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電是怎麼來的用不用石油
擴展閱讀
使用發票後如何調整成本 2025-04-01 17:03:32
鑽石是042ct是多少 2025-04-01 16:32:56

電是怎麼來的用不用石油

發布時間: 2025-03-30 10:30:26

① 電是從哪裡來的

電能通常由一次能源轉化而來,因此被歸類為二次能源的一種。我們日常所使用的電力,並非憑空產生,而是通過多種發電方式獲得的。

目前,最常見的發電形式包括火電、水電、核電、風電和光電等。火電主要依賴化石燃料,通過燃燒煤炭、石油或天然氣來產生電力。水電則利用水力發電站,通過水流驅動發電機發電。核電則是通過核裂變反應釋放的能量來發電。

風電和光電則是可再生能源發電方式,其中風電通過風力渦輪機將風能轉化為電能,而光電則是利用太陽能電池板將太陽光轉化為電能。這些可再生能源發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較小,有助於減少碳排放。

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新型發電方式不斷涌現,例如地熱發電、生物質發電等。這些發電方式利用地熱能或生物質能轉化為電能,進一步豐富了電能的來源。

不同發電方式各有優勢和局限。火電成本較低,但對環境的影響較大;水電成本較高,但可提供穩定電力;核電無碳排放,但存在核廢料處理問題;風電和光電成本逐漸降低,但受地理位置和天氣條件限制較大。

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未來發電方式將更加多元化和清潔化。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正不斷探索和推廣新的發電技術,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同時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② 電是從哪來的

發電即利用發電動力裝置將水能、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的熱能、核能以及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等轉換為電能。20世紀末發電多用化石燃料,但化石燃料的資源不多,日漸枯竭,人類已漸漸較多的使用可再生能源(水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等)來發電。

1、水力發電

水力發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位落差 ,配合水輪發電機產生電力,也就是利用水的位能轉為水輪的機械能,再以機械能推動發電機,而得到電力。科學家們以此水位落差的天然條件,有效的利用流力工程及機械物理等,精心搭配以達到最高的發電量,供人們使用廉價又無污染的電力。

2、火力發電

火力發電指利用可燃物(中國多為煤)燃燒時產生的熱能,通過發電動力裝置轉換成電能的一種發電方式。

3、核能發電

核能發電的核心裝置是核反應堆。核反應堆按引起裂變的中子能量分為熱中子反應堆和快中子反應堆。

快中子是指裂變反應釋放的中子。熱中子則是快中子慢化後的中子。大量運行的是熱中子反應堆,其中需要慢化劑,通過它的原子核與快中子彈性碰撞將快中子慢化成熱中子.熱中子堆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天然鈾(鈾-235含量3%)和稍加濃縮鈾(鈾-236含量3%左右)。

4、風力發電

把風能轉變為電能是風能利用中最基本的一種方式。風力發電機一般有風輪、發電機(包括裝置)、調向器(尾翼)、塔架、限速安全機構和儲能裝置等構件組成。風力發電機的工作原理比較簡單,風輪在風力的作用下旋轉,它把風的動能轉變為風輪軸的機械能。發電機在風輪軸的帶動下旋轉發電。

5、地熱發電

地熱發電是利用地下熱能發電的,與火力發電類似。

6、人力發電

能產生力的東西皆能發電,像水力和風力似的,人力也能發電。因此產生了手搖和腳踏之類的發電機,將人在運動中產生的能量轉換成電能。

與經濟關系

電力生產模式的選擇及其經濟可行性因需求和地區而異。世界各地的經濟差異很大,導致住宅銷售價格普遍存在,例如冰島的價格為每千瓦時 5.54 美分,而在一些島國則為每千瓦時 40 美分。水力發電廠、核電廠、火力發電廠和可再生能源各有優劣,根據當地電力需求和需求波動情況選擇。

所有電網都有不同的負載,但每日最低負載是基本負載,通常由連續運行的工廠提供。核能、煤炭、石油、天然氣和一些水力發電廠可以提供基本負荷。如果天然氣的建井成本低於每兆瓦時 10 美元,則天然氣發電比燃煤發電便宜。

熱能在工業密度高的地區可能是經濟的,因為當地可再生能源無法滿足高需求。由於工業通常遠離居民區,因此局部污染的影響也被最小化。這些工廠還可以通過增加更多機組或暫時減少某些機組的產量來承受負載和消耗的變化。

核電站可以從單個單元產生大量電力。然而,核災難引發了人們對核電安全的擔憂,核電站的資金成本非常高。水力發電廠位於可以利用落水產生的勢能來驅動渦輪機和發電的區域。

由於技術進步和大規模生產,除水電(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以外的可再生能源的生產成本有所下降,現在在許多情況下,能源價格與水電一樣昂貴或低於化石燃料。世界各地的許多政府提供補貼以抵消任何新電力生產的更高成本,並使安裝可再生能源系統在經濟上可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