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一個人能挖多少方
擴展閱讀
為什麼中石油加油不打折 2025-02-06 10:49:19
蒙版漸變工具怎麼換背景 2025-02-06 10:39:05
中國的石油多少噸 2025-02-06 10:33:30

石油一個人能挖多少方

發布時間: 2025-02-06 08:22:38

❶ 地球的石油能源。還能讓我們用多久

都說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如果不加以節約使用的話,用不了多久就會枯竭。然而實際上呢,現如今的石油非但沒有枯竭,反而越來越多,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石油會枯竭嗎?

在上個世紀50年代時,著名的地質學家馬里恩·金·哈伯特日提出了 石油將會在未來枯竭, 並且他根據當時的情況以及預測,畫了一個鍾形曲線圖,在這張圖中,石油產量將會在1970年左右達到高峰,之後會越來越少,直到枯竭。

最開始,他的理論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但後來,地球上可供開採的石油真的變少了許多,於是人們將石油會枯竭開始大肆宣揚,深入民心。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石油開采量並沒有真的減少, 又過了幾年之後,石油的產量不斷沒有減少,反而一直在上升。

在隨後幾十年裡,由於探測技術提高,以及礦井開采難度降低,越來越多的油田被發現,可供人們使用的石油也越來越多,人們每年開採的石油儲量越來越多。

除此之外,美國還開發了頁岩油,導致石油產量進一步提高,因此中東和俄羅斯才想要降低石油價格,抵制美國頁岩油的開發。

也就是說,根據目前的現狀來看,石油產量非但沒有降低,反而越來越多。

而且,石油實際上是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而這些物質含碳量極高, 是碳-氧循環中的一環。 也就是說,只要地球生物不滅絕,地球就能夠持續不斷地製造石油。由此可見,只要地球還有生物,石油就不會枯竭。

石油的儲備量

石油的儲備量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一成不變的,而是會隨著人類探測技術的提高而增加。事實上也果真如此, 最近這些年來,已探明的石油儲量逐年增加。

而且,很多油田被關閉並不是油田沒油了,而是油層較深,或者是含油量不高,導致開采成本急劇上升。此時繼續開采該油田需要較高的投資,但回報率較低。

而開采含油量豐富的、淺層的新油田不僅投資更少,而且回報率更高,因此很多石油公司寧願關閉虧本的老油田,然後去開發新油田。

從這些來看,石油產量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低,而是不斷地提高。

為什麼要發展新能源?

既然石油不會枯竭,那為什麼各國還在大力發展新能源呢?關於這件事,其實有兩點重要原因。

首先是石油分布不均勻,而且開采難度不一。 在一些開采難度較低,且量大的地方,當地可以用最少的投入,就可以獲得大量的石油;而在開采難度較高的地區,當地開採石油的成本就會顯著上升。

雖然每個國家開採石油的成本不同,但是在國際原油市場上,開採石油成本低的更有市場,因為它即使以很低的價格出售仍能夠盈利,但其他國家卻只能賠本。

因此,很多國家雖然也在開採石油,但開採的越多,虧損越多。但如果自己不開採石油,那相當於把經濟命脈交給了其他國家,原因是別國可以通過斷供石油來威脅本國經濟發展。所以在一些國家,開發石油也不是,不開發石油也不行。

另外,石油在燃燒時,會釋放大量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導致全球變暖的發生。而全球變暖又威脅著地球生物的生存,所以,聯合國對各國的碳排放量有一定的要求。

正是因為如此,各國才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技術,比如:風能、水能、太陽能等。但是新能源技術想要完全取代石油,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努力。原因很簡單,一些設備無法連接新能源技術,比如:使用石油作為動力的車子,無法使用電能驅動。

另外,目前的新能源所提供的能量,還無法全部代替石油。人們還需要不斷提高新能源的轉換效率,提高能量使用率,才能夠盡快擺脫對石油的依賴。

總結

地球上目前的石油儲備量,能夠供人類用很長一段時間。但由於石油屬於化石能源,在使用時會帶來環境問題,所以目前各國都在大力發展新能源。

石油能用50年左右,這是小油瓶在課本上學過的內容,小油瓶也曾經一度深信不疑,但是大學選擇油氣類專業學習之後,認識也隨之改變。小油瓶想說隨著石油工業勘探開發技術的發展和地質認識的不斷提升,石油資源再使用100-200年問題應該不大,理由如下

1、廣義石油資源包括哪些?

大家通常說的石油是油氣類資源的統稱,根據儲藏形式和油品的不同,石油資源可劃分為兩種:常規石油和非常規石油(重質油、稠油、頁岩油、緻密油等)。天然氣資源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劃分,常規天然氣和非常規天然氣(包括近10年來最火的頁岩氣、緻密氣、煤層氣、可燃冰等等)。

這些石油資源僅僅是人類目前為止已經發現的種類,或許隨著認識的不斷提高,人類在未知領域和未知區域發現新的石油資源種類也未可知。

2、現有認識程度下全球還有多少石油資源?

那麼我們可以計算出,全球剩餘的常規石油可采儲量為4523億噸,國內一般取1255立方米天然氣=1噸原油,天然氣已采出62.9萬億方約等於501億噸,剩餘天然氣可采儲量為4381億噸。

此外按照每年油氣勘探提交的儲量增加比計算,未來常規石油和天然氣待發現資源量達3065億噸

隨著勘探開發技術的提升,除常規油氣資源之外,非常規油氣資源也是油氣資源的重要補充,據統計全球非常規油氣資源可采總量為5834億噸

目前非常規油氣中勘探成本最低,最有效益的就是頁岩氣了,在美國頁岩氣成本已經降到很低了,相當於桶油28.3-42.5美元,已經做到了比中國東部老油田桶油成本還低,近10年來中國也加大了頁岩氣的勘探開發力度,已經先後建起了涪陵和威遠兩大頁岩氣生產基地,據報道在鄂西又發現了地質資源量達11.68萬億立方米的頁岩氣資源。

除了頁岩氣領域發現之外,目前中國在海域天然氣水和物(可燃冰)成藏理論創新與開發技術上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2017年中國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首次可燃冰試採取得成功,標志著中國已經具備這種古老又年輕的資源開發能力了。為什麼說可燃冰是既古老又年輕的資源呢,古老在於其形成的地質年代久遠,年輕在於人類對其發現和研究時間較晚,因此他又被稱作未來能源。

這種未來能源潛力巨大,就儲量而言,可燃冰非常豐富,約是剩餘天然氣儲量的128倍,其有機碳總資源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天然氣炭含量的兩倍。僅海底探查的可燃冰分布量,可供人類使用1000年。

3、石油資源可以用多少年?

有了已知剩餘資源量,再有每年全球資源消耗量,這就是個簡單的計算題了

根據推算,全球剩餘的石油可采資源量約為9000-10000億噸,按照全球原油產量43.82億噸推算,全球石油還可以開采200年時間;

按照全球5.3萬億方的天然氣產量,全球天然氣可采160年以上。

千帆競渡,百舸爭流。在當今能源 科技 日新月異的背景下,相信人類必定能發現更多的油氣資源種類,有效提升目前老油田並不是很高的採收率,油氣資源在近200年還能一直持久,像炫邁一樣,根本停不下來!

很早以前就有所謂的石油枯竭論,或者是資源有限論。

其主要觀點如下:

1)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

2)人類如果按照現在的速度使用,用不了多久就會用完的;

由於石油對現代工業的極端重要性,所以很多人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石油還能用多少年?有人估計,如果現在地球上人不再勘探新的油田,且消費保持不變,那麼還能夠用50年(BP石油公司在2017年6月份發布了《2017年世界能源統計報告》,2016年底全球世界原油探明儲量為2707億噸,比上一年增長0.9%,儲采比為50.6年。)。實際上類似還有很多估計,大約是幾十年到幾百年的時間,但是實際上這種估計都是非常不靠譜的。

但是實際情況如何呢?

每年原油存儲量增長比每年的原油消費增長要多的多 。

而且每年的原油消費都是變化的,比方說,近五十年來,原油的消費已經翻了很多倍,如果50年前估計的話,可能早就用完了。

比方說,1987年,全球原油已探明儲存量930億噸,全球原油產量為30.92億噸,由此推出當時開采年限為「僅為」30年左右。而實際上,2017年最新的數據顯示已探明的儲存量為2707噸,接近三倍。

2017年,原油的日均消費接近1億桶,約為1300多噸 。

另一方面世界能源結構也在發生變化,新能源正在逐步被發現和替代。原油的重要性在下降。但 是中短期內,原油的地位不容動搖 。


雖然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原油的邊際採收成本正在提高,如頁岩氣;因為簡單的油已經被採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很多都是採收成本更高的。不過技術也是在進步的,技術進步將會緩解這種情況。但是究竟能不能跟上速度呢?還不好說,但是不用太擔心 ,能量是守恆的 ;


能源是一門學問,要想真的弄懂,還有很多要學習的部分。就個人來說就不用擔心原油能不能用完了,反正這輩子是用不完的了。 發展中的問題自然會在發展中得以解決 。自有專家來解決這些事情。

正如著名的沙烏地阿拉伯前石油部長艾哈邁德·扎基·亞馬尼在談及能源轉型的未來時所預言,「石器時代的終結並非因為石材的耗盡,而石油時代也將在原油枯竭之前終結」。

❷ 石油開采小常識

1. 關於石油的知識(簡單一些的)
石油知識———石油地質名詞解釋 油田------由單一構造控制下的同一面積范圍內的一組含悶油藏的組合。

氣田------單一構造控制幾個或十幾個汽藏的總和。 石油------具有不同結構的碳氫化合物的混和物為主要成份的一種褐色。

暗綠色或黑色液體。 天燃氣----以碳氫化合物為主的各種汽體組成的可燃混和氣體。

生油層----在古代曾經生成過石油的岩層。 油氣運移--在壓力差和濃度差存在的條件下,石油和天然氣在地殼內任意移動的過程。

垂直運移--即油氣運移的方向與地層層面近於垂直的上下移動。 測向運移---即油氣運移的方向與地層層面近於平行的橫向移動。

儲集層-----能使石油和天然氣在其孔隙和裂縫中流動,聚集和儲存的岩層。 含油層-----含有油氣的儲集層。

圈閉----凡是能夠阻止石油和天然氣在儲集層中流動並將其聚集起來的場所。 蓋層----緊鄰儲集層上下阻止油氣擴散的不滲透岩層。

隔層----夾在兩個相鄰儲集層之間阻隔二者串通的不滲透岩層。 遮擋----阻止油氣運移的條件或物體。

含油麵積----由含油內邊界所圈閉的面積。 油水邊界----石油和水的接觸邊界。

儲油麵積-----儲油構造中,含油邊界以內的平面面積。 工業油氣藏-----在目前枝術條件下,有開采價值的油氣藏。

構造油氣藏-----由與構造運動使岩層發生變形和移位而形成的圈閉。 地層油氣藏-----由地層因素造成的遮擋條件的圈閉。

岩性油氣藏-----由於儲集層岩性改變而造成圈閉。 儲油構造-----凡是能夠聚集油,氣的地質構造。

地質構造-----地殼中的岩層地殼運動的作用發生變形與變位而遺留下來的形態。 沉積相----指在一定的沉積環境中形成的沉積特徵的總和。

沉積環境-----指岩石在沉積和成岩過程中所處的自然地理條件、氣候狀況、生物發育狀況、沉積介質的 物理的化學性質和地球化學要條件。 單純介質-----只存在一種孔隙結構的介質稱為單純介質。

如孔隙介質、裂縫介質等。 多重介質----同時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孔隙結構的介質稱為多重介質。

均質油藏-----整個油藏具有相同的性質。 非均質油藏-----具有不同性質的油藏,包括雙重介質油藏;裂縫西個油藏;多層油藏 彈性趨動-----油井開井後壓力下降,油層中液體會發生彈性膨賬,體積增大,而把原油推向井底。

水壓趨動----靠油藏邊水。底水或注入水的壓力作用把原油推向井底。

地質儲量----在地層原始條件下,具有產油氣能力的儲層中所儲原油總量。 可采儲量----在目前工藝和經濟條件下,能從儲油層中采出的油量。

剩餘可采儲量----油田投入開發後,可采儲量與累計采出量之差。 採收率-----油田采出的油量與地質儲量的百分比。

最終採收率----油田開發解束累計採油量與地質儲量的百分比。 采出程度---油田在某時間的累計採油量與地質儲量的比值。

採油速度----年采出油量與地質儲量之比。 原油密度----指在標准條件下(20度,0.1MPa)每立方米原油質量。

原油相對密度----指在地面標准條件(20度,0.1MPa)下原油密度與4度純水密度的比值。 原油凝固點----在一定條件下失去了流動的最高溫度。

原油粘度----原油流動時,分子間相互產生的摩檫阻力。 原油體積系數----地層條件下單位體積原油與地面標准條件下脫汽體積比值。

原油壓縮系數----單位體積地層原油在壓力改變0。1兆帕時的體積的變化率。

溶解系數----在一定溫度下壓力每爭加0。1兆帕時單位體積原油中溶解天燃汽的多少。

孔隙度----岩石中孔隙的體積與岩石總體積之比。 絕扮老冊對孔隙度----岩石中全部孔隙的體積與岩石總體積之比。

有效孔隙度-----岩石中互相連通的孔隙的體積與岩石總體積之比。 含油飽和度-----在油層中,原油所佔的孔隙的體積與岩石總孔隙體積之比。

含水飽和度-----在油層中,水所佔的孔隙的體積與岩石孔隙體積之比。 穩定滲流-----在滲流過程中,如果各運動要素與(如壓力及流速)時間無關,稱為穩定。

不穩定滲流-----在滲流過程中,若各運動要素與時間有關,則為不穩定滲流廳宏。 等壓線----地層中壓力相等的各個點的連接線稱為等壓線。

流線-----與等壓線正交的線稱為流線。 流場圖----由一組等壓線和一組流線構成的圖形為流場圖。

單相流動-----只有一種流體的流動叫單相流動。 多相流動------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流體同時流動叫兩相或多相流動。

滲透率----在一定壓差下,岩石允許液體通過的能力稱滲透性,滲透率的大小用滲透率表示。 絕對滲透率----用空汽測定的油層滲透率。

有效滲透率----用二種以上流體通過岩石時,所測出的某一相流體的滲透率。 相對滲透率----有效滲透率與絕對滲透率的比值。

水包油----細小的油滴在水介質中存在的形式。 油包水----細小的油滴在水介質中存在的形式。

供油半徑-----把油井供油麵積轉換成圓形面積後的圓形半徑。 地層系數----地層有效厚度與有效滲透率的乘積。

流動系數----地層系數與地下原油粘度的比值,表示流體在岩層中流動的難易程度。 導壓系數-----表示油層傳遞壓力性能好壞的參數。

續流-----油井地面關井後,井下仍有油流從地層中繼續流入井眼,這種現象稱為續流。 井筒儲存效應-----油井剛關井時所出現的現象。

折算半徑----把實際井的各個因素(不完善或超完善)對壓力的影響,變成一個由於某井徑引起對。
2. 石油開采時應注意什麼問題
石油開采是即地震勘探、鑽井完井交井以後,將原油從地層中開采出來進入油氣集輸系統的一個重要的資源能源行業。

在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從我國現有油田的情況來看,絕大多數不具備充足的天然能量補給條件,而且油田本身的能量不足以長期維持採油的需要。

在工業高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逐年增加的今天,保持科學的較高的採油速度和較高的原油採收率尤為重要。 石油開采受著區域地質條件的控制,並分布在含油氣盆地之內,含油氣盆地是一定的地質歷史時期內,受同一構造格局控制的,具有共同發展歷史的統一沉降區。

原油開采是集採油、井下作業、注水、集輸為一體的工藝過程。建國前我國僅有以玉門油礦為代表的工藝比較落後的一些小油區。

對石油大規模勘探開發是從建國後六十年代大慶、大港、勝利、遼新等大的油氣田。油氣田遍布全國,已經具有相當大的規模和生產能力,無論是生產工藝和石油開采都具有世界先進水平。

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但是,由於四十多年的原油開采,造成老油區資源能量的嚴重不足,給地面環境帶來了嚴重污染,這些矛盾制約了生產的發展,引起了我們對石油開采過程中特別的關注。

因此節約和利用資源、能源、降低消耗,在石油開采過程保護好環境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簡單的工藝過程 石油開采方式有自噴採油和機械採油,自噴採油是由於地下含油層壓力較高,憑其自身壓力就可以使原油從井口噴出的採油方式。

機械採油則是利用各種類型的泵把原油從井中抽出,目前我國石油開采以機械採油為主。不同的地質情況不同的油品性質採用不同的機械開采方式。

對粘度小於50毫帕斯卡.秒,密度小於0.934的原油(稱為稀油),一般用常規開采。對粘度大於50毫帕斯卡.秒,密度大於0.934的原油(稱為稠油),一般用熱力採油,即採用熱蒸汽吞吐、摻稀油及伴熱的採油方式。

以遼河油田為例,氣候寒冷是北方冬季的特徵。油質除一部分稀油外,大部分油質為稠油和特稠油,由於原油重質成份多,粘度大,相對密度大,在油藏條件下原油幾乎不能流動,無法用常規的方法開采,給生產和環境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我們油田採用熱力採油、稀釋、乳化降粘方式開采。 稀釋開采:即將一定量粘度小的稀油加入稠油中,降低粘度。

熱力採油:即蒸汽吞吐、蒸氣驅,就是對油層注入高溫高壓蒸氣,加熱油層里的原油,使原油的升高,粘度降低,增加原油的流動性,推動油層里的原油流向生產井。另外注入蒸氣對油層加熱後,蒸氣變成熱水流動,置換油層里原油滯流空隙。

原油受注入蒸汽加熱,其中輕質成分將氣化,烴體積膨脹也會將原油推流到生產井。 乳化降粘:即將含有表面活性劑的水溶液混入稠油中,並在油管和抽油管表面上形成親水的潤濕表面。

大大降低油流時的阻力,使油能夠正常開采出來。 二、塬油開采過程中的環境因素分析 由於石油開采是一個從地下獲取資源的過程,地質條件及地下的情況是石油開采中的決定因素。

雖然石油開采是最終獲取資源的活動,但是各種相關工藝如鑽井。各種井下作業等對石油開採的地下地質情況。

地面有直接的聯系的影響。因此在考慮環境時也應做為石油開採的環境因素一並考慮。

同時考慮了三種狀態,三種時態和六個方面。 1. 石油開采生產過程中的環境因素(包括正常異常緊急情況)。

2. 資源能源的使用在工藝的各個環節中都會涉及到,為方便分析,作為總的環境因素來考慮。 3. 原油做為石油開採的特徵污染物在每個工藝中也都會涉及到,因而也作為總的環境因素來考慮。

三、主要生產過程的一些說明 1. 石油開采企業應對採油生產之前的鑽井和採油生產中的各種油井作業的相關方提出的管理要求,在各種設計中應了解施工中的基本環境因素和環境影響,國家對它的法律法規要求。並在預以充分的注意,採取事先預防。

由於石油開采涉及地面環境和地下地質情況,從鑽井到採油,井下作業,外輸都存在泥漿處理、油品泄漏、原油落地。原油脫後水回注、烴類揮發,化學品葯劑使用,有害固廢處理、井噴、火災等重要環境因素,如果逢值訊期控制不好,一旦事故發生就會導致大氣、水體、土地、養殖業等的污染,伴隨而來的就是環保糾紛經濟賠償,影響了企業正常生產,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因此在石油開采過程中應特別強調安全生產,環境保護,遵守法律法規等。 2. 在原輔材料的選擇上、施工的設計上,都要求符合清潔生產,盡一切努力考慮清潔的工藝技術,使用無毒無害的清潔原材料,清潔的工藝流程、清潔的節能設備,以避免在生產過程中,運輸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對人體的損害。

應該預防在先,作為污染預防不能只採用末端治理,應在生產的源頭考慮預防污染的問題,並在生產過程中,各種工藝、各個環節都應考慮清潔生產的要求,這樣才能保證全過程式控制制。 3. 對有毒有害化學品等,在鑽井、採油、井下、集輸過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使用,要求按照MSDS的要求分類存放,對人員進行安全教育,盡量採用危害小的化學品,以免造成對人員損害和環境的污染。

4. 工藝及生產過程中的環境因素。在石油開采中,由於特定的地。
3. 石油基礎知識
石油,也稱原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

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 ~ -60°C),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C以上,可溶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

它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氫(11% ~ 14%),其餘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銻等)。由碳和氫 化合而形成的烴類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佔95% ~ 99%,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對石油產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應盡量除去。

不過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區分很大。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

石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劑、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今天88%開採的石油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為化工業的原料。

由於石油是一種不可更新原料,許多人擔心石油用盡會對人類帶來的後果。 生成生成生成生成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在現今已發現的油藏中,時間最老的可達到5億年之久。

在地球不斷演化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有一些「特殊」時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後,構成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沉澱物等物質混合組成沉積層。由於沉積物不斷地堆積加厚,導致溫度和壓力上升,隨著這種過程的不斷進行,沉積層變為沉積岩,進而形成沉積盆地,這就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質環境。

伴隨各種地質作用,沉積盆地中的沉積物持續不斷地堆積。當溫度和壓力達到一定程度後,沉積物中動植物的有機物質轉化為碳氧化合物分子,最終生成石油和天然氣。

歷史起源歷史起源歷史起源歷史起源 現代石油歷史始於1846年,當時生活在加拿大大西洋省區 的亞布拉罕·季斯納發明了從煤中提取煤油的方法。1852年波蘭人依格納茨·盧卡西維茨發明了使用更易獲得的石油提取煤油的方法。

次年波蘭南部克洛斯諾附近開辟了第一座現代的油礦。這些發明很快就在全世界普及開來了。

1861年在巴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煉油廠。當時巴庫出產世界上90%的石油。

後來斯大林格勒戰役就是為奪取巴庫油田而展開的。 19世紀石油工業的發展緩慢,提煉的石油主要是用來作為油燈的燃料。

20世紀初隨著內燃機的發明情況驟變,至今為止石油是最重要的內燃機燃料。尤其在美國在德克薩斯州、俄克拉何馬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油田發現導致「淘金熱」一般的形勢。

1910年在加拿大(尤其是在艾伯塔)、荷屬東印度、波斯、秘魯、委內瑞拉和墨西哥發現了新的油田。這些油田全部被工業化開發。

直到1950年代中為止,煤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燃料,但石油的消耗量增長迅速。1973年能源危機和1979年能源危機爆發後媒介開始注重對石油提供程度進行報道。

這也使人們意識到石油是一種有限的原料,最後會耗盡。不過至今為止所有預言石油即將用盡的試圖都沒有實現,所以也有人對這個討論表示不以為然。

石油的未來至今還無定論。2004年一份《今日美國》的新聞報道說地下的石油還夠用40年。

有些人認為,由於石油的總量是有限的,因此1970年代預言的耗盡今 天雖然沒有發生,但是這不過是被遲緩而已。也有人認為隨著技術的發展人類總是能夠找到足夠的便宜的碳氫化合物的來源的。

地球上還有大量焦油砂、瀝青和油母頁岩等石油儲藏,它們足以提供未來的石油來源。目前已經發現的加拿大的焦油砂和美國的油母頁岩就含有相當於所有目前已知的油田的石油。

今天90%的運輸能量是依靠石油獲得的。石油運輸方便、能量密度高,因此是最重要的運輸驅動能源。

此外它是許多工業化學產品的原料,因此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在許多軍事沖突(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海灣戰爭)中占據石油來源是一個重要因素。

今天約80%可以開採的石油儲藏位於中東,其中62.5%位於沙特 *** (12.5%)、 *** 聯合酋長國、伊拉克、卡達和科威特。
4. 石油怎麼開采
1、用鑽井機鑽個井眼到儲藏有石油的地層(也叫目的層)。

2、鑽到目的層後,下一層套管(直徑較大的鋼管),通過在管外與井壁之間注入水泥封固,防止不同深度的地層之間的液體互相流竄,也是防止油氣從其他地方泄漏,以上兩個步驟叫作鑽井。 3、在目的層下射孔槍,將套管射穿,並射進地層內,形成通道,使地層中的原油流入套管內(也就是油井內)。

4、如果井底的石油壓力夠大,石油就會從地下直接噴出井口,這種井叫做自噴井;如果壓力不足以使石油流到地面,就下深井泵將石油從井底抽出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