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元是怎麼和石油掛鉤的怎樣從中獲利的
(一) 有一個名詞叫做石油美元,它是指上世紀70年代石油輸出國(沙烏地阿拉伯)由於石油價格大幅度提高後增加的石油收入,在扣除發展本國經濟和國內其他支出後的盈餘資金。由於歷史原因,現如今石油在國際市場上是以美元計價和結算的,所以有人把產油國的全部石油收入統稱為石油美元。目前的石油美元估計有8000億到1萬億美元,未來還在增長,其成為國際資本市場上一支舉世矚目的巨大經濟力量,然而由於現如今中國經濟實力的提高遇到瓶頸,我們需要打破局限,就要打破美元的世界貨幣的地位,隨之美元石油也將逐步隨著時代的洪流消失。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沒有擁有世界上70%的黃金,當時正值工業發展的時期,沙特作為世界上石油儲備量最大的國家,只認准黃金作為交換石油的籌碼,許多國家把本國貨幣兌換成美元,再用美元換取黃金,利用黃金去沙特兌換石油,這讓美國的黃金越來越少,到1971年,美國宣布黃金脫銷。這時,美國為了保住美元的世界貨幣的地位,與沙特談判建交,最後成為合作夥伴,美國和沙特達成共識,美國同意向沙特提供軍火和設備,然而規定以後美元成為石油的交通貨幣,其他國家如果想買石油,必須拿著美元去買石油,由此,美元石油體系由此確定。
(三) 美國利用美元是通用貨幣的便利,在全世界掠奪各種資源。在美國,可以隨意印美元,拿著這些美元去世界各地買資源,這也就是美國的財政已經是赤字了,卻依然可以保持強盛的原因。
拓展資料: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能源結構急需轉變,各國從大量石油煤炭能源轉向開發利用電能、風能、潮汐能等新能源,這削弱了石油的利用,從而削弱了美元的地位。這也正是人民幣崛起的機會,我國現如今正在加快建設碳交易視場,未來,中國將越來越強盛。
B. 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伊石油貿易人民幣結算
在近日簽訂的中伊25年戰略合作協議中,最引人矚目的一條是中伊兩國的石油和貿易將用人民幣和數字人民幣結算,這標志著中國官方第一次將數字人民幣國際化公之於眾。
可能有些人不太了解,不明白其中巨大的意義
這篇文章我們將會從多個角度分析這項舉措的實施對中國的影響和作用,以及美國又會如何應對?是否會一怒之下挑起戰爭?走近這場沒有硝煙的貨幣戰爭,深入了解中美背後的博弈。
數字人民幣用於中伊石油結算,這其實是一個巨大的 歷史 性事件。因為它意味著中國的人民幣正式打響了針對美元的第一槍。
為什麼這么說呢?我們先要了解一下美元霸權是怎麼回事
曾經有人說過,美國在世界上的霸權地位主要依靠美元、石油和航母,而其中石油是每個國家向前發展都需要的核心資源。許多人可能誤以為石油只是開車時候用的燃油,但現實是石油的作用遠遠不止於此。
我們平常穿衣服用的滌綸、腈綸、錦綸等,以及塑料袋、農作物用的化肥農葯全部都直接或間接由石油產生。可以說,石油是現在地球上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美國雖然不是石油出口大國,但它卻想方設法企圖「控制」石油。
熟悉 歷史 的朋友都知道,二戰之後,美元曾經通過和黃金掛鉤形成了著名的 「布雷頓森林體系」 。然而到了1971年 美國經濟實力下降,「布雷頓森林體系」難以維持,為了穩固美元作為通用貨幣的地位,必須再找一樣全世界國家都需要的東西讓美元再次依附。於是,美方就想到了石油。
幾經波折之後,找到了石油出口大國沙特,美國承諾對沙特提供軍火保護。作為交換沙特在出口石油的時候只能用美元交易。
這一波令人窒息的操作直接讓美元與石油掛鉤綁定了,因為沙特是中東石油出口量最大的國家,它一帶頭其他中東石油出口國比如伊拉克、伊朗、利比亞等紛紛跟風照做。就這樣,本來逐漸失勢的美元又涅槃重生。
每一個國家的發展建設都離不開石油,但因為美元與石油掛鉤又不得不跑到美國換美元,然後用換來的美元去購買石油。為了方便,許多國家手裡都會囤積一些美元以備不時之需。全世界都接受美元流通,無論是普通人日常購物還是企業之間貿易往來對於美元統統照收不誤。
對於美國來說,美元不過是一張紙鈔,印多少,發行多少,都是由美方自行決定。
在這里給大家再普及一下美國更加「不要臉」的操作。 許多國家囤積了過多的美元沒處用,正頭疼的時候,美國跳出來告訴他們: 可以拿美元買我的國債,美利堅用信譽擔保絕對有借有還。作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怎麼可能欠錢不還?
於是,其他國家頭腦一熱地拿剩下的美元買了美國的國債。
國債是什麼?
打個淺顯的比方,可以理解為,美國打借條跟其他國家借錢,然後用借來的錢購買所需要的裝備或者物品。也就是說,美國全程沒有付出什麼只是打了個借條就買到了想要的東西,那等到要還錢的時候經濟周轉不過來怎麼辦呢?
美國就拆東牆補西牆,比如說,今天中國的欠款到期要還了,美方就跟俄羅斯借錢還上,至於俄羅斯的欠款到期了怎麼還?
沒事,不著急。等到期了再說。
因為美國的國力強盛、經濟發達,所以買了國債的國家都不得不相信美國,但是等回頭看的時候才發現這個欠錢的無底洞越來越大。
就這樣,美國一邊欠著巨額債務,一邊大筆支出用於經濟相關的發展,而辛辛苦苦老老實實謀求生路的其他國家們只拿到了一手欠條,還要時刻看美國的臉色生怕它一個不高興就翻臉不認賬了。
由於美國總是賣國債,所以也就理所應當地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老賴。這一切正如美國前國務卿 基辛格 所說的那樣: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世界經濟;如果你控制了貨幣,你就控制住了世界。
風水輪流轉,美元世界霸主的地位恐怕是不保了。因為現如今中國飛速發展,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都在國際上有了一定的影響力,這一點從最近發生的國際事件可以看出來,中國伊朗之間價值400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正式成立。
根據伊朗媒體報道,中國未來25年將在包括銀行、電信、港口等數十個領域投資4000億美元。而作為交換,中國將會獲得長期穩定的伊朗石油供應,並且石油價格含有大幅折扣。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石油交易改用人民幣流通。
其實早在2016年中國就提出了這個計劃,那為什麼拖到最近才最終簽訂呢?
原因也很簡單,就是中國達到了伊朗的「標准」。伊朗對外宣布將數字人民幣作為石油交易的貨幣可是需要不少勇氣的,最重要的一點是中國是否已經有了可以對抗美國的能力。
首先,軍事方面。如果中國沒有強大的軍事戰鬥力足以保護伊朗並且直接威懾到美國,那麼很可能伊朗就是下一個伊拉克。
2000年9月26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對美國人老在自己這里買石油賒賬極其不爽,直接對外宣布不用美元也可以在伊拉克買石油,這一下就把美國給惹不高興了。於是,美方極其不人道地隨便找了個借口發動了伊拉克戰爭,直接引發滅國之災。
再比如利比亞的卡扎菲,也是想讓石油擺脫美元的控制,結果收到消息的美國第一時間挑起利比亞戰爭,而卡扎菲本人則是直接被恐怖分子滅口了。鮮血淋漓的例子無數次警示伊朗挑戰美國底線的後果。
但是經過疫情,中國的強大有目共睹,對比國外無法控制的疫災我國在短短三個月內就通過各種手段把控住了疫情,到如今的幾乎零增長。尤其是在大環境下還能迅速復甦經濟,這可不是一般國家能做到的。
就在前幾天,中國「雙航母」出巡南海給了美國極大的震懾力。種種跡象都表明中國有能力並且願意維護伊朗的相關權益。
另一方面,中國的工業產能非常廣泛,尤其是高 科技 產能方面。也就是說,我們中國拿人民幣買伊朗的石油,伊朗拿著巨額的人民幣是可以花出去的,不會爛在手裡,最起碼可以買中國的東西。即使在別的國家排斥或者不收人民幣的情況下,可以用中國龐大的產品市場支撐人民幣的交易使用量。
最後是中國的軟實力也提上來了,早期一直是他國對我國進行文化入侵,世界上對於美國總是一昧地抬高它的國際形象。而中國也需要培養一些認同感,讓其他國家一想到中國浮現在腦海中的是一個強大、負責、穩定並且守信的形象,這一點通過對疫情的正確處理方式確實令許多國家對中國刮目相看。
以上強調的三點缺一不可。
比如反觀俄羅斯,軍事實力有了但是經濟發展不行,在國際上的形象也不討喜。
再看日本,雖然經濟發展和國際形象還不錯,但是軍事方面被美國拿捏得死死地。而我們中國具備了伊朗需要的所有「標准」,所以伊朗勇敢地站出來與中國共同謀求發展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可能有人會提出疑問,既然美國如此霸道面對中伊簽訂的相關條約,會主動挑起戰爭嗎?
這一點可以放心,基本上不會。
因為如今是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美國不敢輕易挑起戰爭,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它挑誰打呢?
打伊朗?那恐怕是得不償失,伊朗現在有中俄兩大「靠山」,如果輕易動武那必然不會有好結果。
打中國?那更加不可能,美國國內的疫情還在爆發期無法有效控制,再加上新總統拜登上台後引起了不少美國民眾的抗議,國內一團糟。這時候如果選擇攻打實力強勁的大國可能會腹背受敵,兩頭都落不著好。
美國作為利益至上、一肚子「壞水」的國家這點分寸還是有的,所以最多也就是在媒體上叫囂,在中國南海挑釁,這些「老把戲」上不了檯面也不會損傷中伊分毫。
回答完這個問題,接下來我們可以腦洞大開,想像一下如果世界上的石油出口全部用人民幣結算中國會有哪些好處?
首先,人民幣將與美元、歐元形成國際貨幣三足鼎立的狀態,甚至超越上述兩種貨幣。在國際商業貿易中,石油以人民幣結算會帶動其他商業項目以人民幣結算。因為對人民幣的需求增加,出口商也樂於接受人民幣不再出現排斥或者不收人民幣的情況。
其次是帶動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雖然也會給國內貨幣調控增加難度,但也不失為一次機會。然後,可能會引起人民幣金融資產吸引力增加,一般國家並不會以現金形式持有人民幣而是通過購買人民幣資產。例如:國內的債券、股票等,這有助於活躍我國的金融市場。
最後一點是,各國中央銀行將會把人民幣作為重要的儲備貨幣能更好地打開國門,各國之間進行友好的貿易往來。當然了,以上純屬猜測,但是相信在不久的以後有機會實現。
對於中國來說,需要緊緊抓住這難得的戰略窗口期建立起自己的石油戰略,爭取在國際上獲得更多的話語權,才能足以與美國的勢力抗衡。
機遇已經出現,未來的懸念並不大,飯還是要一口一口吃的,只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 社會 主義道路,祖國以後一定會越來越好。
C. 為什麼美國攻打伊拉克後不把伊拉克石油占為己有
假的!現在所有伊拉克開採的石油收入美國都有10%的銷售純紅利,這遠比開采伊拉克石油賺得多。所以,不是美國不佔有伊拉克石油,而是美國以另外一種方式掩蓋自己的強盜行為。
由於當地的反美情緒很嚴重,美國很難去直接開采伊拉克的石油,而且還因為美國本身就是石油儲量大國,這使得美國開采伊拉克石油沒有用,他同樣得倒手第三方才能兌換成美元。所以,當時的美國就推出了一種策略,那就是合作分成股。在伊拉克戰爭以前,伊拉克的油井大部分是法國跟東亞某國的。美國將這些油井歸還給這兩國,但是條件就是美國抽10%銷售純紅利。兩國答應了,兩國每年在伊拉克開採石油總價值1200億美元左右,美國可以分成120億美元左右。伊拉克戰爭至今已經過去16年了,直接轉化成美國紅利是1800億美元左右。
除了這些有主(中法)油井外,伊拉克的石油開發權也在美國手裡,美國把這些開發權以公開招標的方式賣掉,大約賣了1500億美元左右,而且賣掉的時候又簽訂一個霸王條款,必須從美國采購石油開采設備石油,為此美國又賣出了大約500億美元的採油設備。
打伊拉克確實花了不少錢,美國看起來虧慘了,但美國人還是賺大發了。
當然了,美國人民是掙不到這錢的,而是美國政府背後的金主們、利益集團掙了去。
各大軍工企業、安保公司、甚至建築商等等,一大票的公司從美國政府那裡拿到了源源不斷的訂單。
錢是花出去了,可最後大都流進了利益集團的腰包。
伊拉克的石油,確實很多,但美國人看不上。
用政治和經濟手段去控制一個國家,遠比實控它的土地、資源有效的多,也實惠的多。
如果美國真要控制伊拉克的油田,就伊拉克那混亂的治安,恐怕美國人挖出來的油還不夠安保人員的開支。
就像你在一個沙漠里開採金礦,周圍是無窮無盡的虎視眈眈的充滿敵意的人群,你能順利地挖出多少石油?還要順利地運出去?幾十美元一桶的油價!
操著賣白粉的心,掙著賣白菜的錢,美國人會幹麼?
石油是很寶貴,但美國本身也是世界第二大石油生產國,也是首屈一指的石油出口大國。
歸根基地,美國人打伊拉克,最核心的是打一場「石油美元」的保衛戰。
薩達姆一直對美國強烈不滿,正好歐元橫空出世,老薩尋思著用歐元。
伊拉克畢竟也是石油生產大國,萬一真被老薩搗鼓出什麼東西來,對石油美元總是個威脅。
石油美元是美國霸權的基礎,只有全世界都在用美元,美國人才能肆無忌憚的在全世界薅羊毛。
所以得把老薩的想法扼殺在搖籃里,不能讓老薩對其他土豪產生不好的影響。
老薩真的也滿牛的的!一身硬骨頭,到死也不認慫!
美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借口,發動了伊拉克戰爭,最終推翻了薩達姆政權,並建立了親美傀儡政權。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資源是其目的之一。考慮到伊拉克民眾的反美情緒,美國沒有直接插手伊拉克的石油開采,而是通過美國企業、戰前與伊拉克薩達姆政權有交易的外國石油開采公司,合作開采伊拉克石油並對外銷售,美國則通過利益集團收取10%的石油銷售利潤。
表面上看,美國沒有將伊拉克石油據為己有,不是為了石油打擊伊拉克的。但是,美國通過空手套白狼的把戲,控制著伊拉克的石油資源,攝取了石油銷售利潤,賺得盆滿缽滿。
這也很簡單。
第一、美國稱霸世界有三大武器。一是有強大的軍事實力。美國不僅擁有強大的海陸空軍,還在全世界各個重要戰略位置擁有軍事基地。只要需要,他們能快速在全世界各個角落發起軍事行動。二是經濟上各個領域擁有定價權。比如全世界經濟都要看美聯儲是否加息。美聯儲是否加息成了金融從業者平時最關注的問題。三是美國的強大繁榮加上其所標榜的價值觀在全世界都催生出美粉。而親美的美粉基本都成了歐美外交和政治上重點利用的群體。輿論上保持美國的光輝形象需要美粉吹捧、粉飾,形成對他國的內政壓力促使他國按美國指揮棒辦事也需要美粉里應外合。從二戰後美國在各國搞的政變、培植反政府勢力、發動反政府行動看,這些美粉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所以總體上保持美國形象的體面是很重要的。
第二、美國打伊拉克原因也很簡單,美國要控制中東就必須有能按照美國指揮棒轉的代理人,薩達姆不聽美國指揮也就罷了,伊拉克與伊朗交戰符合美國利益,但伊拉克軍事壯大威脅阿拉伯其他成員國就觸動了美國這個保護國的權威。入侵科威特則擊破了美國的底線。美國攻打伊拉克的目的就是為了維護自己在阿拉伯世界保護國的權威,摧毀不聽話的薩達姆政權。什麼獨裁、什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都只是一個借口,都只是為了維護美國發動戰爭的正當性。而阿拉伯國家幾乎都獨裁。這種情況下,美國如果霸佔伊拉克石油,那不是讓全世界都留下口實,它怎麼可能這么做?
第三、美國控制中東有兩大目的,一是控制這個連接歐亞非重要的戰略地,控制蘇伊士運河。二是控制石油出產地,一方面可以在爆發戰爭時第一時間切斷敵方的石油供應,另一個方面則是獲得石油定價權。石油價格上漲和下跌都是美國人說了算的,比如最近搋撲總統就要求沙特採取措施降低石油價格,而之前石油價格大跌,雖然石油重要出口國的俄國、伊朗沒有倒下,委內瑞拉倒下了。但也給俄國、伊朗能源經濟以重創。就是說石油價格還是一種攻擊制裁他國的武器。而美國吸金能力最大的方面並不是商品出口,而是金融和美元的霸主地位。在包括石油在內的各種重要物資上擁有定價權,就可以根據美國經濟利益需要、政治需要隨機調整價格,以達到對美國最有利的目的。
第四、伊拉克那點石油在整個石油產地里所佔份額微乎其微,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就是想去搶奪科威特更豐富的石油。比起石油定價權,伊拉克那點石油利益算什麼?比起維護美國發動戰爭的體面又算什麼?就是說伊拉克那點石油利益很小很小,如果美國霸佔伊拉克石油,那它在全世界將失去不計其數的美粉,因為太赤裸裸了。尤其中東的反美呼聲會更加高漲。沒有親美勢力,或者親美勢力變成完全邪惡的代名詞,美國又如何培植代理人、如何控制包括中東在內的各個角落。難道要全方位採用武力控制嗎?如果失去中東的控制權,那等於失去了石油定價權,失去了石油在戰爭中的戰略地控制權。那就太得不償失了。德法為何會收留那麼所謂敘利亞難民,很大程度就是為了維持西方尤其是歐洲的形象。藉此掩蓋敘利亞戰爭的不正當性。所以美國不可能為了伊拉克石油那麼芝麻點利益去霸佔。
美國當初顛覆伊拉克政權,絞死薩達姆的目的並非是為霸佔伊拉克的石油。其初衷是堅挺美元,是為石油美元在世界上建立霸權!
美元是世界硬通貨,這得益於美國強大的軍力。美元最早是與黃金掛鉤的,哲學上有「金銀天生就是貨幣,貨幣天生並非金銀」的說法。黃金因為其價值高,體積小,方便攜帶的特點,也非常適合與美元掛鉤。這個時候,美元沒有疲軟,很「硬朗」,也非常講信譽,全世界也樂意使用這種貨幣。
越南戰爭爆發後,美國為了支撐戰爭開銷,就大量印刷美元。使得美元縮水嚴重, 無法支撐35美元兌1盎司黃金的價格 。美國總統尼克松總統於1971年當即立斷,放棄了此前的美元與黃金的兌換承諾,這樣,美元與黃金就人為地脫鉤了。
這以後的10年,黃金從35美元1 盎司 漲到850美元1 盎司 。為了美國,尼克松的做法是對的!他如果不進行美元與黃金的脫鉤,美國的黃金儲備就有可能被各國政府兌換一空。如此一來,美國會失去巨額財富。
美元與黃金脫鉤,美元信譽度下跌,美元本身遭受重創。為了美元恢復信譽,重新確立美元在全世界的霸凌地位。美國選擇石油與美元掛鉤。這是因為,石油是戰略資源,現實生活中,誰也離不開石油——尤其在西方表現得更為明顯。
但是,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卻不信任美元,他想以歐元做為自己國家石油貿易的貨幣。在軟硬兼施下,薩達姆始終不為美國所動。這在美國人看來是大逆不道的事,也徹底惹怒了小布希。須知,薩達姆 的做法無異於砸了美國的金庫啊。如果不滅薩達姆,就會如同推倒了多米諾骨牌,會引起連鎖反應,最終會使美國失去世界的統治地位。
於是,當時的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拿一食管「洗衣粉」(普京戲評)到聯合國安理會,他一臉嚴肅,振振有詞地聲稱伊拉克有 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 。以此為借口,美國糾集了歐洲一幫小弟國家,悍然對伊拉克發動了入侵略戰爭,在絞死了薩達姆,扶植了親美傀儡上台,伊拉克民眾死亡的超過了一百萬後,在活著的伊拉克人民過著顛沛流離、忍飢挨餓的凄慘生活時,石油美元霸權終於站穩了腳跟。
不過,現在伊拉克出口的石油收入,美國也有10%的純紅利。也就是說,美國在石油美元霸權建立後,又終於以另一種方式,佔有了伊拉克石油。
只能說你被美國欺騙了,最簡單明了的例證,伊拉克想趕走美國卻趕不走,可想而知,引狼入室的後果很嚴重。
而美國狼是要吃肉的,伊拉克的石油被美國全部吞並了。
說伊拉克好的都是賣國賊,賣主求榮之輩,而普通老百姓實在太可憐了!至今很多老百姓無家可歸,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具體詳細解釋我在另一篇問答中已有解釋,請移步查看。
美國為了一己私利,置伊拉克普通人民生命財產於不顧,造成了巨大的人道主義災難,很多人背井離鄉,逃亡周邊國家。
美國是世界動亂之源,我們對此必須清醒深刻認識,時刻准備著保家為國。警惕美國利用賣國賊搞亂中國,從而再次攫取我們的財富,美國最擅長無中生有,豪取強奪。
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21世紀初,美國兩次攻打伊拉克,至今在伊仍有駐軍。至於美國為什麼打伊拉克,兩次都有明確理由:第一次是因為伊拉克佔領了科威特,安理會授權美英等國去「解放」科威特;後一次美國私自出兵攻打伊拉克,理由是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幫助恐怖分子。
當然,透過表面的現象,美國攻打伊拉克肯定還有不可示人的目的,很多人說是為了伊拉克的石油,但後來美國似乎並沒有把伊油田據為己有。那麼美國到底為什麼攻打伊拉克呢?
第一,為了掌控中東局勢。中東因其能源及地緣優勢一直是美國關注的地區,美國一般是通過代理國或勢力來控制中東,決不允許這一地區出現一個反美的強國。而當時的伊拉克正是這樣一個「出頭鳥」。
第二,為了伊拉克石油。美國雖然沒有佔有伊油田,但並不意味著它不重視伊拉克石油。戰爭結束後,伊拉克石油的開采基本都控制在美英石油公司手中(後來控股權有變化)。美國之所以沒有把大批石油運回美國,是因為美國已成為油氣出口國。當然,美國打伊拉克更重要的還是為了石油美元,這是美國收割羊毛的工具,而伊拉克擬接受其他貨幣,這是美國不能忍受的。
第三,美國攻打伊拉克的目的在於改造伊拉克。一方面,美國企圖打下伊拉克之後按照自已的意願和模式把其打造成一個「模版」,以此來規范其他中東國家;另一方面,美國在主導伊拉克戰後重建過程中也有巨大的經濟利益。
當然我們也不能低估美國軍工企業對戰爭的推動作用,對它們來說可謂是「槍炮一響,黃金萬兩」!
美國並未進行國家佔領,而是通過資本控制,更多是基於成本的考慮。
我們發現,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主要強國的版圖格局基本上沒有變化。是強國不再擴張了么?還是什麼原因?
人類 社會 ,從奴隸制產生開始,就一直伴隨著征服與被征服。即使現代西方文明的發祥地歐洲,羅馬帝國、普魯士王朝、奧斯曼帝國,一直到西班牙、葡萄牙、大英帝國、法蘭西帝國等,都是通過佔領更多地盤,攫取更多的生產資料,成就霸業。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得以修 養生 息,但是資本主義國家攫取世界發展紅利、攫取其他國家資本的行為不會停止,只是方式不再是採取佔領的方式,而是更多運用資本的力量進行控制,如果有反抗那麼就用軍隊進行鎮壓。
接上文,如果通過佔領並進行殖民控制,往往成本非常高昂。但是通過在當地進行投資,把當地資本產出的大量盈餘變成收益。這樣可以避免高昂的管理成本、避免高昂的人力資源成本,而且由於股本控制,其控制力更強,控制效果更好。
同時,在絕大多數的國家裡面,資本對於政治有天然的吸引力,資本可以很輕松實現對於政治的影響。
接上文,想要把資本對於政治的影響力變換為控制力,一個非常容易的辦法就是扶植代理人。曾經,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大量的財閥絕大多數都是美國的代理人,而且在俄羅斯政府高官裡面絕大多數已經被美國資本所控制,如果不是沒有美國資本背景的普京以鐵腕手段迅速消滅了7大財閥,那麼俄羅斯依然是牢牢控制在美國資本之下的小弟。
同時,運用殖民手段進行控制除了成本高昂之外,還存在一個巨大隱患,就是革命。美國曾經是英國、法國的殖民地,這些殖民者從初期作為宗主國控制殖民地的工具,到後來想獲得更大的利益和話語權,最後成為反抗宗主國的先鋒。例如,現在的美國早已脫離英聯邦,成為世界霸主。
但是,運用代理人來控制,被資本控制之下的代理人更容易屈從,運用本土的代理人進行本土化的控制更加容易,況且代理人出現問題可以隨時更換。
因此,美國現在不會通過佔領的方式佔領伊拉克油田,但是會通過資本滲透的方式控制伊拉克的資源。
美國打伊拉克不是為了佔有石油,而是為了石油美元體系。各個國家發展經濟、發動戰爭都需要石油,想要石油必須拿美元交換,持有美元就必須為美元的濫發買單。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讓美國出現財政赤字,為了彌補財政赤字就濫發美元,讓所有持有美元的國家和個人為戰爭買單。伊拉克的薩達姆宣布石油貿易用歐元結算,讓美元和伊拉克的石油貿易脫鉤,而且要實現石油產業國有化,所以美國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在戰爭結束後,臨時政府就宣布石油貿易用美元結算。
D. 為什麼石油結算要用美元,不用其他貨幣形式
石油屬於大宗商品,要知道不僅僅是石油,目前幾乎所有的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來計價流通的,因為國際上認可美元,你即使有錢去買石油不過不用美元交易,別人也不會賣給你的,這就是美國在全球經濟政治軍事各種方面強勢的體現。
控制石油等於控制所有國家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經發表過:「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誰控制了貨幣,誰就控制了全世界。」可以這樣說,石油、糧食、貨幣就是美國控制全球的目標,控制到石油、糧食、貨幣就可以控制全世界。
當美元需求越大,美國的利潤就越大,世界經濟逐漸成為美元的蓄水池,美國不斷輸出美元流向全球,即使超發美元,導致美元貶值,這種風險也是全球各個一起承擔的,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經濟危機的波及全球的原因,當然美元不會這么輕易超發,美國建立了各種金融衍生品來吸收美元,保證美元數量的平衡。
最後總結
石油、美元都已經成為波動全球經濟的重要因素,自從石油與美元掛鉤,石油的結算就是通過美元來進行,美國算是控制了石油、貨幣這兩項東西,即代表控制著全世界,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可以輕易制裁靠石油出口為生的國家,同時也調戲不少國家。所以,美元結算,是美國在經濟、政治上有力的武器,成為這場貨幣戰爭中的霸主。
E. 石油美元的產生影響
西方經濟專家非常關注巨額石油美元將如何在世界經濟中進行周轉。專家表示,石油美元要麼消費掉,要麼存起來。如果石油出口國使用石油美元,那它們就會擴大從其他國家的進口,從而維持全球的需求。但是,看來它們不會花費很多錢,而是傾向於保持比石油進口國更高的儲蓄率。阿聯酋和科威特儲蓄率高達GDP的40%。因此,石油消費國收入向產油國的轉移,將導致全球總需求的趨緩,對世界經濟產生不利影響。
如果石油出口國將大量石油美元用於儲蓄,投資全球資本市場,它們能為石油進口國的經常賬戶逆差提供資金,事實上等於是借錢讓進口國消費高價石油。但這樣增加了對外國金融資產的需求,會提高資產價格,壓低石油進口國的債券收益率,有助於刺激石油進口國的經濟活力。經驗表明,大量石油美元對石油生產國的經濟既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問題在於如何使用和儲蓄這些美元。有專家認為,靠石油發橫財會延緩產油國的經濟改革。當前石油輸出國的花費要比過去少,保留大量盈餘,用以償付債務,增持資產。
石油美元出現之後,對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產生了巨大影響:第一,為產油國提供了豐富的資金,促進了這些國家經濟的發展,改變了它們長期存在的單一經濟結構,逐步建立起獨立自主的、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第二,使不同類型國家的國際收支發生了新的不平衡,國際儲備力量的對比發生了結構性變化。比如石油大國俄羅斯由於油價上漲,賺到了更多的石油美元。預計2005年俄石油出口收入大約為900億美元。截至2005年9月18日,俄不僅提前償還了欠巴黎俱樂部的巨額外債,而且將黃金和外匯儲備提高到了 1497.54億美元。第三,加劇了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石油美元投放到國際市場之後,一方面充實了國際信貸力量,滿足了許多國家對長、簡訊貸資金的需要;另一方面又造成大量游資在各國之間流動。時而投資於股票,時而投資於黃金和各國貨幣,導致股票、黃金和外匯市場更加動盪不定。 美國要懲罰伊朗,軍事打擊或經濟制裁似乎迫在眉睫。但是,伊朗的態度非但沒有軟化,反而變得更為強硬。除了拒絕停止鈾濃縮活動外,伊朗政府還宣布將於2008年3月20日成立石油交易所,並將以歐元作為石油定價和交易的貨幣單位。
伊朗想用「石油歐元」取代「石油美元」的決定,理所當然地受到了廣泛關注。因為,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與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達成一項「不可動搖」的協議,雙方確定把美元作為石油的唯一定價貨幣,並得到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其他成員國的同意。從那時起,美元與石油緊密掛鉤,二者之間被畫上了無形的等號,任何想進行石油交易的國家必須要有足夠的美元儲備。如果「石油歐元」果真在國際石油市場出現,無疑會對「一家獨大」的「石油美元」構成挑戰。
另一方面,「石油歐元」也絕非天馬行空的臆想。這是石油出口國的進口和出口結構所決定的。例如,1998~2002年間,OPEC國家的石油出口中,22.4%出口到了美國,21.1%出口到了歐盟,其中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和伊朗出口到歐盟的比例分別比出口到美國的比例高55、97和36個百分點,而印度尼西亞、科威特、卡達和阿聯酋的石油則主要出口到了日本。與之對應,同期OPEC國家有37.2%的進口來自於歐盟,僅有13.6%的進口來自於美國。既然如此,石油出口國就有更靈活多樣地採取進出口計價貨幣,規避貨幣錯配的經濟沖動。從長期趨勢看,全球石油定價和結算中的美元壟斷地位除了對美國有利,對美國以外的各國幾乎都未必有利,這決定了石油出口國集團必然存在採用符合自己利益的國際貨幣定價和結算的基本戰略。因此,除了美國,各國對石油歐元的構想也並不排斥。 類似於金本位,但是不同於金本位的貨幣時代,黃金作為本位幣,具有無限法償能力,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成金幣。任何人都可以向國家造幣廠申請將其所有的黃金鑄造成金幣或將金幣溶成金屬塊。黃金的輸入和輸出在國與國之間可以自由進行轉移。它的權利義務是對等的,欠債還錢是無法逃脫的。唯一就是黃金本身價值波動罷了。
但是石油美元不對稱性導致其權利和義務分離,美國製造權利(美元),維護美元信用和威懾力(美元武力),石油生產國提供義務(石油),只要美國的武力仍然可以征服世界,你持有美元就可以兌換任何人的石油資源。
通過鎖定石油,美國人享受欠債填寫美元支票的權利,負有維護美元信用和美元武力的義務。
只要世界的原油還在用美元交易,石油本位的美元就不會垮。
一旦美元換石油的權利受到侵害,美國有義務維護美元武力(震懾力)。所以盡管科威特、伊拉克戰爭讓美國耗費巨大人力物力。但是凡事挑戰石油本位的活動必須嚴厲打擊,所以美國不是無緣無故打擊他們。
美元要麼因為美國武力不足以保護石油本位失敗,要麼美元信用不足失敗,在實際國際活動中,武力失敗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只要有石油本位,美國有集合全球的力量打擊任何挑戰石油本位的一切活動。
所以美元很難迅速崩盤,最可能是長期風化,美元信用不斷挑戰大家容忍的極限,但是任何人都沒有能力動用全球力量,但是逐漸走弱是可以預期的後果,所有的美元都不會有人對其作最後的償付義務。美元走完全弱之後,幾乎不大可能再出現統治世界的虛假信用支票。世元是人們普遍期望的一種構想而已,如何下一步實踐,我們拭目以待。 正常關系
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和凈進口國,石油價格上漲無疑會給美國的經濟帶來負面的影響,並導致美元實際匯率的波動。從歷史情況來看,歷次石油危機都造成了美國經濟的衰退,並且是導致美元實際匯率波動的主要原因。但是對美元實際匯率走勢的分析將不同於前述對一般石油進口國的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國際石油交易都是以美元計價和結算的,油價的上漲意味著對美元支付需求的上升,因而美元仍有可能繼續保持強勢貨幣的地位,從而使分析變得復雜。
學者的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均表明石油價格的波動是導致美元實際匯率變化的主要因素。概括而言,石油價格的大幅上漲主要通過以下三種途徑對美元名義匯率產生影響,進而影響美元實際匯率水平的波動。
首先,油價的上漲會全面提高生產資料成本和生活成本,從而導致通貨膨脹水平的上升,而通貨膨脹又會提高名義貨幣需求從而導致國內信貸需求水平的上升,進而吸引更多的外資流入美國。國外資本的流入將導致美元匯率的上升。與此同時,美國國內的貨幣政策又常常會加強美元的升值過程,聯儲往往在石油價格上升的初期採取提高利率等緊縮性的貨幣政策來控制通貨膨脹水平,這樣利率水平的升高會吸引更多的國外資本流入從而導致美元名義匯率的上升。
其次,油價的上漲使得石油輸出國的貿易出現盈餘,以美元為主的外匯儲備增加,產生所謂的」石油美元」,這些石油美元出於逐利的需要會進入國際金融市場大量購買美元資產,進而導致美元名義匯率的上升。
第三,油價的持續上升會導致世界經濟的衰退,使得石油進口國的國際收支出現不確定性,因而這些國家紛紛提高他們外匯儲備中的美元資產比率來維持匯率的穩定,這就進一步提高了對美元的需求,導致美元名義匯率的上升。在上述三方面影響機制的綜合作用下,美元在面臨石油價格上漲時出現名義匯率水平上升的情況。在名義匯率上升的情況下,實際匯率水平的變化取決於美國國內的物價水平與國外價格水平之比。由於美國的石油消耗比其他國家要大,因此油價上漲對美國一般物價水平的影響程度要比其他國家大。這樣相對物價水平的上升與名義有效匯率的變化方向一致,因而在油價上漲時,美元的實際匯率水平將會上升。
當因為需求或者政治因素導致國際原油價格上漲時,由於高度依賴進口原油的美國經濟會出現衰退。為了保護國內利益,作為世界貨幣,美金可以透過貶值促進出口以刺激國內經濟增長。但專業的投資者為了避免美金貶值所帶來的損失,會選擇在期貨市場上買進大宗商品,如原油,黃金或者農產品以抵消貨幣貶值所帶來的價值損失。而這種投機又會進一步推高大宗商品期貨價格,而過高的期貨原油價格又會加劇生產者的憂慮並進一步打壓美國經濟,造成投資者預期降低和經濟環境惡化,反映在股市上就是股市下跌。而下跌的股市又會進一步加劇惡性循環,資金逃離,推高期貨,最終導致通脹。為了避免這種惡性循環,各國央行往往要採取行動已控制貨幣的供應來避免貨幣匯率過分波動。
非正常關系--美元走弱反向推高油價
美國經濟下滑,用油減少,需求減少,油價下跌。但是另一方面,美國經濟下滑,美元貶值,石油以美元計價,所以,美元跌,油價漲。
分析人士認為,油價漲勢主要因美元走弱,而非供求關系變化。截至10月13日北京時間19:00,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原油期貨主力11月合約報82.62美元/桶,上漲0.95美元,漲幅為0.66%;倫敦布倫特(IPE)原油期貨11月合約報84.30美元/桶,上漲0.78美元/桶。
美元持續貶值是幕後推動力量。分析人士認為,受益於美元走弱,大宗商品作為替代投資品的吸引力逐漸增加,國際油價與美元也越發明顯地呈現負相關走勢。
(拓展)
作為一種世界貨幣,美元的升值與貶值在一定程度上受制於市場經濟,即由貨幣的供應和需求所決定;而原油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能源,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動力和基礎,沒有其它有效能源可以替代。那麼,美元和石油之間到底有沒有關系?如果有的話,又是何種因素在潛意識地作出主導呢?
美元與原油關系的由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系隨著法國、德國、英國在戰爭中受到重創而走向崩潰的邊緣。而與其相提並論的美國不僅毫發無傷,還在此次戰爭中受益匪淺。在布雷頓?林體系會議上,他以「雄霸天下」的姿態獨裁地將傳統抵禦通貨膨脹的貴金屬——黃金的價格固定在了每盎司35美元,從而掌握了世界貿易體系。但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由於經濟危機的蔓延,美元開始大幅度地貶值,而美國在出現貿易赤字的時候卻無法履行此前會議上的承諾——兌換黃金的業務。但各國政府和主要銀行之間還是將黃金的結算貨幣定位在美元身上,這使得美元匯率與黃金價格的走勢出現了負相關性——作為各國外匯儲備的美元一旦貶值,就會使得各國政府拋出美元換回具有保值性的黃金,從而使得金價上揚。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元與黃金的固定匯率終於無法再實施下去了。1975年,「以自我為中心」的美國又尋覓到了符合自己利益的關系——與原油掛鉤,於是與歐佩克(包括伊拉克、伊朗、沙特、委內瑞拉等原油出口大國)進行多次磋商,終於達成了只以美元進行原油貿易的協定。也就是說,美元成了國際原油計價和結算的貨幣,原油價格的上漲會增加市場對美元的支付需求,從而使得美國的名義匯率上升。而與此同時,美國也同樣是世界上的原油消耗大國,所以,美元的實際匯率也會跟著上漲。這就使得市場上產生了以下情況:買入美元→買原油→原油支付需求增加→匯率上揚。這本是一件利好美元的事情,可物極必反,事實上,原油價格的不斷上漲,卻為美元匯率的上漲帶來了壓力,即原油價格上漲→各行各業的運營成本增加→其它商品價格上漲→居民的消費成本加大→盡量減少消費需求→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美國經濟呈現放緩乃至衰退跡象→匯率下降→美元貶值。
而美元的貶值雖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美國的出口以及刺激市場的投資活動,但卻降低了以美元計價的原油生產國增產來抑制油價的意願,並帶高油價,即美元貶值→以美元計價的原油價格下挫→原油生產國減少產量(市場需求不曾降低)→原油供不應求→油價上漲→刺激市場的投機活動→推高油價→美元匯率走強。為此,美元與原油的關系在不經意間開始了類似「蹺蹺板」似的負相關征程。
如今的美元與原油
對比以上歐元/美元與原油價格的走勢圖,我們可以發現:2008年2月初,原油價格和歐元/美元匯價雙雙出現下跌的行情;此後,當原油開始形成多頭,且全力上沖的時候,歐元/美元也不甘落後,均線系統呈多頭排列,匯價持續了一個多月的上揚行情;直至近4月份的時候,原油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整理過程,而無獨有偶,歐元/美元的匯率也跟著進入了休整期;但當原油整裝待發、一飛沖天的時候,歐元/美元的匯率也開始蓄勢前行,創下新高。一波又一波,一浪又一浪,原油價格和歐元/美元的匯率總是處在「如影隨形」的狀態中。
7月中旬,在原油價格沖高的帶動下,美元的匯率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而「房地美」和「房利美」兩家公司的巨額虧損,又給了深受傷害的美國經濟重重一擊,美元也再次淪落於被大幅拋售的境地。正當市場猜測美國經濟是否能夠「絕處逢生」之時,原油價格的沖高回落讓美元匯率再次回歸原有區間,兌歐元展開了一場生死決斗,直至筆者截稿為止,這場戰斗仍未分勝負。看來,在油價這匹「野馬」還未脫韁之前,美元反彈或許還存在一線生機。 縱觀當前的美元和原油,兩者之間「此起彼伏」的關系已經相對固定,但我們不能忽視的是,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原油總有一天會消耗殆盡,而與之相生相剋的美元,是否會隨著「對手」的消失而長居蹺蹺板的底座或是高峰?同樣,如果美元持續貶值,使得原油生產商們不再受制於與美國的協議,採取以歐元等貨幣來對原油進行計價的話,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將很可能被其它貨幣取代。為此,美元要想繼續被萬人所躬,就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一方面讓低迷的美國經濟重振雄風,再展輝煌;另一方面,美國必須明白「先知先覺」的道理,在原油並未真正消耗殆盡之時,尋覓一種新的資源來取而代之,就像1975年原油代替黃金那樣。
F. 原油貨幣是什麼
原油貨幣是一種特殊的貨幣形式,主要以石油作為價值衡量和交易媒介。以下是關於原油貨幣的具體解釋:
原油貨幣的概念
原油貨幣,顧名思義,與原油密切相關。它是一種以石油為基礎資產的貨幣體系,將石油與貨幣屬性結合,形成一種特殊的交易媒介和價值儲存工具。在某些石油生產國家或地區,由於其豐富的石油資源和穩定的石油產業,石油本身成為了重要的價值衡量標准,進而形成了原油貨幣。這些貨幣通常與石油價格掛鉤,或者直接以石油作為交易和支付的單位。
原油貨幣的特點
原油貨幣的主要特點在於其以石油為價值基礎。與傳統的貨幣不同,原油貨幣的價值與石油市場的供求關系密切相關。當石油價格上漲時,原油貨幣的價值也會相應增加;反之,當石油價格下跌,其貨幣價值可能受到影響。此外,原油貨幣的流通范圍通常局限於石油資源豐富的地方,因為這些地區的經濟活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石油產業。在這些地區,人們更傾向於接受和使用原油貨幣作為交易媒介和價值儲存工具。
原油貨幣的實際應用
在某些國家和地區,由於石油資源的豐富和石油產業的發達,原油貨幣得到了廣泛應用。例如,在一些中東產油國,由於大量的石油出口帶來豐富的外匯收入,這些國家可能會發行與其石油產業掛鉤的貨幣。在這種情況下,原油貨幣不僅用於日常交易支付,也可能成為國際交易的重要媒介之一。此外,在某些地區,原油貨幣還可以作為避險資產,用於對沖通脹和經濟波動帶來的風險。
綜上所述,原油貨幣是一種特殊的貨幣形式,其價值基於石油並廣泛應用於某些石油資源豐富的地方。這種貨幣的存在和普及反映了自然資源與貨幣體系的緊密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