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普京為什麼要發動石油戰爭
擴展閱讀
發明專利和產品需要多久 2024-12-28 14:48:30
1畝百香果成本多少錢 2024-12-28 14:34:21

普京為什麼要發動石油戰爭

發布時間: 2024-12-27 22:22:45

1. 美國為什麼打敘利亞

1、2018年4月7日,敘利亞東古塔地區發生疑似化學武器襲擊事件,敘利亞堅決否認,並指責西方和敘反對派造謠,目的是保護被圍困的恐怖分子。

2、推翻阿薩德政府,想控制敘利亞。敘利亞的地理位置極其重要,這是美國在敘利亞經營多年的最重要原因。

3、控制敘利亞,就能進一步控制中東,進而控制石油,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世界。

3、藉此壓縮俄羅斯的生存空間,將俄羅斯的勢力全部逐出中東,降低俄羅斯的國際影響力。

4、為大發戰爭橫財,攪動中東,美國「混水摸魚」。有戰爭,才有人買武器,美國才能有錢賺。

5、接機打擊孤立伊朗,美國此舉也有警告土耳其的意思:殺雞儆猴。

6、解除對盟友以色列的威脅。

【行動背景】:

2018年4月7日,敘利亞東古塔地區發生疑似化學武器襲擊事件,導致70餘人喪生。報道一出,敘利亞反對派、美國、英國、法國等紛紛指責敘政府軍使用化學武器襲擊無辜平民。

但敘利亞堅決否認,並指責西方和敘反對派造謠,目的是保護被圍困的恐怖分子。俄外交部則認為,該謠言旨在袒護恐怖分子,並為外部勢力發動打擊尋找借口。

【行動經過】:

2018年4月13日晚,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已聯合英國和法國對敘利亞軍事設施實施精準打擊。

法國總統馬克龍:下令軍事加入打擊敘利亞行動。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已經授權使用武力在敘利亞實施有針對性的打擊。打擊是有限的,有目標的。做出這個決定是出於英國的國家利益。

2018年4月14日凌晨,美國、英國、法國從空中和海上向敘利亞軍事和民用設施發射了110多枚巡航導彈和空對地導彈。敘利亞政府軍的防空系統進行了反擊,部分導彈在接近目標時被擊落。

據當地媒體消息顯示,在此次攻擊過程中,沒有一枚導彈進入防護駐敘塔爾圖斯海軍港口和赫梅米姆空軍基地的俄防空分隊責任區內,俄反導彈打擊的防空分隊「未被使用」。

【行動傷亡】

截至2018年4月14日,美英法三國針對敘利亞的空襲已造成至少6名敘利亞平民受傷。

(1)普京為什麼要發動石油戰爭擴展閱讀:

各方態度

1、聯合國

當地時間2018年4月13日晚間,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表示,在處理和平與安全問題時,有義務始終如一地遵守《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他呼籲安理會成員團結一致,行使這一責任,並敦促所有會員國在這些危險的情形下保持克制,避免任何可能使局勢升級和加劇敘利亞人民痛苦的行為。

2、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聲明稱,澳大利亞「支持此次空襲,空襲向敘利亞政權及俄羅斯和伊朗發出了明確的信息,即不能容忍使用化學武器」。

3、加拿大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表示,加拿大支持美國、英國和法國對敘利亞採取的空襲行動,稱空襲「可削弱敘利亞政權對本國民眾發動化武攻擊的能力」。

4、中國

2018年4月14日,外交部回應美英法對敘空襲:反對在國際關系中使用武力;應對敘利亞疑似化武襲擊事件進行全面、公正、客觀調查;中國在敘公民目前都安全。

5、伊朗

2018年4月14日,伊朗外交部發表聲明強烈譴責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對敘軍事干涉,並稱這違背了國際法和國際准則,侵犯了敘利亞的領土和主權,將給地區造成嚴重後果。

4月14日,伊朗總統魯哈尼在致電敘利亞總統阿薩德時表示,「伊朗強烈譴責美英法對敘利亞的侵略行為,並將繼續站在敘利亞政府和人民一邊。美英法的襲擊決不會削弱敘利亞人民反恐的堅定意志。」

6、俄羅斯

2018年4月1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美國及其盟友對敘利亞進行軍事打擊是侵略行為,俄羅斯對此予以強烈譴責。俄聯邦委員會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科薩切夫認為:「西方國家對敘利亞的襲擊,就是要給禁止化學武器組織在東古塔的調查工作製造障礙。」

2018年4月23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與法國總統馬克龍通電話,再批美英法聯軍轟炸敘利亞。普京強調,美英法聯軍14日對敘利亞進行的軍事打擊「違反國際法」,使中東國家局勢復雜化。

2. 為什麼美國攻打伊拉克後不把伊拉克石油占為己有

假的!現在所有伊拉克開採的石油收入美國都有10%的銷售純紅利,這遠比開采伊拉克石油賺得多。所以,不是美國不佔有伊拉克石油,而是美國以另外一種方式掩蓋自己的強盜行為。

由於當地的反美情緒很嚴重,美國很難去直接開采伊拉克的石油,而且還因為美國本身就是石油儲量大國,這使得美國開采伊拉克石油沒有用,他同樣得倒手第三方才能兌換成美元。所以,當時的美國就推出了一種策略,那就是合作分成股。在伊拉克戰爭以前,伊拉克的油井大部分是法國跟東亞某國的。美國將這些油井歸還給這兩國,但是條件就是美國抽10%銷售純紅利。兩國答應了,兩國每年在伊拉克開採石油總價值1200億美元左右,美國可以分成120億美元左右。伊拉克戰爭至今已經過去16年了,直接轉化成美國紅利是1800億美元左右。

除了這些有主(中法)油井外,伊拉克的石油開發權也在美國手裡,美國把這些開發權以公開招標的方式賣掉,大約賣了1500億美元左右,而且賣掉的時候又簽訂一個霸王條款,必須從美國采購石油開采設備石油,為此美國又賣出了大約500億美元的採油設備。

打伊拉克確實花了不少錢,美國看起來虧慘了,但美國人還是賺大發了。

當然了,美國人民是掙不到這錢的,而是美國政府背後的金主們、利益集團掙了去。

各大軍工企業、安保公司、甚至建築商等等,一大票的公司從美國政府那裡拿到了源源不斷的訂單。

錢是花出去了,可最後大都流進了利益集團的腰包。

伊拉克的石油,確實很多,但美國人看不上。

用政治和經濟手段去控制一個國家,遠比實控它的土地、資源有效的多,也實惠的多。

如果美國真要控制伊拉克的油田,就伊拉克那混亂的治安,恐怕美國人挖出來的油還不夠安保人員的開支。

就像你在一個沙漠里開採金礦,周圍是無窮無盡的虎視眈眈的充滿敵意的人群,你能順利地挖出多少石油?還要順利地運出去?幾十美元一桶的油價!

操著賣白粉的心,掙著賣白菜的錢,美國人會幹麼?

石油是很寶貴,但美國本身也是世界第二大石油生產國,也是首屈一指的石油出口大國。

歸根基地,美國人打伊拉克,最核心的是打一場「石油美元」的保衛戰。

薩達姆一直對美國強烈不滿,正好歐元橫空出世,老薩尋思著用歐元。

伊拉克畢竟也是石油生產大國,萬一真被老薩搗鼓出什麼東西來,對石油美元總是個威脅。

石油美元是美國霸權的基礎,只有全世界都在用美元,美國人才能肆無忌憚的在全世界薅羊毛。

所以得把老薩的想法扼殺在搖籃里,不能讓老薩對其他土豪產生不好的影響。

老薩真的也滿牛的的!一身硬骨頭,到死也不認慫!

美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借口,發動了伊拉克戰爭,最終推翻了薩達姆政權,並建立了親美傀儡政權。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資源是其目的之一。考慮到伊拉克民眾的反美情緒,美國沒有直接插手伊拉克的石油開采,而是通過美國企業、戰前與伊拉克薩達姆政權有交易的外國石油開采公司,合作開采伊拉克石油並對外銷售,美國則通過利益集團收取10%的石油銷售利潤。

表面上看,美國沒有將伊拉克石油據為己有,不是為了石油打擊伊拉克的。但是,美國通過空手套白狼的把戲,控制著伊拉克的石油資源,攝取了石油銷售利潤,賺得盆滿缽滿。

這也很簡單。

第一、美國稱霸世界有三大武器。一是有強大的軍事實力。美國不僅擁有強大的海陸空軍,還在全世界各個重要戰略位置擁有軍事基地。只要需要,他們能快速在全世界各個角落發起軍事行動。二是經濟上各個領域擁有定價權。比如全世界經濟都要看美聯儲是否加息。美聯儲是否加息成了金融從業者平時最關注的問題。三是美國的強大繁榮加上其所標榜的價值觀在全世界都催生出美粉。而親美的美粉基本都成了歐美外交和政治上重點利用的群體。輿論上保持美國的光輝形象需要美粉吹捧、粉飾,形成對他國的內政壓力促使他國按美國指揮棒辦事也需要美粉里應外合。從二戰後美國在各國搞的政變、培植反政府勢力、發動反政府行動看,這些美粉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所以總體上保持美國形象的體面是很重要的。

第二、美國打伊拉克原因也很簡單,美國要控制中東就必須有能按照美國指揮棒轉的代理人,薩達姆不聽美國指揮也就罷了,伊拉克與伊朗交戰符合美國利益,但伊拉克軍事壯大威脅阿拉伯其他成員國就觸動了美國這個保護國的權威。入侵科威特則擊破了美國的底線。美國攻打伊拉克的目的就是為了維護自己在阿拉伯世界保護國的權威,摧毀不聽話的薩達姆政權。什麼獨裁、什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都只是一個借口,都只是為了維護美國發動戰爭的正當性。而阿拉伯國家幾乎都獨裁。這種情況下,美國如果霸佔伊拉克石油,那不是讓全世界都留下口實,它怎麼可能這么做?

第三、美國控制中東有兩大目的,一是控制這個連接歐亞非重要的戰略地,控制蘇伊士運河。二是控制石油出產地,一方面可以在爆發戰爭時第一時間切斷敵方的石油供應,另一個方面則是獲得石油定價權。石油價格上漲和下跌都是美國人說了算的,比如最近搋撲總統就要求沙特採取措施降低石油價格,而之前石油價格大跌,雖然石油重要出口國的俄國、伊朗沒有倒下,委內瑞拉倒下了。但也給俄國、伊朗能源經濟以重創。就是說石油價格還是一種攻擊制裁他國的武器。而美國吸金能力最大的方面並不是商品出口,而是金融和美元的霸主地位。在包括石油在內的各種重要物資上擁有定價權,就可以根據美國經濟利益需要、政治需要隨機調整價格,以達到對美國最有利的目的。

第四、伊拉克那點石油在整個石油產地里所佔份額微乎其微,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就是想去搶奪科威特更豐富的石油。比起石油定價權,伊拉克那點石油利益算什麼?比起維護美國發動戰爭的體面又算什麼?就是說伊拉克那點石油利益很小很小,如果美國霸佔伊拉克石油,那它在全世界將失去不計其數的美粉,因為太赤裸裸了。尤其中東的反美呼聲會更加高漲。沒有親美勢力,或者親美勢力變成完全邪惡的代名詞,美國又如何培植代理人、如何控制包括中東在內的各個角落。難道要全方位採用武力控制嗎?如果失去中東的控制權,那等於失去了石油定價權,失去了石油在戰爭中的戰略地控制權。那就太得不償失了。德法為何會收留那麼所謂敘利亞難民,很大程度就是為了維持西方尤其是歐洲的形象。藉此掩蓋敘利亞戰爭的不正當性。所以美國不可能為了伊拉克石油那麼芝麻點利益去霸佔。

美國當初顛覆伊拉克政權,絞死薩達姆的目的並非是為霸佔伊拉克的石油。其初衷是堅挺美元,是為石油美元在世界上建立霸權!

美元是世界硬通貨,這得益於美國強大的軍力。美元最早是與黃金掛鉤的,哲學上有「金銀天生就是貨幣,貨幣天生並非金銀」的說法。黃金因為其價值高,體積小,方便攜帶的特點,也非常適合與美元掛鉤。這個時候,美元沒有疲軟,很「硬朗」,也非常講信譽,全世界也樂意使用這種貨幣。

越南戰爭爆發後,美國為了支撐戰爭開銷,就大量印刷美元。使得美元縮水嚴重, 無法支撐35美元兌1盎司黃金的價格 。美國總統尼克松總統於1971年當即立斷,放棄了此前的美元與黃金的兌換承諾,這樣,美元與黃金就人為地脫鉤了。

這以後的10年,黃金從35美元1 盎司 漲到850美元1 盎司 。為了美國,尼克松的做法是對的!他如果不進行美元與黃金的脫鉤,美國的黃金儲備就有可能被各國政府兌換一空。如此一來,美國會失去巨額財富。

美元與黃金脫鉤,美元信譽度下跌,美元本身遭受重創。為了美元恢復信譽,重新確立美元在全世界的霸凌地位。美國選擇石油與美元掛鉤。這是因為,石油是戰略資源,現實生活中,誰也離不開石油——尤其在西方表現得更為明顯。

但是,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卻不信任美元,他想以歐元做為自己國家石油貿易的貨幣。在軟硬兼施下,薩達姆始終不為美國所動。這在美國人看來是大逆不道的事,也徹底惹怒了小布希。須知,薩達姆 的做法無異於砸了美國的金庫啊。如果不滅薩達姆,就會如同推倒了多米諾骨牌,會引起連鎖反應,最終會使美國失去世界的統治地位。

於是,當時的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拿一食管「洗衣粉」(普京戲評)到聯合國安理會,他一臉嚴肅,振振有詞地聲稱伊拉克有 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 。以此為借口,美國糾集了歐洲一幫小弟國家,悍然對伊拉克發動了入侵略戰爭,在絞死了薩達姆,扶植了親美傀儡上台,伊拉克民眾死亡的超過了一百萬後,在活著的伊拉克人民過著顛沛流離、忍飢挨餓的凄慘生活時,石油美元霸權終於站穩了腳跟。

不過,現在伊拉克出口的石油收入,美國也有10%的純紅利。也就是說,美國在石油美元霸權建立後,又終於以另一種方式,佔有了伊拉克石油。

只能說你被美國欺騙了,最簡單明了的例證,伊拉克想趕走美國卻趕不走,可想而知,引狼入室的後果很嚴重。

而美國狼是要吃肉的,伊拉克的石油被美國全部吞並了。

說伊拉克好的都是賣國賊,賣主求榮之輩,而普通老百姓實在太可憐了!至今很多老百姓無家可歸,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具體詳細解釋我在另一篇問答中已有解釋,請移步查看。

美國為了一己私利,置伊拉克普通人民生命財產於不顧,造成了巨大的人道主義災難,很多人背井離鄉,逃亡周邊國家。

美國是世界動亂之源,我們對此必須清醒深刻認識,時刻准備著保家為國。警惕美國利用賣國賊搞亂中國,從而再次攫取我們的財富,美國最擅長無中生有,豪取強奪。

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21世紀初,美國兩次攻打伊拉克,至今在伊仍有駐軍。至於美國為什麼打伊拉克,兩次都有明確理由:第一次是因為伊拉克佔領了科威特,安理會授權美英等國去「解放」科威特;後一次美國私自出兵攻打伊拉克,理由是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幫助恐怖分子。

當然,透過表面的現象,美國攻打伊拉克肯定還有不可示人的目的,很多人說是為了伊拉克的石油,但後來美國似乎並沒有把伊油田據為己有。那麼美國到底為什麼攻打伊拉克呢?

第一,為了掌控中東局勢。中東因其能源及地緣優勢一直是美國關注的地區,美國一般是通過代理國或勢力來控制中東,決不允許這一地區出現一個反美的強國。而當時的伊拉克正是這樣一個「出頭鳥」。

第二,為了伊拉克石油。美國雖然沒有佔有伊油田,但並不意味著它不重視伊拉克石油。戰爭結束後,伊拉克石油的開采基本都控制在美英石油公司手中(後來控股權有變化)。美國之所以沒有把大批石油運回美國,是因為美國已成為油氣出口國。當然,美國打伊拉克更重要的還是為了石油美元,這是美國收割羊毛的工具,而伊拉克擬接受其他貨幣,這是美國不能忍受的。

第三,美國攻打伊拉克的目的在於改造伊拉克。一方面,美國企圖打下伊拉克之後按照自已的意願和模式把其打造成一個「模版」,以此來規范其他中東國家;另一方面,美國在主導伊拉克戰後重建過程中也有巨大的經濟利益。

當然我們也不能低估美國軍工企業對戰爭的推動作用,對它們來說可謂是「槍炮一響,黃金萬兩」!

美國並未進行國家佔領,而是通過資本控制,更多是基於成本的考慮。

我們發現,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主要強國的版圖格局基本上沒有變化。是強國不再擴張了么?還是什麼原因?


控制方式的轉變,從土地控制向資本控制的轉變。

人類 社會 ,從奴隸制產生開始,就一直伴隨著征服與被征服。即使現代西方文明的發祥地歐洲,羅馬帝國、普魯士王朝、奧斯曼帝國,一直到西班牙、葡萄牙、大英帝國、法蘭西帝國等,都是通過佔領更多地盤,攫取更多的生產資料,成就霸業。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得以修 養生 息,但是資本主義國家攫取世界發展紅利、攫取其他國家資本的行為不會停止,只是方式不再是採取佔領的方式,而是更多運用資本的力量進行控制,如果有反抗那麼就用軍隊進行鎮壓。


控製成本的轉變,從殖民控制向金融控制的轉變。

接上文,如果通過佔領並進行殖民控制,往往成本非常高昂。但是通過在當地進行投資,把當地資本產出的大量盈餘變成收益。這樣可以避免高昂的管理成本、避免高昂的人力資源成本,而且由於股本控制,其控制力更強,控制效果更好。

同時,在絕大多數的國家裡面,資本對於政治有天然的吸引力,資本可以很輕松實現對於政治的影響。


控制層級的轉變,從殖民者向代理人的轉變。

接上文,想要把資本對於政治的影響力變換為控制力,一個非常容易的辦法就是扶植代理人。曾經,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大量的財閥絕大多數都是美國的代理人,而且在俄羅斯政府高官裡面絕大多數已經被美國資本所控制,如果不是沒有美國資本背景的普京以鐵腕手段迅速消滅了7大財閥,那麼俄羅斯依然是牢牢控制在美國資本之下的小弟。


同時,運用殖民手段進行控制除了成本高昂之外,還存在一個巨大隱患,就是革命。美國曾經是英國、法國的殖民地,這些殖民者從初期作為宗主國控制殖民地的工具,到後來想獲得更大的利益和話語權,最後成為反抗宗主國的先鋒。例如,現在的美國早已脫離英聯邦,成為世界霸主。

但是,運用代理人來控制,被資本控制之下的代理人更容易屈從,運用本土的代理人進行本土化的控制更加容易,況且代理人出現問題可以隨時更換。

因此,美國現在不會通過佔領的方式佔領伊拉克油田,但是會通過資本滲透的方式控制伊拉克的資源。

美國打伊拉克不是為了佔有石油,而是為了石油美元體系。各個國家發展經濟、發動戰爭都需要石油,想要石油必須拿美元交換,持有美元就必須為美元的濫發買單。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讓美國出現財政赤字,為了彌補財政赤字就濫發美元,讓所有持有美元的國家和個人為戰爭買單。伊拉克的薩達姆宣布石油貿易用歐元結算,讓美元和伊拉克的石油貿易脫鉤,而且要實現石油產業國有化,所以美國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在戰爭結束後,臨時政府就宣布石油貿易用美元結算。

3. 如何看待俄羅斯總統普京

5月17日,一張普京彈鋼琴的照片走紅中國網路,網友紛紛感慨,如此冷酷的男人卻有一顆小資的心。


沙俄復甦,中國勁敵

俄羅斯在普京的帶領下,又開始了那個軍事擴張的年代,雖然現在我們擁有共同的敵人美國,但是一旦美國墜落,那麼中俄兩國必定開始正面交鋒,廣袤的邊境線又要變成練武場,曾經的喪權辱國之痛永遠不敢忘,我們更應該警惕這個北方的鄰居。

4. 俄羅斯國家能源及資源戰略制定的背景

在世界資源形勢的大背景下,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開始調整其能源及資源政策,以確保自身能源安全,提升其在國際社會中的政治、經濟地位。在俄羅斯領導人看來,能源生產可以讓俄羅斯加強與西方的對話,還可以作為俄對美外交的一張王牌。俄羅斯領導人也希望通過調整與西方關系振興能源工業,以支撐其社會經濟轉型。能源已成為俄羅斯參與國際合作的重要條件,國際能源合作使俄羅斯擺脫危機並走上振興之路。能源工業是俄羅斯整個國民經濟的基礎,在國家政治經濟生活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當前,國際能源及資源戰略格局正醞釀深刻變化,俄羅斯能源政策也經歷著重要調整。中俄能源合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面對新形勢,中國要正確看待中俄能源合作的現實困難與長遠前景,適時調整思路,制定對俄能源合作的總體戰略,特別是要綜合考慮國際能源價格走勢與國內能源價格政策改革之間的平衡。在對俄能源合作的價格談判中確定根本原則,協調中俄在中亞能源開發與外運中的利益,努力與俄羅斯及中亞國家實現互利共贏。

從冷戰後的地緣政治格局看,俄羅斯的國際安全環境不容樂觀。在歐亞大陸,西面,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極力向東擴展,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東面,美日聯盟不斷強化———從純粹防禦性質發展到帶有一定程度的向西進攻態勢;南面,美、日、歐以中東為基地,逐步向中亞推進,直指俄「心臟」。面對如此強大壓力,俄羅斯只有調整能源戰略,施展能源外交,才能加強其在國際政治經濟生活中的地位。在俄領導人眼裡,俄羅斯在世界能源市場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家地緣政治影響力,石油天然氣不僅是出口換匯的商品,同時還是推行對外政策的重要手段。

首先,從政治角度看,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社會混亂,經濟衰退,無論從政治影響力還是經濟實力,都淪為一個二流國家,因此,重振俄羅斯雄威成為政府的當務之急。俄政府制定了優先發展與獨聯體國家關系的對外政策,穩住歐洲,在此基礎上開展以西方為主,兼顧東方的雙頭鷹外交政策。石油和天然氣是普京施展其富國強兵戰略的重要資金來源,石油外交更是普京打造新時代俄羅斯外交空間的王牌。在俄羅斯石油外交的版圖上,歐洲是俄羅斯能源的傳統出口市場,歐盟進口的石油和天然氣中分別有16%和41%來源於俄羅斯。利用石油合作換取歐盟對其國內基礎設施、工業生產的投資,密切俄歐關系,是俄羅斯近期的主要目標。這體現在《俄羅斯2020年前的能源戰略》中,俄羅斯將歐盟放在優先的油氣合作夥伴的位置。普京在2004年也曾明確表示:建立俄歐統一經濟空間是「俄在歐洲方向的主要任務」,當前的工作重點也是加速與歐盟的全面合作,盡快實現與歐盟的「大歐洲」計劃。所以俄歐之間的油氣合作比中俄油氣合作更具有優先地位。此外,俄羅斯對中國始終有一種不信任感,擔心中國強大後會對其安全造成重大威脅。這種擔憂在俄羅斯決策層中很有市場。美國外交委員會副主席IlanBerman認為,普京已經意識日漸強大起來的中國終將成為俄羅斯的戰略競爭對手,在修建通往中國的原油管道問題上需要慎重考慮。而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的地方政府,在石油管道問題上向俄羅斯聯邦政府施壓,也是中俄石油天然氣合作受阻的一個不可忽視因素。例如,在2003年5月13日,俄總統駐遠東全權代表普利科夫斯基曾召開聯邦區州長聯席會議,向普京上書「遠東州長聯名信」,要求鋪設「安納線」。此外,俄羅斯的媒體經常報導中國對俄羅斯的人口壓力以及未來有可能出現的中國對俄羅斯的擴張,使得俄羅斯社會民意對中國存在戒心。

近年來,俄羅斯國力逐漸恢復,推行「能源外交」,實現國家復興的戰略日漸明確。在政治關系明顯改善的背景下,俄積極擴大同美國在石油市場上的合作,為「新戰略夥伴關系」充實經濟方面的內容。與此同時,俄還努力擴大同歐洲的傳統能源合作。不可否認,石油生產及出口的增加將擴大俄羅斯的政治迴旋餘地。能源對於俄羅斯參與國際合作的保障作用是十分明顯的,俄羅斯除了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外,還擁有相對發達的基礎科學、尖端技術資源,而且仍然保持著雄厚的人才資源和教育潛力。如因政治動盪引發石油危機,俄羅斯很可能通過增加出口來平息危機。這不僅有助於擴大石油出口,同時還將給俄羅斯與西方關系帶來深遠影響。

其次,從經濟角度看,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是俄羅斯現階段經濟復甦和增長的支柱。近幾年,得益於世界石油價格居高不下,俄羅斯經濟快速復甦,並連續5年穩定增長。然而,俄國內東部與西部之間經濟發展很不平衡,俄東部地區盡管資源豐富,但是經濟發展明顯落後於西部地區。利用西伯利亞和遠東的豐富石油天然氣資源,積極促進西伯利亞和遠東加入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通過和亞太地區國家的雙邊和多邊合作拉動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經濟的發展,是21世紀俄羅斯經濟發展戰略的一部分。因此,基於經濟的考慮,中俄石油天然氣合作必須既能夠有效帶動俄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還要符合俄長期能源戰略。俄羅斯當局認為,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對能源迫切的巨額需求的確可以保證俄羅斯開拓亞太市場的能源戰略,但是中國的技術和管理水平低下,中俄石油天然氣合作可以極大地滿足中國對能源的需求,對於俄遠東和西伯利亞經濟發展的帶動能力卻相當有限。對此,俄媒體也有報道。俄《獨立報》在2004年1月20日刊登了一篇名為《為了避免中國擴張,俄羅斯需要變成中國的原料附庸嗎?》的文章,該文稱:中國正在大量吸納資源以保持經濟增長,俄羅斯豐富的資源可能成為中國對外擴張的首選目標。不論擴張是通過政治、金融、經濟還是移民手段,都將使俄羅斯成為中國的能源附庸。

俄羅斯以石油天然氣的出口為主的對外貿易出口受東南亞金融危機影響深重。自1997年8月東南亞爆發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國市場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俄羅斯亦未能倖免。東南亞金融危機造成亞洲一些國家對石油天然氣的需求減少,使國際石油天然氣價格大幅度下跌,這對於以能源部門作為支柱產業,其出口佔俄出口2/3並為俄主要外匯來源的俄羅斯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隨著整個經濟的復甦,同時又得益於世界石油價格居高不下等有利因素,近幾年俄石油業發展迅速。「9·11」事件後俄美能源關系的迅速發展,伊拉克戰爭背後的能源因素和石油管道路線之爭都表明了能源因素對新世紀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的重要影響。在這種國際背景下,俄羅斯只有積極調整能源戰略,使之適應國際環境,才能獲取最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政治形勢發上了重大變化。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基本上呈逐年下降趨勢,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工、農業生產均下降50%以上,生產投資逐年減少,外債、內債交織在一起,使俄羅斯經濟陷入長期衰退之中。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對經濟部門的投資減少了80%,其中對固定資產的投資減少了70%,俄羅斯經濟的物質基礎正在受到破壞。對此俄總統普京也有清醒的認識,他在《千年之交的俄羅斯》一文中指出,「俄目前面臨著十分復雜的經濟和社會問題,整個90年代俄國內生產總值幾乎下降了50%,其總量僅相當於美國的1/10,中國的1/5。」

長期以來,俄羅斯歐洲部分一直都是俄羅斯東部地區的能源的主要輸出地。蘇聯解體後,東部地區經濟陷入危機,由於各種原材料的開采量下降以及運費上漲等原因,造成東部資源輸出量減少,嚴重製約了歐洲部分經濟的發展。隨著經濟的恢復,歐洲部分資源日益枯竭,其經濟發展更加依賴於東部地區資源的開發。因此,現階段俄羅斯對東部地區自然資源的開發更為迫切。當前,俄羅斯正處於一個復雜的政治、經濟環境中,出於經濟和國家安全上的考慮,大力開發東部地區的能源資源是一項明智之舉,也是擺脫經濟困境的捷徑。

能源是俄羅斯的優勢資源。俄羅斯擁有世界石油資源的13%,天然氣資源的45%。不過同其他經濟部門一樣,俄羅斯石油工業也經歷了一個從衰退到爬升的痛苦過程。1991年至2000年的10年間,石油產量從4.6億噸下降到3.23億噸,開采能力下降了2.82億噸,鑽探規模減少了2/3。近幾年俄羅斯石油業才重現生機。石油天然氣工業是俄羅斯經濟主導部門和出口創匯的重要基礎。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工業約占工業產值的12%,佔俄羅斯聯邦收入的40%,佔俄羅斯出口總額約60%。

俄羅斯國家財政和經濟狀況極易受到石油價格波動的影響。世界石油價格每變動1美元,俄羅斯的國家預算就會出現大約10億美元的變化。對俄羅斯來說,石油就是經濟和財政收入的晴雨表。世界能源價格的上揚,刺激了俄羅斯能源的生產出口,成為俄羅斯經濟復甦和國力增強的重要前的因素。經濟轉軌以來,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工業的發展與經濟危機條件下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需求密不可分,俄羅斯的產業結構調整不僅要考慮經濟發展的長遠利益,而且應服從於經濟轉軌中的反危機任務。俄羅斯外債負擔沉重,正處於還債高峰期,經濟現狀不堪重負,還談不上對國民經濟結構進行重大調整。就俄羅斯近些年的經濟狀況來看,增進能源生產,擴大能源出口,增加外匯儲備,提高還貸能力,已成為其經濟復甦的主要出路之一。

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工業比較發達,是最有競爭力的部門,也是其支持產業部門在俄國內需求不足、必須靠出口帶動經濟走向穩定以至擺脫危機的情況下,俄政府利用以石油天然氣為代表的燃料能源工業為結構改造的龍頭,通過提高該部門的設備創造水平,一方面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其產品的技術含量;另一方面帶動作為工業骨乾的整個及其製造業獲得根本革新和發展的需要。

自蘇聯解體後不久,俄羅斯就開始制定中長期的能源發展規劃與戰略,分別經歷了1995年、2000年和2003年3次大的修改。自2003年年底以來,特別是2004年後石油天然氣工業的發展,俄羅斯政府對其能源石油天然氣法規、政策,以及石油天然氣工業的發展思路做了較大的調整。2000年俄羅斯編制了《2020年俄羅斯能源戰略的基本原則》,2001年又在原部長卡柳日內的主持下編制了《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綜合體發展構想的基本原則》。為了確保政府對石油天然氣資源的控制權,俄羅斯還通過各種途徑將能源企業國有化,並限制國外資本對能源企業的投資。例如,2006年7月初俄國家杜馬(議會下院)通過的《俄羅斯聯邦天然氣出口法》就規定,俄天然氣出口業務將全部由國有公司承擔,這部法律實際上確立了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對本國天然氣出口的壟斷地位。

根據俄羅斯推出的新世紀國際能源發展戰略,俄仍將以能源為杠桿加強其在世界的地位,利用能源因素發展與世界各國能源、經濟組織的合作關系,對能源、經濟等問題施加影響,提升其在中東、歐洲、特別是在亞太地區的分量,今後俄羅斯燃料和能源部門的主要出口戰略將傾向於進入亞太地區市場,即開發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新石油天然氣,拓寬出口渠道,保證石油天然氣產品出口安全。

俄羅斯能源戰略規定,2020年以前的中期發展戰略目標是:保障擴大再生產,滿足國內需求,合理開采已探明資源,加強運輸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出口,擴大在國際市場的存在。為此,俄羅斯的國家政策重點將轉向以下幾個方向:改善投資環境;在新採油區修建石油管道;支持中小石油公司發展;積極介入世界石油市場;更多地參與其他國家的石油項目。

5. 近現代以來,某國發動戰爭,侵佔某地方,是為了為掠奪其資源。請試列舉。

伊拉克侵佔科威特為了石油。
美國侵佔伊拉克為了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