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大慶石油學院搬遷到什麼地方
擴展閱讀

大慶石油學院搬遷到什麼地方

發布時間: 2025-01-15 11:35:35

⑴ 大慶石油學院地球科學學院

學校隸屬關系:黑龍江省電話:0459-6503759

學校所在地:黑龍江省大慶市傳真:0459-6503759

郵政編碼:163318網址:http://www.dqpi.net

大慶石油學院(原名東北石油學院)創建於1961年,是一所全國重點高等院校,歸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所屬,2000年劃歸黑龍江省所屬。校址坐落在美麗富饒的松嫩平原,已於2002年由安達搬遷到大慶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校區佔地152萬平方米,毗鄰大慶油田。學院經過了40多年的發展建設,已進入蓬勃發展時期。現設有13個二級教學院系(部),設有研究生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和成人教育學院。開辦33個本科專業、12個專科專業;有1個博士、碩士學位授予一級學科,3個博士學位點,18個碩士學位點;有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7個省部級重點學科,2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9個省部級研究室。年招生量7000多人。現有在校博士、碩士、本專科生15000餘人,函授生4000餘人。建校以來,累計培養各類研究生、本專科生、各級各類工程技術人員50000多人。

大慶石油學院建校之初創建了石油勘探系,2002年更名為地球科學學院。已累計培養本科生3454人,專科生1116人,碩士研究生300餘人。建院之初(1961~1965)只設石油天然氣地質勘查專業,同年招收學生,學制五年,專業培養方向是石油天然氣地質勘探與油氣田開發地質。1966~1976年停止統考招生,此間曾招收三期三年制石油天然氣地質勘查專業學員,兩期一年制或一年半制石油天然氣地質勘查專業、礦場地球物理測井專業學員,一期一年制磁帶地震儀培訓班和一期半年制氣相色譜分析培訓班。1977年恢復高考,招收石油天然氣地質勘查專業本科生。1979年新建礦場地球物理測井專業,同年招收本科生。1980年新建地球物理勘探專業,同年招生。由於石油工業發展的需要,上述三個專業在1983年至1994年同時招收了二年制、三年制專科生。1994年礦場地球物理測井專業與地球物理勘探專業合並為應用地球物理專業。1994年新建檢測技術與儀器儀表專業,當年招收專科生,1995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02年檢測技術與儀器儀表專業劃歸大慶石油學院的電氣信息工程學院。1998年按照教育部頒布的249個本科專業目錄,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查專業更名為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應用地球物理專業更名為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2000年新建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2001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02年新建地球物理學專業,同年招收本科生。2002年新建地球化學專業,2003年開始招生。

一、院系和專業設置

1.教研機構設置

地球科學學院下設有2個系,6個教研室,1個研究室,2個實驗室(表1)。

表1 教研機構設置

二、教師隊伍現狀及隊伍建設

地球科學學院現有教師71人(表4),其中博士7人,佔10%;碩士44人,佔62%。教授13人,佔18%;副教授、高級工程師29人,佔41%;講師、工程師15人,佔21%;助教、助工14人,佔20%人。全院教師平均年齡39.46歲。博士生導師2人,研究生導師42人。

表4 全院教師情況表

盧雙舫博士,博士生導師,特聘教授。黑龍江省優秀中青年專家,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礦產普查與勘探」省級重點學科帶頭人,在國內同行中具有較高的影響和知名度。先後承擔國家重點基礎規劃研究(973)項目1項、國家攻關項目6項、省部級項目13項。先後在《中國科學》、《石油學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50餘篇,撰寫和參編專著7部,教材2部。

呂延防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大慶石油學院副院長。研究方向為天然氣運移、聚集機制及分布規律;天然氣封蓋及保存條件;天然氣成藏機制及圈閉有效性評價等。先後主持或參加國家攻關項目6項,部、局級項目多項。在《沉積學報》、《石油學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出版專著3部,曾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是國內油氣保存條件研究的開拓者之一,有關研究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

另有院級A類學科帶頭人兩名,分別是:

付廣教授,長期從事石油與天然氣資源評價及油氣藏形成與保存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參加國家級、省部級、局級科研項目20餘項。其中獲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科委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省教委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各1項。出版專著1部,參編2部。發表論文百餘篇,其中國家核心期刊選錄5篇。

馬世忠教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優秀教師。研究方向為儲層沉積學及油氣田開發地質。承擔科研項目21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部級6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在《沉積學報》等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17篇,參編專著4部。

院級B類學科帶頭人四名,分別是:

劉曉艷教授,研究方向為環境地球化學和油氣藏地球化學。

王進旗教授,研究方向為油田測量儀器、生產測井儀器及方法。

袁子龍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解析度地震數據採集理論。

馬鳳榮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沉積相及沉積微相、開發地質。

三、人才培養

1.本科生情況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每年招收3個班,90人;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每年招收2個班,60人;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自2001年開始每年招收3個班,87人。地球物理學專業自2002年開始招收2個班,57人,地球化學專業從2003年開始招生,計劃招收2個班,60人。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和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畢業生每年有三分之一考取碩士研究生。通過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學生主要在全國各大油田從事油氣田勘探、開發、管理等工作,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均達到98%~100%,2002年出現供不應求情況。建校以來為國家和石油工業培養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因綜合素質高、工作作風硬、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強而受到社會好評,其中多數已經成為石油科技和石油教育骨幹、專家,有些已經走上各級重要領導崗位,代表性的突出人才有,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副總經理蘇樹林,土哈油田總經理袁明生等。

2.本科生復合型人才培養情況

本科生教學計劃實行全院基礎課平台,基礎課、工程技術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比例為6∶3∶1。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在全院選擇選修課,開辦了計算機、工商管理、英語雙學位,法律、公共關系輔修專業供學生選修。

在研的國家級教改項目《油氣資源勘查開發國際合作人才的培養研究與實踐》,其研究內容是從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和石油工程專業中選拔一部分優秀學生,加強英語和經貿培養,用英文做畢業設計,用英文撰寫論文,英文答辯,培養懂專業、會英語的國際合作人才,學生成績合格授予國際經濟與貿易雙學位。

3.研究生情況

地球科學學院每年招收研究生20餘人,畢業生流向一部分人直接到全國各大油田、研究院所工作,一部分人攻讀博士學位,繼續深造,還有一些人在高等院校從事教學工作。

四、辦學優勢與特色

在教學上,堅持質量為本、全面育人,形成了獨具一格的「一體兩翼」教學特色和「四三制」教學管理模式。在全國大學生外語統考、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黑龍江省高等數學及計算機統考中,我校成績一直居於石油高校和省內高校前列。

1996年以來,先後承擔並完成了教育部、總公司級教改項目「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資源勘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其研究成果分別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優秀教學成果一、二等獎。多年來,地球科學學院的歷任領導及全體教師非常重視教學工作,注重教育及教學規律總結,下大力量提高教學質量,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方面,不斷進行改革,先後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項,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3項。

「應用地球物理方法原理」、「晶體光學」CAI課件的研製在集團公司立項,並已完成,分別獲集團公司優秀CAI課件一、二等獎。已將《地球科學概論》、《沉積岩與沉積相》、《石油地質學》、《構造地質學》、《應用地球物理方法原理》等7門課程建成優質課。這些課程的試題庫也已全部完成。

在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及學院領導支持下已建成「產學研」結合的秦皇島野外地質實習基地,這一基地在教學生活設施、野外地質觀察路線等方面在國內堪稱一流。每年可接待30個班,完成25項野外實踐教學內容。每年除完成本校學生實習任務外,也接納兄弟院校學生實習。在大慶油田的支持下,在大慶建成了四個掛牌定點油田生產實習基地,該基地可完成15項油田生產教學實踐內容,在教學內容和生活設施等方面在國內亦名列前茅。

五、學科建設

礦產普查與勘探是大慶石油學院從建院開始就作為重點培植的主幹學科(原為「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專業」),並伴隨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而不斷成長壯大。大慶石油學院劃歸黑龍江省管轄後,即被確立為黑龍江省重點建設學科。學科建設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績。

六、實驗室建設

學院的實驗室面積2919 m2,萬元以上儀器設備672 台件,儀器設備值1180.6 萬元,可以滿足教學、科研需要。有「油氣藏形成機理與資源評價」黑龍江省重點實驗室,「天然氣保存條件」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重點實驗室。

在整個的教學活動中,實驗教學和實習教學始終貫穿於其中。實驗室除開出教學計劃中的全部實驗外,還對《地球科學概論》、《晶體光學》課程開放了13個實驗,在老師指導下,學生可自行組合完成,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驗室的大部分重要分析儀器——表面吸附儀、壓汞儀、水銀壓力孔隙測定儀、熒光顯微鏡、偏光顯微鏡、粒度分析儀、網路分析儀、氣相色譜儀、液相分析儀、烴分析儀、圖像分析儀、有機元素分析儀、生油岩分析儀、付立葉紅外光譜儀、多媒體投影儀、紫外檢測儀、空壓機四柱壓力實驗機、超聲波破碎儀、界面張力儀等,在科研課題的帶動和科研經費的資助下,運轉良好,為我院承擔的國家攻關、「973」、國家自然基金,以及省部級攻關、基金及橫向協作課題的順利完成提供了基本的保證。

應用地球物理實驗室是黑龍江省高校優秀實驗室,可以完成自然電位、電阻率、放射性、聲波測量等方面53項教學實驗和科研任務。

在科研工作中還結合課題需要而設計自製的各類實驗設備、裝置如岩性圈閉聚油氣機理模擬裝置,為研究課題上層次、上水平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實驗儀器設備還為大慶油田、石油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北京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廊坊分院、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大港油田等單位提供了大量分析、測試服務。

七、「九五」以來科學研究簡介

「九五」以來,承擔國家級攻關項目15項,省部級項目45項,局級及協作項目100餘項。年均科研經費約800萬元。先後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4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12項。目前,在油藏地球化學、盆地分析、資源評價、天然氣地質學、油氣勘探地球物理、儲層地質與油藏描述等研究方向上已形成優勢和特色。發表論文787篇,其中國際刊物31篇,國家級刊物93篇。出版學術專著50部,出版教材30部。

已完成的教學改革項目9項,其中國家級2項;集團公司2項。正在進行的12項,其中國家級1項;黑龍江省跨世紀教改項目2項。

八、國際合作與交流

廣泛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從20世紀80年代初,地球科學學院先後有近58名教師和學生前往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挪威、韓國、日本等國家攻讀學位、進行科研交流與合作、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每年都有外籍專家、學者來院參觀、講學。

(撰稿:吳偉)

⑵ 東北石油大學什麼時候改名的

2010年3月18日,東北石油大學完成了改名的歷程。


其前身是大慶石油學院,1978年10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院校之一,1988年,學院在河北省秦皇島市建立分院。1998年,在秦皇島分院成立了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2000年2月,大慶石油學院劃轉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黑龍江省管理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同年6月,學校由安達遷往大慶市。2002年10月,學校一次性完成搬遷。


2005年7月,大慶市人民政府和大慶石油學院正式簽定協議,大慶藝術學校並入大慶石油學院,9月,大慶石油學院藝術學院正式揭牌。


2010年2月3日,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大慶石油大學」。而到了同年3月18日,又經教育部批准,最終改名為「東北石油大學」。這個歷程,見證了東北石油大學的成長與變遷。

⑶ 1975年東北石油學院為什麼會改名為大慶石油學院

由於歷史原因,東北石油學院搬遷到大慶油田所在的大慶市,而且大慶以石油聞名於世,所以更名為大慶石油學院,以彰顯學校的專業特色,提高學校的知名度。
現在來看,各大學的名字都以區域或中心城市為榮,所以會覺得大慶石油學院這個名字比不上東北石油學院。
總體來講,大慶石油學院的石油相關專業還是排在全國的前列。
全國涉及石油專業的高校,比較著名的有中國石油大學,長江大學,大慶石油學院等

補充回答:

大慶石油學院原名東北石油學院,創建於1960年5月,是大慶石油會戰的重大成果之一,1961年3月定名為東北石油學院,1978年2月被列為全國首批重點院校。

文革後期(1975年7月),因為大慶市革委會一個粗人的短見而簡單的行為更名為大慶石油學院。

2000年2月,學校劃歸教育部和黑龍江共管後,更名維艱,排名下滑,倍受屈辱。

大慶石油學院被譽為石油界的「黃埔軍校」,中國石油石化三大集團的掌門人,中海油總裁,中石化的總裁(先後兩位),中石油的兩位副總裁均畢業於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