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的流動點往往與什麼有關
擴展閱讀
吳江區廠房費用怎麼計算 2024-10-19 14:37:25

石油的流動點往往與什麼有關

發布時間: 2022-01-27 05:25:48

㈠ 石油產品的五大特性是什麼

  1. 易燃性

  2. 易爆性

  3. 易揮發

  4. 易產生靜電

  5. 易膨脹

㈡ 在原油集輸中有哪些與化學有關的問題

石油及油品的主要物理性質有哪些
石油的物理性質隨其化學組成的不同而有明顯的差異。不同性質的石油,對開發、集輸、貯存、加工影響較大,因此其經濟評價也各不相同。 1)石油的顏色 顏色與原油中含有的膠質、瀝青質數量的多少有密切關系。深色原油密度大、粘度高。液性明顯的原油多呈淡色,甚至無色;粘性感強的原油,大多色暗,從深棕、墨綠到黑色。我國玉門、大慶等油田的原油多呈黑褐色;新疆克拉瑪依油田原油呈茶褐色;青海柴達木盆地的原油多呈淡黃色;四川、塔里木、東海等盆地的一些凝析氣田所產凝析油從淺黃色到無色。2) 石油的臭味 是由於原油中所含的不同揮發組分而引起。芳香屬組分含量高的原油具有一種醚臭味。含有硫化物較高的原油則散發著強烈刺鼻的臭味。由於含硫化物較高,因此這類原油在加工時,需要增加專門的處理裝置而要投入更多的資金。我國主要油田的含硫量較之中東地區原油的含硫量(高於2%)低得多,大慶油田原油含硫量不到1‰,勝利油田原油含硫量也多不超過1%。3) 石油的密度 指在地面標准條件下,脫氣原油單位體積的質量。以噸每立方米(t/m3)或克每立方厘米(g/cm3)表示。石油相對密度(以往文獻曾以比重表示)是15.5℃或20℃時原油密度與4℃時水的密度的比值。國際上常用API度作為決定油價的標准。API度與相對密度的相關關系式為:API度(15.5℃)=(141.5/相對密度)-131.5,API度大,相對密度小。水的API度為10。密度大小與石油的化學組成、所含雜質數量有關。膠質、瀝青質含量高,密度大,顏色深;低分子量烴含量高,密度小。不同地區、不同地層所產原油密度有較大的差別。原油按其密度可分為四類:輕質原油(密度<0.87g/cm3),中質原油(≥0.87~0.92g/cm3),重質原油(≥0.92~1.0g/cm3),超重質原油(≥1.0g/cm3)。我國生產的原油密度變化也較大,大慶(多在0.8601g/cm3)、長慶(0.8437g/cm3)、青海尕斯庫勒(0.8388g/cm3)等地區所產原油多屬輕質原油;勝利(多數在0.8873g/cm3左右)、遼河(0.8818g/cm3)等地區所產原油多屬中質原油;勝利孤島(0.9472g/cm3)、大港羊三木(0.9492g/cm3)、遼河高升(0.9609g/cm3)、新疆烏爾禾(0.9609g/cm3)等油田所產原油則屬重質原油。4) 石油的粘度 指液體質點間移動的摩擦力,以m Pa·s表示。粘度大小決定著石油在地下、在管道中的流動性能。一般與原油的化學組成、溫度和壓力的變化有密切關系。通常原油中含烷烴多、顏色淺、溫度高、氣溶量大時,粘度變小。而壓力增大粘度也隨之變大。地下原油粘度比地面的原油粘度小。 根據粘度大小,將原油劃分為常規油(<100mPa·s),稠油(≥100~<10 000mPa·s),特稠油(≥10 000~50 000mPa·s)和超特稠油或稱瀝青( >50 000mPa·s)四類。 由於測定絕對粘度較煩雜,在研究中常用恩氏粘度計測定相對粘度。相對粘度指液體的絕對粘度與同溫條件下水的絕對粘度比。 我國原油粘度變化范圍較大。大慶白堊系原油(50℃)粘度在19~22mPa·s,任丘震旦亞界原油(50℃)為53~84mPa·s,勝利孤島原油(50℃)為103~6451mPa·s 。5) 石油的熒光反應 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受激發發光,並在照射後所發光立即消失的這種熒光反應特性,普遍被用於野外工作時作為判斷岩石中是否含有石油顯示的重要標志。按發光顏色的不同以及分布的情況,大體可推測所顯示的石油組分及其百分含量。一般油質呈天藍色,膠質呈黃綠色,瀝青質呈棕褐色。6) 石油的旋光性 石油在偏光下,具有把偏光面向右旋轉的特性。偏轉度一般小於1°。旋光性是有機質所特有的一種性質,而且當加溫至300℃時即消失。因此,在研究石油生成時,常以這種旋光性和在石油中發現的素(由動植物色素如葉綠素或血紅素變化而成,並在溫度超過200℃時被破壞)的存在作為石油有機成因的依據。7) 石油的溶解性 石油不溶於水,但可溶於有機溶劑,如苯、香精、醚、三氯甲烷、硫化碳、四氯化碳等,也能局部溶解於酒精之中。原油又能溶解氣體烴和固體烴化物以及脂膏-樹脂、硫和碘等。8) 石油的凝固點與含蠟量 凝固點系指原油從流動的液態變為不能流動的固態時的溫度。這對不同溫度尤其在低溫地區考慮貯運條件時是非常重要的指標。根據凝固點高低,石油可分為高凝油(≥40℃)、常規油(≥-10~<40℃)、低凝油(<-10℃)三類。我國多數油田所產原油的凝固點,在15~30℃之間。石油含蠟量系指原油中含石蠟的百分數。石蠟在其熔點溫度(37~76℃)時溶於石油中,一旦低於熔點溫度,原油中就出現石蠟結晶。我國主要油田所產原油的含蠟量較高,大約在20%~30%之間。大慶薩爾圖油田含量多在22.6%~24.1%,河南魏崗油田為42%~52%,江漢王場油田為2.8%~11.4%,克拉瑪依油田僅7%左右。含蠟量高的原油凝固點也高。9) 石油的燃燒特性 石油和成品油可燃程度隨溫度而異,表現在閃點、燃點和自燃點的差異。「閃點」指石油在容器內受熱,容器口遇火則發生閃火但隨之又熄滅時的溫度。「燃點」指受熱繼續升高,遇火不但出現閃火而且引起了燃燒的溫度。「自燃點」指原油在受熱已達到相當高的溫度,即便不接觸火種也出現自燃現象的溫度。石油是由具不同沸點的烴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與水(沸點為100℃)不同,沒有固定的沸點。其閃點隨具不同沸點化合物的含量比例不同而各有差異。沸點越高,閃點也高。如石油產品中煤油閃點在40℃以上,柴油在50~65℃之間,重油在80~120℃,潤滑油要達到300℃左右。自燃點卻相反,沸點高的成品油,自燃點降低,如汽油自燃點為415~530℃,裂化殘渣油自燃點約270℃,石油瀝青則降至230~240℃。石油作為一種混合物,其閃點在-20~100℃之間,而自燃點則為380~530℃之間。10) 石油的餾分組成 由於石油是由具不同沸點的烴化合物混合而成,因此通過控制不同的溫度而可分別獲得不同的石油產品
,

㈢ 原油的漲跌和什麼有關

(一)原油的商品屬性——供求關系決定油價方向
決定原油價格長期走勢的主要是原油供需基本面因素。由於原油是不可再生性資源,因此原油短期供給彈性較小,所以在沒有新的大型油田被發現以及重大技術創新出現時,影響原油價格的最主要因素是決定原油需求的世界經濟發展狀況。
(二)原油庫存——影響油價波動預期
1.何為原油庫存
原油庫存分為商業庫存和戰略儲備,商業庫存的主要目的是保證在原油需求出現季節性波動的情況下企業能夠高效運作,同時防止潛在的原油供給不足;國家戰略儲備的主要目的是應付原油危機。
各個國家的原油庫存在國際原油市場中起到調節供需平衡的作用,其數量的變化直接關繫到世界原油市場供求差額的變化。在國際原油市場上,美國原油協會(API)、美國能源部能源信息署(EIA)每周公布的原油庫存和需求數據己經成為許多原油商判斷短期國際原油市場供需狀況和進行實際操作的依據。
2.原油庫存與油價
原油庫存和需求數據公布後,WTI油價選擇向上或向下波動的方向,從而直接影響倫敦和新加坡布倫特油的走向,帶動油品價格向上或向下波動。原油庫存對油價的影響是復雜的,當期貨價格遠高於現貨價格時,原油公司傾向於增加商業庫存,減少當期供應,從而刺激現貨價格上漲,期貨現貨價差減小;當期貨價格低於現貨價格時,原油公司傾向於減少商業庫存,增加當期供應,從而導致現貨價格下降,與期貨價格形成合理價差。
截至2009年11月末,經合組織國家商業原油庫存達到27.38億桶,高出上年同期5100萬桶,可供滿足OECD國家60天的原油需求,超過過去五年平均水平的上限。據美國能源情報署預計,2010年OECD國家商業原油庫存仍將比較充裕,較高的庫存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油價上漲。
(三)美元匯率因素——影響油價的實際高低
由於國際原油交易主要以美元為標價,因此美元匯率也是影響原油價格漲跌的重要因素之一。當美元升值時,國際上黃金、原油、銅等大宗商品原料價格有下跌的壓力;反之,當美元貶值時,此類大宗商品的價格將上漲。
自2002年到2010年7月,由於美元對世界主要貨幣的大幅貶值,導致原油價格節節攀升。美國為了緩解次貸危機所採取的利率調整和匯率政策,直接帶來了流動性泛濫,引起了全球通貨膨脹和美元持續貶值,導致包括原油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暴漲,油價在美國寬松的貨幣政策的推動下疊創新高,2008 年7月達到歷史最高點147美元。在金融危機沖擊實體經濟的背景下,油價迅速一路下跌至35美元。因而,美元與油價之間存在典型負相關關系,美元疲軟將會支撐油價上漲。
但是,美元匯率因素對油價的影響只是暫時的,而且不夠顯著。統計分析顯示,WTI原油期價與美元指數的相關系數為-0.22,這說明在油價波動中,美元匯率相對於原油的供求關系來說所起的作用非常微小。
(四)世界經濟發展狀況——促進油價階段性調整
全球經濟的增長會通過改變原油市場的需求量影響原油價格,經濟增長和石油需求的增長有較強的正相關關系,它們之間的比例關系一般用原油消費對GDP的彈性系數來表示。
然而,經濟增長率的變化不只可以用來解釋中長期的油價上升,短暫經濟衰退導致的油價回落也可在經濟數據的變化中顯現出來。圖4-2顯示,1999—2008這十年中總體油價趨勢是上漲,其間至少有三次明顯的階段性回調,一次是2000年美國NASDAQ泡沫破裂後美國經濟短暫下滑導致的需求下降,由全球經濟增長率與國際油價的對比變化情況,可以清楚地看到全球經濟下滑對油價的影響。第二次則是2006 年中空閑產能的短暫回升在短時間緩解了市場壓力所致。第三次始於2008年中以來的油價深度回調更是與經濟危機密不可分。
2010年,世界經濟將曲折緩慢復甦,國際油價將呈穩步上行趨勢。如果世界經濟復甦前景好於預期,經濟金融市場信心得到恢復,通貨膨脹壓力加大,美元繼續大幅走軟,那麼,國際油價上行趨勢將更加明顯。如果爆發新的金融沖擊,世界經濟復甦遇阻,出現第二次經濟衰退,為防止滯脹美元在政策主導下轉為強勢,那麼,國際油價運行平台存在下移的可能。
(五)突發事件與氣候狀況——使油價波動更加不確定
原油除了具有一般商品屬性外,還具有戰略物資的屬性,其價格和供應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勢力和政治局勢的影響。近年來,隨著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生產國際化的發展,爭奪原油資源和控制原油市場已成為油市動盪和油價飆漲的重要原因。緊張的地緣政治強化了國際原油市場對供給收縮的預期。針對原油設施的恐怖襲擊、原油工人罷工、產油國政局動盪等地緣政治因素都會對國際油價帶來沖擊。目前,伊拉克恐怖襲擊事件頻發,原油設施經常遭受破壞。美國領導的阿富汗反恐活動「越反越恐」,阿富汗的局勢不但至今未得到有效控制,反而不斷升級,並逐步蔓延到巴基斯坦、伊朗等地。伊朗是世界重要的產油大國,在其核問題懸而未決,再加上「恐怖活動」添亂,國際原油的「恐怖溢價」也將日益高漲,並通過投機活動而進一步放大。局部的政治動盪或戰爭都會刺激油價的上漲。
氣候狀況會影響到原油的供給和需求,比如異常的天氣可能會對原油生產設施造成破壞,導致供給中斷,從而影響國際油價,但它對整個國際油價的影響作用是短期的。此外歐美許多國家用原油作為取暖燃料,因此當氣候變化異常時,會引起燃料油需求的短期變動,從而帶動原油和其他油品價格發生變化。
(六)國際原油投機因素——加劇油價的短期波動
目前在國際原油期貨市場上,國際投機資本的操作是影響國際油價不可忽略的因素。原油市場的投機與市場預期往往加大了原油價格的波動,國際原油市場中投機因素對原油價格有著10%-20%的影響力。尤其是某些突發性事件發生的時候,大量的投機資本便在國際原油期貨市場上進行操作,加劇了國際原油價格的動盪。
在低油價時期, 投機基金的規模比較小, 對國際事件在原油期貨價格形成中的作用放大能力有限。隨著原油價格的逐步上升, 原油期貨市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機基金, 投機基金的規模變得越來越龐大,「羊群效應」也越來越明顯,任何敏感數據的出爐和事件的發生, 如原油庫存變化、油田爆炸、地緣政治關系、工人罷工以及氣候變化等,在大規模投機基金的作用下,其影響都會驟然放大,加劇油價的波動。
(七)地緣政治因素
石油是一種稀缺的不可再生資源,是國家生存和發展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其對國家的經濟、軍事、安全等有著重大的影響。國際原油的市場價格的變化往往會受到地緣政治和產油國政局因素的影響。
地緣政治和產油國政局因素對油價的影響主要從兩個方面發揮作用。其一是地緣政治沖突導致原油供給量真實下降;其二是地緣政治沖突導致國際原油市場對未來供給減少的擔憂,但實際供給量沒有減少。從目前地緣政治形勢來看,未來一段時間內地緣政治的焦點地區主要還是在中東地區的伊拉克和伊朗。2006年,伊朗核問題危機引起國際石油市場對伊朗原油供給中斷的擔憂,並導致2006年國際油價不斷上升。
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在世界上具有很強的石油定價權。該組織為了維護各成員國的利益,對各成員國實施嚴格的生產上限制度,並且每當國際油價下跌的時候,該組織各成員國將施行減產的政策,以達到維護高油價,獲取高額利潤的目的。
(八)人們的預期——心理因素助長油價波動
近幾年,對美元貶值以及通貨膨脹的預期使得大量的投資基金選擇長期投資原油以規避通脹風險。短期內又有大量的投機資本進入原油市場利用各種預期或題材炒作,放大了油價上漲的趨勢。投機資金藉助於經濟波動或一些突發事件,引導和利用人們的預期,在現貨和期貨市場上大肆炒作。預期的變化和投機行為互相影響,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互相推動,使得油價向上或向下突破關鍵價位後出現了類似於「超調」的特徵,加劇了原油價格的波動。
(九)利率因素
你可以看一下www.orbex.com/?ref_id=1676
在標准不可再生資源模型中,利率的上升會導致未來開采價值相對現在開采價值減少,因此會使得開采路徑凸向現在而遠離未來。高利率會減少資本投資,導致較小的初始開采規模;高利率也會提高替代技術的資本成本,導致開采速度下降,進而導致原油價格上漲。
影響油價的各種因素交織在一起共同作用,增加了人們准確預測油價的難度。除了供求這一主要因素外,其他因素是隨機的、不確定的,而且在不同時期所呈現的強度也不盡相同。這些因素單個或者多個發生變化都會影響國際油價。從國際石油供需結構格局的變化中可以預見油價將長期在高位波動,而一些隨機因素的變動則會引起油價短期的劇烈波動。

㈣ 液體的流動速度與什麼有關

額...你挺聰明的,就是考慮的深度不夠,而且有點張冠李戴的意思,液體流動時只是液體內部壓強變小,大氣壓依然是大氣壓,沒有關系,而液體的蒸發速度跟氣壓也沒有直接關系,跟空氣中水蒸氣含量有直接關系,而往往空氣中水蒸氣含量是影響大氣壓的最主要的因素,所以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大氣壓低時空氣中水蒸氣含量高,液體蒸發慢,否則反之。
對於你這個問題,液體流速會影響蒸發速度,因為液體在流動時不只是橫向流動,還伴有縱向對流,液體表面和內部一直在進行著較靜止液體快很多的物質交換和熱量交換,很顯然在相同時間內液體與空氣接觸面積較靜止液體大,熱量交換快,液體表面溫度衰弱慢,同樣的情況下較靜止液體表面保持的溫度高。所以蒸發就快。

㈤ 石油被抽干對地球有什麼影響會導致土層坍塌以及火山爆發嗎

石油會被人類抽干嗎?

著名的科學家馬里恩·金·哈伯特提出過一個理論,他認為石油開采量將會在1966年到1972年達到頂峰,之後人類將會面臨石油枯竭的問題。

過高的溫度,將會影響地球的洋流、季風等,給農業帶來致命的打擊。再加上過高的溫度更容易導致森林火災的發生,然後釋放出更多的溫室氣體,到那時人類將會無可挽回地走向滅絕。

對於地球而言,無論溫度有多高,環境有多惡劣,地球都會存在。但是對於人類而言,如果地球溫度升高,地球環境變化太大,人類恐怕將無法在地球上生存。

所以,盡管石油的儲備量較多,但目前各國科學家們仍在努力研究更加清潔、對環境破壞力更小的能源。

總結

根據目前的信息來看,石油是碳基生命的循環,可以說只要地球上存在著以植物為鏈條的碳循環,那麼石油就會源源不斷地產生,因此人類無法抽干石油。

即使人類抽幹了石油,其實對地球的影響也不大,影響較大的是人類對石油的使用會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地球溫度失控,屆時或將引發滅絕危機。

㈥ 請問流體力學與石油有什麼關系

完全不同。。。。
參考書目:任意版本的《化工原理》的流體力學部分,就是講管道,阻力,流體流型的那一章節,一般在第一章。

材料力學,這是蝦米!是材料受力與材料性能,與流體力學差得遠得多。

你的論文,仔細看看流體力學就okay了,建議從:石油粘度,運送流量,管道阻力,運輸動力,運輸成本這五方面入手。

㈦ 石油是由什麼物質在什麼條件下產生的,

石油的形成:石油是由數百萬年前的史前海洋生物遺骸形成的。這些生物死後軀體下沉,並被埋在泥沙層下。泥沙層
後來逐漸變成岩石層 。岩石層的壓力和細菌的作用使生物遺骸變成了濃稠的石油。石油會穿過疏鬆岩石層向上流動,
一直流到緻密岩石層才被擋住。天然氣和煤的形成方式與此相似。因此,它們統稱為石化燃料。石油、天然氣、煤等
在地球上的蘊藏量是有限的,將來必定會用完。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地珍惜這些寶貴的資源,不能隨意浪費。
石油和天然氣的化學成分,暴露了它們的來源,它們都是有機物,應當與古代生物有關系。一部分科學家認為,油氣(石油和天然氣)是伴隨著沉積岩的形成而產生的。遠古時期繁盛的生物製造了大量的有機物,在流水的搬運下,大量的有機物被帶到了地勢低窪的湖盆或海盆里。在自然界這些巨大的水盆中,有機物與無機的碎屑混合,並沉積在盆底。寧靜的深層水體是缺乏氧氣的還原環境,有機物中的氧逐漸散失了,而碳和氫保留下來,形成了新的碳氫化合物,並與無機碎屑共同形成了石油源岩。 在石油源岩中,油氣是零散地分布的,還沒有形成可以開採的油田。此時,水盆底部的沉積物,在重力的作用下,開始下沉。在地下的壓力和高溫的影響下,沉積物逐漸被壓實,最終變成沉積岩。而液體的石油油滴們拒絕變成岩石,在沉積物體積縮小的過程中,它們被擠了出來,並聚集在一處,由於密度比水還輕,所以石油開始向上遷移。幸運的話,在岩石裂隙中穿行的石油,最終會遭遇一層緻密的岩石,比如頁岩、泥岩、鹽岩等,這些岩石缺少讓石油通過的裂隙,拒絕給石油發通行證,石油於是停留在緻密岩層的下面,逐漸富集,形成了油田。含有石油的岩層,叫做儲集層,拒絕讓石油通過的岩石,叫做蓋層。如果沒有蓋層,石油會上升回到地表,最終消失在地球歷史的塵煙中,保留不到人類出現的時候。

㈧ 影響石油的物理因素有哪些

影響石油的物理因素如下。
1)
石油的顏色

顏色與原油中含有的膠質、
瀝青質
數量的多少有密切關系。深色
原油密度
大、粘度高。液性明顯的原油多呈淡色,甚至無色;粘性感強的原油,大多色暗,從深棕、墨綠到黑色。
2)
石油的密度
指在地面標准條件下,脫氣原油單位體積的質量。以噸每立方米(t/m3)或克每
立方厘米
(g/cm3)表示。石油相對密度(以往文獻曾以比重表示)是15.5℃或20℃時原油密度與4℃
時水
的密度的比值。
3)
石油的粘度

液體質點
間移動的摩擦力,以m
Pa·s表示。粘度大小決定著石油在地下、在管道中的流動性能。一般與原油的化學組成、溫度和壓力的變化有密切關系。通常原油中含
烷烴
多、顏色淺、溫度高、氣溶量大時,粘度變小。而壓力增大粘度也隨之變大。地下
原油粘度
比地面的原油粘度小。
4)
石油的熒光反應
石油在
紫外光照射
下受激發發光,並在照射後所發光立即消失的這種熒光反應特性,普遍被用於
野外工作
時作為判斷岩石中是否含有石油顯示的重要標志。按發光顏色的不同以及分布的情況,大體可推測所顯示的
石油組分
及其百分含量。一般
油質
呈天藍色,膠質呈黃綠色,瀝青質呈棕褐色。
5)
石油的
旋光性

石油在
偏光
下,具有把偏光面向右旋轉的特性。偏轉度一般小於1°。旋光性是有機質所特有的一種性質,而且當加溫至300℃時即消失。因此,在研究石油生成時,常以這種旋光性和在石油中發現的素(由動植物色素如葉綠素或
血紅素
變化而成,並在溫度超過200℃時被破壞)的存在作為石油有機成因的依據。
6)
石油的凝固點與
含蠟

凝固點系指原油從流動的液態變為不能流動的固態時的溫度。這對不同溫度尤其在低溫地區考慮貯運條件時是非常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