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俄羅斯石油工業概況是什麼
俄羅斯是世界上煤炭、石油、天然氣、核燃料以及經濟水能資源蘊藏最豐富、生產能力最大的國家之一。近30年來,燃料生產增長5倍以上,電力生產增長了6倍多。同時,燃料動力的生產構成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石油和天然氣在燃料動力平衡表中的地位不斷上升,核能的增長也很明顯,而煤炭已由40年代占第1位降到目前的第3位,位於石油和天然氣之後。
一、石油工業
俄羅斯是世界第二大原油生產國,年產原油5.5億噸左右,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原油是俄羅斯的首要能源,也是重要的出口物資,年出口量約1億噸左右。原油工業在俄羅斯國民經濟中居重要地位,是重要的支柱產業部門。
俄羅斯原油主要蘊藏在西部與北部地區,僅西西伯利亞和伏爾加—烏拉爾地區的原油儲量就佔全俄羅斯的3/4左右,其次為季曼—伯朝拉地區。俄羅斯的原油生產主要集中在上述三個地區。
(1)西西伯利亞油田。採油區主要分布在秋明州,故稱秋明油田,因其開發晚於前蘇聯的巴庫油田和伏爾加—烏拉爾油田,故而又稱「第三巴庫」。這里是俄羅斯最大的石油儲集區和產區,油田面積達150萬平方千米,遠景儲量240億噸,其中探明儲量約40億噸。該油田於60年代初開始建設,於70年代末已超過伏爾加—烏拉爾油田的產量,躍居俄羅斯第一位。於90年代初,其產量已超過4億噸,已佔俄羅斯原油總產量的3/4左右。西西伯利亞油田內共發現150多個儲油區,已開發的有40多個,其中重要的有薩莫特羅爾、烏斯季—巴雷克和薩雷姆等大型油產區。西西伯利亞油田通過多條管道將原油輸向前蘇聯各大煉油廠,進而把原油轉運到黑海、波羅的海和太平洋沿岸油港,向國外出口。
(2)伏爾加—烏拉爾油田,位於烏拉爾河和伏爾加河流域區,又稱「第二巴庫」。儲油區面積近70萬平方千米。該油田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開始建設,於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20年間,一直是俄羅斯的最大石油產區,由1978年起產量落後於西西伯利亞油田,其產量也逐年下降,但仍保持在1.2億~1.5億噸,佔俄羅斯產量的1/5以上。韃靼自治共和國的羅馬什金、巴什基爾自治共和國的阿爾蘭和古比雪夫州為該油田的三大產油區,三者合計產量佔全油田的4/5以上。該油田位於俄羅斯經濟發達地域,油品需求量大,因此,原油加工與石油化學工業發達,區內有大型煉油廠10多座,年加工能力達1.5億噸,原油與油品管道縱橫交錯並通往外區。
(3)季曼—伯朝拉油田,位於俄羅斯歐洲地區東北部的高緯地區,地處能源短缺的西北區,距耗能高的中央區也較近。原油生產主要集中於科米自治共和國,烏薩為該油田最大採油區。全油田年產原油2000萬噸左右。
除上述三大油田外,還有北高加索油田(年產1000萬噸左右)和薩哈林油田(年產250萬噸左右)等。
俄羅斯的原油加工能力幾乎與原油開采能力相當,但深加工水平遠低於西方工業發達國家。煉油廠主要分布於油品需求量大的歐洲部分,烏法與薩馬拉的煉油能力各為4000萬噸左右,煉油能力超過1000萬噸的城市還有鄂木斯克、下諾夫哥羅德、安加爾斯克、彼爾姆、格羅茲尼、雅羅斯拉夫爾、基里希和莫斯科等。
二、天然氣工業
俄羅斯是世界上天然氣資源最豐富、產量最多、消費量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天然氣管道最長、出口量最多的國家,有「天然氣王國」的美譽。
80年代末俄羅斯天然氣的探明儲量約40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的1/3以上。主要分布於西西伯利亞地區,其探明儲量佔俄羅斯的4/5左右,其次為伏爾加—烏拉爾區、科米自治區共和國、北高加索和西西伯利亞等地。
西西伯利亞天然氣田幾乎都分布在秋明州內,又稱秋明天然氣田。1989年產量達5330億立方米,佔俄羅斯產量的85%以上。其中的烏連戈伊氣田的探明儲量約8萬億立方米,為世界第一大氣田,於70年代末著手開發。80年代末已達3350億立方米,佔俄羅斯產量的1/2以上。揚堡凝析氣田可采儲量為4萬億立方米,為俄羅斯第二、世界第三大氣田,80年代中期投產,80年代末的產量近1000億立方米。梅德韋日耶氣田可采儲量1.5萬億立方米,為西西伯利亞第三氣田,80年代末產量達500億立方米。
此外,東西伯利亞的雅庫特、伏爾加—烏拉爾地區的奧倫堡、伏爾加河口的阿斯特拉罕和科米自治共和國的烏克特爾等,也是俄羅斯重要的天然氣田。
俄羅斯天然氣管道長度已超過20萬千米,主要干線均由西西伯利亞各氣田通向其歐洲地區,進而將管道伸向東歐與西歐,並向那裡出口天然氣。
② 俄羅斯天然氣為什麼那麼多
首先,還得要從天然氣的形成過程講起,根據天然氣的形成機理,天然氣可劃分為有機成因氣和無機成因氣兩大類。不過,就目前的研究程度來看,現如今所探明的所有天然氣,絕大部分都屬於有機成因氣。
所謂有機成因氣,是指分散的有機沉積質以及具有可燃性質的有機礦物質,在成岩過程中由微生物降解和熱解作用形成的以甲烷為主的天然氣。
正常情況下,甲烷更容易在陸相環境中生成,因為陸相環境的含鹽度低,硫酸鹽還原菌生成少,利於有機質當中的甲烷菌進行繁殖,從而積累成天然氣的富集帶,但甲烷氣藏更容易在地表500米以下生成。
因為埋深太淺的話,大部分甲烷會散失或者被氧化,也就無法形成規模較大的氣藏聚集,這與我們人工建造的沼氣池需要嚴格密封,原理是一致的。
不過,再密閉的環境,如果沒有有機沉積質沉降積累,也不可能形成天然氣,畢竟有機質是天然氣形成的基礎,所以最容易生成有機天然氣的地點,當屬陸相環境中的原始封閉湖泊,以及淺海、海陸交互地帶,且越是寒冷地區就越容易生成。
寒冷地區的地表有機質降解速度慢,更容易形成堆積,而一旦堆積的有機質,在板塊下沉過程中,被埋藏到了一定深度,就可以大量分解並產生大量甲烷菌,最終在適當的條件下聚集成大規模氣藏。
了解了天然氣的生成過程,以及利於天然氣大規模生成的條件,那我們再來看俄羅斯的天然氣分布環境。俄羅斯的天然氣主要集中分布在西伯利亞,其中西西伯利亞平原佔比73%,東西伯利亞佔比佔7%。
提起西西伯利亞,經常讓人聯想到冰凍的荒地,以及白雪覆蓋的針葉林,不過這只是西伯利亞的現代景觀,且現代西伯利亞的地表環境相對年輕,其實西伯利亞平原的基底,是由6500萬年前的水平沉積物組成,而這些沉積物主要是由冰壩造成的。
遠古時期的西伯利亞地表的冰壩不但阻擋了,鄂畢河以及葉尼塞河北流,還將水流進行了逆轉,從而形成了數量龐大的荒原沼澤,這些沼澤在千萬年下沉發育過程中,不但積累了大量的原始植被、水生有機物,且在極寒氣溫下一茬接一茬完成了冰凍積累。
隨後被沉積岩保存了下來,並在壓力作用下最終形成了礦物質。這也就是說,在現如今的西伯利亞平原地表之下,存在有厚厚的古生代沉積物折疊基底,這些古生代沉積物在千萬年的降解過程中,一部分形成了石油,一部分通過擠壓匯集成了天然氣儲藏帶。
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西伯利亞這個詞語的意思,其實西伯利亞的名字來源於韃靼語,所代表的意思是「沉睡之地」,冥冥之中也契合了該地區的有機質沉積特點。
試想一下,整個西伯利亞平原,北部以喀拉海為界,南部以托爾蓋高原、哈薩克高地,以及阿爾泰山脈為界,總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如此大的面積覆蓋之下,形成的天然氣總量位居世界第一,也就不足為奇了。
③ 俄羅斯有世界最大儲量的礦產和能源資源,俄羅斯的什麼能源最為豐富
俄羅斯的能源之所以豐富,主要是因為以下三方面原因:1、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好;2、俄羅斯能源開采少;3、俄羅斯面積最大。
3、俄羅斯面積最大
最後,從各個國家的面積來看,面積最大的俄羅斯擁有最多的能源也是意料之中,畢竟俄羅斯本身的位置就得天獨厚,再加上俄羅斯的面積最大,當初蘇聯解體以後,大部分有能源的地方都是分給了俄羅斯,還有一部分分給了現在的烏克蘭,所以俄羅斯是蘇聯能源的最大繼承者,俄羅斯的能源排在世界前列也是應當的。
④ 俄羅斯主要的礦產資源有哪些
俄有世界最大儲量的礦產和能源資源,是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輸出國。俄資源總儲量的80%分布在亞洲部分。礦產資源:煤(庫茲巴斯)、石油(秋明油田、第二巴庫油田)、天然氣、鐵(庫爾斯克)、錳、銅、鉛、鋅等。石油探明儲量82億噸(2009年數據),佔世界探明儲量的4—5%,居世界第八位。天然氣已探明蘊藏量為48萬億立方米,佔世界探明儲量的1/3強,居世界第一位。鑽石資源:俄羅斯日前公布了一個20世紀70年代發現的鑽石礦。該礦位於西伯利亞東部地區的一個直徑超過100公里的隕石坑內,儲量估計超過萬億克拉,能滿足全球寶石市場3000年的需求。科學家們表示,這個被稱為「珀匹蓋」(Popigai)的隕石坑的歷史超過3500萬年,它下面的鑽石儲存量估計是全球其他地區鑽石儲量之和的10倍。參考鏈接:俄羅斯(歐亞大陸地跨歐、亞兩洲的國家)
⑤ 為什麼俄羅斯境內的油氣資源非常豐富
西西伯利亞的天然氣儲量大,西西伯利亞天然氣潛在儲量佔全俄的60%,天然氣儲量佔全俄的70%。天然氣主要蘊藏在西西伯利亞北部約62萬平A+B+C1方公里區域內。這里分布著烏連戈伊、揚堡、梅德韋日耶、塔佐夫斯基、克魯津什捷爾諾夫斯克等氣田。西西伯利亞的天然氣質量好。天然氣中甲烷含量超過97%,而且含硫量小。天然氣的開采成本也是國內最低的。這里每開采1000立方米天然氣費用比高加索地區低44%,比烏拉爾—伏爾加地區低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