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為什麼藏地下
擴展閱讀
項目模型費用怎麼報銷 2025-02-25 06:24:48
防妊娠紋產品哪裡買 2025-02-25 06:11:24

石油為什麼藏地下

發布時間: 2025-02-25 02:36:43

❶ 埋藏在地下千米的石油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石油是由古代生物(包括動物與植物,尤以浮游生物為主)生成的,既有機成因,這一點也被大多數學者認同。然而,隨著全球范圍內石油勘探難度的增加和人們對油田的認識加深,越來越多的現象用這種的理論無法解釋,長期失寵的無機成油理論又重新受到世界石油地質家的普遍重視。

但是在地殼裂開以後,那裡地幔的超高壓狀態被打破,原來的穩定結構被破壞,使之發生熱膨脹,不斷地釋放內能而蛻變為岩漿。沿著裂縫上涌的岩漿由於發生熱膨脹而不斷耗散內能,在特定的壓強和溫度下,重新達到內和外力平衡,進而演化出100多種元素。石油就是地幔發生熱膨脹時,在特定的環境中形成的一種新物質形態。大家有別的看法嗎?一起來交流呀。

❷ 油、氣藏和油、氣田有著怎樣的區別

油、氣深埋地下,看不見,摸不著。油、氣之所以能在地層中聚集起來是因為在地下存在與水庫蓄水類似的條件,石油地質工作者將其稱為油、氣藏或油、氣田。
油、氣藏的意思,一方面是說,這是一個聚集了油、氣的地方,但不一定是生成油、氣的地方,和「礦藏」的概念相同。更主要的則是指油、氣在一個具備富含孔孔洞洞的岩石構成的天然倉庫中的聚集。它是石油地質工作者在研究了油、氣在地下聚集的基本條件後,對那種具備了油、氣成藏必要條件的基本地質單元起的稱謂。在復雜地質營力作用下,在各種岩層層層重疊的地層中,這種天然油、氣藏不止一層,在任何一個地區的地層中,能夠儲集油、氣的基本地質單元也不止一個,而油、氣運移又是在一個相當大的空間內進行的。所以,在地下凡是有油、氣聚集的地方,往往存在不止一個儲集著油、氣的基本地質單元。人們一般把在同一局部構造范圍內的一群具有相同形成史的油、氣藏總稱為油、氣田。
因此,「油、氣藏」和「油、氣田」這兩個概念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處。如嚴格地按照定義來理解,「油、氣藏」基本上只具有理論上的意義,因為一個油、氣田只由一個油、氣藏組成的情況比較少。但就它們都是天然的地下油、氣庫這一點而言,二者又差不多是相同的。因為油、氣田仍然是一個天然的地下油、氣庫。不同的是,這個庫是由具有相同形成史的若干小庫—油、氣藏組成的。正像某一倉庫是由若干庫房組成,某一油庫內又包括若干油罐一樣,每一個庫房或油罐也就是一個小庫。
油、氣田的命名也和油、氣藏一樣,聚集物以油為主的叫油田,以氣為主的叫氣田,既有油又有相當數量的氣則叫油氣田。

❸ 石油是從哪裡來 從地下深處而來

1、石油又油,是從地下深處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主要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與煤一樣屬於化石燃料。

2、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3、石油生成: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在現今已發現的油藏中,時間最老的可達到5億年之久。在地球不斷演化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有一些「特殊」時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後,構成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

❹ 地下石油是如何形成的

地下石油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地質過程,它始於數百萬年前。以下是石油形成的大致步驟:
1. **有機物的堆積:** 在古代,海洋中的植物和微生物死亡後,它們的殘骸和有機物質沉積在海底。這些有機物質主要包括植物殘體、浮游生物和藻類等。
2. **沉積物的累積:** 隨著時間流逝,這些有機物質被更多的泥沙和碎屑沉積物覆蓋。這些沉積物逐漸堆積,形成巨大的壓力,對下面的有機物質產生了巨大的壓力。
3. **熱和壓力的作用:** 隨著沉積物的不斷累積,它們被埋藏在地下更深的地方。在這樣的環境下,高溫和高壓促使有機物質發生化學變化,這個過程被稱為「埋藏作用」或「熱演化」。
4. **熱演化過程:** 在高溫和高壓的作用下,有機物質逐漸轉化為石油和天然氣。
5. **流體的運移:** 經過熱演化後,石油和天然氣開始在地下岩石的微小孔隙和裂縫中移動,向更高的地層上升。
6. **石油藏的形成:** 在特定的地質條件下,石油和天然氣會在地下某個區域聚集,形成石油藏。這些條件包括存在適宜的岩石類型和密封層,阻止石油繼續上升或向兩側移動。
7. **勘探與開采:** 當勘探人員發現潛在的石油藏時,他們會進行更深入的勘探和開發工作,以實現石油的開采。
總結來說,地下石油的形成是一個復雜且耗時數百萬年的過程,涉及有機物的堆積、沉積物的累積、熱演化、流體的運移,最終形成石油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