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石油形成需要什麼地址和地形條件
首先,大地構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強烈地殼拉張會產生低窪、深陷的古海盆或古湖盆的還原環境。大家都知道,原始有機質在陸地表面難以保存,有機質極易被氧化破壞,只有當原始有機質在比較廣闊長期被海水或湖水淹沒的低窪地區,在隔氧的還原環境下,才有利於有機質的堆積與保存。這種環境並不是到處都有的,它受到多種地質條件嚴格控制。那些沉陷規模大的湖盆或海盆,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需要經歷多期地殼構造運動,形成地勢高低懸殊的高山和平原盆地以及深埋在地下看不見的很多起伏不平的隆起帶和窪陷帶。從現今全國地形圖看,所分布著的大大小小眾多被高山包圍的沉積盆地(如新疆的准噶爾、塔里木盆地,青海的柴達木盆地,陝甘寧的鄂爾多斯盆地,甘肅酒泉盆地,四川盆地,東北松遼盆地,渤海灣盆地等)以及中國沿海大陸架的若干沉積盆地等都有利於有機質堆積、保存,為油氣生成提供了前提條件。而且,地殼運動還可以產生巨大的熱量,能加速油氣的生成、運移和聚集成藏。
其次需要適合油氣生成的古地理條件和古氣候條件。
無論在海相沉積盆地還是在陸地湖相沉積盆地中,油氣的生成還需要一個大量生物繁殖和生長的地域,如淺海大陸架區、陸地的深水?半深水的古湖盆區。
在海洋大陸架區,水深一般不超過200米,水體較寧靜,陽光溫度適宜生物的繁殖,尤其是各種浮游生物異常發育,死亡後不需經過太深的水體即可堆積下來,再加上這些部位鄰近河流三角洲,陸上各種有機質也源源不斷地被河流帶入海中,致使這一帶地層中的有機物質特別豐富,為極有利的生油氣區。大陸上某一地質歷史時期發育的深水?半深水湖泊具有穩定的還原環境水體,浮游生物特別發育,還有來自湖泊周圍河流帶來的大量有機質。相反,在濱淺湖區、沼澤地區水體動盪,有機質受氧化破壞則很不利於生成石油;或者在淺海區,雖然生物也極為繁盛,但是水體中的氧含量也很高,死去的生物或者被其他生物吃掉了,或者迅速被氧化破壞了,無法被保存下來,因而也就談不上以後形成石油了。
這就是說,地質歷史上發育的湖盆、海盆從總體上講具備了生油、氣的大背景、大環境,但是要形成有工業價值的油氣還需要適宜於有機質發育的古地理條件?海洋大陸架的較深部位、陸地的半深水?深水湖泊區。
不言而喻,古氣候變化也影響到各種生物的生長和繁盛程度。溫暖、潮濕的暖濕帶?亞熱帶氣候最有利於各類生物的生長。我國西北地區現今的氣候基本上是屬於乾旱少雨的氣候帶,生物極不發育,將今論古,道理是顯而易見的。
『貳』 為什麼冰天雪地的北極石油資源卻很豐富
首先來說,這樣的地理環境代表著北極地區可以獲得巨量的豐富有機質來源,主要形式是死亡的海洋生物遺骸,比如藻類和浮游生物,它們構成了形成油氣資源的主體來源;其次,被陸地包圍,意味著北冰洋有超過50%的面積都位於大陸架上。這樣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因為大陸地殼相比海洋地殼常常含有巨大的盆地沉積,容易積聚大量有機物。
對於溫度,海底沉積岩層的溫度,深度每增加約1000米,溫度會升高30攝氏度左右。在這樣的高溫高壓環境下,這些有機物質會緩慢轉變為石油,而那些溫度最高的區域,則會形成天然氣。由於油氣的比重較低,它們開始沿著多孔隙的岩層上升並聚集,最終形成油田和天然氣田,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工業和日常生活所賴以開採的那些油氣資源。
『叄』 祖國遍開「石油花」指什麼
錦綉中華大地遍開「石油之花」。北起黑龍江畔南至寶島台灣和海南,從天山腳下到東海之濱。大江南北,黃河上下,鑽機星羅棋布,日夜轟鳴,輸油管道如條條巨龍橫跨祖國東西。
中國的油田分布在東北、華北平原上的最多,有大慶、吉林、遼河、大港、勝利、華北、中原、江蘇等;西南山區有四川油氣區和滇黔桂油田;西北山間盆地有新疆、塔里木、青海諸多油氣田;內蒙古草原上有二連油田;河西走廊戈壁上有延長油田;鄂爾多斯黃土高原上有長慶油田;海上有渤海油區及東海、南海、黃海油氣區。
不難看出,中國的絕大部分油氣都分布在平原地區及高山腳下較平坦的地區,較少部分油氣田分布在由高山向平原過渡的小山或丘陵區。這是因為石油是沉積岩類中的有機質經漫長歷史而逐漸形成的。而在那些高山峻嶺,由於地殼構造活動強烈,即使有能夠生成石油的沉積岩層,也會因為不能夠長期深埋而不能生成石油,或者即使形成油藏也多因受到後期破壞而只能見到一些含油的顯示。在沉積盆地中,沉積岩具有相對穩定的發育歷史,有不斷深埋生成石油的環境,具備形成油氣的物質基礎。
那麼是不是所有的平原或沉積盆地都有油田呢?當然不是。原來油氣田形成還要求沉積盆地中具備油氣藏形成的五項基本條件:有能生油氣的沉積岩;有能儲集油氣的儲層;有能圈住油氣的圈閉條件;有能阻擋油氣向上跑的蓋層;有良好的保存條件,使已形成的油氣藏不能被地質作用破壞了。
實際上,不同的含油氣區和同一含油氣區中不同的沉積盆地都存在具有個性特徵的形成原因和發育過程,從而在盆地構造、沉積體系、油氣藏形成等諸多方面具有較大的差異,甚至在一個沉積盆地的不同次級構造單元上也同樣存在著差別。
含油氣區的劃分正是以這樣的大區域構造格架以及含油氣盆地的差異性為基礎的,人們把那些具相似的盆地形成與演化(發育史)史和形成石油的地質條件的沉積盆地組合在一起,以組成一個在盆地形成和油氣形成上相互密切關聯的含油氣區,又依據含油氣盆地的差異性細分為亞區。
依據中國的區域地質構造格局,中國的含油氣區被劃分為三個:即西部含油氣區、中部含油氣區和東部含油氣區。這個含油氣區的劃分與我國地理特點在區位上是基本相同的。同時,依據每一個含油氣區中存在的局域性差異,又被細分為若干亞區,如西部含油氣區包括西北和青藏兩個亞區;中部含油氣區包括鄂爾多斯亞區和雲貴川亞區;東部含油氣區則更復雜一點,細分為東北、華北、江淮、華南和海域等五個亞區。
中國西部油區的沉積盆地多形成於造山帶的擠壓作用,形成了擠壓造山帶與大型沉積盆地相間排列的格局。在造山帶前緣分布的盆地被稱作前陸型盆地,如准噶爾、塔里木、柴達木以及藏北羌塘等盆地。在中間地塊上分布著的是山間盆地,其規模比前者小,如吐哈盆地、河西走廊盆地群等。
西部含油氣區目前探明石油地質儲量少,佔全國總地質儲量的14.37%,石油產量佔全國石油總產量的18.5%;天然氣儲量多,佔28.7%,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14.4%。
中國東部含油氣區中的含油氣盆地一般屬於裂谷帶拉張型盆地,以斷陷—坳陷型為特色,斷裂發育,構造相對復雜。主要含油氣盆地陸上有東北的松遼盆地,華北的渤海灣盆地,還有江漢盆地及黃海—蘇北盆地等;海上有北部灣、鶯歌海、瓊東南、珠江口、東海、台灣西部、南海中央、太平—禮樂灘等東南沿海盆地。
中國含油氣盆地分帶
東部含油氣區是目前我國石油的主要生產基地,其原油產量佔全國的80.7%,探明石油儲量佔全國儲量的73.9%。探明天然氣儲量佔22.7%,以油多氣少為特色,但天然氣年產量目前卻佔全國產量的41.4%。
中國中部含油氣區屬於克拉通過渡型盆地,構造活動相對穩定,沉積盆地大,但數量不多,主要有鄂爾多斯、四川、楚雄等大型盆地,具有豐富的天然氣。目前已探明天然氣儲量佔全國儲量的45.98%,天然氣年產量佔全國產量的44.5%;石油儲量很少,僅佔全國儲量的5%,產油量也僅佔全國產量的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