐜幫紝姘存繁91綾籌紝鍚娌歸潰縐42騫蟲柟鍗冪背錛岀煶娌瑰湴璐ㄥ偍閲2695涓囧惃銆傚崡嫻烽嗗煙閮ㄥ垎宸茶繘鍏ヤ腑鍥戒紶緇熼嗘搗杈圭晫鍐咃紝鐩鍓嶅彧鏈夎タ綰沖湡綰崇泦鍦頒駭娌癸紝璇ョ泦鍦頒腑宸插彂鐜頒箤褰撱佺壒椴佸竷鍏嬪拰鍗″崱鏅娌圭敯錛岃嚜70騫翠唬鎶曞叆寮鍙戙傝繎騫村彂鐜扮殑綰沖湡綰蟲皵鐢幫紝浣嶄簬綰沖湡綰沖矝涓滃寳225鍗冪背錛屾按娣145綾籌紝浼拌″偍閲1.3涓囦嚎絝嬫柟綾籌紝浜屾哀鍖栫⒊鍚閲忚揪71%銆

❺ 二戰日本佔領了印尼油田及東南亞豐富的礦藏資源,為何還是缺油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軍方制定了計劃,目標是在兩年內從東印度(當時被稱為「南方戰區」)獲取所需的石油,以彌補潛在的短缺。日本在戰爭初期預計其石油儲備能維持兩年,因此認為兩年後必須依賴東印度的石油供應。實際上,這一目標已經超額完成。1940年,南方戰區的石油產量達到六千五百一十萬桶。到了1942年,盡管受到戰爭影響,產量下降至二千五百九十萬桶,但到了1943年又回升至四千九百六十萬桶,佔1940年產量的75%。日本人成功利用了佔領的東印度來增加石油儲備,這與他們的計劃相符。
然而,這一計劃存在一個明顯的弱點:日本的石油運輸容易受到美國潛艇的攻擊。令人驚訝的是,日本軍事決策者幾乎沒有考慮到這種風險。他們錯誤地低估了美國潛艇官兵的耐力和戰斗能力,認為美國人無法忍受艱苦的潛艇生活和戰斗。事實證明,美國潛艇在戰爭中表現出色,特別是當配備改良魚雷時,它們成為了一種致命的武器,能夠削弱甚至切斷日本南方戰區與本土之間的航線。
這場持續時間較長的沖突,被稱為「丸之戰」。直到1943年末,日本人才開始認真採取措施保護其航運免受潛艇攻擊,包括建立護航隊。但這些努力既不充分也不全面,結果是災難性的。在日本戰時所有貨運輪船中,大約有86%在戰爭中被擊沉,另外9%在戰爭結束前一直未能修復並投入使用。這場實際上是一種不斷加劇的禁運和消耗戰,對日本戰時經濟造成了致命打擊。
油輪成為潛艇攻擊的主要目標。從1943年起,被擊沉的油輪數量大幅增加。到了1944年,被擊沉的油輪數量超過了新造的油輪。到了1945年第一季度,南方戰區向日本本土的石油供應完全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