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德國庫存石油有多少
擴展閱讀
大米產品標准號多少號好 2025-01-10 06:04:50

德國庫存石油有多少

發布時間: 2025-01-09 19:57:29

Ⅰ 戰略油氣儲備比例

不同的戰略油氣儲備類型有不同的特點,而這些特點在滿足應急程度、安全狀態、供應成本等要求上是不同的。異地儲備往往以成品油和原油兩種物資形態出現,礦產地開采儲備和礦產地封存儲備是以原油物資形態出現。不同的油品使用對象對其儲備也有著不同的具體要求。如有研究者認為要根據油氣資源的品種和軍隊等的需要,進行儲備方式、方法的選擇。這是根據儲備品的使用對象來區別對待,但是中國戰略油氣儲備有著基本需求滿足特徵。戰略油氣儲備管理是通過儲備原則來指導確定儲備方式和儲備數量,無論是國家一方,還是儲備和使用一方都會關心各自的儲量問題。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解決表7-6中所列的各種類型的比例。

1.他國儲備比例概況

從收集的資料看,研究最多的內容是根據儲備主體和儲備形式分類來說明儲備比例。即國家儲備和企業儲備或機構儲備在油品和原油上各佔多少比例。

不同的國家對於成品油和原油的儲備比例各不相同。最早開始戰略油氣儲備的法國是以成品油為主、原油為輔。據資料顯示,英國的成品油佔到總儲備量的53%,德國成品油和原油各為50%。

還由於不同的國家儲備主體也有差別(表7-14)。如歐美、日、韓等國的石油儲備都有民間組織機構的參與,並占據著很大的份額。德國施行「聯盟儲備」機制,官民聯盟儲備量為90天、政府儲備17天、企業儲備15天[136]。法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在1993年頒布的新石油法規中規定企業要相當於前一年消費量26%的儲備,約為95天的儲備量[2]。日本民間石油儲備達到77天,占據國家總儲量的46.4%。美國目前的戰略石油儲備高達7.27億桶,商業原油庫存有3.5億桶;其全國石油儲備相當於150天的進口量,其中政府為53天進口量,僅佔1/3[134]。日本在2000年國家儲備474.1×108L,占總儲備52%;民間儲備434.0×108L,占總量48%;2002年國儲483.6×108L原油、89天;民儲418.7×108L、77天消費水平[179]。到2004年176天,約9398×104m³的總儲備量,其中政府91天、約5099×104m³;企業85天、約4554×104m³[141]。韓國2002年石油總儲備為74.5天,其中國家儲備29.7天、民間儲備44.8天[134]。可以從表7-12中看出,不同國家在對儲備對象的比例要求上差別也很大。

中國油氣戰略儲備研究

由此可見,當戰略油氣儲備動用時,供應時間是最為重要的因素。當總儲備量確定以後,可以根據以上(7—1)至(7-10)公式計算出開采儲備、封存儲備的比例值。

Ⅱ 各國戰備石油儲量排名

日本石油戰略儲備及商業儲備庫存量合計約180天、美國150天、法國180天、德國120天,我國超過60天。

Ⅲ 石油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世界石油綜合分析

全球三次石油危機

第一次危機(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為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輸出國組織的 *** 成員國當年櫻罩12月宣布收匯石油標價權,並將其擊沉原油價格從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是油價猛然上漲了兩倍多,從而觸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

持續三年的石油危機對發達國家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沖擊。

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的工業生產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增長都明顯放慢。

第二次危機(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伊朗的政局發生劇烈變化,伊朗親美的溫和派國王巴列維下台,引發第二次石油危機。

此時又爆發了兩伊戰爭,全球石油產量受到影響,從每天580萬桶驟降到100萬桶以下。

隨著產量的劇減,油價在1979年開始暴漲,從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

這種狀態持續了半年多,此次危機成為上世紀70年代末西方經濟全面衰退的一個主要原因。

第三次危機(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佔科威特以後,伊拉克遭受國際經濟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應中斷,國際油價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點。

美國、英國經濟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長率在1991年跌破2%。

國際能源機構啟動了緊急計劃,每天將250萬桶的儲備原油投放市場,以沙特 *** 為首的歐佩克也迅速增加產量,很快穩定了世界石油價格。

此外,2003年國際油價也曾暴漲過,原因是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發生暴力沖突,中東局勢緊張,造成油價暴漲。

幾次石油危機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沖擊。

——根據info.news.hc360 2004-06-1 整理

石油資源的分布與國際石油市場的供求關系

石油資源和水資源在國計民生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是社會發展和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資源。

石油、天然氣等是重要的能源資源。

在現代文明社會,如果沒有了能源,一切現代物質文明也將隨之消失。

冷戰結束以來,全球面臨經濟發展與能源緊缺的雙重壓力。

隨著工業的迅速發展、人口的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短缺已成為世界性問題,能源安全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

世界石油資源的地區分布是不平衡的,許多國際矛盾和沖突由此引發。

從石油資源來看,到2003年底全球各地區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分布為,中東地區探明儲量995.8億噸,佔全球總探明儲量的57.4%。

主要集中在沙特 *** 、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曼、卡達和敘利亞等國,這些國家的儲量達849.3億噸。

該地區石油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30.4%。

北面地區累計探明石油儲量為297.6億噸,佔世界總探明儲量的17.2%,其中,加拿大的儲量為245億噸,僅次於沙特 *** ,居世界第二位。

在前蘇聯地區,獨聯體國家累計探明石油儲量為106億噸,佔世界總探明儲量的6.11%,其石油產量為4.9億噸,佔世界總產量的14.5%。

其中俄羅斯石油產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沙特 *** 。

此外,亞太地區探明石油儲量52.4億噸,佔世界總產量的1.5%;非洲地區為110億噸,佔世界總儲量的6.6%;南美地區探明石油儲量134億噸,佔世界總探明儲量的7.7%。

(參見://info.news.hc360 2004年6月2日。

)世界石油地區消費量與石油資源擁有量存在嚴重失衡現象,而石油資源在國家發展中有具有特殊的戰略意義,因此全球圍繞油氣資源的爭奪一直非常激烈。

如北美、西歐、亞太三個地區的石油探明儲量不超過世界總量的22%,而其石油消費卻佔世界石油消費總量的近80%,於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費國美國說三分之二的石油消費依賴進口,其中60%來自中東;歐盟70%的石油消費依賴進口,除了從中東進口石油外,歐盟藉助非洲許多國家曾是英法殖民地的「優勢」,在非洲石油開發中已領先一步。

西方大國對石油資源和市場的控制和爭端和不斷加劇,資源戰略成為大國地緣政治經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增強危機處理能力,經歷過石油危機的西方大國先後立法、以確保石油的戰略儲備。

如美稿胡國制定的《能源政策與保護法》,日本有《脊敬鬧石油儲備法》、德國有《石油及石油製品儲備法》、法國制定的《關於工業石油儲備庫存結構的58-1106號法》,都明確規定了儲備目標和規模。

*** 儲備加上民間儲備,美、日、德、法的石油儲備量分別相當於本國158天、169天、117天和96點的石油消費。

中國正加快戰略石油儲備的立法工作,力爭在幾年之後中國的石油儲備能夠達到180天的安全消費量。

石油與國際政治

從近幾十年來國際關系的現實可以看到,石油資源和水資源是國家間發生戰爭和沖突的主要因素,特別是謀求對石油資源的控製成為國際斗爭的焦點之一。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巴以沖突,非洲一些國家的內戰、日本阻撓中俄「安大線」石油管道項目,以及涉及中國 *** 的南沙群島問題等,其背後都存在著深刻的資源因素。

過去半個世紀中,僅僅由水引發的沖突就達到500多起,其中20餘起演變為武裝沖突。

隨著石油和水資源的日益緊缺,能源對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將更加突出,以各種形式出現的全球能源爭奪戰也將愈演愈烈。

國際石油市場新動態

(環球時報2004年12月29日第915期)

● 國際油價大幅上漲

2004年,國際油價一路走高,引起世界各國普遍關注。

今年1月初,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格為每桶32美元左右,而到了10月25日,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居然達到了每桶55.67美元,漲幅達73%!

原油價格居高不下,給世界經濟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算,油價每上漲5美元,將是全球經濟增長率下降約0.3百分點。

高油價給消費者帶來了影響,是家庭能源支出增加,不得不削減其他開支。

油價持續上揚還使得企業成本上升,盈利空間縮小,尤其是航空、汽車等領域的企業,日子更加難過。

在居高不下的有油價面前,盡管亞洲經濟增長沒有明顯的減緩,但由此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已顯而易見,亞洲經濟潛伏著滯脹的危險。

● 尤科斯公司解體

2004年7月,俄羅斯第二大石油公司尤科斯公司拖欠稅款按進入司法程序。

迄今為止,俄稅務部門要求尤科斯公司償還的稅款已超過了275億美元,該公司目前只償還了39億美元。

由於事關國際石油市場的安全和利益,如何解決尤科斯的巨額債務成了世界關注的焦點。

是2月19日喜,鮮為人知的神秘買家貝加爾金融集團以2,607.5億盧布(約合93億美元)拍得尤科斯「王冠上的明珠」——尤甘斯克石油天然氣公司76.79%的股份,引起外界一片愕然。

之後僅3天,國有的俄羅斯石油公司就被證實為尤甘斯克的真正買家。

俄專家認為,由於尤科斯公司解體及尤甘斯克石油天然氣公司國有化,俄羅斯 *** 重新恢復了因蘇聯解體和國有企業民營化而喪失的對石油天然氣領域的管理能力。

世界石油市場現狀綜合分析

從石油資源的供求分布來看,「不平衡」一詞可點破其中的根本特徵。

也正是由於這種不平衡,才從根本上導致了國際上各種因石油問題而產生的糾紛甚至是戰爭。

因石油問題而引起的戰爭和地區紛爭愈來愈多,如美國借口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對伊發動軍事行動,就是一個明證。

由地區紛爭與戰爭引起油價波動的幅度不斷變大。

歷史上曾於2004年10月22日達到油價(輕質低硫原油)每桶55.17美元的最高點。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石油資源不斷走向枯竭,幾十年後,使用石油將成為歷史。

今後國際石油市場將充滿更多的變數。

Ⅳ 如果中國斷油能夠支持多久美、日呢

相比美日等國戰略石油儲備天數高達200天以上,業內人士估算,目前中國石油(10.08,-0.03,-0.30%)儲備天數約在30~45天左右,與國際能源署石油儲備需要的90天標准線相距甚遠。而據官方口徑,中國需至2020年才能實現90天的儲備目標。

所謂石油儲備,即戰略石油儲備,是為應對短期石油供應沖擊(大規模減少或中斷)而建立的儲備制度,起源可追溯至在1973年中東戰爭期間,由於歐佩克石油生產國對西方發達國家搞石油禁運,發達國家聯手成立了國際能源署,成員國紛紛儲備石油,以應對石油危機。

當時國際能源署要求成員國至少要儲備60天的石油,主要是原油。上世紀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機後,國際能源署又規定增加到90天,主要包括政府儲備和企業儲備兩種形式。

而目前,美國、日本及歐洲等國,其國家的戰略石油儲備天數不僅有90天,甚至還超標完成,達到百天之上。

數據顯示,美國目前的戰略石油儲備高達7.27億桶,商業原油庫存也有3.5億桶。現在,美國各地的原油儲備倉庫已經接近存儲能力極限,據稱足夠滿足國內158天的需求。另外,每天航行在世界各大洋的美國各石油公司油輪儲備8000萬桶原油,相當於全世界一天的石油產量。

日本的石油需求幾乎全部來自國外,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的國家石油儲備量已達到103天的原油進口量,與民間石油企業石油儲備量相加,相當於184天的原油進口量。

而在歐洲,多數國家都制定法律,要求儲備應能滿足90天的成品油消費。已知的德國的戰略石油儲備也達到了100天以上。「如果現在伊朗打一場200天的仗,對全世界石油運輸搞制裁,美國可以堅持420天,歐盟大概是238天到250天,日本也在200天以上。」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估算道。

中國:石油儲備才幾十天相比之下,中國戰略石油儲備量不僅不足百天,而且與國際能源署規定的90天儲備目標相差甚遠。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宋智晨確認,從國內當前的石油儲備基地建設情況以及商用石油的儲備能力來看,我國確實只有30多天近40天進口量的石油儲備能力。

他進一步指出,目前我國完成的石油戰略儲備一期工程,首批四個儲油基地儲備總量約為1400萬噸,只相當於十幾天的進口量;而國內商用石油儲備能力也只有21天的進口量。

這意味著一旦伊朗危機升級,海灣地區石油出現斷供,中國單純依靠現有儲備只能支撐30餘天,而這顯然不是好消息,英國《金融時報》就指出,不同於西方發達國家雄厚的戰略石油儲備,在石油供應危機時期,中國仍然面臨著威脅。

為何中國作為僅次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戰略石油儲備竟如此「寒酸」?息旺能源分析師廖凱舜直言,是因為中國石油儲備建設相對滯後、起步較晚。

資料顯示,早在2000年中國就已經成為了一個石油進口國,但真正開始石油儲備,則是在2007年,而那時,中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就達到了50%。

不過,好在中國石油儲備工作起步晚發展快,去年1月,國家能源局首任局長張國寶在首屆中國經濟年會上就表示,我國已經順利完成石油戰略儲備一期工程。首批四個儲油基地鎮海、舟山、黃島、大連已投入使用,儲備總量約1400萬噸。同時,二期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建設目前進展順利,預計今年全面完工,屆時中國總石油儲備能力可達2.74億桶(約合3753萬噸)。此外,中國計劃到2020年完成建立戰略石油儲備的全部工作,總共將建成約5億桶儲備,大致相當於90天的石油進口量,屆時中國的石油儲備規模將位居世界第二。

德意志銀行駐新加坡的石油分析師表示,中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的行動,「很可能將成為今年乃至10年內國際石油市場的一大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