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俄羅斯與歐佩克鬧「離婚」,美國頁岩油為何躺槍
昨晚上剛剛寫了分析文章,這里簡單分析。
向看一張圖片:圖中藍色為沙特,灰色為美國,黑色為俄羅斯!美國事實上在頁岩油技術基礎上,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油產國。
之前俄羅斯就說過:即使將油價再下跌40%也能夠接受!其實句話應該這樣理解:
如果不考慮別的因素,OPEC+一味地減產來保價,未來的原油市場就會讓美國搶占份額,這樣做就是「飲鴆止渴」!
(1)既然如此,俄羅斯選擇:疫情確實影響了國際原油,我俄羅斯也願意延續之前的減產協議,如果新的協議能夠在一個合理區間也可以接受!但是你們OPEC卻要加大減產量,但總有一個減產額度啊!
現階段OPEC和俄羅斯等其他產油國已經在執行的是今年1月1日起減產210萬桶/日的協議,其中包括沙特的額外自願減產。大多數市場觀察人士普遍都認為首先這條已經存在的2019年12月通過的減產協議應該是會得到繼續的延長(比如延長到2020年底),在這一點上,OPEC和包括俄羅斯在內的非OPEC產油國之間已經在會議前達成了共識!
(2)俄羅斯之前已經透露出來支持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及其盟國組成的OPEC+的聯合技術委員會考慮將原油產量再削減100萬桶/日,並且認為減產多至100萬桶/日的提議將足以平衡石油市場,並將油價推升至每桶60美元。
(3)其實OPEC發起的價格戰壓低國際油價對頁岩油技術發達的美國是一個大挑戰!
我們可以看看數據:2008年7月,布倫特原油和美國WTI原油的價格一度暴漲 到147美元/桶,2011年至2014年,美布價格也長期處於100美元/桶價位運行。而從2014年9月份,OPEC發動原油價格戰,國際油價開始斷崖式下跌。2016年1月份,價格一度下跌到27.1美元/桶,OPEC包括現在的OPEC+想要擠壓美國頁岩油的決心十分堅決。
但是,經歷了2015年纏斗之後,所有的OPEC成員發現,好像對美國沒有太大的作用。
(4)事實果然如此嗎?不是!頁岩油成本太大導致投資集團信心不足!
造成成本增加而盈利不足的原因主要:
用水成本不斷上升。按照媒體報道,目前美國頁岩油和頁岩氣開采所採用的技術是水平井多段壓裂技術,這種開采方法對水的需求非常大。據二疊紀生產商的數據分析,現在平均壓裂作業需消耗1300萬加侖(4900萬升)的水,兩年內耗水量已經增長了40%。2019年二疊紀盆地的水費已經暴漲17%至140億美元,這是北美生產商2018年用水力壓裂砂的費用的3倍多。另外,取水和廢水處理的成本在每桶50美分至4美元之間,在此前油價跌破40美元/桶的情況下,這對美國頁岩油生產商來說將是一筆高難以承擔的高昂費用。
用水成本上升,而國際油價下下跌,自然美國會放緩頁岩油生產了!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大家應該在大街上也會看到:新能源 汽車 的高速發展,對於傳統油氣能源需求也在下降。雖然這個新能源 汽車 現在還沒有太成熟,但是對於傳統能源驅動的影響會一步步加大的!正是基於以上原因,俄羅斯直接可以拒絕沙特,拒絕跟OPEC談,但OPEC根本無法拒絕俄羅斯,後續看情況,應該要麼延期,要麼就是繼續再緊急開會!
歐佩克+維也納會議,沒能達成繼續減產保價的協議;俄羅斯表示,4月1日起不再受減產約束。這條重大新聞,讓油價迅速下跌10%,市場一片哀嚎。
沙特提出在原來減產額度之上再增加減產數量,遭到俄羅斯反對(俄羅斯不是歐佩克成員,是+);俄羅斯建議把現在的減產計劃維持到年底也沒有得到支持。所以,會議是不歡而散。
我曾經突發奇想,歐佩克可能解體。在頁岩油革命之後,美國從世界最大石油進口國變成凈出口國,徹底扭轉了石油市場供求關系,全行業面臨供過於求的現實。誰再鼓吹控制碳排放發展新能源,預計越發沒有市場。 美國頁岩油革命是石油過剩的始作俑者。
去產能之下,歐佩克怎麼能夠團結?石油經濟已經是他們的 社會 結構一部分,哪個國家降低產量都會造成 社會 結構紊亂。我們可以繼續觀察歐佩克,可能真的可以看到他們各自謀生。
俄羅斯因為石油管道天然氣管道大合同等優勢,比歐佩克相對好一些,普京國內人氣旺是有道理的。油價將繼續下跌,暫時看不到支撐位。頁岩油成本畢竟偏高,低油價會更難過。
先說結論:本次油價暴跌,在於減產協議未達成,市場供大於求,美國頁岩油作為原油的替代品,在原油價格下跌時,也會受到影響造成下跌。
美國頁岩油增產空間大,對原油市場響應迅速。目前,美國原油產量全球排名第一。2018年美國頁岩油產量達650萬桶/天,貢獻了美國原油總產量59%的份額。頁岩油短期供應爆發力取決於庫存井數量,截至2019年9月,美國48州庫存井7794口,為 歷史 較高水平。根據EIA預測,2020年美國原油產量將會達到1309萬桶/天,比2019年產量增長約80萬桶/天,是不容小視的邊際供應量。此外,頁岩油氣井開發周期一般只需3-6個月。根據以往,在油價遠低於頁岩油成本的時候,新井產量衰減較快,美國頁岩油可實現迅速減產;當油價高於頁岩油成本的時候,啟動庫存井,美國頁岩油可實現迅速增產。美國頁岩油氣的開采生產靈活度高,能夠對原油市場形成快速響應。
也正由於美國頁岩油的產量驚人,市場供大於求的現象更嚴重了。
其實很多人覺得這次油價大跌,是美國想打擊俄羅斯和伊朗,這種看法是不對的。油價大跌,美國反而最受傷。
沙特、俄羅斯、美國,都是主要產油國。美國是石油凈出口國,但同時美國是製造業大國,製造業又會傳導致美國的服務業,所以美國的利益訴求是油價在一個合理區間波動,這個區間是50-70美元,如果油價太高,會推升美國的核心通脹,帶來滯脹的風險,但如果油價太低,會讓美國的石油產業巨虧。
這是因為美國的石油主要面頁岩油,在2008年美國發生金融危機後,通過極度寬松的QE計劃注入流動性,度過了危機,之後美國頁岩油革命的成功,幫助美國重新走上了經濟擴張之路。
此次俄羅斯與歐佩克本來是要協商減產的,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不佳,對石油的需求下滑,導致國際油價跌跌不休,歐佩克成員想通過減產的方式來改善供求關系,從而拉動油價上漲。這也是過去歐佩克慣用的方式。
但是俄羅斯並不同意減產,其實俄羅斯的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歐佩克成員國一味的通過減產來拉抬油價,實際上無法改變油價的需求。但是國際原油市場的供給已經不光由歐佩克掌控,美國已經有足夠的原油儲備,而且美國的頁岩油產業發達,可以持續的開採石油。
這意味著,油價上漲後,最受益的是美國。因為油價雖然漲了,但歐佩克成員國都是減產的,並不會明顯的獲益。而美國並沒有減產,依然提供充足的供應,那麼國際石油的市場份額就被美國搶走了,再這樣下去,以後國際油價的定價權就完全掌控在美國手裡了。
因此,俄羅斯不同意減產,此次歐佩克減產協議談崩了。緊接著就是沙特發飈了,大幅增加了其出口石油的折扣,並宣布下個月產量將遠超1000萬桶/日,甚至可能達到1200萬桶/日的記錄高位。,這一舉動帶來了國際原油價格的暴跌,在3月9日,WTI和布倫特原油盤中最大跌幅均超過30%,WTI原油最低跌至27.35美元的價格。
國際油價大跌,美國反而受到了沖擊,因為美國有發達的頁岩油,正在不斷搶佔全球石油市場的份額,但頁岩油的開采成本較高,需要50美元以上才能賺錢。我們看看全球各國生產一桶油的成本各自是多少。
根據相關機構的數據顯示,各主要國家生產一桶油的成本為:英國52.5美元,巴西48.8美元,美國36.2美元,中國29.9美元,委內瑞拉23.5美元,俄羅斯17.2美元,伊朗12.6美元,伊拉克10.7美元,沙特9.9美元,科威特8.5美元。
從數據可以看到,當國際油價跌到30美元的水平,頁岩油就會開採得越多虧得越多,美國頁岩油產業就會承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如果美國油價不降,必然就會失去市場份額,失去全球石油的定價權。
所以特朗普真慌了,3月9日下午,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悄悄要求沙特停止油價戰。
美國頁岩油此次受影響並沒有打槍一說。
第一,雖然只是美國沒有參與到談判中,但他卻是石油供應市場中的一份子。所以盡管它是在俄羅斯與俄羅斯之間進行的,但是談判結果會影響到所有的石油供應者,甚至也會影響到所有的石油需求方。
第二,俄羅斯和歐佩克談崩,主要考慮問題也是美國的頁岩油。因為俄羅斯,歐佩克和美國都是石油供應方。而減產只限制了俄羅斯和歐佩克的產量。如果此時只是俄羅斯和歐菲克減產,那麼減倉談判結果達成後的最大受益者就是美國。我想俄羅斯是能看出這個結果的。所以他們不同意減產也是情理之中的。
第三,俄羅斯這次與歐佩克談崩,可能也是有意而為之的。因為美國之前攪黃了俄羅斯和歐洲之間的北溪2號石油項目,導致俄羅斯損失巨大。這一次因為歐美疫情爆發導致美國現在也很難受,所以俄羅斯也是在此時看準的機會故意談崩石油減產計劃讓美國更加難受。這個也是政治博弈的必然結果。這個時候讓美國好受了,那麼以後美國只能讓自己更難受。
第四,歐佩克,特別是沙特,早就對美國的頁岩油有打壓的想法。因為在前面幾年就有沙特瘋狂降價來打擊美國的頁岩油產量,但是最終卻以失敗收場。這一次沙特主動降價,可謂一石二鳥。既可以逼著俄羅斯回到談判桌前繼續進行減產談判,又可以打擊美國的頁岩油生產。所以他們會很積極的去降價。
綜合以上幾點,個人覺得美國此次頁岩油受到降價影響並非躺槍。是各方爭斗必然的結果。
最近由於沙烏地阿拉伯力推進一步減產遭到俄羅斯的抵制,在3月6號維也納舉行了歐佩克擴大減產談判最後以失敗告終,結果導致全球石油股價全線下挫。現在國際油價暴跌,實際上是一個極其重要的事情,代表著整個國際石油價格控制體系遭受到嚴重的挫敗,現在沙特等國家立足石油減產實際上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石油在生產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僅是用來為 汽車 提供動力,還能提供很多的材料,比如說我們現在使用口罩的組成部分噴絨布就是石油化工的一個產品,如果沒有石油的話,我們現在大部分的口罩都沒有辦法發揮應該有的作用。
現在伊朗等國正在爆發嚴重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歐洲的情況也是非常嚴重,所以沙特的這種做法會抬高口罩和醫療防護服的價格,俄羅斯是自然不會同意的,因為伊朗在某種程度上是俄羅斯的盟友,歐洲各國和俄羅斯的經濟聯系也很廣泛。所以說沙特的這種做法有著心懷不軌的行為,當然沙特是和美國有著利益關系,減產之後抬高石油價格,非常有利於美國的頁岩氣石油銷售。
現在美國已經成了一個石油輸出國,主要是頁岩氣石油產量非常大,但是美國的頁岩氣石油成本是很高的,所以在國際市場上沒有太大的競爭力,因此如果抬高石油的價格,讓普通的石油和美國的頁岩氣石油處在同一價格水平上,那麼這無疑對美國有著巨大的利益。俄羅斯拒絕減少輸出石油,美國的頁岩氣是由自然是沒有競爭力的。
當然現在石油國輸出組織大多都是和美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俄羅斯和這個石油突出國組織有點不協調,但俄羅斯也是一個世界能源出口大國,為了顧及本身的利益以及歐洲和盟友的利益應該不會像沙特等國妥協。
此次歐佩克+會議沒有達成減產協議,引發原油期貨價格暴跌10%左右,主要原因是俄羅斯拒絕進一步減產。
那美國頁岩油為什麼也會躺槍?理由很簡單:
1、當今能源市場,主要以原油、頁岩油等主。從目前的能源市場經構發展來看,頁岩油的份額並不大,2018年,歐佩克原油的市場份額約為41%,俄羅斯原油的市場份額約為13%,沙特原油的市場份額約為13%,美國頁岩油市場份額約為15%。 全球還是以原油為主要能源,既然原油價格暴跌 ,頁岩油價格沒有理由不受到傷害。
2、歐佩克產油國經濟結構大多比較單一脆弱,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同時疫情危機沖擊短期基本面雪上加霜,歐佩克產油國為了提振油價,平衡財政,不得不採取限產措施。可俄羅斯經濟也不太好,原油經濟也是其GDP和財政的主要來源,進一步減產對其經濟和財政也會帶來較大影響。
由於頁岩油是當前原油市場的重要補充,歐佩克減產,並不能防止頁岩油填充市場和敘利亞原油供應因素, 各經濟體利益沖突,導致一損俱損,有何不可以 。
3、美國頁岩油資源豐富,技術可采儲量約為580億桶,位列全球第一。但是,開采成本並不低,美國頁岩油開采成本構成:
全美國六大主要頁岩油生產企業的成本測試數據:
美國這6家公司覆蓋Permian、EagleFord、Bakken這三個最重要的頁岩油氣生產地區,2018年頁岩油氣生產企業油價 平衡點為50美元/桶左右 。
上周五國際原油重挫。WTI原油主力合約收跌報41.55美元/桶,跌幅近10%,創2016年8月以來新低;布倫特原油主力合約布油跌幅近9%,報45.50美元/桶,刷新2017年6月以來低點。 美原油價格收41.57美元,暴跌9.43% 。
美國頁岩油躺槍是正常的。
⑵ 歐佩克+宣布10月減產原油10萬桶石油漲價潮要卷土重來了
最近,歐佩克達成減產協議,宣布10月份減產原油10萬桶。受此消息的影響,當日原油期貨價格上漲,突破90美元一桶。
這是去年到今年,歐佩克首次減產。上一次減產是因為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國際原油供大於求造成油價暴跌,所以歐佩克實施了大規模的減產。後來2021年1月起開始增產。這次,歐佩克集團的領到國沙特認為;歐佩克+因為期貨市場的流動性不暢和宏觀經濟的前景擔憂應該准備隨時減產,來保證歐佩克集團的利益。
⑶ opec為什麼要減產
OPEC之所以要減產,首先是為了穩定油價。作為全球重要的石油生產國組織,OPEC成員國的產量在全球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當市場出現油價下跌或供應過剩的情況時,OPEC會通過減產來調整市場,防止油價過度下跌,從而保護產油國的經濟利益。
其次,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也是OPEC決定減產的原因之一。全球經濟增長的放緩會導致石油需求增長不足,為了平衡供需關系,OPEC國家可能會選擇減產。同時,環保趨勢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石油需求,OPEC的減產決策可以視為對全球能源轉型的一種應對。
此外,保障成員國的經濟利益也是OPEC減產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於許多OPEC成員國的經濟主要依賴石油產業,減產有助於保障這些國家的財政收入,減少因油價波動帶來的經濟風險。通過調控產量,成員國可以穩定國內石油市場,確保國內經濟的穩定運行。
最後,OPEC的減產決策有時也可能是為了應對地緣政治風險。在某些地區出現政治不穩定或沖突的情況下,減產可以作為保障石油供應安全的一種手段,避免因地區沖突影響石油生產,從而對全球石油市場造成沖擊。
總的來說,OPEC決定減產是為了維護油價穩定、應對全球經濟形勢變化、保障成員國經濟利益以及應對可能的地緣政治風險。通過調整石油產量,OPEC旨在確保石油市場的穩定,同時保護其成員國的經濟利益。
⑷ 美國、沙特和俄羅斯牽頭達成創紀錄的石油減產協議
由於新冠危機導致石油需求下降,加上沙特與俄羅斯之間產生爭執,油價受到重創,沙特、俄羅斯和美國同意牽頭一個多國聯盟進行原油大幅減產行動。相關協議在周日敲定,此前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從中斡旋,幫助打破了危及達成廣泛協議的沙特與墨西哥之間的僵局。
按照協議,23個國家承諾向全球市場總計減少970萬桶/日石油供應。該協議尋求向市場減少的供應量達到創紀錄水平,相當於全球產量的13%以上,目的是解決因新冠疫情削弱需求而導致的石油供應日益過剩問題。美國以前從未如此積極地促成這樣的協議。
來自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簡稱:歐佩克)的13個國家以及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其他國家代表匆忙召開電話會議,搶在周一市場開盤前達成了協議。他們預計,如果沒有達成協議,油價將會大跌。
⑸ 沙特油田儲量多少噸
截至2023年12月,沙特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2976億桶,約佔世界儲量的17%,位居世界第二。沙特的石油儲量佔全球已探明石油儲量15450億桶的17.3%,僅次於委內瑞拉的3035億桶,位居第二,佔中東國家總儲量8696億桶的30.7%,占歐佩克國家石油儲量12420億桶的21.5%。全球已探明石油儲量前十大國家的儲量為13410億桶,佔全球已探明石油儲量的86.8%。沙特位於亞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東瀕波斯灣,西臨紅海,是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
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產國,其海水淡化量佔世界總量的約21%,並實行自由經濟政策。沙特的工業主要以石油和石化工業為主,石油收入占國家財政收入的68.2%,石油天然氣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7.4%。2022年原油產量約為5.24億噸。近年來,沙特政府充分利用能源產業收益,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大力發展鋼鐵、煉鋁、水泥、海水淡化、電力工業、農業、服務業等非石油產業,旨在擺脫對原油產業的過度依賴,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
沙特具備日產1201萬桶石油的生產能力,並有能力將此日產量繼續保持50年。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原油市場的沖擊,自2020年4月起,沙特與俄羅斯領銜OPEC+達成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限產協定,減產970萬桶/日。此外,沙特又額外減產約100萬桶/日。2020年5月,沙特原油產量已調整至約750萬桶/日。近年來,沙特天然氣探明儲量和產量實現雙增長。沙特天然氣已探明儲量從8萬億立方米上升至8.3萬億立方米。沙特國內的天然氣消耗量呈逐年增長態勢,預計2012—2020年,沙特國內天然氣消耗量年均增長8.6%,沙特生產的天然氣將主要用於滿足國內消費。
⑹ 每年挖掉1200萬噸石油,地下都采空了,不會破壞地球結構嗎
到現在為止,石油仍然是現代工業不可或缺的「血液」,據媒體公開資料,2019年全球石油開采總量約為900億桶,按全球一桶石油平均137千克計算,大約為1200萬噸,看起來這個不是個小數字,那麼從地殼中抽出了那麼多石油,地球結構會被破壞嗎?
采空區塌陷
但對於地球整個地球來說,這些開采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我們最深的開采也不過4000米(姆波尼格金礦),最深的油田是俄羅斯遠東薩哈林島,Z-44 Chayvo油井(12.345公里),只有地殼平均深度33千米的1/3,大陸上的地殼更是高達70千米,而地球半徑則高達6370千米,所以連雞蛋殼都還沒挖透,根本不會對地球有啥影響。
⑺ 沙特石油心臟被轟炸,石油將減產一半,對全球經濟將造成什麼影響
據了解,這次襲擊使沙特關閉了一半的石油產量,這意味著每天將影響近500萬桶石油產量,約佔世界每日產量的百分之五。業內人士稱,沙特石油設施遇襲,將影響市場很大一部分參與者的預期,國際油價短期劇烈波動不可避免,如果損失過大,且影響了供需平衡,那原油期貨價格會走高,會不會形成趨勢性的走勢還需要驗證。
對石油進口國來說,油價上漲的後果是進口費用上漲。而多花的這筆錢本來可以用於國內的消費和投資,從而拉動經濟增長。美國高盛公司估計,如果油價保持在目前的水平,今年上半年原油進口費用增加相當於使美國個人的實際收入同比下降了150億美元。高油價的影響對運輸、化工等高能耗行業首當其沖。美國杜邦公司估計,石油和天然氣價格每上漲1美元,該公司的稅前經營成本每年就會增加約1.35億美元。
俄羅斯利用油氣加強其自身地緣強勢,歐佩克(OPEC)成員國通過增減原油產量來擴大本國在世界經濟領域中的話語權,中亞各國擴大油氣出口增強國家獨立以後的經濟基礎。委內瑞拉是拉美唯一的歐佩克成員國,原油出口占其總出口75%以上,也依賴國際油價的不斷攀升。而對於石油消費國,油價每提升1美元,其生產成本將大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