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舒耐汗噴霧為什麼會是易燃氣體
抑制汗水的粉末本身不是易燃的,裡面有石油氣,是高壓下噴出粉末的助力劑,是易燃的。
所有的高壓噴劑都有這個弊端。
沒辦法,設計原理如此~
⑵ 原油出口為什麼用桶計量而不用噸每桶是多重
看到這個題目,第一反映就是那個桶貴了的笑話:2008年國際油價140美元/桶時,國內油價6塊多/升,2018年國際油價不到80美元/桶時,國內油價卻要7塊多/升,原因是桶貴了。不過玩笑終歸是玩笑,因為現在的原油出口根本不是裝在桶里的。陸地上的,一般都是通過輸油管道運輸,直接在出入口設置儀器計量(比如中俄原油管道,由俄羅斯遠東管道斯科沃羅季諾分輸站,經中國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運輸至大慶油田);而未接壤的比如從沙烏地阿拉伯進口的石油,則是通過油輪直接運輸到我國的各港口,並非我們想像中的,先一桶一桶灌裝,在運輸的,所以目前現實中根本沒有油桶影響油價的概念。
現實中我們計量一般不是用重量就是用體積來計量,很少會說用到桶,那麼為什麼原油會使用桶來計量呢?這其實是習慣使然。因為在早期美國人的石油是用桶來計量的,現代石油工業誕生之地的賓夕法尼亞州,1859年,德雷克們用機井打出石油後,倉促間人們直接用各類桶來盛裝石油。不過雜亂的度量衡不單給買家造成困擾,也成為政府立法和課稅的麻煩。根據一般規律,當行業發展到相當程度,統一標准勢在必行。因此最終美國人制定了42加侖制式的桶空重64磅就成為了標准(主要系這個體積大小的桶)適合放置在平板火車上,當時一節火車剛好可以放置20桶,在拉到港口運輸到各地。隨著技術的發展,雖然後來先後誕生了管道運輸以及油輪運輸,但是由於習慣使然,美國人仍然習慣按照桶來計量。
如果說美國不是世界第一強國,那麼桶計量的只會在美國,因為後續發展的很多其他國家並不使用桶計量,比如日本東京交易所的原油期貨目前仍然是按照國際單位千克計價,但是二戰後,隨著美國的崛起以及美元成為世界貨幣之後,美國操控著世界主要的原油出口,世界其他各國也就慢慢被迫接受以桶計量的原油了。
目前標準的1美製桶=42美加侖=158.98公升;至於說多重?這個不一定,因為不同產地的石油密度、品質不一樣,因此在同等的容積下,重量也會出現偏差;目前而言,一桶石油平均的重量大致在0.137噸,也就是說1噸石油大概需要7桶石油。
為什麼說: 原油出口要用「桶」統計而不用「噸」計量,我們中國的原油計量單位是「噸」,那麼,對於西方而言,西方國家的石油計量單位為「桶」,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其實,我個人覺得:對於西方人而言,用「桶」計算原油出口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我個人覺得石油之所以用「桶」作為計量單位的原因是我國進口的大量使用,目前都在歐美等西方國家手中,那麼,為了方便他們的計量單位,也為了符合他們的交易習慣,他們就把原油規定為桶,而不是噸。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噸是質量單位,桶是一個體積單位,那麼,我們大家都知道,由於不同產地的石油,密度是不同的,每一桶石油的重量也是不一樣的,就像我們在清朝的時候,山西商人交易的銀子其純度為為99%。但是,嶺南地區也就是現在的福建地區人們所使用的銀子的純廢可能只有97%左右。
再加之,由於原有的密度,如果用噸算的話,那麼,它的質量可能有些誤差,但是,如果用桶計算的話,我們大家都知道在密度上有一個換算公式,所以在這就不用解釋了。
總之,就是對桶這樣單位是體積單位,質量單位與體積單位之間,還有著較為復雜的換算關系,有些是不同產區的油密度不同,所以,為了方便用桶作為計量單位。
也就是說有體量單位作為原油交易的計量單位的因為是一桶油的質量,不同質量、不同的體積是因為密度不同,但是,它的體積也是是相同的。
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 原油這個東西掌握在美國人手裡面,二戰期間,石油的計量單位根據國際上的換算單位並不是用「桶」來計量的,而蘇聯則是用「噸」來計量的,但是,美國人當時為了便於石油的交易用「桶」作為計量單位,為了運輸也為了交易方便。
所以,桶這個單位作為計量單位用著用著就習慣了。
在中國人的意識中,原油可以說用桶計算起來更為方便,但是,為什麼要用桶計算了?
其實, 說白了,桶作為計量單位,對石油貿易交易是十分有利的,因為桶就如同商品的集裝箱可以大規模的在海域和陸運之間調度,而且計算出售很方便,如果用工作量「桶」作為計量單位的話,由於密度的不同,其交易難度是大大增加。
這是趣事!原油為何統一用「桶」計量?而汽油一般用升計量?
一切源於習慣做法!
盎司; 黃金重量單位(1盎司=28.3495克)。一般人熟悉克的概念,對盎司感到生疏,但黃金玩家不會混淆。
克拉 ;鑽石重量單位(1克拉=0.25克)。不少人誤以為克拉是計算鑽石大小(體積)的單位。但鑽石玩家不會混淆。
英尺; 長度單位,一英尺=30.48厘米。(據說;十三世紀初,英國尺寸長度混亂,引起交易糾紛不斷,英國約翰國王召集大臣們討論一尺應該多長?沒扯出結果。約翰王憤怒跺了一腳,指著他的腳印說;「這就是一尺」,於是,英尺長度就確定下來了。
英碼; 長度單位,一英碼=91.44厘米=3英尺(據說,碼的長度確定與英尺長度確定類似,亨利國王伸直手臂,豎立大拇指說,從他的鼻尖到他的大拇指尖的距離就是一碼!於是大臣們趕快小心翼翼丈量並確定下來)
米(公尺) ;法國人玩法。法國科學院將從北極點到赤道經線長度的一千萬分之一規定為1米,並於1799年在法國法定使用。奠定了今天國際長度公制(十進制)基礎。
公斤(千克) ;法國人玩法。法國定義了「米」的長度,就按「十進制」定義了分米。法國規定在4℃時,1立方分米純水的質量為1公斤。並用鉑銥合金制了一個高度、直徑都是39毫米的圓柱體代表這個質量。這個「金屬疙瘩」至今是公斤(千克)的基準物。
這是美國人的玩法,由於美國控制了世界原油買賣,原油用桶計量成為通行做法。
例如;買一船原油,船輪的油倉體積固定不變,一口氣灌滿了就知道體積是多少立方米,快速折算出是多少桶。若要實際稱重是多少,則比較繁瑣。
1升90號汽油平均重0.72公斤:92號重0.73公斤; 97號0.737公斤。看來,價格與重量還是呈正比關系。
看到這個問題大家都很懵,今天我來向大家解答,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桶(Barrel)是目前幾乎所有最重要的原油期貨計價單位,如布倫特(Brent),美國德克薩斯西部中質原油期貨(WTI)以及OPEC一攬子參考價格(OPEC Reference Basket)都是基於桶這個計量單位。三種期貨合約交割量幾乎占據了全球全部份額。當然還有一些區域性的原油期貨不是按照桶計價,如日本東京交易所的原油期貨是按照國際單位千克計價,但是成交量和前三種沒法比。所以這里要說的是原油按桶計價雖然不是國際強制規定,但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標准。
最大的誤區是有些人覺得原油的實物交易是用桶裝的,這個是最大的誤解。現在原油主要靠管線運輸,從油田運到煉油廠或者出口港;
在石油開采中,最早用來盛石油的工具就是桶。不過那個時候的桶僅僅是一個工具,並不是用來測量體積的。後來,久而久之,大家就漸漸形成了用木桶裝載石油的習慣。最初的石油交易也是以桶為單位來計算的,漸漸的桶就成了全世界普遍接受的石油計量單位了。
當然,這是全球所有國家都是用桶這個單位,用於計量石油的。我國就是個例外,使用的是噸。官方在發布相關數據的時候,也是使用噸這個單位,比如我國去年一共進口的原油46190萬噸。
要准確記住1美製桶=42美加侖=158.98公升,並且了解每桶原油的重量平均為0.137噸,對於普通人可不是容易的事。就連前蘇聯和中國這樣習慣採用公噸計量原油的國家,參與國際交易也不得不屈從「美製桶」的強大傳統。不同地區開采出來的原油密度是不一樣的,例如國內大慶油田開採的石油7.31桶一噸,而勝利油田的原油密度較高,6.93桶就可以達到一噸。
說到這里大家應該明白了吧。
評論員小韓;通常情況下,中東的一桶原油約為為42美加侖或35英加侖,即158.9升。而1噸原油大約為7.35桶。桶」是西方國家的石油計量單位,「桶」不僅方便石油的運輸,也便於石油交易,因此被廣泛接受。
首先要說明一點,噸是質量單位,而桶是一個體積單位,與集裝箱一樣。由於不同產地石油的密度不同,每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一樣。。
美國使用「桶」作為單位是為了運輸方便,在最初的時候石油確實是使用桶來裝運的,油桶也就成為美國石油的計量單位。
二戰後,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也是世界前十大石油出口國之一,並且石油貿易是跟美元直接掛鉤的,石油價格也是由華爾街操縱的,因此其他國家被迫接受「油桶」這個單位。
很多人認為,在全球化貿易時代,使用「油桶」作為計量單位對於石油貿易是十分有利的。因為油桶就如同商品的集裝箱,可以大規模的在海域和陸運之間調度,而且計算出售也很方便。
但是其實現在的石油早就已經不再使用油桶來運輸了,現在的石油都是通過管道,直接從產地出來直接輸送到港口裝船,然後在運送到目的地港口,再由管道送到儲存罐。我們平時在路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運油的油罐車,但從來看不到拉著油桶運輸的大貨車
文/漂流的亞特蘭蒂斯
該問題比較普遍,本人正好在該行業,這里就給大家解釋一下。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澄清幾個問題,或者說誤解。
說了這兩個問題之後,我們接下來看為什麼原油進出口要用桶來計價,其實不僅僅是進出口,北美地區的油田產量都是以桶為單位。
最早開始使用「桶」來計量原油的是美國,准確的說是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1859年美國的第一口油井在賓夕法尼亞州完成,之後就迎來了19世紀60年代的石油開采熱潮。
當時的原油產量不斷增加,但是卻沒有標準的容器來裝這些原油,因為當時美國的石油工業剛剛起步。所以當時的石油開采者便用盛裝其他產品的桶來裝石油。這些桶的形狀大小不一,用處也不同,酒桶、魚桶還有裝糖漿和松節油的桶,總之五花八門。桶的容量也不同,這就給當時的原油交易帶來跟大的麻煩,因為計量困難並且造成很多爭端。
到了1866年,賓夕法尼亞石油生產者注意到了這問題,並開始著手推行統一的標准。最後他們將目光投到了裝威士忌的酒桶上,並決定將威士忌酒桶作為原油交易的計量單位。威士忌酒桶容量40加侖(151升),但是為了有利於賣方(因為用桶運輸途中會有損失),也就是石油生產者,他們決定在實際交易中將計價容量增加2加侖(實際油量還是40加侖),也就是最終計價容量為42加侖(159升)。 最終該標准在1872年被通過,一桶等於42加侖成了美國原油計量的基本單位 。
以「桶」計量原油在全世界的推廣是與美元地位的上升是同步的。 原油是全球為數不多的幾個具有國際統一定價的商品,並採用美元計價 。這當然和美國國家和石油工業的強大有關,現在石油工業的絕大部分標准和 科技 來自美國,而且美國又是全球第一石油消費大國,當然具有強大的話語權。當然更重要的是美元作為全球准備貨幣,有其他貨幣難以比擬的穩定性和信用,大家都知道像美國這樣的國家破產性極低,貨幣也穩定。所以原油採用美元計價也就理所當然,而對於石油行業美國也就順便推行了自己的標准。
上文已經提到 一標准桶原油等於42美製加侖,也就是約159升 ,這個只是容積。但是不同品質的原油一桶的重量有差別。高品質原油,也就是我們說輕質原油由於密度低其一桶的重量要比重質油(密度高)輕。
原油的密度在0.87 ~ >1.0 g/cm3, 因此一 噸原油約等於7.2~7.35桶 。
以桶計量原油最早始於美國,用桶不用噸是因為美國的影響,原油的美元計價也助推了該標准在全球范圍的推行。
主要的原油期貨交易都以桶為單位。
一標准桶原油等於42美製加侖,也就是約159升;
根據原油的密度,一噸原油約等於7.2~7.35桶,也就是1桶原油等於136~138千克。
原油是全球為數不多的幾個具有國際統一定價的商品,也就是說全球任何國家只要你在國際市場上買石油,面對的都是統一的標准。
我是漂流的亞特蘭蒂斯,下次見!
這是西方國家先入為主的一種計量方法。一桶容量是53加侖,一加侖為4.546升,如果盛水的話,是240公斤,油比水要輕,這就是比重。質量差的石油比重在0.8以上,如某些國產及委內瑞拉的石油,中東產石油最好,比重都在0.8以下,人們開玩笑說那兒開採的石油可以直接加進油箱。就是因為比重不同,液體要用容積來算,早期開採石油都是用大桶,習慣就一直延續了下來。
「油桶」是目前歐佩克和歐美等西方國家原油計量單位,同時也是全世界主流的石油計量單位。
首先要說明一點,噸是質量單位,而桶是一個體積單位,與集裝箱一樣。由於不同產地石油的密度不同,每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一樣。通常情況下,中東的一桶原油約為為42美加侖或35英加侖,即158.9升。而1噸原油大約為7.35桶。目前紐交所一般都是使用北海布倫特原油和德克薩斯輕質原油作為標准,計算每桶石油的價格。
西方世界早在幾千前就使用木桶去運送葡萄酒,其實最開始的時候中東地區的人是用陶罐去裝葡萄酒,但是陶罐的密封性並不好,而除了中國以外,其他的民族又沒有搞出瓷器,而即便是搞出了瓷罐,瓷罐也太容易碎了,於是中東的民族就用木桶儲存和運送葡萄酒。
由於木桶是圓柱狀,因此非常便於運輸,因此越來越多的液體商品都是使用木桶運輸,例如橄欖油。後來石油被發現後,人們開始用鐵皮圓桶去裝載石油。
最先使用鐵桶裝石油的國家就是美國,在二戰之前,石油的計量單位並不統一,美國使用「桶」來計量,而蘇聯則是使用「噸」來計量。
美國使用「桶」作為單位是為了運輸方便,在最初的時候石油確實是使用桶來裝運的,油桶也就成為美國石油的計量單位。
二戰後,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也是世界前十大石油出口國之一,並且石油貿易是跟美元直接掛鉤的,石油價格也是由華爾街操縱的,因此其他國家被迫接受「油桶」這個單位。
很多人認為,在全球化貿易時代,使用「油桶」作為計量單位對於石油貿易是十分有利的。因為油桶就如同商品的集裝箱,可以大規模的在海域和陸運之間調度,而且計算出售也很方便。
但是其實現在的石油早就已經不再使用油桶來運輸了,現在的石油都是通過管道,直接從產地出來直接輸送到港口裝船,然後在運送到目的地港口,再由管道送到儲存罐。我們平時在路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運油的油罐車,但從來看不到拉著油桶運輸的大貨車。 (今天的油輪不再是使用油桶運油了)
(咱們日常使用的液化天氣和汽油、柴油都是由這種油罐車運輸的)
看到這想到了一個笑話:
為什麼國際油價一直呈下跌趨勢,但是國內的油價並沒有隨國際油價下跌而相應下跌,反而不斷上漲,一度每升價格達到了7元。究其原因是:油價確實下跌了,但是油桶的價格上升了。
一直以來國際貿易或者國內商品總量的結算中都是以噸、升、立方米(主要是天然氣)
、公斤來計算,大家都能有明確的概念商品的重量,但是唯獨是石油非要以「桶"為結算單位,如果不是專業人士,根本就不知道是多大的桶、什麼材質做的、一桶多重。
那為什麼石油出口非要用桶計量呢?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石油資源逐漸被發現並開發出其用途後,大批資本家加大了石油的開采。但是,石油開采後並沒有合適的容器去盛裝這些容易泄露的液體。恰巧歐美國家都有喝葡萄酒的習慣,就像中國的酒壇子一樣。大量的木質酒桶就被就地取材做了盛裝石油的最合適不過的容器了,後來經過不斷改進用鐵質的圓桶代替了運輸過程中容易破損且製造工時長的木桶。就這樣,用桶盛裝石油的傳統就這樣延續下來了。
那一桶石油重量是多少呢?
國際原油交易以桶作單位,而普通消費者又習慣的成品油計量又是以升為單位。「美製桶」是容積單位,與公制的升、立方米格格不入,與公噸等重量單位更是根本搭不上。要准確記住1美製桶=42美加侖=158.98公升,並且了解每桶原油的重量平均為0.137噸,對於普通人可不是容易的事。就連前蘇聯和中國這樣習慣採用公噸計量原油的國家,參與國際交易也不得不屈從「美製桶」的強大傳統。
但是,用桶作為原油的計量單位有其一定的劣勢:
不同地區開采出來的原油密度是不一樣的,例如國內大慶油田開採的石油7.31桶一噸,而勝利油田的原油密度較高,6.93桶就可以達到一噸。
石油是一個由多種重金屬混合物體以烴類為主組成的碳氫化合物,在常溫下以黏稠的液體狀態存在。經過加工後,以其沸點和比重,燃點和熱值的不同,而分為輕質油和重質油。成為現代工業,國防, 汽車 ,火車,輪船,飛機的重要燃料,助力添加劑,催化劑,防腐劑,保溫材料,潤滑油等等。
更是現代 社會 ,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比如各種塑料製品,各種化學用品,各種化肥,農葯,殺蟲劑,消毒劑……等等。當今世界各國早已將石油列入國家重要的戰略能源物資,進行嚴格的管控。
原油出口以桶計算,除了方便,簡潔,更主要是為了交易的精確,誤差和損失減到最小。因為這個已經是國際慣例,所以就共識了。
由於原油比重的不同,所以,一般原油一桶的重量范圍大概在138~148kg之間。一噸油按普通老百姓的概念應該是1000kg。但實際計算是這樣的:比重重量為860~880kg之間,體積重量為1000立方單位。喜歡的人可以查看中國石油產品標准規范一書。
⑶ 歐馬力機油怎麼樣
歐馬力機油是一款品質優異的機油產品,自1946年創立以來,隸屬於全球知名石油公司——歐石油工業股份公司。其產品全部為100%原裝進口,產地標示為MADE IN EU。作為一家覆蓋石油化工業、電子機械業、冶金采礦業、輕工科技業等多領域的企業,歐馬力機油以其強大的研發能力及全球布局,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公司以歐盟頂尖工業科技為依託,專注於高端潤滑油產品的研發與應用,旨在提供卓越性能與高效保護,確保發動機運行順暢,提升燃油效率。
在性能表現上,歐馬力機油的優勢明顯。其粘度適中,有助於提升發動機低溫流動性,加速潤滑循環的建立,尤其在冷啟動時提供快速保護。此外,機油添加劑(灰分)的合理控制,有助於保護三元催化器和顆粒捕捉器,延長其使用壽命。更重要的是,低粘度機油能有效減少發動機內部阻力,實現燃油節省,為駕駛者帶來更為經濟的駕駛體驗。
綜上所述,歐馬力機油以其高品質、高性能及全方位服務,成為了眾多汽車用戶和專業維修機構的首選。無論是對於追求駕駛樂趣的車迷,還是注重燃油經濟性的商務人士,歐馬力機油都能提供可靠保障,助力發動機高效運轉,為您的愛車帶來持久的保護與卓越的性能表現。
⑷ 寫壓力的議論文作文800字
在每一個人的成長歷程中,都有自己所需要的“助力劑”,就是適當的壓力。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寫壓力的議論文作文8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成功=努力=壓力
所有人的成功,從表面上來看是因為他的努力,更深層次的看是因為他所承受的壓力。——題記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隻獵狗追趕一隻兔子,兔子為了他的生命奮力向前跑,只是獵狗沒有追上他。我們都知道,一般情況下兔子是跑不過獵狗的,但故事中的兔子為什麼會跑過獵狗呢?因為他們的目的不同,他們所承受的壓力也不同,狗是為了填飽肚子,兔子是為了保全生命,不得不使出全力。可見,壓力不同,所付出的努力也不同,最後的結果自然而然也就不同了。
再說說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吧!人類步入二十一世紀,世界多極化,信息全球化,知識信息量以百倍的速度遞增。面對這樣的現實,昔日人們的歡聲笑語早已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人們不停的探索、追求知識的艱辛努力。我們何嘗不是如此?!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現在每天早上起床、上學,晚上:放學、學習。每天都重復著這些步驟,絲毫不敢放鬆。因為我們肩上的責任和所承受的壓力迫使我們必須這樣做。只有有了壓力,我們才會努力;只有努力,我們才會成功。它們像一條鏈子一樣,緊緊的系在一起,缺一不可。
現在國家在全力號召給中小學生減負,但結果卻是令人失望的。不是那些老師願意整天忙來忙去的,而是他們必須這樣做。因為他們有壓力、有責任。祖國下一代的生活、發展掌握在他們手中——可見他們的壓力是多麼的大。但最終的結果給予了他們肯定的答復。在他們的鞭策下一顆顆小樹苗長成了能保衛國家的參天大樹。同時,我還要說:說是減負,怎麼減?誰能減?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達。如果沒有壓力,孩子們就不會努力,自然而然就不會有好的結果。你可想過:如果孩子們長大之後對現代科學領域一問三不知,那將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啊!
在我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一位很胖的母親,平時連走路都呼呼的喘,更別說跑步了。然而,當她買菜回來看到自己的小女兒從樓上掉下來時,不顧一切的跑過去用自己的雙臂接住了女兒。那速度簡直比世界冠軍都快。是什麼原因讓她有了如此驚人的舉動呢?對,就是壓力,是女兒在生死之中徘徊時給她帶來的壓力。可見壓力有多大的作用。
同學們,不要拋棄自己身上的壓力,即使有時它會讓人疲憊不堪。因為只有當我們感受到壓力的時候,才會努力的去向自己的目標駛去、才會跟上時代的腳步、才會站上世人矚目的位置!
壓力
壓力就是這樣,過多過少都不適宜。多,會使你精神緊張;少,則頹廢學業,不進則退。壓力是急促清脆的鬧鍾聲,令你從熟睡中驚醒,一陣茫然;壓力又是一條布滿尖刺的長鞭,鞭策著你繼續前進。正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壓力也是如此。至於什麼時候該放下,只能靠你自己慢慢掌握壓力的大小,取得前進的方向。古人所敘述的也只有壓力的利與弊,掌握的方法還是要靠自己來慢慢探索。而我們的任務這是去把壓力轉化為動力去支持我們,支持我們去前進。
一名培訓師在課堂上拿起一杯水,說:“這杯水的重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那多久?拿一分鍾,誰都能夠;拿一個小時,可能覺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就得進醫院了。其實這杯水的重量是一樣的。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越覺的沉重。這就像我們承擔的壓力一樣。如果,我們一直把壓力放在身上,不管時間的長短,到最後就覺得壓力越來越沉重以致無法承擔。我們必須做的是放下這杯水,休息一下後再拿起這杯水,如此我們才能拿得更久……”
壓力使人挖掘自己的潛力,迸發出最大的力量。曾有一則故事,它讓我回味了好久好久:一隻狼追一隻兔子,想讓兔子成為它的午餐,可最終狼沒有追到,讓兔子給跑了。一隻豹笑話它道:“笨蛋,你竟然跑不過一隻小兔子。”可狼卻平靜地說:“我只不過僅僅為了一頓飯而奔跑,可兔子卻是為了它的性命啊!”畢竟,一隻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風吹倒的,可是你把它加幾舀水,它就不容易被風吹倒了。其實我們就是一隻木桶,水就象生活中的壓力,我們若是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雖然這些壓力有時候會讓我們煩惱,但是可以不讓我們被生活中的風浪打翻,就像沒有高壓,石油也不會自己就冒出來。
這個世界早已教會我們去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社會、感恩自然,因為他們對我們貢獻太大。然而,有沒有人想過,如果沒有了壓力,哪來的動力?沒有了動力,這個世界將怎樣發展下去?面對壓力,我們不要悲觀,反而應樂觀的面對它,也不要拒絕壓力,讓壓力這塊磨刀石把你的刀鋒磨得更加鋒利!
壓力
想起姚明在接受采訪時說得一句話:成長需要壓力,有壓力才會進步。
美國科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一隻青蛙突然放進一個盛滿開水的燒杯,由於受到高溫環境的強烈刺激,青蛙一下子就跳出了燒杯;同樣這只青蛙,把它再次放進一個盛滿涼水的燒杯,然後將燒杯慢慢加熱。一開始,青蛙在燒杯里自在地游來游去,隨著水溫的逐漸開高,它開始感到不舒服了,想要掙脫,可是,當危險降臨的時候,它已筋疲力盡或者說如夢初醒,想要逃離卻已無能為力了。
我想這個故事揭示了一個古老的道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身處激烈競爭的現代社會,我們感到壓力巨大,每一天都緊綳神經,面對一個又一個挑戰,生活似乎是一場戰爭,所以我們感到累,想放棄。我們不說生活的艱辛讓我們不得不面對壓力,我們應該看到壓力讓我們變得智慧,變得所向無敵。在壓力下,我們時時應處於全力以赴,而不是盡力而為。
我們生活的21世紀,是知識爆炸時期。近幾年的高考競爭十分激烈,准備迎考的考生們,個個都背上了很沉重的包袱,學習給他們帶來了許多壓力。
我住的院子里有一個姐姐,她也是准備迎接高考的一員,就因為學習的壓力,所以她臉上少了許多笑容,卻多了幾分沉重。她每天都匆匆地來匆匆地去,無暇顧及沿途的風景,無暇回應路邊的人情,更無暇撿拾匆匆落葉留下的一個個精彩故事。匆匆趕往校園的她,滿載著希望,承接著未來,背負著壓力,她是為了她的未來,她的前程,背負著壓力。
其實,不光我們學生有壓力,我們的父母也有壓力,父母的壓力來自於一種責任。他們奔波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每天起早貪黑,就因為為了生存下來,壓力使他們更加努力地工作,以成就自己的事業。
其實,正是這種學習、工作、生活給我們每個人帶來的壓力,我們才能更加努力地向前進!
⑸ 福克斯制動液和方向助力油換一次需要幾升
福克斯三年剎車油,轉向油,四年換一次,齒輪箱油換一次即可。
齒輪油是指:
(1)以石油潤滑油基礎油或合成潤滑油為主,加入極壓抗磨劑和油性劑調制而成的一種重要的潤滑油。
(2)用於各種齒輪傳動裝置,以防止齒面磨損、擦傷、燒結等,延長其使用壽命,提高傳遞功率效率。齒輪油應具有良好的抗磨、耐負荷性能和合適的粘度。此外,還應具有良好的熱氧化安定性、抗泡性、水分離性能和防銹性能。
(3)由於齒輪負荷一般都在490兆帕(MPa)以上,而雙曲線齒面負荷更高達2942MPa,為防止油膜破裂造成齒面磨損和擦傷,在齒輪油中常加入極壓抗磨劑,普遍採用硫- 磷或硫-磷-氮型添加劑。
助力轉向油是指:
(1)汽車助力轉向泵裡面用的一種特殊液體,通過液壓作用,可以使方向盤變的非常輕巧,與自動變速器油液、制動油液以及減震油液類似。
(2)助力轉向是汽車上的一種增加舒適性的新技術,可以在駕駛員進行轉向的時候自動提供轉向力,從而減輕駕駛員的轉向勞動強度,而助力轉向油就是加註在助力轉向系統裡面的一種介質油,起到傳遞轉向力和緩沖的作用。
制動液是指:
(1)液壓制動系統中傳遞制動壓力的液態介質,使用在採用液壓制動系統的車輛中。制動液又稱剎車油或迫力油,
(2)是制動系統制動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在制動系統之中,它是作為一個力傳遞的介質,因為液體是不能被壓縮的,所以從總泵輸出的壓力會通過制動液直接傳遞至分泵之中。
⑹ 加石油醚的目的是什麼
石油醚溶解性好,在層析的時候也容易揮發,制樣和實際操作都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