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現在的伊拉克的石油產量已達到戰爭以前了嗎
現在的伊拉克的石油產量已經達到戰爭以前了。
伊拉克雄心勃勃,但是伊拉克的安全局勢仍然是一個大問題。僅在上個月就發生了兩次對石油管道的襲擊,伊拉克沒有適當的法律來決定如何分配石油財富。很多的公司不敢在伊拉克投資太多,該項目的發展緩慢。分析人士說,實際上,伊拉克可能在未來十年內將其日平均產量提高到600或700萬桶。
㈡ 伊拉克石油工業概況是什麼
伊拉克石油資源豐富,根據2008年BP世界能源統計,其已探明石油儲量約為1150億桶,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9.5%,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居世界第三位。伊拉克石油生產和出口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是伊拉克支柱產業,也是伊拉克戰爭後重整經濟的重要條件。石油和天然氣收入是伊拉克政府收入主要來源,占其GDP的60%和出口收入的90%。
一、伊拉克石油工業近況
伊拉克現有73個油田,其中超特大型油田6個、特大型油田17個、大油田20個。代表性油田有南部的魯邁拉油田和北部的基爾庫克油田,目前約45%的石油產量來自魯邁拉,20%多來自基爾庫克。受伊拉克戰爭和國內局勢影響,伊拉克國內油氣勘探成果不豐。2006年6月,伊拉克在扎格羅斯山脈獲得1個石油發現,其Tawkel井的測試日產量為5000桶油當量,探明儲量約為1億桶,是自1993年以來最大的石油發現。2007年7月又獲得1個陸上天然氣發現,也位於扎格羅斯。
二、伊拉克投資環境分析
2003年伊拉克戰爭後,在美國推動下,伊拉克歷經臨時管理委員會、臨時政府時期、過渡政府時期,直至2006年5月20日成立的戰後首屆民族團結政府。5年以來,伊拉克恐怖暴力事件接連上演,宗派沖突愈演愈烈,民族矛盾日益尖銳,國內局勢日漸混亂,而新政府未能對動盪不安的局面取得有效控制。2008年,伊拉克在經歷了3個月的相對平靜之後,7月再次掀起暴力高潮。北部石油重鎮基爾庫克的爆炸造成200多人傷亡,首都巴格達的3起連環爆炸造成數十人死傷,伊拉克再次成為恐怖襲擊的重災區。暴力事件的回潮再次說明伊拉克局勢動盪的根源依然存在。
伊拉克戰爭打碎了伊拉克原有的國家機器。戰後美國扶植的幾屆政府雖經選舉產生,但政府內部各派都只代表各自利益,對重大問題難以達成一致,大大削弱了執政能力。伊拉克民眾反美情緒高漲,反美活動持續不斷,是伊拉克暴力事件的根源之一。伊拉克政府早在2007年2月就通過了《石油天然氣法》草案。草案規定:成立國家石油公司負責管理國內石油相關事務;石油收入上繳國庫再按人口比例在全國各省平均分配;油氣資源向外國石油公司開放,合作方式依據產品分成協定,即外方在合同初期獲75%的利潤,待收回開采成本後按20%提取利潤。草案旨在以公平方式使伊拉克人人享有石油資源帶來的利益,同時吸引外國投資振興伊拉克經濟。但各派在石油利益分配等關鍵問題上難以達成一致,致使石油法草案至今未獲議會通過。
伊拉克是一個伊斯蘭國家,95%的人信仰伊斯蘭教,其中遜尼派穆斯林佔40.5%,什葉派穆斯林佔54.5%,北部庫爾德人大多屬遜尼派。遜尼派、什葉派和庫爾德人是影響伊拉克政壇的3個主要族群。占人口少數的遜尼派生活在油氣資源貧乏的伊拉克中部和西北部,長期處於主導地位。什葉派分布在石油資源豐富的伊拉克南部和巴格達西部。庫爾德人居住在富含石油資源的北部地區,雖屬遜尼派,但因強烈的民族獨立願望多次與中央政府對峙沖突。石油利益分配問題是派別間沖突迭起的重要誘因之一。伊拉克北部庫爾德一直是外國公司垂涎而又不敢涉足的地區。庫爾德自治區無視中央政府,自行通過法律與一些國際石油公司簽訂了15份石油勘探及輸出合同,激怒了巴格達政府,多次強調合同違法,並把這些公司列入永不合作黑名單。為獲取更多利益,英美介入伊拉克政府石油天然氣立法,草案取消了原先伊拉克政府對石油的控制權,對外國石油公司開放油氣資源,其中條款明顯有利於美國等西方石油公司,引起舉國上下一片反對聲。草案法規定,65個油田交由外國公司開發,採用產品分成模式,協議期長達20~55年,兩階段的分成比例高達75%和20%。伊拉克專家認為產品分成協議一般適用於開采前景不樂觀、生產成本高的高風險油田,不符合伊拉克的油田情況。縱觀中東其他石油生產國,大多採用技術服務或有限產品分成模式。多數伊拉克人擔憂若草案通過,伊拉克石油資源將落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石油公司掌控中,因此伊拉克國內不滿和反對的聲音很大。
伊拉克政府90%以上的財政收入來自石油,蘊藏在伊拉克地下的豐富石油資源被看做是重新振興這個戰亂國家的最大資本。因此石油工業重建,增加石油出口收入是伊拉克政府最迫切想要解決的難題。但受各種因素影響,伊拉克石油工業重建進程緩慢。影響伊拉克石油工業重建進程的首要因素是安全穩定問題。盡管戰爭已經結束,但武裝分子對輸油管道、電力設備等設施的不斷襲擊,使國內安全形勢持續惡化,石油生產與出口未能按預期速度恢復。伊拉克石油部一直忙於維護不斷遭到襲擊破壞的油田設施,加強石油設施及人員的保安工作。2007年7月以來,投資約3400萬美元建設的安全體系對於防止伊拉克境內石油生產和加工設施遭襲發揮了重要作用,推動了原油產量的持續回升,這對持觀望態度的外國公司來說無疑是一條好消息。因此只要伊拉克國內局勢穩定,安全生產有保障,外資引進易如反掌。石油天然氣法的遲遲不出台也是伊拉克石油工業重建步履維艱的主要因素。在開放油氣資源吸引外資、與外國公司合作模式上,因無法律依據可依,工作難有進展。伊拉克許多在產老油田超強度開采,又歷經戰亂,設備年久失修,管理技術水平低,急需大量資金進行大規模維修和更新改造。伊拉克現有煉廠均建於20世紀70年代,同樣存在技術落後、設備陳舊、煉油能力低等問題,且大部分曾遭到戰爭破壞,需要注入大筆資金。總之,伊拉克石油工業重建面臨巨大資金壓力。
美國劍橋能源研究協會的報告顯示,目前只有10%的伊拉克石油儲量被勘探確認,而確認的資源中也只有17%的油田得以開發。伊拉克的石油儲量為1150億桶,估計可能遠超過此數。伊拉克石油開發條件優越,具備油層厚、油田大且分布集中、產量高、開采成本低、運輸便利等一些其他國家不具備的有利條件。2008年3月,伊拉克內閣經過會議討論,批准石油部與外國公司簽訂為期兩年的「技術支持協議」,藉助外國公司的專業技術和人力支持,提高5個在產油田的原油產量,實現2008年300萬桶/日的目標產量。約有150家公司申請參加招標,而伊拉克與英美的幾個石油大公司則舉行單獨談判。2008年4月,伊拉克石油部宣布了首批通過資格預審的35家公司名單,拉開了伊拉克石油工業由完全國有化轉向部分對外開放的序幕。名單顯示有4家中國公司入圍,分別為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和中國中化。此次入圍將成為中國進入伊拉克乃至中東地區油氣資源布局的切入口。早在1997年中國石油就與伊拉克簽訂了阿赫達布油田開發協議。而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中國中化一直在伊拉克尋找油氣資源的合作機會。在入圍資格預審的35家公司中,英美等西方石油企業占據了23家。2008年6月30日,伊拉克石油部部長沙赫里斯塔尼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美國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英荷殼牌石油公司,BP公司、法國道達爾石油公司和美國雪佛龍石油公司中得頭彩,獲得短期服務合同。與此同時,2008年6月,伊拉克石油部宣布國內6座油田和2座氣田面向全球招標,以提高全國石油產量。這6個油田分別是:巴士拉省魯邁拉油田、基爾庫克省基爾庫克油田、基爾庫克省巴伊哈桑油田、巴士拉省祖拜爾油田、米桑省米桑油田和巴士拉省西佔爾納油田。此外西部的阿卡茲氣田和東部的阿卡茲氣田也在開放名單上。伊拉克政府在原有35家公司名單中又追加了剛通過資格預審的6家公司,共計41家公司獲准競標。6月,伊拉克石油部首次發布在魯邁拉油田和盧海斯油田兩口深勘探油井鑽井作業的招標通知;8月,石油部又重新發出招標邀請。2009年中國石油與英國石油公司正式和伊拉克簽署合資開發伊拉克最大油田——魯邁拉油田。這一系列的招標活動標志著伊拉克石油工業由完全國有化向對外開放走出了一步,盡管開放程度有限,合同也僅局限於短期技術服務。
伊拉克政府要發展石油工業,外資的作用必不可少,同時也基於國內安全局勢的改善。不能指望各派別在短期內消除分歧,對石油法草案達成一致,但石油收入畢竟是伊拉克重振經濟的最大資本,最終各方會達成協議,允許外資進入石油領域。由於伊拉克海岸線
㈢ 伊拉克石油儲量排名第幾為什麼,請說明原因
排名第三
伊拉克官方4日更新該國石油探明儲量,由原先的1150億桶增長至1431億桶。如果這一數字得到確認,將使伊拉克石油探明儲量超過伊朗,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和委內瑞拉,躍居全球第三。
探明儲量上升或可使伊拉克在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獲得更多出口配額,從而獲取更多外匯,用於戰後重建。
新探明
伊拉克石油部長海珊·沙赫里斯塔尼4日說:「伊拉克已探明可開採石油儲量為1431億桶,不可開採的探明石油儲量334.86億桶。」
沙赫里斯塔尼說,在可開采探明儲量中,71%位於南部地區,9%位於中部地區,20%位於北部地區,但不包括北部庫爾德地區。
他說,探明儲量上升歸功於西古爾納油田和祖拜爾油田探明更多儲量。
伊拉克石油部說,西古爾納油田現階段探明石油儲量達430億桶,按儲量計,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油田。
依照歐佩克公布的石油探明儲量數據,伊拉克探明儲量獲得24%的激增後,已超越伊朗成為全球第三大石油儲量國,僅次於沙特和委內瑞拉。
㈣ 中國在伊拉克的石油項目情況究竟如何 中國真的是伊拉克石油最大受益國嗎
1、中國石油目前在伊拉克的石油開發項目:艾哈代布、哈法亞、魯邁拉、綠洲石油;主要是和歐美石油公司合資投標,從伊拉克政府所屬石油公司取得區塊進行開發。開發模式:服務費模式。指的是,伊拉克政府給出指標,例如日產200萬桶。在開發初期直至200萬桶之間,只有投入沒有任何收益;達到200萬桶每天後,每桶伊拉克給開發公司服務費若干(參考艾哈代布油田,是每桶約6美金)。2、石油工程項目:艾哈代布、馬季奴恩、魯邁拉、哈法亞、巴德拉、格拉夫等。主要是進行石油長輸管道建設或者地面儲罐區建設。業主為中石油、殼牌、俄羅斯天然氣、馬來西亞石油等。模式為業主發標,承包方(中石油管道局)為EPC承建方,賺取勞務費。3、中國石化:抱歉,沒接觸過中國石化。據說中石化在伊拉克北部庫爾德區有油田開發項目。但是也因為中石化和庫爾德自治政府私自簽訂石油開發項目,中石化被伊拉克政府排除在中央政府控制區石油開發項目之外。4、是否是最大受益國:至少從表面來看,中石油在伊拉克區塊不少,面積很大,乾的熱火朝天。實際上,由於上述收益模式(服務費),個人認為中石油不過是在變相賺取勞務費而已,且前期投入巨大,收益時間不確定,到目前止中石油進入伊拉克10年,實際收益不確定正負。5、請不要談什麼石油安全之類的話。沙特石油最大的進口國是中國。沙特是美國在中東的鐵桿盟友。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