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工人打井一天多少米
擴展閱讀

石油工人打井一天多少米

發布時間: 2025-02-21 01:26:32

Ⅰ 我想在石油探井隊工作需要什麼條件我看中了它哪都去本人心野

我想在石油探井隊工作,但我發現這並非簡單的旅遊,也不是隨便哪都能去。心野,在這個崗位上,其實是不合適的。通常情況下,一個鑽井隊伍在一個區塊進行鑽探作業,可能在那裡停留數月到數年不等,即使有搬遷,也僅僅是從一個山頭到另一個山頭,從一片樹林到另一片樹林,區塊的范圍基本保持不變。

作為鑽井工人,最重要的是能夠耐得住寂寞,保持一顆平靜的心,沒有太多的野心,每一天的期待只有打井、吃飯、睡覺,最多的時候,聊一聊關於男人和女人的話題。因為,你可能會面臨幾個月甚至幾年都見不到雌性動物的情況,這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備。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從事這份工作,首先你需要有堅定的決心和毅力,能夠忍受長期的孤獨和艱苦的工作環境。同時,也需要有穩定的心態,能夠應對長時間的遠離家人和朋友。只有這樣,你才能在這個行業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項重要的技能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專業知識和技術。作為一個鑽井工人,你需要掌握相關的鑽井技術和理論知識,這樣才能確保鑽井作業的安全和高效。此外,團隊合作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鑽井工作往往需要多人協作完成,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夠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工作中的安全隱患。

總的來說,想要成為石油探井隊的一員,你需要有堅韌的意志,穩定的心態,專業的知識和技術,以及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只有這樣,你才能在這個充滿挑戰的行業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Ⅱ 石油鑽井工人工作條件及待遇。

油行業的待遇在各個行業中算是比較好的!但是5年工作經驗以內的絕對達不到2萬每月!
如果去油田的話,本科生基本工資1990,平均收入有5W每年(各個油田有差異),去私企的話,收入或許會增加一倍,但是穩定性較差,而且工作時間平均會大於10小時每天!
另外,糾正你一下,石油勘探和鑽井是兩個不同的工作!
石油勘探:分為室內工作和室外的,室內的主要是做地震資料處理和解釋,室外的主要做地震資料的採集工作;
鑽井也是一樣的,室內的有做井軌跡設計的等等,室外的就由可能直接去井隊打井了!...
不同的單位(油田)待遇不同,工作環境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只是大致如此!
總之,石油行業還是可以的!
我就是做石油勘探工作的!

Ⅲ 去石油鑽井隊當一名鑽井工人如何

這個行業是夕陽產業,如果您還年輕,您不是生活所迫,就不要進來了。若是生活所迫,而且能吃苦耐勞,膽大心細,身體素質過硬,倒不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畢竟在起點上就會有相對較高的收入(約5萬往上每年)。石油鑽井是整個石油系統中最艱苦的行業,屬於服務商,也就是乙方。
工作性質以體力勞動為主,至少有一半時間是相對激烈的,特別需要集中精力,防止傷亡事故。工作地點以野外或者海上為主,不適合性格內向,有抑鬱傾向的人群。因為鑽井隊需要經常性搬家,起居都是以鐵皮集裝箱為主,陸地條件相對較差。休息一般是輪班制,一般每天工作8~12小時,兩班或者三班倒換;假期一般是連續上班1個月,回家休息半個月或者一個月,無國家法定假日,但有加班費。
鑽工是鑽井隊最低級的崗位,臟活重活都會有,待遇也是最低的,目前國內陸地約200~300元一天,海上稍高。因為是基礎崗位,所以要學習的東西還是挺多的,一般半年多才能夠熟練上手,如果有文化就可以更快晉升到井架工,然後副司鑽,司鑽,隊長。這個過程,對於大學生來說一般需要5年左右。國內隊長的年收入在22~40萬左右。
鑽井行業最大的風險就是安全事故,包括人員傷亡,井口失控,火災爆炸,海上還可能人員落水,直升機空難等等。相對其他工業單位,鑽井隊事故發生概率是比較高的,所以如果有的選,盡量去安全管理嚴格的公司或者井隊。目前國內海上作業相對陸地,安全管理體系更加完善。
綜上,作為80年後,因生活所迫加入鑽井行業的內部人士,我建議您如果有別的選擇,還是不要來了。

Ⅳ 王進喜的簡介

王進喜6歲靠討飯為生,10歲給地主放牛,15歲到玉門油礦做苦工,直到玉門油礦解放。1950年春,他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鑽井工人,先後任司鑽、隊長等職,195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9月,他帶領鑽井隊創造了當時月鑽井進尺的全國最高紀錄,榮獲「鋼鐵鑽井隊」稱號。1959年9月,王進喜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光榮出席了全國工交群英會。群英會期間,他得知東北發現了大油田,異常興奮,找到當時的石油部領導,積極要求參加石油大會戰。1960年3月,王進喜率隊從玉門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組織全隊職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運和安裝鑽機,用「盆端桶提」的辦法運水保開鑽,不顧腿傷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壓井噴,被譽為「鐵人」。 同年4月11日、4月29日,會戰指揮部先後兩次號召全體會戰職工向鐵人王進喜學習。王進喜先後任1205鑽井隊隊長、鑽井指揮部裝建大隊、鑽井二大隊大隊長、鑽井指揮部副指揮、大慶革委會副主任、中共大慶核心小組副組長等職務。1964年12月,出席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69年4月,出席黨的「九大」並被選為中央委員,受到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1970年11月15日,患胃癌醫治無效逝世,年僅47歲。 鐵人精神是「愛國、創業、求實、奉獻」大慶精神的典型化體現和人格化濃縮,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歷屆中央領導的充分肯定,深受社會各界的廣泛 承認和高度評價。 「蘇聯有巴庫,中國有玉門;凡有石油處,就有玉門人」。 建國40周年之際,他與雷鋒、焦裕祿、史來賀、錢學森一起被中共中央組織部命名為「建國以來在群眾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產黨員優秀代表」。世紀之交,他同孫中山、魯迅、雷鋒、焦裕祿、李四光、毛澤東、鄧稼先、鄧小平、袁隆平一起被評為「百年中國十大人物」,寫入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
編輯本段個人履歷
1923年10月8日,王進喜出生於甘肅省玉門縣赤金堡,乳名「十斤娃」。 王進喜
1950年春,玉門礦招工,王進喜通過考試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鑽井工人。 1956年4月29日,王進喜加入中國共產黨。6月任貝烏五隊(1205隊前身)隊長。11月,在玉門油田試驗鑽機「整拖搬家」成功。 1958年9月,王進喜帶領全隊月鑽井進尺5009.3米,創當時全國最高紀錄。10月,榮獲石油工業部頒發的「鑽井衛星」紅旗。 1959年10月1日,王進喜參加建國十周年國慶觀禮,第一次見到毛主席。10月26日至11月8日,在北京參加全國工交「群英會」。 「鐵人」王進喜
1960年3月15日,王進喜帶領1205隊(貝烏五隊)從玉門出發,赴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3月25日,到達大慶薩爾圖火車站。4月2日,「人拉肩扛」安裝鑽機。4月9日到11日,大慶油田首次技術座談會號召向鐵人王進喜學習。4月14日,組織全隊破冰取水,薩55井開鑽。19日完鑽,用時5天零4小時,創造了新紀錄。4月29日,王進喜參加「五一」萬人誓師大會,喊出「寧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號。7月1日,在油田萬人大會上,被樹立為「五面紅旗」之一。10月,被任命為鑽井指揮部裝建大隊大隊長。 1961年2月,王進喜調任鑽井指揮部生產二大隊大隊長。秋,在解放村建起大慶第一所小學。 1964年12月21日,王進喜出席全國三屆一次人代會。12月26日,參加毛主席71歲生日宴會,毛主席稱贊鐵人是「工業帶頭人」。 1965年4月,王進喜被中共大慶會戰工委任命為鑽井黨委常委、鑽井指揮部副指揮。7月24日,參加石油部政工會,首次提出「全國每人每年半噸油」的奮斗目標。 王進喜
1966年2月16日,王進喜參加全國工交工作會議和工交政工會議。同月,被國務院任命為大慶石油會戰指揮部副指揮。4月6日,被石油工業部授予「石油工業部五好標兵」。6月4日至7月25日,出訪阿爾巴尼亞。9月3日,帶領石油工業部報捷團赴京,向黨中央、國務院報捷。10月1日,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國慶觀禮。12月30日,去北京反映「文革」中大慶的情況。 1967年1月4日,王進喜在北京向周總理當面匯報大慶油田形勢。1月10日,回到大慶,積極傳達周總理指示精神,呼籲要堅持抓革命、促生產。3月初,受到批鬥。3月下旬,周總理在北京宣布王進喜在大會戰中立了大功,不準再批鬥。 1968年4月27日,王進喜被推選為鑽井革委會副主任。5月31日,被推選為大慶革委會副主任。 1969年2月,王進喜擔任大慶黨的核心小組副組長。4月,參加黨的「九大」,被推選為主席團成員,並被選為中央委員。 1970年3月18日,王進喜在北京向周總理匯報了大慶情況和油田生產存在的問題,周總理批示大慶要「恢復『兩論』起家基本功」。4月,到玉門參加全國石油工作會議。4月19日,在解放軍301醫院被確診為胃癌晚期。10月1日,以中共中央委員身份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國慶檢閱。11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47歲。11月18日上午,大慶油田舉行隆重追悼大會。11月18日下午,在北京八寶山公墓舉行向王進喜同志遺體告別儀式。
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不屈的童年
王進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於甘肅省玉門市赤金堡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母親何占信,父親王金堂。40歲得子的王金堂,看到出生的是一個男孩子,心裡非常高興。按照當地的習俗,父母把孩子和包孩子用的篩子放在秤上一稱整好十斤,於是就給孩子起名「十斤娃」。十斤娃名字聽起來非常雄壯,可身材瘦小。十斤娃長大後,按照王家的家譜往下排,起名王進喜,希望他歡歡喜喜去上學,學到本領後重整家業。在災難 吳剛版王進喜
深重的舊中國,王進喜受盡苦難。1929年,玉門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災荒。為了活命,6歲的王進喜用一根棍子領著雙目失明的父親沿街乞討。 1932年,軍閥馬步芳要建羊毛廠,王金堂被強迫出勞役。9歲的王進喜讓父親坐在牛車上,趕車把羊毛送到百里之外的酒泉。為了掙錢給父親治病,10歲的王進喜和幾個窮孩子一起到虎狼出沒、氣候變化無常的妖魔山給地主放牛。王家有幾畝地被區長以借為名長期霸佔。12歲的王進喜不畏強權,前去討要。雖然只要回了幾丈白土布,卻是王進喜與惡勢力抗爭的一次勝利。14歲時,為了躲兵役,王進喜淘過金、挖過油。1938年,15歲的王進喜進舊玉門油礦當童工,年齡雖小,卻干著和大人一樣的重活,還經常挨工頭的打罵,但他不甘屈辱,奮起反抗。王進喜常因反抗而受懲罰。師傅知道後,給他講駱駝「攢勁」的故事,告訴他要講究斗爭方法,培養「耐力」。王進喜心中充滿了對自由生活的嚮往。正是這苦難的經歷和惡劣的生存環境,煉就了他剛毅堅韌、倔強
艱苦創業
1960年2月,東北松遼石油大會戰打響。玉門闖將王進喜帶領1205鑽井隊於3月25日到達薩爾圖車站,下了火車,他一不問吃、二不問住,先問鑽機到了沒有、井位在哪裡、這里的鑽井紀錄是多少,恨不得一拳頭砸出一口油井來,把「貧油落後」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面對極端困難和惡劣環境,會戰領導小組作出了學習毛主席《實踐論》和《矛盾論》的決定。王進喜組織1205隊職工認真學習「兩論」。通過學習,王進喜認識到:「這困難,那困難,國家缺油是最大困難;這矛盾,那矛盾,國家建設等油用是最主要矛盾。」1205隊的鑽機到了,沒有吊車和拖拉機,汽車也不足。王進喜帶領全隊工人用撬杠撬、滾杠滾、大繩拉的辦法,「人拉肩扛」把鑽機卸下來,運到薩55井井場,僅用4天時間,把40米高的井架豎立在茫茫荒原上。井架立起來後,沒有打井用的水,王進喜組織職工到附近的水泡子破冰取水,帶領大家用臉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端水50多噸,保證了按時開鑽。薩55井於4月19日勝利完鑽,進尺1200米,首創5天零4小時打一口中深井的紀錄。 《王進喜》 陳玉先 繪
1960年4月29日,1205鑽井隊准備往第二口井搬家時,王進喜右腿被砸傷,他在井場堅持工作。由於地層壓力太大,第二口井打到700米時發生了井噴。危急關頭,王進喜不顧腿傷,扔掉拐杖,帶頭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最終制服了井噴。房東趙大娘看到王進喜整天領著工人沒有白天黑夜的干,飯做好了也不回來吃,感慨地說:「你們的王隊長可真是個鐵人哪!」 余秋里得知後,連聲稱贊大娘叫得好。在第一次油田技術座談會上,余秋里號召4萬會戰職工「學鐵人、做鐵人,為會戰立功,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 1960年4月29日,「五一」萬人誓師大會上,王進喜成為大會戰樹立的第一個典型,成為大會戰的一面旗幟。號召一出,群情振奮,戰區迅速掀起了「學鐵人、做鐵人,為會戰立功」的熱潮。 1960年7月1日,會戰指揮部召開慶祝建黨39周年和大會戰第一戰役總結大會,突出表彰了王進喜、馬德仁、段興枝、薛國邦、朱洪昌,他們被樹為大會戰的「五面紅旗」。一個鐵人前面走,千百個鐵人跟上來。大會戰出現了「前浪滾滾後浪涌,一旗高舉萬旗紅」的喜人局面!1960年,王進喜帶領1205鑽井隊連續創出了月「四開四完」、「五開五完」的好成績,到年底,共打井19口,完成進尺21258米,接連創造了6項高紀錄轟轟烈烈的石油大會戰很快取得了顯著成果。1960年6月1日,大慶油田首車原油外運。1960年底,大慶油田生產原油97萬噸。
科學求實
王進喜是吃苦耐勞的實幹家,也是科學求實的典範。在科技領域,他以「識字搬山」的意志克服意想不到的困難,刻苦學習,帶領工人們以創造性的勞動,創出一個又一個優異的成績。1961年2月,王進喜被任命為鑽井指揮部生產二大隊大隊長,負責管理分布在大荒原上的12個鑽井隊。他經常身背干糧袋,騎著摩托車或步行,深入到各井場,調查研究,檢查工作,幫助基層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當了大隊長後,他深感沒文化開展工作困難,拜機關幹部為師,抓緊一切機會學文化。他說:「我認識一個字,就像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嶺去見毛主席。」經過兩年多的時間,鐵人已經可以獨立地看報、讀文件、學「毛選」,甚至可以列出簡單的發言提綱了。 王進喜學習技術知識始終堅持學以致用。他說:「干,才是馬列主義。不幹,半點馬列主義也沒有!」他帶領工人們不斷地從實際需要出發搞技術革新。為提高鑽井速度,他和工人改革游動滑車。為打好高壓易噴井,他帶領工人研究改進泥漿泵。為提高鑽井質量,他和科技人員一起研製成功控制井斜的「填滿式鑽井法」。他還在多年的鑽井工作中摸索出一套高超的「鑽井絕技」,能根據井下聲音判斷鑽頭磨損情況。他對待工作嚴細認真,一絲不苟,經常向工人強調:「干工作要為油田負責一輩子,要經得起子孫萬代的檢查」。1961年春,部分井隊為了追求速度,產生了忽視質量的苗頭,連鐵人帶過的1205隊也打斜了一口井。為了扭轉這種情況,4月19日,油田召開千人大會,對鑽井質量問題提出嚴肅批評,這個日子被人們稱為「難忘的四一九」。事後,已擔任大隊長的王進喜帶頭背水泥,把超過規定斜度的井填掉了。他說:「我們要讓後人知道,我們填掉的不光是一口井,還填掉了低水平、老毛病和壞作風」。
無悔奉獻
王進喜
鐵人王進喜從普通工人成長為領導幹部,但他功高不自傲,始終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對工人和家屬關懷備至,而對自己和家人卻嚴格要求,一輩子甘當黨和人民的「老黃牛」。他說:「我從小放過牛,知道牛的脾氣,牛出力最大,享受最少,我要老老實實地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 1964年年底,他當選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出席大會並代表工人做了《用革命精神建好油田》的發言,受到與會代表的熱烈歡迎。從北京回來後,他依然保持謙虛謹慎的習慣,說,我是個普通工人,沒啥本事,就是為國家打了幾口井。一切成績和榮譽,都是黨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記差距。他一邊參加勞動一邊聽取群眾意見,解決工人的實際問題,成為大家的知心朋友。他看到天冷時工服不保暖,工人挨凍,就到縫補廠建議把棉工褲後腰加高加厚,給工人做皮背心和皮護膝。鑽井生產、生活特別是住房、吃糧面臨困難時,他利用工余時間帶領職工和家屬開荒種地,燒磚、割葦,蓋「干打壘」住房,讓工人和家屬「吃飽肚子去會戰」,「回來有個窩」。大隊駐地離市鎮比較遠,工人和家屬買糧、郵信、看病都不方便,他又帶領職工家屬想方設法辦起了商店、糧店、郵局、豆腐坊、衛生所等,建起了設施比較齊全的生活基地。鑽工子女沒處上學,整天在荒原上玩耍,他帶領人們在大隊機關附近支起一頂帳篷,建起了大隊級第一所小學——帳篷小學。後來,人們為了紀念王進喜,把這所小學命名為「鐵人小學」。他到阿爾巴尼亞訪問期間,還惦記著鑽工們的困難,利用補助的一點外匯特意買了兩個「熱得快」,帶回來給職工燒開水、熬中葯。鑽工陳國安病了,在大慶治不好,他利用開會機會把他送到省城醫院治療。生產骨幹張啟剛因工犧牲後,他和1205隊的職工經常給他的老母親寄錢和糧票,一直供養到老。 鐵人王進喜對自己和家人要求非常嚴格。鐵人家是個大家庭,全家10口人,弟妹子女還要上學。為了維持全家生計,王進喜叫老母親管賬,精打細算過日子。會戰工委和各級黨組織都想盡辦法對困難職工給予補助,像王進喜這樣的情況可以享受每月30元的「長期補助」,但王進喜自己從來不花,他把這些錢都補助給困難職工了。大隊派人給他家送去豬肉和麵粉,他都一律拒收。工人們想把他家鋪炕用的葦草換成席子,他老母親也不讓。鐵人患有嚴重的關節炎,上級為照顧他,給他配了一台威力斯吉普車。王進喜自己很少坐,就用它來給井隊送料、送糧、送菜,拉職工看病,完全成了公用車。可老母親病了,是鐵人的大兒子用自行車推著去衛生所。與他的愛人同期來油田的家屬多數已轉成正式職工,他的愛人卻一直是家屬,在隊里燒鍋爐、喂豬。他甘當黨和人民的「老黃牛」,為我們樹立了廉潔奉公、無私奉獻的公僕形象。
鞠躬盡瘁
1965年4月,王進喜被任命為鑽井指揮部副指揮。1965年7月,在石油工業部
第二次政工會上,王進喜應邀作了報告,他在發言中首次提出了:「要讓我們國家省省有油田,管線連成網,全國每人每年平均半噸油」的奮斗目標。「文革」開始後,大慶油田生產受到嚴重干擾和破壞。1966年12月31日,王進喜毅然到北京向周總理匯報大慶油田生產的嚴峻形勢。返回大慶後,他走遍油田,貫徹總理的指示精神,大聲疾呼「大慶生產一天也不能停」。一些人羅織罪名,對他進行殘酷迫害。他說,想讓我承認大慶紅旗是黑的,那是痴心妄想,刀架脖子我也不承認!在周總理的謀劃下,繼鞍鋼之後,大慶實行了軍管。周總理指示軍管會把王進喜送到基層連隊保護起來。 1968年5月,大慶革命委員會成立,王進喜被推選為大慶革委會副主任。1969年2月,中共大慶黨的核心小組成立,王進喜擔任副組長。1969年4月,黨的「九大」在北京召開。王進喜作為大慶的代表出席了這次大會,並當選中央委員,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文革」期間,大慶油田出現了地層壓力下降、原油產量下降,原油含水上升的「兩降一升」嚴峻形勢,王進喜焦急萬分。在油田呼籲得不到支持的情況下,就到北京向燃化部和國務院匯報。周總理在《當前大慶油田主要情況報告》上批示,「大慶要「恢復『兩論』起家基本功」。油田生產被動局面逐步得到扭轉。為了把散落在草原上的物資器材回收回來,王進喜於1969年7月,集中30多人,成立了廢舊物資回收隊,帶領工人們風里雨里,為國家回收散失的廢舊物資。形成了今天仍被我們頌揚的「回收隊精神」。 1970年春節前,王進喜受周總理委託,到江漢油田慰問,並做了大量的解放幹部、穩定隊伍的工作。1970年4月5日,全國石油工作會議在玉門召開。王進喜作為特邀代表參加大會。他在會上大聲疾呼要恢復光榮傳統,充滿信心地提出「大慶產量要上四千萬噸,全國產油一億噸」等一系列遠大的奮斗目標,引起與會者的強烈反響。玉門會議期間,王進喜胃病發作。後經解放軍301醫院檢查確診為胃癌晚期。病中的鐵人心裡想的仍然是油田生產建設和廣大職工家屬。得知油田生產不穩定,他想還是因為主要幹部解放不出來。叫警衛員方廷振代筆寫信給大慶當權者,叫他們趕快解放宋振明。聽說家屬基地有臭蟲,他託人買來敵敵畏,讓來看望他的人帶回大慶。 1970年10月1日,王進喜抱病參加國慶觀禮,以中共中央委員身份檢閱遊行隊伍。國慶節剛過,鐵人的病情急劇惡化。臨終前,他用顫抖的手取出一個小紙包,交給守候在床前的一位領導同志。打開紙包,裡面是他住院以來組織給他的補助款和一張記賬單,一筆一筆記得清清楚楚,一分也沒有動。王進喜說:「這筆錢,請把它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不困難。」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流下了感動的淚水。臨終前,弟弟王進邦守候在病榻邊,王進喜手拿300元錢交給他,強忍劇痛,斷斷續續地說:「看情況,我可能看不到咱媽了,媽這一輩子很苦,你就多替我盡孝道吧」。 1970年11月15日23時42分,王進喜同志因醫治無效不幸病逝,享年47歲。18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舉行了向王進喜同志告別儀式。黨和國家領導人李先念等以及中組部、石油工業部、黑龍江省的領導,大慶油田、玉門油田的幹部、群眾來向鐵人告別。王進喜的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新聞媒體紛紛報道了鐵人王進喜逝世的消息和他的英雄事跡。1972年1月27日,《人民日報》在顯著位置刊發了長篇通訊《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鐵人王進喜》,高度評價了王進喜偉大的一生。大慶油田做出了「向鐵人王進喜同志學習的決定」。學習鐵人精神,繼承鐵人遺志,大慶人決心把他未竟的事業進行到底!
編輯本段鐵人精神
鐵人精神內涵豐富,主要包括:「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 王進喜
愛國主義精神;「寧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斗精神;「干工作要經得起子孫萬代檢查」「為革命練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學求實精神;「甘願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埋頭苦乾的奉獻精神等。鐵人精神無論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有著不朽的價值和永恆的生命力。社會學家艾君認為,「鐵人」的本質盡管是一個先進人物的代表,但他體現著一種精神,也就是我們傳誦的「鐵人精神」。他認為,「鐵人精神」是一面旗幟,凝聚著工人階級的樸素情感。「鐵人精神」是一種力量,凸顯了一種堅韌不拔創業的勇氣。「鐵人精神」是一種標志,凝縮著一個民族不畏困難的民族氣概。 鐵人精神具體表現 1)大慶精神 ; 2)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 3)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艱苦創業精神; 4)講求科學、「三老四嚴」的求實精神; 5)胸懷全局、為國分憂的奉獻精神; 6)鐵人精神:推進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編輯本段鐵人詩話
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勁大,天大困難也不怕。 北風是電扇,大雪當炒麵,天南海北來會戰,誓奪頭號大油田。干!干!干!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寧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編輯本段鐵人詩作
《世界冠軍要咱當》 大地回春練兵忙,磨好刀槍整好裝。 只待戰令一聲下,躍馬揚鞭上戰場。 莊稼喜雨花朝陽,會戰全靠共產黨。 中華民族站起來,世界冠軍要咱當。 日前,一首《世界冠軍要咱當》的詩歌,在李國昌老先生收藏的1961年2月23日的《戰報》上被發現,鐵人研究者認定:該首詩,是迄今為止在公開出版物上查到的第一首王進喜的署名詩歌,是最新發現的由王進喜本人創作的完整詩歌,它清晰再現了老一輩石油人戰天斗地的會戰豪情。 在鐵人紀念館老館書記、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研究會常務理事劉仁的陪同下,記者來到李國昌老先生的家中,看到了這張1961年2月23日彌足珍貴的《戰報》,由於年代過於久遠,報紙老舊泛黃,但在二版上,清晰可見署名王進喜的詩歌——《世界冠軍要咱當》。 記者看到,報紙二版的通欄標題為《賽詩會豪言壯語·大會戰再比英雄》,整版刊登了鑽井、採油、油建三大系統在1961年春節賽詩會上抒發的豪言壯語。 署名王進喜的詩歌《世界冠軍要咱當》,位於報紙左側偏上位置,是組詩《新春立下英雄志·會戰盛開英雄花》的第二首詩,該詩分上下兩闕,八句共計56個字,全文如下: 大地回春練兵忙,磨好刀槍整好裝。 只待戰令一聲下,躍馬揚鞭上戰場。 莊稼喜雨花朝陽,會戰全靠共產黨。 中華民族站起來,世界冠軍要咱當。 該
除了「鐵人」,他還有一個「工人工程師」的稱號,他們總結出的「三老四嚴」等制度成為當時全國工業系統學習的榜樣。以王進喜為代表的新中國石油工人,由苦難的舊社會解放出來,在新社會里表現出強烈的主人翁意識。據大慶油田負責人宋振明說,王進喜率領的12O5鑽井隊在1953年到1959年7年間,共完成鑽井進尺71000米,等於舊中國1907年到1949年42年鑽井進尺的總和。 從1960年6月1日大慶運出第一批原油,到3年之後大慶油田會戰結束,中國石油結束了用「洋油」的時代,實現基本自給。毛主席非常高興,於翌年發出「工業學大慶」的號召。盡管這是在探索中國工業化道路上的一種嘗試,但是以王進喜為代表的大慶人的奮斗精神仍是永遠值得學習的。 王進喜在技術上也肯於鑽研,他曾帶領夥伴用40年代的老鑽機,克服技術上的困難,打出全油田第一口斜度不足半度的直井,創造了用舊設備打直井的先例。他與工友們發明了鑽機整體搬家、鑽頭改進、快速鑽井等多項技術革新,對改進鑽井工藝技術做出突出貢獻,被油田黨委授予「工人工程師」的稱號。王進喜等人的經驗和做法有很多成了油田的規章制度。如「三老四嚴」(即當老實人、說老實話、做老實事,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和「回訪」制度等,還在全國工業系統推廣。 缺少拖拉機、吊車,就用繩子、撬杠把60噸的鑽機一寸一寸地運到井場;沒有水罐車,他帶領工人硬是用臉盆端來了幾十噸水開了鑽 石油,相當於現代工業化社會的血液。在舊中國,外國人給中國扣上「貧油」的帽子。全國解放後,雖然李四光等地質學家從理論上認定中國有較多的石油資源,但在物質條件極差的情況下要進行鑽探和開采仍是難而又難。50年代前期美國石油年產量達3億噸,中國的石油年產量不過10O萬噸。身為石油工人,王進喜等英雄的中國工人,正是在這種為國爭氣的背景下,投入了如同軍事斗爭一般的石油大會戰。 在玉門油田的一段時期,很多鑽機因為沒有鑽頭而停鑽。當時還沒有國產鑽頭,靠進口來不及,王進喜便組織青年突擊隊從廢料堆里找到許多舊鑽頭,架起大鍋煮去油污和泥沙,擦去銹,修修配配,拼裝成可用的鑽頭,用了半年打了5口井,給國家節省了開支,又不耽誤生產,經驗在全油田推廣。 王進喜剛到大慶時,腳下荒原一片,朔風呼嘯,滴水成冰,吃的是苞米面炒麵,住的是四壁漏風的馬棚。沒有公路,吊車、拖拉機不足,設備在火車上卸不下來。他當時說,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他帶領全隊30多個人用繩子拉,撬杠撬,木塊墊,將60多噸重的鑽機一寸一寸地運到井場。打井需要水,可當時沒有水管線,沒有水罐車,為了搶時間他決定用臉盆端。有人說這是「瞎胡鬧」,沒見過哪個國家端水打井。他說:「有,就在中國。」他表示,就是尿尿也要讓機器動起來。硬是用臉盆端來了幾十噸水開了鑽。他與工人們日夜奮戰在井場上,餓了就啃幾口凍窩頭,困了就躺在鑽桿上睡一覺,他率領的1205鑽井隊被譽為「硬骨頭鑽井隊」。 「鐵人精神」是什麼?工人們總結得好:不怕苦、不怕死,不為錢、不為名,一心為國家,一切為革命。 1961年王進喜當了大隊長,1965年又當了鑽井指揮部副總指揮,卻仍然以普通工人自居。他家人口比較多,身體也不好,黨委決定每月補助些錢,他說什麼也不要,實在推 參考資料:網路

Ⅳ 石油工人有多苦

政策上兩個月修一次假,但僅限於政策,實際上休假日子由鑽井的進度決定,比如這次,和我約好月底見面,票改簽兩次,現在告訴我鑽井不順利,休假的日期無限延後。最重要的是他休假的日子全用來相親,沒錯,真是是無休止的相親,現在很多姑娘很難忍受異地戀,而且要是去的區塊比較偏僻,根本沒信號什麼的。小伙前幾天還給我說,他們單位離婚率超級高,我各種勸他轉行。記得本科那會兒上長慶的貼吧,說是休假一次離婚好幾對。石油工人是最容易被帶綠帽子的群體,真的是拼女朋友老婆的人品,就算我一個學石油的妹子,都不希望找同行,但是想想,我們最了解他們的工作性質,應該最理想的伴侶,所以以後我的他極有可能是個石油工人。
至於賺錢,相對比工作環境,還有同樣環境下外企(斯倫貝謝等),工資真的不高,重要他們沒地方花錢,就剩下休假的時候造了。
我還有很多同學在伊拉克,伊朗,科威特,俄羅斯等,很多名字太長,記不得的國家,有時

這只是我個人的看到的,雖然我也學石油,在石油行業上班,但我幾乎沒過去一線,去也是陪領導走馬觀花。所以我無法詳盡的敘述,各中滋味,只有當事人體會最深刻。

上面提到是的在乙方單位工作的石油工人,下面接著來講甲方單位油田工作的日常,其中一件事情對我人生影響深刻,以至於改變了我人生軌跡,我高中同學同班同寢室的妹子,比我高一屆(為啥比我高一屆?因為石油院校的錄取分數線還是很高,我第一年根本沒上線,二戰還是矢志不渝的選擇石油院系,為啥對石油院系這么情有獨鍾?因為我堂嫂表姐都在油田,工資雖然不高,但是工作安逸,福利待遇超級好,甚至每年發的衛生巾都用不完,我沒打錯,就是衛生巾,當然這些都是反腐以前的事情,家裡人覺得一個女生這樣就足夠了,再找個油田的同事,小日子必定很滋潤),本科畢業之後,妹子也是費了很大勁簽某冉冉升起的油田,二分到陝北某採油廠,重點來了,這個號稱油田第n大的採油廠,女同胞居然只有她一個本科畢業生,其他都是大媽們,去了油田你就深刻體會,一個未婚女大學生對於熱情的大媽們簡直是香餑餑,大媽們開啟紅娘模式,工作環境和交際范圍的限制,大媽們給她介紹的對象包括再就業到油田的退伍軍人,高中畢業甚至初中畢業當採油工的油二代油三代,當地的暴發戶等等,你們也許不能深刻體會到這點,但的確把當時的我嚇到了;包括之後她給我講的工作環境的單調枯燥並伴隨著各種不可預測的危險,當地生活環境的艱苦。還有舍友的老公在陝北那邊看井遇到的各種艱辛,已經和當地偷油老鄉鬥智斗勇的血淚史,讓我發誓以後絕對不去陝北上班,現在我也慶幸我做到了。

Ⅵ 石油是怎樣采出來的

經過了大量的勘探研究,一旦確定油氣田有工業開采價值,就要進行開發、采出石油的工作。

要使石油和天然氣流到地表,首先要打好鑽井。經過地質勘探和開發人員的艱苦勞動和研究,找到了地下的油氣藏,確定了打井的位置、數量和深度,鑽井工人就要在定好的井位上鑽井。

目前常用的鑽井技術是轉盤(旋轉)鑽井。它由一套地面設備(包括鑽機、井架)和一套提升系統及鑽桿、鑽具和鑽頭等組成。通過提升系統將鑽具提起、放下,靠轉盤轉動帶動鑽具轉動,再轉動鑽頭破碎岩石。被破碎的岩石碎屑被泥漿泵帶入井內的泥漿循環再帶到地面。鑽頭磨損了,就再將鑽具提上來,更換新鑽頭,放入井底再次鑽進,直至目的層(圖31)。這是目前世界上使用得最廣泛的鑽井方法。

圖35酸化壓裂作業

到了油田開發的後期,當地下的原油所剩不多的時候,為了采出殘留在油層中的石油,還要採用二次採油法甚至三次採油法,比如往油層中注入加熱的二氧化碳或用火燒油層,以提高石油的采出量。

海洋採油比陸地採油不但難度大而且成本也高,目前主要有4種採油的方式:從海岸陸地上打斜井,鑽至海底油層,目前最遠的可深入海中3千米以上;在海中建造人工島,在島上鑽井採油。這是兩種適用於海水深度在10米左右的淺水區。第三種是海上鑽井平台採油,即在海上建造一個鋼筋結構或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固定平台,用定向鑽井法在平台上鑽井,同時可以採用多口採油井,還可以用浮動式鑽井船打井、採油。第四種是利用近年來潛水工具的改進與計算機相結合而發展起來的海底採油裝置進行採油,這是一種較為安全,但技術復雜、難度較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