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大陸架地區多石油資源
個人認為大陸架是海陸的連接處,在大陸架往往會形成一些沉積盆地,尤其是在河流的入海口會形成豐富的油氣,像我國的渤海灣地區。
『貳』 海底有石油嗎
哈哈,我來大致告訴你石油成因你就知道了。
石油就是地史時期,一些生物遺體在河流入海口沉積下來,然後被後續泥沙隔絕氧氣——若干年後變形成石油、天然氣。
所以說,90%以上的石油(我不知道是不是100%)都是海里形成的。所以說海里石油很多很多的。
那麼至於為什麼現在陸地上石油多呢?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大洋勘探、開采難度比陸地大;
2.陸地上的石油,幾乎都是地史時期上第海洋里形成,億萬年的大陸變遷,從水裡出來。
『叄』 東營有油田嗎
**東營確實有油田,並且是勝利油田的主產區和所在地**。
東營市位於山東省,黃河流域的入海口附近,這片土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依託這些資源,東營不僅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為首的四大支柱產業,更因「油」而建、因「油」而興,成為山東人均GDP最高的「石油化工之城」。下面將從多個角度詳細展開介紹東營的油田:
1. **發現開發**:東營油田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61年,當時在東營村附近打出了第一口工業油流井——華八井。隨後的幾年中,該地區又陸續發現了大量的油井,其中最著名的是1962年的營2井,其日產油量達到了驚人的555噸,這也是當時全國日產量最高的一口油井。這些早期的發現和開發標志著勝利油田的誕生,並由此開啟了東營作為一個重要石油產地的歷史。
2. **經濟影響**:隨著油田的開發,石油化工、橡膠輪胎、石油裝備等產業在東營迅速發展起來,形成了強有力的工業支柱。石油化工作為其中的龍頭,更是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為地方經濟的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如今,東營已經成為山東省人均GDP最高的城市之一,這一成就與油田的開發密不可分。
3. **戰略地位**:東營油田在全國乃至國際上都擁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目前,勝利油田80%的石油地質儲量和85%的油氣產量集中在東營境內。這些數字不僅體現了東營油田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重要位置,也說明東營對於國家能源安全的貢獻不可小覷。
4. **城市發展**:油田的發現與開發為東營的城市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從一片荒原到現代化城市的崛起,東營的變遷與油田息息相關。城市的經濟結構、文化面貌以及社會構成都深受油田的影響。可以說,沒有勝利油田,就沒有東營這座城市的今天。
5. **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東營市圍繞油田資源進行了多元化的產業發展,通過改造老工業和建設新企業,大力發展鏈條經濟和替代產業。這些舉措旨在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為未來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同時,東營也在積極解決由於油田開發帶來的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確保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相協調。
總的來說,東營不僅有油田,而且這些油田對當地乃至國家的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東營的未來將會更加註重油田資源的合理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平衡,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和諧發展。
『肆』 中國油氣進口過度依賴外籍油輪運輸,受制馬六甲海峽
作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和第三大石油進口國,我國原油進口主要集中在中東地區和非洲。2008年上述兩個地區的進口量約占我國原油進口總量的66.98%。由於地域的原因,我國石油進口的主要渠道是海上油輪運輸,其中90%左右要依靠外籍油輪運輸,而且80%的進口量要通過世界上最不安全的馬六甲海峽。據測算,每天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輪船約60%是為中國服務的船隻。本國船運公司承擔的10%左右的運輸任務還大多集中在東南亞地區。目前承擔中國90%份額的外國航運公司包括歐洲、北美洲、亞洲等各大航運巨頭。如丹麥的馬士基,日本的日本郵船、川崎汽船、商船三井,以及韓國、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等地的航運公司。在中東東行和西非東行航線上,中國船所承運的份額更少。而這兩條航線所在地區局勢一直不太穩定,恰恰又是中國原油進口的主要航線;從供應鏈的角度而言,也是風險最大的航線。
我國兩大石油進口商中石油和中石化集團沒有自己控制的油輪船隊,大部分運輸任務是由外國公司來承擔的,船型多為蘇伊士型油輪。從能源安全形度來看,國內航運企業承擔的能源運輸比例太低,石油運輸極易受制於人,一旦戰爭爆發或世界格局發生重大變化時,石油供應安全將面臨極大威脅。
為了抵禦現在的海運風險,中國正在積極地尋求在俄羅斯、中亞的陸地運輸管線和印度洋的入海口。俄羅斯和中亞的陸地運輸將實現我國石油進口方式的多元化,而獲得印度洋的入海口,可以大幅度降低我國的海運風險。在這一過程中,我國周邊很多潛在的運輸線路先後受到關注,其中包括中哈石油管線、俄羅斯遠東泰納石油管線、中緬油氣管線和中巴石油管線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