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李四光尋找中國油田的故事
李四光以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探索地質運動與礦產分布規律,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特點,分析了我國的地質條件,說明中國的陸地一定有石油。
從理論上推翻了中國貧油的結論,肯定中國具有良好的儲油條件。
毛澤東、周恩來在認真聽取了匯報後,支持了他的觀點,並根據他的建議,在松遼平原、華北平原開始了大規模的石油普查。
1956年,他親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時間里,先後發現了大慶、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油田,為中國石油工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從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勘探部門相繼找到了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華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國家建設急需能源的時候,使滾滾石油冒了出來。這樣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
(1)李四光從什麼時候開始尋找石油的擴展閱讀:
李四光求學經歷:
1902年5月,湖北省省城武昌大力興建各種學堂,有志氣的少年紛紛來武昌求學。消息傳到黃岡,李仲揆非常高興,不久便向父母提出了到武昌求學的要求。父親很支持他,從鄉親那裡為他借來路費;母親怕他在路上冷著,特地將自己當年的嫁衣給他改制了一件棉袍。
李仲揆帶著父母殷切的希望和一點微薄的路費到武昌參加新生入學考試。來到水路街的湖北省學務處的報名點,他小心翼翼地從錢夾里拿出1元錢買了張報名單。但是,他在填報名單時,由於太緊張了,誤將姓名欄當成了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字。
如果再買一張報名單,又要浪費1元錢,他帶的路費本來就不多。李仲揆尋思了一下,乾脆將錯就錯,把「十」字再加上幾筆改成了「李」字。但「李四」這個名字太不好聽了。他左思右想,忽然看見大廳的正中央掛著一塊牌匾:光被四表。
於是,他提筆在「李四」後面加一個「光」字。從此,李仲揆就改名叫李四光了。李四光憑著扎實的基礎,順利考入了武昌高等小學堂。由於各門功課都很優秀,他於1904年7月被破格選派到日本公費留學。在日本,李四光接受了革命思想,成為一名進步學生。
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在東京成立時,他積極報名參加。有人問他:「你這么小,也要參加革命?」他響亮地回答:「革命不分大小,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孫中山先生對李四光的志向大加贊賞,說:「你年紀這樣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氣。」
然後,孫中山送給他八個大字:「努力向學,蔚為國用。」意思就是,你要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做出貢獻。6年之後,李四光以優異的成績從大阪高等工業學校造船專業畢業。他躊躇滿志地回到祖國,准備干一番事業。
然而,當時中國的采礦業極其落後,鐵礦石產量太低了,根本無力發展造船業。同時,他寄予厚望的辛亥革命又失敗了。在這種情況下,他決定學習采礦業。他覺得學好了采礦專業,回到祖國把鐵礦挖出來,就能夠發展造船業了。
1913年7月,李四光遠赴重洋到達英國著名的伯明翰大學,專門攻讀采礦專業。但新的問題又擺在他的面前,地質科學跟不上,怎麼能夠找到礦藏呢?於是,他學完采礦專業後,又讀地質專業,並最終在這個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② 國家按照李四光的理論,在哪裡找到了豐富的石油
1952年,地質部成立,李四光被任命為部長。從此,李四光便開始為新中國地質事業忘我的工作了。國家按照李四光的理論,立即開展尋找石油大會戰。終於在東北、華北、中原一帶發現了儲量豐富的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