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寒冬期怎麼做
擴展閱讀
長春哪裡能買到韓國產品 2025-04-16 16:18:49
pvz鑽石用來干什麼好 2025-04-16 16:17:59

石油寒冬期怎麼做

發布時間: 2025-04-09 02:45:32

① 近代美國的五次危機及措施

近代美國的五次危機,包括1929—1933年美國經濟「大蕭條」、 1973—1975年石油危機、 1987年美國股災、本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2007年開始的次貸危機。面對危機,美國政府均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挽救經濟、挽救國家。
(一)1929—1933年美國經濟「大蕭條」
美國經濟「大蕭條」起始於1929年10月24日的股市突然崩盤,10月29日被拋售的股票就達1638萬股,當月美國股市市值便有260億美元化為烏有,損失比「二戰」協約國所欠美國的戰債還多5倍。3年間,美國股市暴跌85%,失業率高企,平均為18.8%。期間,美國GDP呈下降趨勢,從1929年的3147億美元下降到1934年的2394億美元,5年間下降了24%。消費價格指數也一直呈下降趨勢,1933年的GPI與1929年相比下降了24.6%。
面對經濟大蕭條,1933年初,富蘭克林·羅斯福當選為美國第32屆總統後,針對當時的實際,順應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大刀闊斧地實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機的政策措施,歷史上被稱為「羅斯福新政」,新政的主要內容可以用「三R」來概括,即復興(Recover)、救濟(Relief)、改革(Reform)。一是羅斯福的新政從整頓金融入手,加強金融立法。在被稱為「百日新政」期間制訂的15項重要立法中,有關金融的法律就佔了1/3。羅斯福採取的整頓金融的非常措施,對收拾殘局、穩定人心起了巨大的作用。二是在解決銀行問題的同時,羅斯福政府還竭力促使議會先後通過了《農業調整法》和《全國工業復興法》,要求資本家們遵守「公平競爭」的規則,訂出各企業生產的規模、價格、銷售范圍;給工人們訂出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的規定,從而限制了壟斷,減少和緩和了緊張的階級矛盾。中小企業的發展,為美國社會的穩定、經濟的復甦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三是救濟工作。1933年5月,國會通過聯邦緊急救濟法,成立聯邦緊急救濟署,將各種救濟款物迅速撥往各州,第二年又把單純救濟改為「以工代賑」,給失業者提供從事公共事業的機會,維護了失業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
(二)1973—1975年石油危機
在美國,石油危機從1973年12月持續到1975年5月,GDP下降5.7%,工業生產下降15.1%,其中建築、汽車、鋼鐵三大支柱產業受打擊尤為嚴重。固定資本投資共縮減23.6%,企業設備投資1975年比1973年下降48%;企業和銀行倒閉均創下「二戰」後的歷史紀錄;失業率高達9.1%,失業人數達825萬;道瓊斯指數1973年1月到1974年12月下跌達41.9%。與危機相伴的則是更加嚴重的通貨膨脹,1974年美國消費物價上漲11.4%,1975年上漲11%。
面對石油危機,美國政府一是大幅度地修改了國內石油政策,大大加強了對石油資源、生產、供應、銷售和市場的控制,加強對外國石油公司的管理和限制;二是國際上,美國倡議召開石油消費國會議,決定成立成立國際能源機構,該機構的主要職能是促進其成員國建立應急石油儲備或稱戰略石油儲備;協調突發事件引起石油供應中斷時成員國之間的石油調配問題。
(三)1987年美國股災
1987年10月19日,美國道瓊斯工業股票指出下跌508點,跌幅為22.6%,當日全國損失5000億美元。這一日被稱為「黑色星期一」。美國股市市值在那一天損失5600億美元,是1929年「大蕭條」時跌去市值總額的兩倍。
美國政府為抵抗「泡沫」崩潰的洪流,刺激經濟增長,一是開始實施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的擴張財政政策,投入大量財政資金刺激經濟增長。二是實施積極的貨幣政策,大幅降低中央銀行的貼現率,使大量資金流入美國。
(四) 本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
2000年3月中旬,以技術股為主的美國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遭遇重挫,指出不斷下滑,網路「泡沫」危機全面爆發。當年9月21日,納指迅速跌至1088點,創下3年來的最低紀錄,與2000年3月10日的歷史高峰相比,跌幅高達78.8%,重新回到了1998年的水平。 2000年1月以來,美國已有100多家網路公司宣告倒閉,造成近萬餘人失業。就像傾倒的「多米諾骨牌」一樣,從2001年到2002年,互聯網業的危機很快波及處於產業鏈上下游的電信製造業和運營業。許多通信企業股票下跌,盈利狀況惡化,紛紛宣布裁員,整個信息通信產業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成為重災區。
為了避免網路「泡沫」危機拖累美國經濟,美財政當局和美聯儲當時採取了擴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以製造業、房地產為龍頭的產業很快重新帶起經濟這匹「馬車」。所以,標准普爾500指數和道瓊斯工業指數並未受到太大沖擊,振盪下跌之後較快恢復了生機,2003年年初開始觸底回升,2004年年初已恢復到之前的繁榮。
(五)美國次貸危機
2007年2月13日,美國抵押貸款風險開始浮出水面,標志著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的開始。4月4日,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請破產保護。4月24日,美國3月份成屋銷量下降8.4%。由此,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開始全面爆發。截至2008年年初,美國次貸市場規模大約8500億美元。
針對次貸危機,美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美聯儲2008年初推出一項預防高風險抵押貸款新規定的提案,也是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所採取的最全面的補救措施。二是採取降息政策;三是採取兩項新的增加流動性措施,即定期招標工具,並決定開始一系列定期回購交;四是美聯儲聯合其它四大央行宣布繼續為市場注入流動性租金,緩解全球貨幣市場壓力;五是對銀行資本實行更嚴格的監管;六是加強國際合作,應對金融市場動盪。

② 俄氣警告:歐洲今冬天然氣價或上漲六成!歐洲如何度過這個寒冬

歐洲國家需要盡快尋求天然氣的替代能源,同時也需要提前儲備冬天所需要使用到的天然氣。

對於歐洲國家來說,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的天然氣和石油的依賴本身就非常嚴重,在俄羅斯決定停止向部分國家輸送石油和天然氣之後,很多國家的天然氣價格已經暴漲了200%。在這種情況之下,從俄羅斯所運輸的天然氣價格可能會在冬季繼續上漲60%的價格,這個問題也會嚴重影響到歐洲國家的天然氣使用情況。

總的來說,歐洲地區的天然氣的供應問題確實非常棘手,特別是在很多歐洲國家嚴重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進口的情況下,因為這些國家並沒有處理好自己跟俄羅斯的關系,所以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和石油的進口會非常困難,相關商品的價格也會非常的貴。

③ 勝利油田如何讓流程優化實現物資質量全程管控

輕點滑鼠,進入物資供應管理信息系統,每件物資的物流節點監控、關鍵指標預警、可視化的庫存動態盡顯眼底,流程不但簡便易操作,而且提升了質量監控整體效果。

通過優化物資供應流程、實施物資「全物料、全過程、全生命周期」動態管理,勝利油田實現物資供應全程受控,質量管理水平明顯提升。

制度管控:「寒冬期」更要高質量

油價長期低位運行,石油企業進入「寒冬期」。勝利油田堅持「寒冬期」質量更要過得硬,從優化完善制度入手,不斷提升物資采購質量。

在源頭控制上,勝利油田全面優化供應商隊伍結構,向國內外優秀供應商敞開大門,強化質量跟蹤評價和現場考察,完善動態管理配套機制;落實供應商黑名單管理辦法,將存在嚴重質量問題、涉嫌違規違紀的供應商列入黑名單,解除服務關系。3月26日,東辛輸油管道投用,4月,有兩台泵相繼出現斷軸問題。勝利油田及時搶險處置,未影響原油外輸。隨後,他們責令生產企業把全部11台泵返廠更換泵軸,並由專人密切關注返廠維修情況和現場運行情況,確保質量,並暫停該企業交易資格一年。

同時,他們進一步擴大招標規模,穩步推進公開招標,選擇標准、通用、簡單的品種實行公開招標,根據供應商結構及標准化采購實際,制定公開招標目錄,並不斷擴大品種范圍。

過程管控:每個環節都不放過

供應鏈條復雜多樣,過程管控尤為重要。勝利油田通過對驗收檢驗和儲運等關鍵環節控制、加強質量風險識別等舉措,明確采購供應全過程、各環節的質量管控責任,把每一個環節都納入質量管控范圍。

目前,他們通過掌控資源、催交催運、現場辦公等方式,確保了大宗材料和12個重點工程項目的物資質量,並對石油鑽機等A類重要設備材料強化措施管理,實行100%駐廠監造49批次。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勝利油田累計供應鋼材6.9萬噸、化學葯劑12.6萬噸、煤炭177.2萬噸、油料6.16萬噸,無一出現質量問題。

模式管控:變選購為定製

伴隨著油公司建設的推進,勝利油田還積極推進物資供應模式的創新,實施標准化采購,牢牢掌控質量主導權。

標准化采購變選購產品為量身定製產品,讓供應商按照油田技術需求生產物資。通過組織專家從源頭上對工藝流程、產品技術參數和供應商等進行優化,建立統一的產品技術標准體系,實現從選購產品向定製產品、從市場采購向戰略采購等多種轉變。至2015年底,他們實施標准化采購的物資品種將達961個,占應實施標准化采購物資的98%以上。

通過實施標准化采購,目前供應商由725家縮減至458家,77種產品質保期普遍延長到兩年以上。同時,對標准化產品實施跟蹤評價,對存在質量、售後服務問題的7個產品實施暫停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