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鑽井台怎麼放進海里的
擴展閱讀
國槐價格哪裡最便宜 2025-04-24 06:26:15

石油鑽井台怎麼放進海里的

發布時間: 2025-04-24 02:38:24

1. 如何勘探、採集位於海洋中的油田

如果某國政府想開採石油。資源國政府,在缺乏沒有相應的技術實力、管理水平的情況下。往往會與國際油公司合作,最早的時候是把地租給別人(租讓制),自己收稅、收租金外一概不管,後來學乖了,成立國家石油公司與國際有公司合作,簽署產量分層協議(Proction Sharing Contract),利用別人的資本、技術與管理優勢的同時,保留了礦產的所有權。再後來,翅膀更硬了,資源國政府對石油這一寶貴戰略資源也越來越重視起來,提出了風險服務合同,不以產量分成支付酬勞,直接給錢,招標投標價低者得,愛干不幹。資源國政府是老闆,國際油公司是總承包商,當然還有更苦逼的打工的,那就是技術分包商,譬如物探公司、鑽探公司等等。既然合同准備好了,那就可以找技術公司開幹了。當然,從勘探到開發,再到生產是一個漫長的流程,不是今天挖個洞明天就可以冒油。

前期需要獲取必要的地質資料。地球物理公司能夠提供物探採集、處理解釋,甚至地球化學分析服務,鑽探公司繼而鑽井、測井,獲取更詳細的第一手地層資料,確認該油田是否具有商業開采價值。進入實質性的開發階段後,鑽井公司會根據設計好的開發方案打井,地面建設公司會讓一個油田初具規模,正式投產後採油公司會進行設備維護,並運用科學的開發方案盡可能提高石油產量。

2. 世界海洋鑽井平台發展簡史是什麼

世界現代石油工業最早誕生於美國賓西法尼亞州的泰特斯維爾村,一個叫喬治·比爾斯的人於1855年請美國耶魯大學西利曼教授對石油進行了化學分析,發現石油能夠通過加熱蒸餾分離成幾個部分,每個部分都含有碳和氫的成分,其中一種就是高質量的用以發光照明的油。1858年比爾斯請德雷克上校帶人打井,1859年8月27日在鑽至69ft時,終於獲得到了石油。從此,利用鑽井獲取石油、利用蒸餾法煉制煤油的技術真正實現了工業化,現代石油工業誕生了。
隨著人類對石油研究的不斷深入,到了20世紀,石油不僅成為現代社會最重要的能源材料,而且其五花八門的產品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被人們稱為「黑色的金子」、「現代工業的血液」,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現代文明的進程。高額的石油利潤極大地推動了石油勘探開采活動,除了陸地石油勘探外,對於海洋石油資源的開發也日益深入發展。
1897年,在美國加州Summer land灘的潮汐地帶上首先架起一座76.2m長的木架,把鑽機放在上面打井,這是世界上第一口海上鑽井。1920年委內瑞拉搭制了木質平台進行鑽井。1936年美國為了開發墨西哥灣陸上油田的延續部分,鑽探成功了第一口海上油井並建造了木質結構生產平台,於1938年成功地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海洋油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木質結構平台改為鋼管架平台。1964—1966年間英國、挪威在水深超過100m、浪高達到30m、最高風速160km/h、氣溫至零下且有浮冰的惡劣條件下,成功地開發了北海油田。標志著人們開發海上油田的技術已日臻成熟。目前已有80多個國家在近海開展石油商業活動,原油產量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30%左右。1897年,在世界上第一口海上鑽井的旁邊,美國人威廉姆斯在同一個地方造了一座與海岸垂直的棧橋,鑽機、井架等放在上面鑽井。由於棧橋與陸地相連,方便了物資供應。另外,鑽機在棧橋上可以隨意浮動,從而在一個棧橋上可打許多口井。在海邊搭架子,造棧橋基本上是陸地的延伸,與陸地鑽井沒有差別。能否遠離岸邊在更深的海里鑽井呢?
1932年,美國得克薩斯公司造了一條鑽井駁船「Mcbride」,上面放了幾只錨,到路易斯安那州Plaquemines地區Garden島灣中打井。這是人類第一次「浮船鑽井」,即這個駁船在平靜的海面上漂浮著,用錨固定進行鑽井。但是由於船上裝了許多設備物資器材,在鑽井的時候,該駁船就座到海底了。從此以後,就一直用這樣的方式進行鑽探,這就是第一艘座底式鑽井平台。同年,該公司按設計意圖建造了一條座底式鑽井駁船「Gilliasso」。1933年這艘駁船在路易斯安那州Pelto湖打了「10號井」,鑽井進尺5700ft。以後的許多年,設計和製造了不同型號的許多座底式鑽井駁船,如1947年,John Hayward設計的一條「布勒道20號」,平台支撐件高出駁船20多米,平台上備有動力設備、泵等,它的使用標志著現代海上鑽井業的誕生。
由於經濟原因,自升式鑽井平台開始興起,濱海鑽井承包商們認識到在40ft或更深的水中工作,升降系統的造價比座底式船要低得多。自升式鑽井平台的腿是可以升降的,不鑽井時,把腿升高,平台坐到水面,拖船把平台拖到工區,然後使腿下降伸到海底,再加壓,平台升到一定高度,脫離潮、浪、涌的影響,得以鑽井。1954年,第一條自升式鑽井船「迪龍一號」問世,它有12個圓柱形樁腿。隨後幾條自升式鑽井平台,皆為多腿式。1956年造的「斯考皮號」平台是第一個三腿式的自升式平台,用電動機驅動小齒輪沿樁腿上的齒條升降船體,樁腿為X架式。1957年製造的「卡斯二號」是帶有沉墊和4條圓柱形樁腿的平台。
隨著鑽井技術的提高,在一個鑽井平台上可以打許多口井而鑽井平台不必移動,特別體現在近海的開發井上。這樣,固定式平台也有發展。固定式平台就是建立永久性鑽井平台,大都是鋼結構,打樁,然後升出海面;也有些是水泥結構件。至今工作水深最深的固定平台是「Cognac」,它能站立在路易斯安那州近海318m水深處工作。
1953年,Cuss財團建造的「Submarex」鑽井船是世界上第一條鑽井浮船,它由海軍的一艘巡邏艦改裝建成,在加州近海3000ft水深處打了一口取心井。1957年,「卡斯一號」鑽井船改裝完畢,長78m,寬12.5m,型深4.5m,吃水3m,總噸位3000t,用6台錨機和6根鋼纜把船系於浮筒上。浮船鑽井的特點是比較靈活,移位快,能在深水中鑽探,比較經濟。但它的缺點是受風浪海況影響大,穩定性相對較差,可能會給鑽井帶來困難。該船首先使用簡易的水下設備,把浮船鑽井技術向前推進了一步。
1962年,殼牌石油公司用世界上第一艘「碧水一號」半潛式鑽井船鑽井成功。「碧水一號」原來是一條座底式平台,工作水深23m。當時為了減少移位時間,該公司在吃水12m的半潛狀態下拖航。在拖航過程中,發現此時平台穩定,可以鑽井,這樣就受到了啟示,後把該平台改裝成半潛式鑽井平台。1964年7月,一條專門設計的半潛式平台「碧水二號」在加州開鑽了。第一條三角形的半潛式平台是1963年完工的「海洋鑽工號」,第二條是1965年完工的「賽德柯135」。
隨著海上鑽井的不斷發展,人類把目光移向更深的海域。這時半潛式鑽井平台就充分顯示出它的優越性,在海況惡劣的北海,更是可以稱雄,與之配套的水下鑽井設備也有發展,從原來簡單型逐漸趨於完善。半潛式鑽井平台的定位一般都是用錨系定位的,而深海必須使用動力定位。第一條動力定位船是「Cussl」,能在12000ft水深處工作,獲取600ft的岩心。以後出現了動力定位船「格洛瑪·挑戰者號」,它於1968年投入工作,一直用於大洋取心鑽井。世界上真正用於海上石油勘探的第一條動力定位船是1971年建成的「賽柯船445」鑽井船,工作水深在動力定位時可達600m以上。
半潛式平台有自航和非自航兩種類型。動力定位船所配套的水下設備是無導向繩的水下鑽井設備。後來,鑽井平台又有新的形式出現,如張力腿平台和「Spar」。科學在進步,時代在發展,海上鑽井技術也在飛速發展,人們現在已向更深的海域進軍,無論是鑽井井深、鑽井水深、鑽井效率都不斷有新的世界紀錄出現。

3. 運送核潛艇的半潛船,是一種什麼船

半潛船(Semi-submersible ships)也稱半潛式母船,是專門從事運輸大型海上石油鑽井平台、大型艦船、潛艇、龍門吊、預制橋梁構件等超長超重,但又無法分割吊運的超大型設備的特種海運船舶。

如中國「泰安口輪」半潛船,裝貨平台就像一個足球場,裝卸大型浮貨物時可以下潛19米,裝載平台沒入水深9米,泰安口輪總長156米,型寬32.2米,型深10米,載重量18000噸。

「泰安口」號是中國大陸建造的第一艘大型自航式半潛運輸船,由荷蘭Vuyk Engineering Centre公司完成基本設計,然後由廣船國際委託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完成詳細設計。2001年9月18日在廣州廣船國際下水,2002年12月18日交付客戶首航。該船總長156米,型寬32.26米,型深10米,干舷吃水7.50米,航速14節,續航力13000海里,造價2.75億元,掛中國旗,入挪威船級社(DNV)。擁有一個32×126米的裝貨甲板,總面積4065平方米,總載重量17550噸,甲板負荷18t/m2。全船共有43個壓載水艙和2個浮箱,藉助4台大排量低壓螺桿式空氣壓縮機,每小時可快速壓排水4500立方米,壓入及排出壓載時間少於4小時,可讓開放式載貨甲板垂直下潛至9米深度。可在海上承運重10000噸以上的貨物。主要用於海洋托運大型鋼結構件、海上石油開采平台、潛艇、軍艦等。該輪在設計上符合無限航區要求,能夠滿足各種氣候的海區(如北冰洋海區)。

4. 石油鑽井平台是怎麼固定在海上的

海上鑽井平台可大致分為固定式和移動式兩種,其中移動式又主要包括自升式和半潛式。

(1)固定式鑽井平台,直接固定於海底的鑽井平台,是通過管架結構在海底將平台固定,在整個使用壽命期內位置固定不變,不能再移動。

(2)自升式鑽井平台是由平台、樁腿和升降機構組成。固定方式是通過樁腿(支柱)固定,在出現意外的高海浪時,可以增大平台離水面的距離來提高抵抗能力。

工作時樁腿下放插入海底,平台被抬起到離開海面的安全工作高度,並對樁腿進行預壓;打完井後,將平台降到海面,拔出樁腿並全部提起,整個平台浮於海面,由拖輪拖到新的鑽井位置繼續作業。

(3)半潛式鑽井平台,上部為工作甲板,下部為兩個下船體,用支撐立柱連接。這種平台固定方式主要通過錨鏈加動力控制系統(如果發生漂移,平台上面的平衡動力裝置會啟動,把平台推回去原來正確的位置)。

工作時下船體潛入水中,甲板處於水上安全高度,水線面積小,波浪影響小,穩定性好、自持力強、工作水深大。

(4)石油鑽井台怎麼放進海里的擴展閱讀

1897年,在美國加州Summer land灘的潮汐地帶上首先架起一座76.2米長的木架,把鑽機放在上面打井,這是世界上第一口海上鑽井。1920年委內瑞拉搭制了木製平台進行鑽井。

1936年美國為了開發墨西哥灣陸上油田的延續部分,鑽成功第一口海上油井並建造了木製結構生產平台,兩年後,於1938年成功地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海洋油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木製結構平台改為鋼管架平台。1964-1966年英國、挪威在水深超過100米、浪高達到30米、最高風速160千米/小時、氣溫至零下且有浮冰的惡劣條件下,成功地開發了北海油田。標志著人們開發海上油田的技術已臻成熟。

目前已有80多個國家在近海開展石油商業活動,原油產量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30%左右。

5. 海里怎麼取石油

海底石油的生產過程包括勘探和開采兩個階段。海上勘探的方法與陸地上相似,分為普查和勘探兩個步驟。勘探主要採用地球物理勘探法和鑽井勘探法,目的是探明油氣藏構造、含油麵積和儲量。普查從地質調查研究開始,通過地震、重力和磁力調查法尋找油氣構造。在普查的基礎上,運用地球物理勘探分析了解海底地下岩層分布、地質構造類型和油氣圈閉情況,以確定勘探井井位。之後,通過鑽井勘探法獲取地質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評估該地質構造是否含有石油、含油量及開采價值。

海底石油的開采過程涵蓋鑽生產井、採油氣、集中、處理、貯存及輸送等環節。海上石油生產對設備的要求與陸地不同,需體積小、重量輕、自動化程度高且布置集中緊湊。一個完整的海上生產處理系統包括油氣計量、油氣分離穩定、原油和天然氣凈化處理、輕質油回收、污水處理、注水和注氣系統、機械採油、天然氣壓縮、火炬系統、儲油及外輸系統等。

海上鑽生產井和開採油氣的工程措施多樣,包括人工島(適用於近岸淺水區,較為經濟)、固定式採油氣平台(如樁式平台、拉索塔式平台、重力式平台)和浮式採油氣平台(如自升式平台、半潛式平台和船式平台)。此外,還有海底採油裝置,採用鑽水下井口的方法,將井口安裝在海底,開采出的油氣通過管線直接送往陸地或輸入海底集油氣設施。

開采生產的油氣集中、處理、轉輸、貯存和外運所需的工程設施包括裝有集油氣、處理、計量以及動力和壓縮設備的平台,儲油設施(如海上儲油池、儲油罐和儲油船),海底輸油氣管線,以及用於油氣外運的碼頭,包括單點系泊裝置和常規的海上碼頭(有固定式和浮式兩種)。

6. 海上鑽井平台怎麼固定

問題一:石油鑽井平台是怎麼固定在海上的? 給個圖你自己看

問題二:海上鑽井平台是漂浮在海面上的還是固定在海里的? 海上鑽井平台當然是漂浮在海面上的。
海的深度與物體是否能漂浮沒有直接的邏輯關系,二者之間根本沒有影響,只要物體水中部分排開水的質量大於物體自身質量,即可漂浮。
海上鑽井平台本身其實是一種特殊形態的船隻。海上鑽井平台有兩種,半潛式和自升式。自升式由平台、樁腿和升降機構組成,平台能沿樁腿升降,一般無自航能力。1953年美國建成第一座自升式平台,這種平台對水深適應性強,工作穩定性良好,發展較快,約占移動式鑽井裝置總數的1/2。工作時樁腿下放插入海底,平台被抬起到離開海面的安全工作高度,並對樁腿進行預壓,以保證平台遇到風暴時樁腿不致下陷。完井後平台降到海面,拔出樁腿並全部提起,整個平台浮於海面,由拖輪拖到新的井位。半潛式上部為工作甲板,下部為兩個下船體,用支撐立柱連接,一般具備有限的自航能力。工作時下船體潛入水中並進行錨定,甲板處於水上安全高度,然後將鑽井管道自然探至海底。海上鑽井平台漂浮原理與一般船隻類似,通過船體支撐其上的平台。
希望該回答能幫助到你,求採納~

問題三:海上採石油的東西是怎麼固定的 海上鑽井平台有兩種,一種是移動式的,一種是固定式的。
固定式的固定就是用混凝土什麼的柱子固定在海底,這種一般都在淺海區。
移動式平台包括:坐底式鑽井平台、自升式鑽井平台、鑽井浮船和半潛式鑽井平台。現在中國用於深海石油開採的一般是半潛式鑽井平台和鑽井船式鑽井平台。鑽井船都是漂浮不定的,固定不了,就是靠拋錨停在某個地方。半潛式鑽井平台是上下兩個船體,用立柱相連,工作的時候讓下面的船體潛到水下,上部作業。

問題四:海上固定式鑽井平台的優缺點有哪些 固定式鑽井平台,直接固定於海底的鑽井平台,是通過管架結構在海底將平台固定,在整個使用壽命期內位置固定不變,不能再移動。主要用於有工業油流的油田,一般工作水深在20m左右。某些鑽采綜合固定平台的工作水深超過90m,但平台建造費用較高。
固定式鑽井平台的優點是穩定、海面氣象條件對它的影響較小,而且完井後可作為採油平台,使用時間大大增加。但是,它的靈活性差,不能及時運移,而且造價高,不能在較深的水域工作。重力式平台適用的水深較淺,導管架式平台適用的水深稍深,張力式和綳繩塔式平台則可在較深的水域使用。

問題五:海上鑽井平台是如何固定位置的? 70年代,我國進口那些丹麥設備,已經具備了很精確的定位平衡裝置了,就是如果被漂移了,平台上面的平衡動力裝置會啟動,把平台推回去原來正確的位置。那個玩意兒怎看怎麼先進~
麻煩採納,謝謝!

問題六:海上鑽井平台是如何固定位置的? 額。。。話說鑽井平台多在淺海,那柱子也是支在海床上的,不過有些平台的支柱是可以收縮的,方便移動到其他位置,收的時候就是漂著的了。直接漂浮在海上的大多是通過船舶改造的,深海里用的。

問題七:海上石油鑽井平台如何固定呢? 1953年美國建成第一座自升式平台,這種平台對水深適應性強,工作穩定性良好,目前的海上石油鑽井平台可分為固定式和移動式兩種。固定式鑽井平台大都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