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期間美國對日本進行石油禁運,具體是怎麼回事
前因是蘇聯與德國爆發了戰爭
這促使日本最終下定決心與英美一戰,然後南進。
這時候日本控制了印度支那,美國作出石油禁運的反應。
根本原因是日本堅決地否定「門戶開放」與美國的利益沖突。凍結是早晚的事情
對呀,美國是還沒宣戰.但是日本早就想打美國了。是這個意思。
就好象你不想打我,但是我總想著怎麼打你一樣。呵呵
⑵ 二戰時,美國為什麼對日本實行石油禁運
日軍進駐越南是引發美國石油禁運的導火索,不南下是美國給日本設置的紅線,南下意味著侵犯歐美國家利益,歐戰爆發時日本宣布了中立,但是隨著日德結盟的進一步加強,美國對日本加強了警惕,後來天津租借事件、鼓浪嶼事件等等沖突使得美國逐漸認識到日本與西方沖突不可避免,必須打壓日本,支持英國、荷蘭和中國,才能捍衛美國在遠東的利益,石油、鋼鐵禁運和ABCD包圍網就是在這種形勢下開始形成的。
日本方面也也得出了「英荷不可分論」和「英美不可分論」,並且要想徹底解決國共對日偽後方的破壞行動、摧毀中國經濟,必須迫使各地租界地當局屈服,要想迫使重慶國民政府屈服,必須佔領印度支那北部,切斷中國經印度支那的國際運輸線,而佔領印度支那北部會引起美英荷三國的強烈反對,但是打敗國民政府,從對華戰爭中脫身是日本面臨的首要問題,為此只好冒險派第五師團強行從廣西進駐印支北部,截斷經廣西、雲南通往印支北部的通路。
⑶ 二戰期間,美國在宣戰以前就對日本石油禁運,是什麼原因
因為美國不想在中國投降以後再對日本作戰,所以逼迫日本在未解決「支那事變」(抗日戰爭)以前對美國宣戰,因為中國戰場可以牽制大批日軍,所以美軍在太平洋戰場就不用承受太大的傷亡。而在1941年中國已經獨立抗戰四年,國內資源和戰略儲備、武器儲備已經消耗殆盡,很難再獨立抗爭下去了。
當時日本的目的是稱霸世界,所以必然有與美國的「最終戰爭」。而如果日本北上進攻蘇聯,蘇聯便會腹背受敵,很有可能因此戰敗。如果蘇聯戰敗,德國便會佔領全歐洲。此時美國再參戰便會受到佔領歐亞大陸的日德兩國的左右夾擊,從而局面就會變得很艱險。
⑷ 為什麼美國從一個石油進口國變成了石油、天然氣出口國
1. 美國從石油進口國轉變為出口國的原因之一是其對原油需求巨大。長期以來,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然而,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由於美國支持以色列,導致中東產油國對美國實施原油全面禁運,使美國損失慘重。此後,美國開始限制原油出口,直到2015年奧巴馬解除禁令,美國才重新開始出口原油。
2. 近年來,美國原油產量飆升,彌補了其原油空缺。2018年11月,美國原油和成品油凈出口總量達到21.1萬桶/天,成為原油和成品油凈出口國。美國大量出口原油的原因之一是其頁岩油革命,使得美國原油產量大幅增加,實現了能源自給自足,並有能力出口。
3. 美國從原油進口國轉變為出口國的另一個原因是其想要搶占市場份額,掌握原油市場的話語權。美國在能源上已經實現了自給自足,並不斷擴大原油出口,使其在國際原油市場上占據更大的主動權。
4. 美國的頁岩油革命使得其原油產量大幅增加。頁岩油是一種分布廣泛、單井儲量低的石油資源。美國通過水力壓裂技術等先進技術,使得頁岩油的開采成本大幅降低,從而實現了大規模開采。
5. 美國對外出口原油的原因之一是其對外出口商品數額龐大,導致其有大量的石油可供出口。此外,美國也是石油儲藏大國,其開采出來的石油自己用不了也是拿出去賣掉。最後,美國在勾兌油市場賺足了暴利,也是其出口原油的原因之一。
6.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顛覆了世界格局。頁岩氣是一種分布廣泛、單井儲量低的天然氣資源。美國通過水力壓裂技術等先進技術,使得頁岩氣的開采成本大幅降低,從而實現了大規模開采。
7. 美國對外出口石油和天然氣的原因之一是其想要削弱能源對歐洲國家在對俄問題上的限制,深刻影響俄歐關系。如果美國向西歐國家出口石油和天然氣,將削弱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的能源依存度,從而影響俄歐關系。
8.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實現了能源獨立,不再依賴中東的石油。這使得美國在中東問題上有了更大的發言權,不再受制於中東的石油供應。
9.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原油產量大幅增加,從而使其在國際原油市場上占據更大的主動權。美國可以通過出口原油來賺取外匯,並爭奪市場份額,從而掌握原油市場的話語權。
10.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實現了能源自給自足,不再依賴進口石油。這使得美國在制定對中東的政策時有所保留,不再受制於中東的石油供應。
11.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原油產量大幅增加,從而使其在國際原油市場上占據更大的主動權。美國可以通過出口原油來賺取外匯,並爭奪市場份額,從而掌握原油市場的話語權。
12.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實現了能源自給自足,不再依賴進口石油。這使得美國在制定對中東的政策時有所保留,不再受制於中東的石油供應。
13.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原油產量大幅增加,從而使其在國際原油市場上占據更大的主動權。美國可以通過出口原油來賺取外匯,並爭奪市場份額,從而掌握原油市場的話語權。
14.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實現了能源自給自足,不再依賴進口石油。這使得美國在制定對中東的政策時有所保留,不再受制於中東的石油供應。
15.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原油產量大幅增加,從而使其在國際原油市場上占據更大的主動權。美國可以通過出口原油來賺取外匯,並爭奪市場份額,從而掌握原油市場的話語權。
16.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實現了能源自給自足,不再依賴進口石油。這使得美國在制定對中東的政策時有所保留,不再受制於中東的石油供應。
17.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原油產量大幅增加,從而使其在國際原油市場上占據更大的主動權。美國可以通過出口原油來賺取外匯,並爭奪市場份額,從而掌握原油市場的話語權。
18.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實現了能源自給自足,不再依賴進口石油。這使得美國在制定對中東的政策時有所保留,不再受制於中東的石油供應。
19.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原油產量大幅增加,從而使其在國際原油市場上占據更大的主動權。美國可以通過出口原油來賺取外匯,並爭奪市場份額,從而掌握原油市場的話語權。
20.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實現了能源自給自足,不再依賴進口石油。這使得美國在制定對中東的政策時有所保留,不再受制於中東的石油供應。
21.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原油產量大幅增加,從而使其在國際原油市場上占據更大的主動權。美國可以通過出口原油來賺取外匯,並爭奪市場份額,從而掌握原油市場的話語權。
22.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實現了能源自給自足,不再依賴進口石油。這使得美國在制定對中東的政策時有所保留,不再受制於中東的石油供應。
23.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原油產量大幅增加,從而使其在國際原油市場上占據更大的主動權。美國可以通過出口原油來賺取外匯,並爭奪市場份額,從而掌握原油市場的話語權。
24.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實現了能源自給自足,不再依賴進口石油。這使得美國在制定對中東的政策時有所保留,不再受制於中東的石油供應。
25.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原油產量大幅增加,從而使其在國際原油市場上占據更大的主動權。美國可以通過出口原油來賺取外匯,並爭奪市場份額,從而掌握原油市場的話語權。
26.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實現了能源自給自足,不再依賴進口石油。這使得美國在制定對中東的政策時有所保留,不再受制於中東的石油供應。
27.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原油產量大幅增加,從而使其在國際原油市場上占據更大的主動權。美國可以通過出口原油來賺取外匯,並爭奪市場份額,從而掌握原油市場的話語權。
28.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實現了能源自給自足,不再依賴進口石油。這使得美國在制定對中東的政策時有所保留,不再受制於中東的石油供應。
29.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原油產量大幅增加,從而使其在國際原油市場上占據更大的主動權。美國可以通過出口原油來賺取外匯,並爭奪市場份額,從而掌握原油市場的話語權。
30.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實現了能源自給自足,不再依賴進口石油。這使得美國在制定對中東的政策時有所保留,不再受制於中東的石油供應。
31.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原油產量大幅增加,從而使其在國際原油市場上占據更大的主動權。美國可以通過出口原油來賺取外匯,並爭奪市場份額,從而掌握原油市場的話語權。
32.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實現了能源自給自足,不再依賴進口石油。這使得美國在制定對中東的政策時有所保留,不再受制於中東的石油供應。
33.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原油產量大幅增加,從而使其在國際原油市場上占據更大的主動權。美國可以通過出口原油來賺取外匯,並爭奪市場份額,從而掌握原油市場的話語權。
34.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實現了能源自給自足,不再依賴進口石油。這使得美國在制定對中東的政策時有所保留,不再受制於中東的石油供應。
35.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原油產量大幅增加,從而使其在國際原油市場上占據更大的主動權。美國可以通過出口原油來賺取外匯,並爭奪市場份額,從而掌握原油市場的話語權。
36.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實現了能源自給自足,不再依賴進口石油。這使得美國在制定對中東的政策時有所保留,不再受制於中東的石油供應。
37.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原油產量大幅增加,從而使其在國際原油市場上占據更大的主動權。美國可以通過出口原油來賺取外匯,並爭奪市場份額,從而掌握原油市場的話語權。
38.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實現了能源自給自足,不再依賴進口石油。這使得美國在制定對中東的政策時有所保留,不再受制於中東的石油供應。
39.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原油產量大幅增加,從而使其在國際原油市場上占據更大的主動權。美國可以通過出口原油來賺取外匯,並爭奪市場份額,從而掌握原油市場的話語權。
40.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實現了能源自給自足,不再依賴進口石油。這使得美國在制定對中東的政策時有所保留,不再受制於中東的石油供應。
41.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其原油產量大幅增加,從而使其在國際原油市場上占據更大的主動權。美國可以通過出口原油來賺取外匯,並爭奪市場份額,
⑸ 二戰期間,美國在宣戰以前就對日本石油禁運,是什麼原因
美國在遠東沒有殖民地,在任何國家都沒有。當時美國國內奉行孤立主義,認為美國被兩個大洋隔開,歐亞大陸發生什麼事兒都跟美國沒關系。後來羅斯福總統力排眾議,與英國接觸,一直到後來跟丘吉爾簽署大西洋憲章,才半公開的給英國輸送各種物資。
所以珍珠港事變以前,日本在太平洋橫沖直撞,英國人節節敗退,潰不成軍了。菲律賓、新加坡、香港、還有印度支那等地相繼失守。美國人制裁日本(石油禁運是其中一種方式),主要是為了英國這個盟友在遠東的利益。
⑹ 二戰時,美國為什麼對日本實行石油禁運
早在1934年,美國國務院和外務部就抗議日本不遵守「門戶開放」政策,在中國的東北搞石油壟斷,但那時,美國政府不贊同對日本進行石油禁運。後來戰爭的擴大化,使美國和日本的矛盾越來越大,雙方不時地進行談判。
由於雙方爭執不下,美國開始考慮對日本貿易禁運和大范圍的經濟制裁的可能性,日本受到了壓力,尤其在石油領域。日本佔有的石油產地很少,只好用頁岩油作為補充,這些占石油需求量的7%,其餘的全靠進口,在1939年,80%的進口石油來源於美國,另外一部分來源於和屬東印度群島。荷屬東印度群島是東亞最重要的產油地,如果日本能夠控制這個地方,那麼它就能夠得到充足的石油供應。
然而,荷屬東印度的石油產量完全控制在外國石油公司的手中,尤其是皇家殼牌公司。因此,如果日本想毫無阻力的獲得該地區的石油,就必須控制該地區。但是,所有與該地區有密切關系的國家都意識到了日本潛在的危險性。
1940年7月20日,財政部長亨利·摩根索和陸軍部長史汀生試圖說服政府對日進行全面禁運,但是國務院卻發表了一份道義禁運的聲明。聲明將禁運物品僅限於辛烷值87以上的航空汽油和某些鐵礦、廢鐵。
但是,道義禁運並不是不禁運。如果日本野心勃勃的擴張慾望,沖破了美國所能忍受的底線,美國是不會讓日本滿意的。1941年6月25日到7月2日,日本做出了決定命運的選擇,暫時不動蘇聯一根毫毛,集中精力向南進攻,特別是爭取控制整個印度支那,奪取荷屬印度群島,這恰恰觸犯了美國忍受的底線。
1941年7月28日,當日本佔領戰領法屬印度支那時,美國宣布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凍結日本在美國內的所有財產,包括實行石油禁運。英國和荷蘭也紛紛效仿,英國切斷了婆羅洲向日本的石油供應;美國說服荷蘭東印度公司暫停向橫濱和長崎運送石油。在日本國會中,首相宣稱這種情勢無法忍受,全國的陸海軍即將缺油。
1941年12月7日,為了入侵荷屬東印度群島都和東南亞,攝取那裡的石油。也為了保護海上通路,特別是為了保證從蘇門達臘及婆羅洲返回日本的油輪暢通無阻,日本襲擊了美國在太平洋珍珠港的海上艦隊。珍珠港戰爭的爆發,使美國人團結一致,徹底全面的切斷對日本的石油供應,凍結了日本在美國的全部資金,不允許日本用這些錢購買石油,毀壞東印度群島上的石油設施,襲擊從海上開往日本的油輪。
(6)美國對華石油禁運怎麼辦擴展閱讀
日本石油進口的數量在1943年的第一個季度曾經達到頂峰,但是到1944年日本進口的石油量已經不到1943年石油進口量的一半,1945年日本已經進口不到一滴油了。某日本船長說:「到快停戰那段時間,事情發展到油輪只要離港,大家就肯定它有去無回的地步。我們誰也不懷疑油輪回不了日本"。
日益嚴重的石油短缺越發明顯地約束著日本的軍事能力,影響到日本的戰略考慮。在1944年6月的馬利亞納群島戰役中,日本戰艦因為缺少石油而未能參加戰斗。石油的短缺還限制了日本空軍的能力。1944年,日本飛行員的訓練從認為必須完成的60小時減少到30小時。
隨著時石油短缺情況的進一步惡化,航空訓練乾脆免了。航空油的原料只剩下松脂,而且煉成的燃油越來越多的摻雜酒精。劣質性的燃料,缺乏訓練的飛行員,未經核驗的飛機,使日軍飛機從一個基地轉向另一個基地就損失其中的40%。
日本石油短缺的綜合結果是,正當日軍需要海軍、空軍聯合抗擊盟軍時,卻由於嚴重缺油而又不得不分散兵力。總之,美國對日本的石油禁運,給日本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加速了日本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