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石油是如何形成的石油是古生物形成的嗎
石油的形成普遍認為有兩只種理論,普遍認為是古生物的屍體形成的,但是,還有另一種的形成理論,先介紹第一種理論,也是大家比較認可的。
(1)生物成油理論
大多數地質學家認為,石油像煤和天然氣一樣,是通過長時間的壓縮和加熱,由古老的有機物逐漸形成的。根據這一理論,石油是由史前海洋動物和死藻的變化形成的。 (土地植物通常形成木炭。)在長期的地質年齡之後,這些有機物質與淤泥混合並被埋在厚厚的沉積岩下。
它們在高溫高壓下逐漸變化,首先形成蠟質油頁岩,然後降解為液態和氣態烴。由於這些碳氫化合物比鄰近的岩石輕,因此它們向上滲透到附近的岩層中,直到它們滲透到上方的中空,密不可滲透的岩層中。如此收集的油形成油田。人們可以通過鑽井和抽水從油田中獲取石油。
地質學家稱油層的溫度范圍為「油窗」。如果溫度太低則不會形成油,而溫度太高則會形成天然氣。盡管世界各地的石油形成深度不同,但「典型」深度在4至6公里之間。由於石油在形成後會進入其他岩層,因此實際的油田可能要淺得多。因此,形成油田需要三個條件:豐富的烴源岩,可滲透的通道以及可以積聚石油的岩層。
(2)非生物成油理論
非生物形成油產生的理論天文學家托馬斯·戈德(Thomas Gold)是在俄羅斯石油地質學家尼古拉·庫德里亞夫采夫的理論基礎上產生的。該理論認為,地殼中已經有很多碳,其中一些自然以碳氫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油在岩石縫隙中比水輕,因此它沿著岩石縫隙向上滲透。石油中的生物標志物是由生活在岩石中的嗜熱微生物引起的。它與石油本身無關。
地質學家中只有少數人支持這種理論。它通常用於解釋石油無法解釋地流入某些油田的情況,但是這種現象很少發生。非生物油形成理論不能解釋說世界上超過99%的油都存儲在沉積岩中,這些非沉積岩中的油也可以解釋為是從其他地方的沉積岩中遷移出來的。
古生物屍體形成石油的理論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
教科書上所傳授給大家的是:石油是古生物化石形成的。這是目前學術界的主流觀點。就這個觀點而言,不僅是在民間,就是在科學界,也有非常多的反對聲音。
石油是古生物形成的,這一論斷,個人認為只是個猜想。因為沒有完整的證據鏈證明石油確實是古生物形成的。只是這一觀點最早被一大批人所接受,形成了一種先入為主的印象。就像最早期的人們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一樣,大家都認為正確的未必是真理。
對石油是古生物化石形成並且是不可再生資源這一觀點,經濟學家威廉恩道爾認為這是石油利益集團的陰謀。目的是控制油價,獲得更多的利益。這在他的名著《石油戰爭》中有具體的論述。並且在書中他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石油是可再生資源,是在地殼的一系列運動中產生的,永遠不會枯竭。
相比於石油是化石形成的這一觀點,我更相信威廉恩德爾所說的石油是地球運動產生的這一觀點。即便他的觀點也沒有完整的證據鏈來證明。早在幾十年前前者觀點就宣稱石油產量已過峰值,但都被日後更高的產量所超越。至少在這一點上威廉恩道爾是正確的。那就是石油是可再生的,沒有所謂的產量峰值,它是在地殼運動中不斷產生出來的。
對於石油成因概括起來是無機起源與有機起源兩大派別的對壘。無機學派在19世紀占上風,有機學派在20世紀以來占上風。
油氣無機成因說
19世紀中葉,最具影響力的是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1876年提出的碳化物說,認為石油是地下重金屬碳化物與下滲的水相互作用所生成。反應生成的石油蒸汽在沖向地殼的過程中冷凝於地層孔隙中。
無機起源說另一典型代表是19世紀晚期有索科洛夫提出的宇宙說。其理論依據是在一些天體中發現有碳氫化合物,因此他認為碳氫化合物是宇宙所固有的,早就在地球尚處於熔融狀態階段是就已存在於氣圈之中了。
此外,當時還有以庫德梁采夫為代表的岩漿說;以考斯特為代表的火山說;以葉蘭斯基為代表的蛇紋石生油說;以切卡留克為代表的高溫生成說等。
油氣有機成因學說
早在18世紀中葉,蘇聯化學家洛蒙諾索夫認為石油和煤炭一樣是泥炭在高溫條件下蒸餾生成的,即蒸餾說。1933年,俄國著名礦物學家和地球化學家維爾納茨基還研究了有機質(即成油母質)的地質作用,詳細討論了石油的有機組成和有機成因,提出了碳循環模式,使得成油理論步入地球化學研究階段,後來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烴源岩理論。
有機成因說早期認為有機質直接成油,但由於與實際情況有出入,進而提出了新的理論,即乾酪根熱降解成油。
上圖詳細表述了有機質的演化過程。看起來我們的確可以認為石油是由古生物形成的,而且統計表明石油在地殼中的出現,與地史上生物的發育和興衰密切相關。
有朋友不贊同有機成油理論,以需要多少「肉」來作比喻,這是不科學的。在這里,有必要強調一下有機質的概念。
有機質的來源我們常常認為有四種:浮游動物、浮游植物、高等植物和高等動物。有機質沉積下來並非都可保存,由於微生物分解等損耗,只有一部分能夠隨顆粒沉積並保存下來,我們稱為沉積有機質。能形成石油的有機質以前兩種為主,高等植物常常成煤或天然氣,高等動物保存下來的較少,成油貢獻較少,這是由它們的組分和沉積環境共同決定的。地球形成已有46億年,生物出現已有38億年,38億年的生物演化史是何其漫長,這段時間內有多少生物的遺體累積並保存入地下呢?而且在地質理論中時間是以百萬年作為單位的,在這宏大的視角之下,一切數據都將龐大到讓非專業人士吃驚,我們可以懷疑,甚至反對,但是在我們拋出自己觀點之前是不是應該先將對方的觀點理解透徹呢?
當然是古生物形成的,地球存在了46億年,這么長的時間,地球人生活過多少生物!下面介紹一下石油形成過程
在人類出現以前,地球上處於恐龍時代,那個時代空氣好,含氧量高,所以動物的體型都非常龐大!
他們呼出的二氧化碳,還有放的屁等等,生物產生的這些廢氣體量也非常大,加上氣溫升高,導致冰川融化,大量的水匯入海洋,海洋壓力增大!
大量海水擠壓地殼,引發強烈地殼運動,地震火山噴發等,導致海水溫度升高,生物幾乎全被煮死了!
大量火山噴發地球到處彌漫著火山灰,萬年不退,地球幾萬年不見陽光,生物滅絕!
地球回歸冰川時代,一切都被冰封或者塵封!經過地形的巧妙引流,那些生物腐爛液體匯聚,最終成片成片的匯聚,經過長久發酵形成石油!
多年以後,火山灰散盡,地球重現陽光,大地回暖,重新出現生物,人類也隨之出現!
石油是大自然的饋贈,我們應該好好利用這些資源,造福人類!
地球就像一個大型機器,他需要運轉磨合,最終形成現在這個形態,春暖花開,適合人類居住等,是宇宙中最美的星球!
大多數科學家認為,石油是一種所謂的化石燃料,是很久以前死亡生物體的轉化殘留物。大多數石油被認為來自植物和微小海洋生物的化石。較大的動物也可能對這種混合物有所貢獻。
但另一種理論認為,從一開始地球上的石油就比死動物產生的多,但我們還沒有開發它。
在主導理論中,死亡的有機物質積累在海洋、河床或沼澤的底部,與泥和沙混合。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沉積物堆積在頂部,由此產生的熱和壓力將有機層轉化為一種稱為乾酪根的深色蠟質物質。 不管怎樣,乾酪根分子最終會破裂,分裂成更短更輕的分子,幾乎完全由碳和氫原子組成。根據這種混合物是液態還是氣態,它會變成石油或天然氣。 科學家們不太確定,但他們認為這可能需要幾十萬年的時間。 這當然不是一個瞬間的過程,石油的形成速度不會解決我們的石油供應問題。
石油是由死亡的有機物形成的這一觀點被稱為石油形成的「生物理論」,是由大約250年前一位俄國科學家首次提出的。 然而,在20世紀50年代,一些蘇聯科學家開始質疑這一傳統觀點,並提出石油可以在地球深處自然形成。 根據一種假設,這種所謂的「非生物成因」石油可能會通過小行星撞擊形成的裂縫向上滲透,形成地下油層。一些地質學家建議進行探測古代隕石撞擊坑尋找石油。
已經發現了非生物性的石油來源,但沒有商業利潤。爭論的焦點不是自然形成的石油儲備是否存在。這是關於它們對地球總儲量的貢獻有多大,以及地質學家應該投入多少時間和精力來尋找它們。
科學家們說,如果非生物成因的石油來源確實被發現是豐富的,這將意味著地球含有大量未開發的石油儲量,而且由於其他岩石物體是由與地球相同的原材料形成的,原油可能存在於太陽系的其他行星或衛星上。 製造石油的兩個過程都可能需要數千萬年。即使地球包含的石油比目前認為的要多得多,總有一天儲量會耗盡,這是不可避免的。
其實現在的話,對於石油是如何形成的,目前還是存在爭議的。當下主要有生物沉積成油和石化成油兩種學說。
生物沉積成油學說認為在地球不斷演化的漫長 歷史 過程中,史前的海洋動物和藻類死去後,有機物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與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積岩下。在地下的高溫和高壓下它們逐漸轉化,首先形成臘狀的油頁岩,後來退化成液態和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由於這些碳氫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輕,它們向上滲透到附近的岩層中,直到滲透到上面緊密無法滲透的、本身則多空的岩層中,這樣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
但是這個學說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據2019年各國更新的剩餘探明可采儲量數據,全球石油儲量較上一年穩中有升。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2305.8億噸,增長0.6%,如果是有生物沉積變成的石油,那在遠古時期,真的有那麼多遠古的生物嗎?不過這個學說確實也是當下最主流的學說。
石化成油學說則認為,認為在地殼內有許多碳,有些碳本身就以碳氫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而這些物質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就已經形成了,至於石油中的生物標志物是由居住在岩石中的、喜熱的微生物導致的,與石油本身物管。那人類能獲得石油的數量只與鑽井深度有關。
不過不管是哪種學說,都可以確定的是,我們正在不斷的消耗地球的資源,就算石油是可再生的,但當我們人類開采消耗的速度過大時,一樣會造成失衡,所以現在大家都在致力於開發新能源,一是因為新能源是可再生且高效的,還一方面也是防止了消耗石油造成的環境破壞。
『貳』 走進一生必去的美國7大國家公園
我為大家介紹走進一生必去的美國7大國家公園,希望對出國留學的同學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留學精彩內容,為你詳細解答。走進一生必去的美國7大國家公園。美國國家公園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野生動物、噴泉瀑布、山脈湖泊在這里和諧共存,是人們了解大自然最好的見證。留學美國的童鞋們,快快跟著我,走進一生必去的美國七大國家公園,欣賞最美自然奇觀吧。
1.美國夏威夷火山國家公園
美國夏威夷火山國家公園坐落在夏威夷大島沿岸的火山區上,該公園中最著名的活火山是奇勞威亞和冒烏納羅亞,它們溢出的奔騰洶涌的火山熔岩,形成了大島獨特的地形地貌。
對於喜愛探險的遊客,需要得到公園的許可,方可到公園偏僻處探險遠足。遊客需穿著結實的徒步旅行靴和長褲,以免被隨時掉落的岩漿塊割傷或砸到。遊客可關注國家公園管理處的最新消息,了解岩漿流動變化和火山活動,提早計劃安排您的旅行。
小貼士: 遊客請不要隨意拿取火山岩石當做旅行紀念品。因為夏威夷當地人信奉火山神Pele的保護,認為火山神將懲罰不尊重火山熔岩的人。
2.約塞米蒂國家公園
約塞米蒂國家公園是美國西部最美麗、參觀人數最多的國家公園之一,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東部內華達山脈上。園內沙漠拱丘,瀑布流水,鬱郁蔥蔥的草地,這些壯闊的景象,為它迎來了許多遊客。為了使您的旅程能夠更為舒適,建議您避開夏日高峰,選擇春秋冬三季遊玩。
方圓1200平方英里(約3107平方千米)的泰倫恩草地,包含巨衫林的大型紅杉站景點;在1878年被挖空的直徑達30英尺(約9米)的隧道樹,汽車可以通行;走進綿延17英里(約27公里)的半圓丘和哨兵丘,欣賞約塞米蒂的山峰和瀑布,您可從冰川點路進入公園較為便利。
小貼士: 公園主入口泰奧加公路會在春季和冬季封路(有時因為雨雪天氣,造成封路可能持續到6月);冬季雨雪天氣,請您自備防滑鏈;請提前關注道路封閉信息,以免延誤您的旅行。
3.拱門國家公園
位於美國猶他州的拱門國家公園保存了包括世界知名的精緻拱門在內的超過2000座天然岩石拱門。拱門國家公園受到攝影愛好者和探險者的青睞,非常適合遠足、露營、山地自行車等運動項目。
園內著名景點“炙熱焰爐”,因其在落日余暉下,映出橘紅色而得名。它是一座沒有任何道路指示標記的砂岩迷宮,遊客需在4月到10月期間,在園內講解員的帶領下進行參觀。有經驗的徒步愛好者可向公園管理處申請入園許可。
小貼士: 大多數遊客在參觀完拱門國家公園後,還會到附近的坎寧蘭茲國家公園遊玩,它包含科羅拉多河和其支流沖擊形成的峽谷和台地等地貌。
4.阿卡迪亞國家公園
阿卡迪亞國家公園坐落於美國緬因州大西洋沿岸。公園有石油大亨兼慈善家的John D. Rockefeller先生出資修造的馬車道路,全長45英里(約72公里)。公園吸引人們來此跑步鍛煉、遠足、騎馬、參加馬車之旅等活動。120英里(約193公里)的遠足小徑從公園蜿蜒而過,園內的兩個海灘成為遊客夏日避暑游泳的好去處。如果您剛巧在10月到次年3月來此觀光的話,您還可以在北大西洋海岸的最高峰卡迪拉克山,觀賞一年最美的日出景色。
小貼士: 園內道旁的石雕作品可追溯到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早期,遊客可留心品評。
5.黃石國家公園
黃石公園位於美國中西部懷俄明州的西北角,並向西北方向延伸到愛達荷州和蒙大拿州。不僅有世界聞名的“老忠實泉”、河畔泉和古堡泉,還有造型獨特的彩色鍋噴泉。遊客從公園主幹道經北環路進入,可看到垂直而下的上瀑布和下瀑布。在馬爾山谷和海登山谷,遊客可看到美洲野牛、麋鹿、熊、狼等野生動物在茂密的深林里奔跑。
小貼士: 遊客在冬季游覽黃石國家公園,可避開人流高峰時節,園內寧靜祥和、濕潤的空氣和白雪皚皚的大自然,相信更能讓您感受到黃石國家公園的魅力。
6.冰川國家公園
冰川國家公園位於美國蒙大拿州北部,與加拿大的英屬哥倫比亞省和亞伯達省接壤。園內最為人熟悉的是奔向太陽之路,自行車愛好者沿途可欣賞到落基山脈,到達海拔6646英尺(約2026米)的洛根山隘。在那裡,北美野山羊在暖陽下悠閑地吃著野花,山下美景盡收眼底。公園還有700英里(約1127千米)的徒步旅行道路,130多個個阿爾卑斯山脈孕育的湖泊,供遊人劃船遊玩。
小貼士: 奔向太陽之路將在冬季關閉,請您關注國家公園管理處最新的通知,以防對您的旅途造成不便。
7.大沼澤地國家公園
大沼澤地國家公園位於佛羅里達州南部尖角位置,這里是美國本土上最大的亞熱帶野生動物保護地。遼闊的沼澤地、壯觀的松樹林和星羅棋布的紅樹林為無數野生動物提供了安居之地。您會在這里看到美洲鱷魚在高溫下享受日光浴、佛羅里達州的黑豹們、西印度群島的海牛、小小樹蛙還有其它瀕臨滅絕的生物。
小貼士: 大沼澤地國家公園是野生動物的樂園,所以蚊子也是特別多,遊客入院時需穿戴透氣排汗的長袖衫和長褲,以免被蚊蟲叮咬。
『叄』 《石油大亨》游戲模式介紹
《石油大亨》游戲中共有4種游戲模式,競賽模式,熱力沸騰,單局游戲,每日挑戰,那麼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石油大亨游戲模式,有需要的小夥伴不要錯過了。
每日挑戰模式和單局模式有些類似,點擊之後直接可以開始採集石油,每天的地圖和會出現的元素都不一樣,而你需要做的就是在規定的時間內賺取盡量多的金錢!每局游戲你最後的戰績都會被記錄在伺服器上,爭取殺入排行榜前十吧!
『肆』 地球的年齡要如何驗證
海水鹽分測年法
最早提出測量地球的年齡的具體操作辦法的是哈雷,他是牛頓時代的學者,牛頓的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就是哈雷出資出版的,可以說是牛頓的頭號小迷弟,而他更為人所知的是利用牛頓的理論預言了一類彗星的周期,這才使得這類彗星被稱為哈雷彗星。
哈雷認為海水裡的鹽分主要來源於岩石中的礦物質,因此,只要能夠知道年平均的變化量和目前鹽分的總量,通過簡單的除法就可以得到地球的年齡。(地球年齡=總量/變化量)這個辦法就被叫做 水鹽分測年法 。
不過這個辦法確實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沒有得到解決,首先,早期的地球特別熱,並沒有形成海洋,而是等到一段時間後才出現了海洋。其次,海水裡的鹽也會析出,而不是一直在海水中。因此,總量根本沒辦法估算。
不過,還真有好事的人去算過,這個人是物理學家約翰·喬利,他得到的結果是9000萬年。
熱力學測年法
沿著剛才的思路,我們可以思考一下,早期的地球是熔融態的,特別熱,後來逐漸降溫下來才冷卻。於是,就有一位博物學家叫做布封,他就曾提出一個方法,就是把地球形成時的溫度除以每年平均冷卻的速度,就可以得到一個地球的年齡。(說白了,也就是總的變化量/每年的變化量)這個辦法就叫做熱力學測年法。
而物理學家開爾文男爵還真的去算了一下,結果得到的結果是2000萬年~5000萬年。
我要知道的是開爾文男爵所生活在的年代是19世紀下半葉和20世紀初,他和達爾文的活躍的年代是有交集的。當達爾文得知這個消息時是很不爽的。因此,達爾文深知2000萬年根本來不及讓一個簡單生命演化到像人類這么復雜的生命,換句話說,開爾文男爵計算的結果間接地否定了達爾文的進化論。
畢竟達爾文是個生物學家,這種熱力學計算的方法根本不是他所擅長的。但也有懂行的人指出,開爾文男爵的計算有個致命的問題, 他並沒有考慮到對流對於冷卻的而影響 。
沉積岩測年法
幾乎同一時期(或者說稍微晚一點點的時間),有個地質學家叫做約翰·菲爾普斯的。他提出了另一種方法:沉積岩測年法。
這里要想鋪墊一些知識。一般來說,隨著時間的流逝,沉積物一直在一層疊一層地疊加,它們的大部分最終成為了岩石。我們只要知道每個地質時期的沉積岩的厚度,然後把這些數值進行想加(得到一個總量),然後除以沉積的速度,就可以得到地球的具體年齡。
通過他的計算,他發現,地球的年齡大概在1億歲左右。這個雖然稍微長一點,但是依舊存在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沉積岩也是在地球形成後一段時間才有,而且這種方法由於沉積岩自身的「變質作用」等因原因,導致誤差很大很大。而且,其實達爾文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一億年確實也不夠一個簡單生命進化為復雜生命的。所以,我們會發現,上個世紀初,關於這個問題其實進入了死胡同,根本沒有找到合適的辦法。
放射性同位素測年法
後來,隨著人類對於原子結構的研究,他們就發現了天然放射性現象,也被叫做放射性衰變。具體來說就是,每經過一段時間,元素原子的數量就會減少到原來的一半。不同的原子有不同的半衰期,而這個半衰期是恆定的,是不受外界的影響的,
所以,就有科學家在思考如何用這個辦法來測量地球的年齡。有個物理學家叫做克萊爾·派特森,他就通過收集大量的隕石,並且分析其中的鉛同位素的含量比例,進而得到了地球的年齡是45.5億年。科學家甚至還對比了一下地球上的隕石和月球上的岩石(阿波羅14號帶回來的月球岩石標本),也最終確立了地球年齡是45.5億年的。
因此,目前地球的年齡是45.5億歲,這是由物理學家克萊爾·派特森研究鉛的半衰期而得到的。
世界上99%的人
都不知道地球的年齡是多少
更不知道是誰發現了這個數字
更不知道發現這個數字的人
為了揭示真相,拯救地球
孤獨的對抗著整個利益集團
今天介紹的這個無名英雄
叫做克萊爾·卡梅倫·帕特森
帕特森是一名郵差的兒子
從小就比較叛逆、學校成績一般
但他天生確實是做科學家的料
1945年,二戰剛結束不久
帕特森作為研究生在芝加哥大學學習
他的導師哈里森布朗(地質學家)
有一個很有趣的想法
於是就抓了帕特森來代勞研究這個問題
老司機哄騙小白做項目場景再現:「小帕,你不介意我叫你小帕吧。」
帕特森 呆萌木訥的點點頭 :「不介意。」
哈里森滿意的笑了:「很好,小帕~我知道你不是地質學家,很可能還分不清長石和花崗岩,但是我聽說你使用質譜儀很在行?」
帕特森再次 呆萌的點點頭。
哈里森:「你結婚沒有?」
「我結婚了,妻子勞拉是一個化學家,我們曾一起給曼哈頓計劃打過工。」
「小帕,這些是鋯石,跟針尖差不多,穩定性極高,每個鋯石里只含有百萬分之幾的鈾,這些鈾會進一步衰變成更少量的鉛,我需要你測量出這些鋯石里鉛的含量,你能做到嗎?」
帕特森 呆萌 的看著老師 ,他考研究生過來其實是想來學地質學的,卻被老師布置了一個質譜儀的作業,一時間不知道要不要答應。
哈里森看他一臉懵逼,馬上乘勝追擊:「小帕!!如果你能成功測量出在鋯石中的的鉛含量,你就能用相同方法測量隕石中的鉛含量。」
哈里森頓了頓,壓低了聲音 深邃 的說:「而你如果能測量出與地球同年齡的外來隕石年齡,你就光宗耀祖啦~!!」
「因為你將會是第一個知道地球年齡的人! 酷炫狂跩屌炸天啊有木有!!"
帕特森覺得他挺有道理,好厲害!羞澀的說:「那我試試看吧。」
然後哈里森開心的說了所有老師抓學生幹活都會說的那句甜蜜話:「項目很簡單的!易如反掌!!以你的能力那還不是小菜一碟嘛?加油哈!愛你么么噠~」
但當帕特森著手研究,他發現每次測出來相同微粒的鉛含量都千差萬別。
這就尷尬了
帕特森意識到 這可能是由於實驗室被鉛污染了或環境中原本含有的鉛干擾了實驗結果,開始用盡辦法清除實驗室里的鉛 。
但幾個月後鉛含量仍然高出了一百倍, 他已經花費了兩年時間研究,卻仍然得不到任何結果 ,他開始覺得帶他入坑的老司機真的不是一般的坑爹。
帕特森沒有放棄 ,在他花在這個項目上的第六年時,排除實驗室鉛污染的技術終於成熟了,他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個超級潔凈室 , 測出了岩石中鉛的含量,他終於可以進一步測出隕石中鉛的含量。
他立即將隕石樣本帶到 阿貢國家實驗室 (那裡有剛被投入使用的世界上最精確的質譜儀)
帕特森將隕石氣化,終於測出了隕石中的鉛含量, 算出地球的年齡為45.5億年±0.7千萬年。
花費七年
終於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知道地球年齡的人
然而這項偉大的發現並沒有讓他獲得諾貝爾獎
(因為當時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都沒有興趣投給新興的交叉地質學領域)
「45億年」這個數字
直到十幾年後才放進地質教科書中
即便如此,在過去30年裡的超過50本教科書中
只有4本
在說起地球年齡這個數字時候提到帕特森這個名字
更要命的是,為了全身心投入研究
帕特森無暇參與終身教授的職稱申請
鮮活在人們記憶中,是埋頭實驗室的身影
在他研究實驗室除鉛的過程中,他知道了不該知道的事實, 他發現了日常生活中的鉛污染遠比我們所認為的要嚴重,而這些額外的鉛則來自於鉛汽油。他的這個發現得罪了世界上最有權勢的財閥和工業巨頭。
插播一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就可以看到完整版視頻哦
工業巨頭們反擊的第一步就是阻斷帕特森的研究基金,第二步就是操縱帕特森所在的加州理工學院的董事會給他施壓,甚至以解僱為威脅。與這些石油大亨相比,帕特森簡直就是一隻小螞蟻。
可是他們低估了這只小螞蟻堅持真相的決心。 帕特森的調查不但沒中斷,反而更起勁,帕特森不斷把論文和成果投向雜志和寄給政府高官。
得益於當時風起雲涌的環保運動
帕特森的影響日益擴大
到了20世紀80年代
鉛終於被禁止在美國消費品中使用
這位計算出地球年齡的人
同時也贏得了
20世紀最偉大的公眾 健康 權益抗爭的勝利
別以為現在給出地球的年齡很容易,那可是很費勁的。可以說,在一百年前幾十年前,都是一件難事。凡事情都講究兩個字——證據!想知道地球的確切的,准確的年齡,就需要尋找到地質學上的證據。要知道,地球形成的最初的50萬年的 歷史 ,我們已經不可能精確的還原,因為地質學上的直觀證據已經被銷毀了。最早期的地球,就相當於"地獄"。凈某說有"核爆地獄",地球早期也差不多吧,總之是一個恐怖的存在。由於地質運動過於頻繁,大量的岩漿翻騰,覆蓋了整個地球表面,幾十萬座火山怒吼,鹽酸雨腐蝕一切。所以,地球最早期的證據,已經被高溫強酸融化掉了,腐蝕掉了。地球很難測量年齡,好在我們有一個好用的工具,即輻射能時間測量法。這個原理很簡單,一些放射性的元素、重核物質,比如,鈾還有其他幾種元素,它們的天然的性質就是不穩定的。如果把這些不穩定的元素物質單獨放置,它們就會發生衰變,衰變成為更輕的核子物質。衰變也輻射的性質發生,帶走了質量。在這種演變過程中,粒子和能量被釋放,這些變化的過程是不需要任何外界干擾、控制的,是完全自發進行的。重核子衰變為輕核子,不是一秒鍾就完成的,必然有一個時間上的過程,就是說,元素衰變有固定的速度,我們可以用核子的半衰期來測量。我舉一個例子,就說鈾這種放射性元素,一丁點的鈾的樣本,它的半衰期就是7億年。這樣,我們可以找到一塊岩石做實驗的樣本,在裡面尋找它的某一個不穩定元素的重核子在裡面留存的量,通過計算,就可以確定這個不穩定元素開始發生衰變時的起始時間。今天,我們的地質學家已經廣泛的運用了這種方法,可以大致准確的測量物體的年齡。但是,由於地球最早期的50萬年是熾熱無比的,溫度足以溶解岩石,在那種情況下,重核子物質可能在溶融的岩石之中漂移,則降低了測量的精確度。我們目前測量地球年齡,最接近真實的數字是45.5億年。
『伍』 求電影《2012》觀後感,2500字,急需
請注意,這是觀後感,不是影評。
--10億美金不是個小數目啊。
--很抱歉我親愛的陛下,是歐元,10億歐元。
我不打算劇透,所以決定就寫寫感受,不描述情節了。上面那段話來自於美國政客給阿拉伯一位國王推銷諾亞方舟的船票的場景,石油大亨本著生意人的本能,想拿拿架子講講價,所以略有傲慢的,裝作不在意的樣子說:十億美金不是個小數目啊。(你這條褲子要100塊太貴了),政客說:很抱歉陛下我說的是十億歐元(我說的是一百塊美元不是人民幣)。
當然這不是一部藝術片,咱們走進電影院很大程度上還是為了感官刺激,同行的數個男人不知道出於什麼心理猛批這是個爛片,我只好問:你沖著什麼來這兒的啊,我是沖著場面跟特技啊,人又不是藝術片,要我說就是個所有以前我們看過的災難片的大雜燴,火山爆發,山洪海嘯,地震地裂,人性的探討我膩了,講一百年也講不完,不講了。
什麼用xz喇嘛諷刺中國人這一說,相信的人,你們覺得一個關注的是天下蒼生,人類命運的人(導演),會那麼狹隘嗎?至少說站在全人類的高度這件事,導演做到了,或者說做的很盡力,而以我敏感多疑的個性,並沒有看到導演刻意打壓或者吹捧哪個國家跟民族,反而很糾枉過正的講所有救世主跟偉大的角色都留給了美國人以外的人,就算是美國人,也選擇了有色人種。這是最近的流行趨勢好像。
也有傳聞說這個是宣揚靠中國人拯救了世界,誇張了,絕對誇張,其實是美國政客賣票,中國負責造船,俄羅斯負責用他們的大飛機接人登船,大家都有任務,看吧,很全人類。
當然美國人還是擔任了拯救英雄,但是他們救的是自己的愛人,自己的家人。
要說硬傷很多的,就我這種不懂科學的人也知道,一旦地球南北極互換了,所有的電子產品都得消磁,用不了啦,結果最後六條方舟居然恢復了通信聯系。
八國會議討論,世界末日前大家需要做的唯一的事,是延續物種,而不是拯救人類,不惜殺人,到了最後在這殘酷的命題下,方舟終於打開門,接納了岸上離生存希望一步之遙的人們。所有的人也包括觀眾,自動迴避了留在火山,海嘯,地裂之處的人的出境,無一例外的是毀滅。
方舟上留下很大的空間,放了長頸鹿,蒙娜麗莎的微笑這些東西而不是盡可能多的人類,但稍有諷刺的是,為了支付高昂的造船費用,10億歐元一張的賣船票。
美國黑人總統留下沒有登船,第二波海嘯之前他從火山灰裡面爬起來,面對漸漸而至的海嘯喃喃念著亡妻的名字說我來了,與此同時義大利總理與民眾在西斯廷大教堂在教皇的帶領下祈禱,一道裂縫從上帝與亞當連接的手指間裂開,這比剛開始巴西上帝的雕像倒下更令人心碎,雖然我不是天主教徒。
老實說看完災難片很長一段時間里心情都會很平靜,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電亦如露,應作如是觀。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微笑著沉睡於方舟的密封箱內,米開朗基羅的亞當與西斯廷,與祈禱的人同歸塵土與洪水。有人盡力的選擇求生,有人逆來順受的面對死亡。有愛(黑人總統對亡妻的愛)、有信仰(西斯廷教堂前祈禱的天主教眾生)的人,恐怕不一定沒有方舟上的人幸福。
上個星期天,我看了電影《2012》。現在想起,我的心中還是會涌動著很多感想,還是會覺得很震撼,還是會想起裡面形形色色的人物……
這部電影主要是根據瑪雅歷中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地球會毀滅的傳說,描繪出了世界末日來臨時地震、海嘯等特大災難對地球造成的傷害和人們面對災難的表現。其中,發現世界末日要到來的人是印度的科學家;而最後,製造好「方舟」,拯救人類的是中國,我為中國和亞洲感到驕傲。
在電影《2012》中,主角叫傑克遜,他在發現災難來臨時,立刻帶上自己的家人,開汽車,開飛機,歷盡艱難萬險來到中國,在一個造「方舟」的工人的幫助下進入了方舟。可是卻因此給「方舟」造成了損壞,差點害死了全船人。於是傑克遜冒著生命危險與兒子一起齊心協力解決了故障,讓大家都得救了。他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犯的錯需要我們去承擔!」我很佩服他在這種危急時刻選擇了知錯就改,勇於承擔。
影片中最讓我敬佩的還是美國總統。災難來臨時,這位美國總統選擇了留在地球上,和人民共存亡。他把科學家們發現世界末日的消息告訴全世界的人們,而不是隱瞞真相,讓人們有時間與自己的家人告別。美國總統說過「我們是一家人,我會留下來和你們一起度過難關!」這位美國總統是最有權力上「方舟」,逃過這次劫難的人,但他卻認為驚慌的人們需要有人指揮;恐懼到了極點的人們更需要有人去安撫。美國總統最後選擇了留下,被海嘯淹沒。他做了一個普通人難以做到得偉大的選擇!
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不會有這么大的災難,但也會有面臨選擇的時候。有一個黑人在白人一統天下的西方世界,選擇了努力與奮斗,最後成為美國總統,他就是美國的第一位黑人總統——奧巴馬!今年的感恩節,奧巴馬與兩個女兒一起出現在白宮,接收國家火雞協會按傳統向總統贈送的火雞。奧巴馬曾計劃把這只伙火雞吃掉,但女兒上前阻止,他就沒有吃,並且假裝嚴肅地把手放在火雞的頭上,說:「你被赦免了。」在威嚴的總統和慈愛的父親之間,奧巴馬選擇了做一個慈愛、幽默和會讓女兒快樂的父親。相信這樣的總統,這樣的父親,在碰上《2012》這樣的災難時,也會做出像電影中的總統一樣的選擇!
我很佩服《2012》里那些捨生取義的人,但我更希望我們在現在選擇健康,選擇環保,讓《2012》的悲劇永不出現!
成都師范銀都小學五年級十班 高勝寒
本文系本站用戶原創文章,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今天,是2009年12月21日星期一
我是肥泰,一個自由社稷者!說不好聽的,我是一個不成功的寫手!現在在做網管,沒時間可以繼續寫我的原創小說《精英警察》。
今天沒事做,看過電影《2012》完美中字版,之後,我聯想起,三年後的今天,我們的世界,是否會和電影《2012》一樣,和古文明時代的瑪雅,他們的預言一樣。
現在很多網上的人傳言,說是2012年的12月21日的那一天,是我們的世界末日!但是,後來我查過很多資料,和我那群兄弟們,一起研究這個所謂的『世界末日』。還有對比瑪雅的預言!
「根據瑪雅文明的記載,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當這一天黑暗降臨後,第二天的黎明永不到來。」其實,2012年12月21日,只是我們現在,地元第五代子孫,一個即將結束的日期!並不能算是世界末日!我相信,那幾天的災難過去之後,會迎來新的,另一個人類文明,也就是我們的子孫--地元第六代子孫。
我在等待著2012年12月21日,瑪雅的預言的實現!同時,我希望瑪雅的預言,對於我們這個地元第五代子孫,只是一個玩笑而已!
我想,若是很多人第一次接觸到瑪雅預言的那個2012,世界末日時。我想你們一定會很不爽,因為你們還年輕,你們的前途還很長,你們還有很多事情沒做。呵呵,其實我現在也不過就19周歲而已!
還有,本人我肥泰,對於科學,那是半信半疑。現在的科學家呢,把解釋不了的東西,就如人死後留下的靈魂,又或許是某些地方,連續出現的怪異現象等等,就用「不存在」或是「迷信」等字眼,排除這些早已存在於這個地球上。或是說,早在我們第五代人類文明存在時,它們早就已經存在。或許是上一代的留下來的,也或許,是上上一代的...。只是現在的科學還沒到那麼『尖類』拔萃。
現在,我覺得今天的陽光,比以前的,更加的燦爛,亮麗!
不知道這是否是一種啟示。還是,希望我在有生之年,好好的再看看一個人類總是自以為地球是屬於人類家園的世界。現在的我,只能說,人類是地球的產物,總有一天,我們會搬離這個家,去新的家園,建立新的人類文明。
電影《2012》裡面,一個鏡頭,我現在覺得那句話,說得很對,很好!
後悔吧,我們還有時間...
什麼?你說什麼?該讓我們後悔的事是什麼?那好,我問你,你們小時候讀書用的紙、橡皮擦等等文具是從哪裡來的!所有人生活中的桌子、椅子、房子的建成、食品。我們現在身上的衣服!煤氣,汽車用的汽油。很多很多的東西,都是從哪裡來的!
這些都是從我們所生活的地球上,那些樹,那些生長了近百年或是幾百年的樹,砍伐。種一片森林那麼簡單嗎?哪怕是一棵樹!下山容易上山難,同理可鑒。還有,地球如今的面目,我想應該是千瘡百孔。那些都是挖掘地下礦物質所形成的!
大自然的報復,很簡單,狠狠的一個海嘯,足以死上上萬人!假設,如果龍卷風、海嘯、地震、火山爆發、風暴、冰雹等,把整個地球掃盪一遍的話,我們人類能生存下來的幾率只有百分之零點幾呢?
作者:肥泰
2009年12月21日星期一
下午14:07
『陸』 ~~~關於007的問題
首先,謝謝樓主加了分.那麼我具體回答一下.
第一部:《諾博士》
肖恩·康納利演的007我不是特別喜歡,因為他的身材看起來有點太壯了,不象布魯斯南身材那麼好。而且感覺他年輕的時候不是很帥,不過現在情況就不同了。肖恩·康納利老了以後倒是很有氣質了。
其實這一集我還是比較喜歡的,諾博士很有紳士氣質。而且裡面他的居住地的建築和裝飾風格也都融入了大量的東方文化。看得出這傢伙很有品味。
其實情節不是很復雜,就是說他住的那個島上全都是具有放射性元素的礦石。他利用科技把裡面的放射性元素製造成一種武器。這種武器可以改變美國導彈的發射方向。諾博士曾經是中國的高級財務專員,他想把自己的發明獻給中國,但是沒有人用他。所以他偷了1000萬美圓跑到美國推銷他的發明。同樣也沒有人相信他。於是他就自己「自立門派」想報復世界。他在晚餐中提到「毀滅
」也許他是想毀滅世界,也許是想統治世界,然後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改善世界。
至於途徑嘛,我想大概有這樣幾個途徑。1.是通過自己的發明讓美國的導彈打到中國或者前蘇聯。這樣很容易導致東西方開戰。2.是用自己的發明勒索美國,讓美國給他錢,這樣他可以用這些錢做更大的事。
可以推論出,他是想用自己的發明勒索美國,然後用更多的錢投入研究,招募兵馬。再讓東西方開戰,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這個時候他就可以利用戰亂起兵,從而達到統治世界的目的。
第二部:《來自俄羅斯的愛情》
昨天跟樓主說過,我沒看過這一集,不過為了回答問題,我特意把所有007電影「復習」了一遍。看到這一部的開頭,我特別想笑。老肖恩戴一頂滑稽的紳士帽,走兩步蹦一下,然後開槍。哈哈,根據動力學原理,他那個動作根本不可能擊中目標的。
上一部中,007殺死了諾博士。而諾博士是魔鬼黨的成員。所以魔鬼黨要除掉007。他們使用的誘餌就是英國情報局最想得到的「密碼機」。如果有了這個東西。那麼英國情報局就可以破譯蘇聯的密碼文件了。而蘇聯也不知道,他們蘇聯情報局的女軍官投靠了魔鬼黨。(就是那個難看的老太婆)。然後的情節就簡單了。007策反了美麗的女主角(真是漂亮啊)。幹掉了殺手。這一集跟大的陰謀無關。但是007的前幾集都是跟「魔鬼黨」有關。而從魔鬼黨的做法來看,這個組織確實有統治世界的野心。
第三部:《金手指》
這次倒是跟魔鬼黨沒什麼關系。就是一個爆發戶,這傢伙走私了大量的黃金。怎麼走私呢?他用黃金做成汽車,再開著汽車溜出去。到了地方再把汽車熔化了。就是黃金了。但是直到現在我還在懷疑。黃金做的汽車能開動嗎?那麼重的東西,4個汽車輪子受得了嗎?當他走私了大量的黃金以後。他就想用一顆小型的核彈把美國的金庫炸了。這樣美國金庫的金子就全部受了輻射污染。所以在50年內,這些黃金無法使用(誰敢用帶核輻射的東西啊?金子也不行)這樣一來。世界上有這么多黃金不能用,那麼黃金的價格就會爬升,哦不是,是飆升到天價。他再把他走私囤積的大量黃金趁這個價格賣出去。他就發了大財了。
第四部:《霹靂彈》
這次魔鬼黨又搶了美國的兩顆核彈,並以此威脅英國政府,讓英國交出1億英鎊。不然就用核彈炸英國。於是007又出現了……
不過很奇怪,魔鬼黨劫持了美國的核彈,卻拿來勒索英國。而且這個事還是英國派007解決的。難道是給美國擦屁股?
第五部:《雷霆谷》
這一回,不幹好事的魔鬼黨又不知道從哪淘換來的「大口袋」把美國和蘇聯的太空船給裝裡面綁架了。你說這魔鬼黨不是打劫就是綁架,再要麼就是勒索。難道魔鬼黨的老大當年是當山賊出身?
劫持了太空船,美國以為是蘇聯乾的,蘇聯以為是美國乾的。於是乎「第三次世界大戰」又要爆發了。後果嘛,當然前面就說了,一旦發生戰爭,野心家就可以起來成立政權,說不定就可以統治世界了。
第六部《女王密使》
喬治·拉贊貝飾演的邦德土了吧唧的,沒什麼氣質。不過怎麼說也比丹尼爾·克雷格強啊。一看丹尼爾·克雷格那憋屈的長相和那種苦大仇深的氣質,皇家賭場和量子危機我是怎麼也看不下去了。
好了,書歸正題。
這次魔鬼黨又弄出了一種病毒,這種病毒可以讓世界上任何生物患上不育症。而且是傳染性的。於是這傢伙打算用這個東西來勒索聯合國。裡面的007居然結婚了。不過女主角確實很不錯。擁有一張性感迷人的臉。可以在最後死了,真令人遺憾啊。
第七部《金剛鑽》
這回魔鬼黨的老大布魯弗又搞出一個更-----昂貴的武器。把一大堆大鑽石放到衛星上去。因為鑽石是一種非常好的棱鏡,可以把這種衛星武器發射出來的激光折射到一個點上面,再由這個點折射出去。這就成了一種非常恐怖的武器。可以直接從太空射到地球,造成大量的破壞。這回魔鬼黨的老大布魯弗是挨個國家敲詐。呵呵,看來這傢伙又缺錢花了。不過對於他這個衛星武器我持懷疑態度。既然都是通過棱鏡反射光束。那麼玻璃的不是也一樣嘛。為何非要用鑽石呢?感覺用鑽石這一點有點嘩眾取寵。
第八部《生死關頭》
羅傑·摩爾終於出來了,要知道。我最喜歡他演的007了。不過這一集沒有什麼太大的陰謀。主要就是一個大毒梟弄了一個毒品種植基地。他也就是想賣點毒品混口飯吃而已。不過很喜歡這集的女巫師,真漂亮啊。流口水中
第九部《金槍人》
這回有個科學家發明了一個什麼能把95%的太陽能轉化成能源的玩意。聽起來好象是個挺造福人類的東西。可惜又被弄成武器了。
金槍人是個職業殺手。誰掏錢就給誰干。於是中國僱傭他搶來了這個尖端設備。而西方不希望中國偶這么厲害的武器。於是派007去破壞。
不過這個片子有點歧視中國的意思,你說都74年了。中國士兵還穿著紅軍時期的軍裝,搞怪啊?而且裡面還有一個美國胖子(《生死關頭》里也出來過),居然管中國人叫「尖頭怪」。真是想扁他。
第十部《海底城》
跟《雷霆谷》又點相似,這次的反派人物又開始綁架核潛艇了。並且想用核潛艇上的核彈把紐約和莫斯科炸了。他想引發世界大戰,從而建立自己的水下王國。
這一集裡面大鋼牙出現了。看著他的鋼牙被磁鐵吸住真好玩。
第十一部《太空城》
這次陰謀家的陰謀是這樣的。他找到了一種很厲害的神經性毒葯。並且把它做成了幾個大的炸彈。他這個人有點沙文主義。他想帶領一批他認為是優等人種的人到太空居住。到了太空以後就把毒氣炸彈扔到地球上。這樣就可以把地球人全都殺死。然後他再帶這些人下來建立自己的國家,重新繁衍生息。呵呵,有點諾亞方舟的味道。不過最後,我們的大鋼牙同志居然愛上了一個小女孩,還幫助了007。讓我對他的印象有了新的改觀。這傢伙原來還是有善良的一面啊。
第十二部《最高機密》
這次又是美蘇爭霸的背景。沒有什麼陰謀,就是說英國丟了一個什麼發射機。蘇聯想要。於是兩個國家的情報部門就打上了。我就不多介紹了。
第十三部《八爪女》
這次是這樣的。蘇聯的一個將軍是一個鐵血人物。老是想打敗西方國家。我們知道,當時的德國是兩個國家。歷史原因是這樣:二戰之後,德國被盟軍佔領。於是盟軍國家就把德國劃分成4塊。由英國,法國,美國,蘇聯。分別統治一塊。後來英,法,美三國把自己統治的德國部分合並在一起。就成了「西德」而蘇聯統治的那一片就是「東德」。於是本片裡面的蘇聯將軍老是想出兵佔領西德。於是他想用核彈炸掉西德境內的美國空軍基地。然後作成是美國自己的核彈不小心爆炸的假象。這樣的話,考慮到這種事情再次發生。美國就會裁撤掉西德境內的美軍核武器。這樣一來,蘇聯出兵佔領西德的成功率就很大了。因為可以不受美國核武器的威脅了。
第十四部《雷霆殺機》
007在西伯利亞死亡的同僚身上奪回科技秘密「微晶硒」之後,發現這個樣品與英國的樣品一樣,證明KGB已經混入英國的高科技研究領域。而反派想大量製造微晶硒賣錢而已
第十五部《黎明生機》
這集,我也講不出個所以然來。因為有點搞不清楚裡面的人在做什麼。所以我不做介紹了。見諒。
第十六部《殺人執照》
這一部的反派又是一個大毒梟。這次他發明了一種毒品可以溶解在汽油里。利用汽油走私毒品。呵呵,想法不錯。可惜被007燒了。
第十七部《黃金眼》
哎呀,好累啊。我從半夜四點多開始寫。現在都10點半了。
這集的反派曾經是007的同事006。他偷取了蘇聯的衛星武器。他的計劃是這樣的,先讓他手下的電腦天才從英國的金融機構偷走一大筆錢。至於是多少呢?我不知道,不過他說了,會比上帝還有錢。呵呵,偷完了錢就用這個「黃金眼」的衛星武器把英國金融機構的電腦全都炸了。因為當時世界的金融機構最發達的是英國還不是美國。這樣做會導致全世界的經濟受到嚴重破壞。而他就真的「比上帝還有錢」了
第十八部《明日帝國》
這次的反派非常有思想。他想成為一個新聞大亨。於是就派人在中國海上弄沉了一艘英國軍艦。他想讓中國和英國開戰。而他就成了其中最有說服力的新聞媒體。呵呵
第十九部《黑日危機》
蘇菲。瑪索在裡面的表演真是讓人愛憐啊。這裡面的蘇菲。瑪索飾演的女反派殺死了自己的父親。然後繼承了父親的家產。她父親是石油大亨。她操縱了恐怖組織的頭目維克多。讓維克多利用一艘核潛艇炸毀土耳其的輸油管道。這樣唯一可以向西方國家輸送石油的管道,就只有她家的管道了。這樣西方國家都得求她賣石油給他們。她不就發財了嗎?
第二十部《擇日再死》
這次007系列中的「矛盾製造國」又成了北朝鮮。而這次又是用鑽石弄了一個太空武器。裡面的朝鮮將軍的兒子想用這個武器稱霸世界。
第二十一部《皇家賭場》
對不起,這一部我沒有看。也不想看。只要這個傢伙還繼續演007。我就不再看新的007電影。
第二十一部《量子危機》
不好意思,這一部我是看過的。不小心看的。
這一部讓我很疑惑啊。大反派搞了半天廢了那麼大力氣就是為了搞一個自來水公司賣自來水啊?太沒出息了吧?而裡面演007的那個傢伙,長相憋屈表演恨人。我實在沒什麼說的。
好了樓主,我是強忍著寫完的,我的頭已經很疼了。就寫到這里吧,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就聯系我吧。我會幫你解答的。我得休息會了。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