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石油的精製
各裝置生產的油品一般還不能直接作為商品,為滿足商品要求,除需進行調合、添加添加劑外,往往還需要進一步精製,除去雜質,改善性能以滿足實際要求。常見的雜質有含硫、氮、氧的化合物,以及混在油中的蠟和膠質等不理想成分。它們可使油品有臭味,色澤深,腐蝕機械設備,不易保存。除去雜質常用的方法有酸鹼精製、脫臭、加氫、溶劑精製、白土精製、脫蠟等。酸精製是用硫酸處理油品,可除去某些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膠質。鹼精製是用燒鹼水溶液處理油品,如汽油、柴油、潤滑油,可除去含氧化合物和硫化物,並可除去酸精製時殘留的 硫酸。酸精製與鹼精製常聯合應用,故稱酸鹼精製。脫臭是針對含硫高的 原油製成的汽、煤、柴油,因含硫醇而產生惡臭。硫醇含量高時會引起油品生膠質,不易保存。可採用催化劑存在下,先用鹼液處理,再用空氣氧化。加氫是在催化劑存在下,於300~425℃, 1.5兆帕壓力下加氫,可除去含硫、氮、氧的化合物和金屬雜質,改進油品的 儲存性能和腐蝕性、燃燒性,可用於各種油品。脫蠟主要用於精製航空煤油、柴油等。油中含蠟,在低溫下形成蠟的結晶,影響流動性能,並易於堵塞管道。脫蠟對航空用油十分重要。脫蠟可用分子篩吸附。潤滑油的精製常採用溶劑精製脫除不理想成分, 以改善組成和顏色。有時需要脫蠟。白土精製一般放在精製工序的 最後, 用白土(主要由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鋁組成)吸附有害的物質。 石油精緻一般採取以下幾種方法 酸精製法 鹼精製法 脫蠟法 加癢法 脫臭法 白土精緻法 溶劑精緻法
B. 長輸油氣管道的輸送方式有哪些
簡言之,只要在油氣管道首端施加足夠的壓力,石油、天然氣就能沿管道流動。就像自來水管一樣,管內水壓高於大氣壓,打開水龍頭水就流出。
在輸油管道首端建有輸油站(泵站),稱為首站。站內油罐用於收集、儲存石油和保證管線輸油量的穩定,輸油泵用來從油罐汲取石油並對其加壓後輸入管道。管道沿線設立若干個間隔一定距離的輸油站,叫做中間站,其作用是對油品補充加壓,保證油品像接力賽跑那樣一段接一段流過去。處於管道終點的輸油站是末站,其任務是接收和儲備來油,並提供給用油單位。熱油管道沿線還需要建設加熱站。
天然氣管道的輸送情況與輸油管道相似,只是施壓設備是壓縮機而不是輸油泵。石油難以壓縮,因此輸油管道容易產生「水擊」危險,為此早期輸油管線在中間站建有與大氣相通的緩沖油罐,而所有輸氣管道的中間站不需要建設緩沖罐,都採用密閉輸送(除管道進口和出口外,流體與外界隔離)。針對緩沖油罐是否接入和怎樣接入管線,輸油管道又存在三種輸送方式。
(1)「通過油罐」方式。來油先進入油罐,再被輸油泵從油罐中抽出、加壓後輸往下站,其特點是油品全部通過油罐。該方式可避免各種雜質和管道內空氣直接進入輸油泵,但是操作繁雜、輕質油品在油罐蒸發損耗大,故而只在施工掃線、投產初期、通球清蠟時及早期原油管道中應用。
(2)「旁接油罐」方式。來油同時進入油罐和輸油泵,經加壓輸入下站,只有少量油品進出油罐,調節輸油量的變化,輕質油品的蒸發損耗明顯減少。由於自動化水平要求不高,易於各站獨立操作管理,因此我國的原油管道過去大都採用這種輸送方式。
輸油站
油罐區
C. 含蠟原油解堵劑評價方法
1. 解堵效果評價
評估解堵劑在含蠟原油中的溶解性和分散性能,以及對蠟沉積的清除效果。通過實驗室測試或小規模試驗,比較添加解堵劑前後的通流能力和阻塞程度,通過測量管道流量、壓力差等指標來判斷解堵效果。
2. 清潔性評價
評估解堵劑對管道內壁表面的清潔效果,包括對蠟沉積的去除程度。使用顯微鏡或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管道內壁的變化,比較添加解堵劑前後的管道壁狀態,以評估解堵劑的清潔性能。
3. 環境友好性評價
評估解堵劑對環境的影響,包括解堵劑的生物降解性、毒性以及對人體和環境的潛在危害程度。參考相關環保標准和測試方法,進行相應的實驗評價。
4. 經濟性評價
考慮解堵劑的使用量、效果持久性、成本等因素,綜合評估解堵劑的成本效益和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