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哈石油管道建設的意義,幫忙整理最全答案吧!經濟能源等方面,用地理知識回答!
區位條件:
自然:地質穩定,少地震等自然災害區。管道鋪設注意生態保護,減少荒漠化。管道可經過多個氣(油)源區,補充氣(油)源穩定氣壓。
社會:可經過一些大型城市,以增加經濟收入。有邊防保障。
意義:保障我國石油安全,增加我國石油供應。加強中哈友好合作關系,促進管道鋪設地區的經濟發展。增強我國邊防安全。
⑵ 中哈石油管道意義
一是減輕對中東石油的依賴;二是使中國的供油線路更加安全;三是可以獲得長期、穩定的原油供應。
中國此舉既可參與開采哈薩克的石油,又可通過鋪設輸油管道與中亞地區現有的和正在計劃修建中的石油輸送管道網路接軌,建立一個通向中東和裏海地區石油的陸上輸送線路,從而站到「泛亞全球能源橋梁」的戰略位置上。
哈薩克石油資源豐富、經濟平穩,中國與之合作意義重大。一方面實現了國家與國家國民經濟的對接,使兩國經濟發展互有促進;另一方面,哈薩克與新疆接壤,中哈石油管道的建設必將使新疆成為中國油庫,其中的部分投資轉化為對當地產品的現實需求,也有利於相關產業發展,對於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裏海地區的石油儲量估計在900~2000億桶之間,約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8%,石油儲量價值達4萬多億美元。天然氣儲量保守估計也有14萬億立方米左右,佔世界總量的4.3%。目前,俄羅斯掌握著裏海能源外運3個管道中的兩條:從哈薩克至新羅西斯克的「裏海管道」和巴庫至新羅西斯克管道。4月29 日,哈薩克能源礦產部在第一屆裏海論壇上披露,為實施裏海哈薩克區域國家開發綱要,需要280億~300億美元的投資。
近日國際油價飆升,原油價格一再創21年來最高水平。國際原油飛速上漲盡管有中東巴以問題不斷升級、歐佩克成員國聯手哄抬油價和世界石油巨頭殼牌公司虛報產量引起世界范圍內對當前世界石油產量真實性的質疑等因素,但中國因素也是石油漲價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石油日需求量較上年同期增長180萬桶,達到了8100萬桶。其中,中國的需求增加了100萬桶,超過增長總量的一半。中國因素可能會擾亂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和國際能源署今後幾年控制油市的努力。
中國經濟正在高速發展,如果沒有充足可靠的能源供給,中國的振興將無從談起。盡管中國自身也是世界重要的油氣生產國,盡管中國正在努力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節約型經濟,盡管中國的可替代能源研究已取得重要進展,但相對於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仍缺口甚大。要保證經濟快速發展,大力引進國外油氣已成為中國的長期戰略選擇。
最近一段時間,國際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大肆炒作「中國能源威脅論」。而事實上,中國的人均石油消耗僅為全球人均消耗的31%,尚不足美國人均消耗的1/18。「中國能源威脅論」純屬無稽之談,中國人大可不必為此而在開拓國際能源來源問題上自感理虧,中國人有權從國際市場獲取應得的能源份額。
但問題在於,美國已經控制全球80%的石油資源,其能源霸權主義已成為中國獲取國際石油的一個重大障礙,要突破這一障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石油是一種戰略物資,需求國時常惡性競爭、國際游資更是肆意炒買炒賣、而產油國則待價而沽,力求獲取最大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安全利益。要開發、利用國外石油資源相當艱難,而直接以管道輸送更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情。正是由於上述難題的存在,中哈石油管道更顯得意義非同尋常。
還要看到,中國能源安全的確保,不僅僅是個國外石油佔有量和供應量的問題,也不完全是個「能源來源多元化」的問題,能源輸送的安全性更是一個重大而緊迫的問題。目前,中國進口石油的近70%來自中東、海灣地區,但這一地區形勢不太安全,而且石油運輸需要跨洋越海,途經多個咽喉要道。如遇戰亂或遭霸權國家封鎖,我國的海外石油供給就有陷入停頓的危險。
而中哈陸上相連,輸送便捷,不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輸送的安全系數。從這個角度看,中哈石油管道更具有特殊的國家安全意義。此外,我更希望俄中石油管道早日開工鋪設,造福於兩國人民,服務於兩國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