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國外發現石油怎麼回事
擴展閱讀
中石油油卡什麼樣的 2024-11-26 01:40:29
鉑金4到鑽石多少局 2024-11-26 01:39:01

國外發現石油怎麼回事

發布時間: 2022-01-27 07:26:55

1. 石油和天然氣發現之謎

從全世界勘探和開發石油及天然氣礦藏幾百年歷史來看,99.9%以上的油氣礦藏都在沉積岩中,只有極少量的石油和天然氣儲藏在火成岩或變質岩中。經實際分析,即使這些很少量的石油和天然氣也大都是沉積岩中的石油和天然氣滲流進去的。這個事實充分說明了石油和天然氣是在沉積岩中形成的。

新疆是我國最大的一個省(區)份,國土面積為166.49萬平方千米。在這廣闊的面積內是否到處都能生成石油和天然氣呢?不是的。那麼,新疆在哪裡才有沉積岩呢?經過50多年來廣大地質工作者的艱苦勘探,具有一定厚度和具有油氣勘探價值的沉積岩盆地有30多個(表4-4-1),總面積約90萬平方千米。

表4-4-1 新疆主要沉積岩盆地一覽表

從表中我們知道,在新疆已勘探的沉積岩盆地中,已找到大小80多個油氣田,這些石油和天然氣是怎樣生成的呢?那麼就要了解在漫長的地史時期中,有機質是怎樣生成石油和天然氣的。

(一)油氣物質來源探秘

從人們開始勘探石油和天然氣開始到目前為止,世界上經過勘探所找到的石油儲量約1300億噸。而新疆已進行勘探的沉積岩盆地——塔里木、准噶爾、吐哈、三塘湖、焉耆等盆地,到2007年底,累計探明石油儲量38億噸,探明天然氣儲量1.3萬億立方米。人們自然會問,沉積岩中的有機物質是否有足夠的數量作為生成大量石油和天然氣的物質基礎呢?

根據近年來地球科學工作者研究,有機物質在沉積岩中的分布十分廣泛,地球上沉積岩中的有機物質總含量約為3000萬億噸,而地球上煤和石油的儲量分別為5萬億噸和2千億噸,也就是說,它們僅為沉積岩中有機物質總量的1/600和1/15000。

上述數據說明,作為生成石油和天然氣的原始有機物質總量是十分充分的,完全能夠滿足生成石油和天然氣的需要。

這些有機物質是從何而來的呢?根據古生物和地質歷史的研究,地球上有生命的物質的出現是很早的,遠在距今10億年左右的元古宙,地球上就有很低等的藻類等生物。隨著地球的發展,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也得到了繁殖和發展。在距今大約5億~6億年的古生代時期,出現了大量的生物,當時幾乎所有動物的主要門類都有了。在距今3.5億~4億年的古生代泥盆紀時期,水生生物得到了巨大發展,原始的水生植物擴展到陸地,占據了地球表面的各個部分。發展到現在,地球上已經有了幾百萬種動物和植物。在地球的任何部分,從波濤洶涌的海洋到寧靜的湖泊,從奔騰的河流到遼闊的平原,從地球的空氣層到地面以下的土壤里,從氣溫常變的沙漠到風雪交加的兩極,都有各種類型的生物生活著。據統計,現在地球上活著的生物可達10萬億噸。在過去的地質時代中,各種生物不斷地繁殖、發展,老的死亡,新的出生,死亡之後的屍體在一定條件下保存下來,形成了各地質時代中的豐富的有機物質。特別是低等生物,它們的繁殖速度(即在一定時間內產生和死亡的數量)是非常驚人的,例如一個硅藻(低等植物的一種),在不受任何限制的理想條件下,8天之內就可以繁殖地球那麼大的體積。

在現代海洋中,有不少地方可以看到,由於低等生物的繁殖,而使大片大片的海域變成綠色、深棕色或藍色。有人統計過,全世界所有海洋,在水深100米厚的這一層水體中,單是浮游生物每年可產生600億噸的有機碳,有機碳是從有機物質中分析出來的碳素。

陸地上也同樣有著極其豐富的有機物質。如果把地球上的內海、內陸湖泊、海灣等地區的有機物質統統計算起來,它的數量是非常巨大的。這樣巨大數量的有機物質並非都能保存下來,但是地質年代是漫長的,是以百萬年為計算單位的。因此,即使只有很少部分有機物質被保存下來,其總的數量還是很可觀的。據石油地質工作者測定,塔里木盆地暗色沉積岩石中的有機質含量平均占岩石重量的1.2%,有的高達3.88%(侏羅系七克台組),這類岩石厚度有兩千餘米,分布面積達50多萬平方千米,可見當時保存下來的有機物質是很豐富的。這些有機物質就是生成塔里木盆地極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的原始材料。准噶爾、吐哈、三塘湖、焉耆等盆地與塔里木盆地相同,沉積岩中的有機物質含量也很豐富,生成的石油和天然氣也很豐富。

總之,可以肯定,在地質歷史中,有機物質作為生成石油和天然氣的原始材料,在數量上是可以滿足需要的。由於低等生物比高等生物的繁殖速度要大得多,因此,一般認為低等生物是生成石油和天然氣的主要物質(圖4-4-1)。

(二)油氣生成條件探秘

塔里木、准噶爾、吐哈等盆地內沉積岩中有機物質本身的性質,決定了它能夠變成石油和天然氣。因此,有機物質的存在為石油和天然氣的生成提供了依據。但是,有機物質能不能變成石油和天然氣,還需要有適當的外界條件。正如雞蛋要有適當的溫度才能變成小雞一樣,沒有適當的外界條件,有機物質也不能變成石油和天然氣。

首先,要有保存有機物質的地質環境。否則,有機物質不可能保存下來。例如,把有機物質(各種生物的屍體)暴露在空氣中,時間長了就會慢慢地被氧化,即通常稱之為腐爛,氧化以後生成氣體跑到空氣中,剩下一些殘渣。這正像燒煤一樣,燃燒以後,煤炭就和空氣中的氧氣相結合,生成二氧化碳,從煙囪里跑掉,剩下一堆灰。因此,有機物質在空氣中是不可能被保存下來的。那麼,有機物質在什麼樣的地質環境條件下才能保存下來,並向石油和天然氣變化呢?根據地質勘探實踐,首先需要有比較廣闊的低窪地區,曾經長期被水(海水或湖水)淹沒。有機物質在這樣的水域沉積下來,而水層又起到了隔絕空氣的作用。雖然水中也有一定量的氧氣,但當這些氧氣氧化一部分有機物質而消耗以後,其他大量的有機物質就能夠被保存下來。因此,在地質歷史中,曾經是淺海、海灣、湖或大陸上的湖泊等地理區域是生成石油和天然氣的有利地區。確定這些低窪地區的存在,是根據分布在這些地區的沉積岩岩性特徵得來的,地質上叫泥岩、砂質泥岩分布地區在地質歷史上一般都是較低窪的地區。曾經是深海的地區,並不利於有機物質保存,因為有機物質要沉積下來,需要通過很厚的水層,而被水中的氧所氧化掉了。

其次,需要在淺海、湖泊等低窪地區的周圍和水中,有大量的生物繁殖,特別是微體生物的繁殖。這些低窪地區處在良好的氣候條件下,為生物大量的滋生創造了良好條件。因此,氣候條件是生油的外界條件之一。有沒有大量的有機物質存在,可以從沉積岩中的生物遺跡,即化石的豐富情況來判斷。

最後,需要有陸地上經常輸入大量的泥沙或其他礦物質到淺海或湖泊中去,迅速地把從陸地上輸送來的和水體中死亡的生物體埋藏起來,形成與空氣隔絕的還原環境,從而不讓它們腐爛成為氣體向空氣中擴散而消失。這就需要這些低窪地區,隨著地殼的運動,邊沉降邊沉積,即陸生和水生的生物死亡以後同大量的泥沙和其他物質一起沉積下來。沉積盆地不斷地沉降,沉積物一層一層地加厚,老的沉積物被新的沉積物所覆蓋,沉降多少,沉積物的厚度就增加多少,長期保持水的一定深度,就能長期地形成還原環境。在這樣的地質環境下,才可能有極其豐富的有機物質被保存下來,並在還原環境中向石油和天然氣轉化。新疆的塔里木、准噶爾和吐哈等盆地的地層厚度達萬米以上,這么厚的地層,顯然是在邊沉降邊沉積的過程中形成的(圖4-4-2)。

總之,還原環境是有機物質保存並向石油和天然氣變化的外界條件,而還原環境的形成則需要有良好的地理條件、氣候條件和地質條件。這些條件在塔里木、准噶爾、吐哈等盆地的某些地質歷史上都具備。

(三)油氣生成過程探秘

在認識了生成石油和天然氣的原始物質和它們的生成環境的基礎上,就可以對石油和天然氣的生成過程有個概括的了解,即:生成石油和天然氣的原始材料是有機物質,這種有機物質既有陸生的,也有水生的,既包括動物,也包括植物,而以繁殖量最大的低等生物為主。有機物質從陸地上搬運下來,或從水體中沉積下來,同泥沙和其他礦物質一起,在低窪的淺海或湖泊中沉積下來,形成了淤泥,這種有機淤泥被新的沉積物覆蓋,造成了氧氣不能自由進入的還原環境。隨著低窪地區的不斷沉降,沉積物的不斷加厚,有機淤泥所承受的壓力和溫度不斷地增大。同時,在細菌、壓力、溫度和其他因素不斷的作用下,處在還原環境中的有機物質逐漸地變成石油和天然氣。這是一個漫長的、復雜的變化過程,一直持續到含有機物質的淤泥經過壓實和固結作用而變成沉積岩石,形成生油層,在時間上往往要經過數百萬年。

有機物質變成石油和天然氣的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過程,而是包含著許多作用因素。長期以來,人們根據石油和天然氣生成的地質和地理條件,在實驗室里進行實驗,發現細菌、溫度、壓力、催化劑和放射性等因素都起一定的作用。例如,溫度可以使有機物質發生熱分解而生成烴類;壓力能夠促使低分子的烴類變成高分子烴,使不飽和的烴變成飽和烴;當把一種厭氧細菌和植物一起放在封閉的容器里,經過十多年後,可以見到烷烴的生成;用粘土作催化劑,在比較高的溫度(100℃以上)下,可以使脂肪發生變化,而得到類似石油的碳氫化合物等。總之,促使有機物質變成石油和天然氣的能量來源是多方面的,其作用過程都比較復雜,尚待進一步研究。

大家都知道,准噶爾盆地的克拉瑪依油田石油的蘊藏量十分豐富,這些石油是怎樣生成的呢?原來早在1.8億年到2.7億年的地質歷史中(地質上叫二疊紀、三疊紀),准噶爾盆地是一個與海隔絕的內陸湖泊。當時氣候溫暖潮濕,在湖泊周圍的陸地上和湖泊中的淡水裡,繁殖著各種動植物,特別是浮游動物的介形蟲、魚類和甲殼類的葉肢介等大量繁殖。這些生物死亡之後,同周圍河流帶來的泥沙一起在湖盆底部沉積下來。地殼運動引起的湖盆底部不斷地沉降,沉積物一層一層地加厚,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以至形成了巨厚的湖相沉積岩層,在這些沉積岩層中含有極其豐富的有機物質。在盆地邊緣出露的二疊紀、三疊紀的地層及打井過程中取得的岩心、岩屑中,都見到了大量的生物遺跡——化石,如介形蟲、葉肢介的介殼、魚類的骨架和植物枝葉的痕跡等,這就可以推斷當時生物是多麼豐富。正是這些生物的遺體在還原環境下變成了石油和天然氣,後來,這些石油和天然氣聚集起來形成了克拉瑪依油氣田。

(四)油氣生成現代證據探秘

前面已介紹了對油氣生成的認識。現今地球上仍然廣泛地存在著淺海或湖泊等低窪地區,在這些低窪地區的近代沉積物中是否存在豐富的有機物質?是否存在生成油氣的條件和油氣生成的過程呢?顯然,以將今論古的辦法,研究近代沉積物中的生成油氣條件和生成油氣過程,將能更加充實和完善我們對地質歷史中油氣生成的認識。從這個觀點出發,我國石油科技工作者對青海省的青海湖和湖南省的洞庭湖中的近代沉積物進行了研究,國外石油科技工作者也曾在黑海、裏海和墨西哥灣等地進行了研究。這些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認識:

第一,在這些低窪地區的水體中和近代沉積物中,確實存在著大量的有機物質。例如,青海湖中,除有豐富的魚類以外,還有很多浮游生物和底棲生物(即生活在水底的生物),特別是微生物硅藻佔75%以上。據統計,歐洲的黑海有100萬噸各種魚類和100萬種微生物,而微生物的產量每年可達80億噸。在青海湖的近代沉積物中也發現了豐富的有機物質,並且發現有機物質在不同類型的沉積物中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規律,越細的沉積物中有機物質的含量越豐富。這是由於沉積物越細,當時的水體越穩定,越容易形成還原環境,從而越有利於有機物質的沉積和保存。

第二,從這些低窪地區的近代沉積物中提取出來的有機物質經實驗室化驗,其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與石油近似。把淡水泥質沉積物中的有機物質的元素組成與石油以及浮游生物三者加以比較(表4-4-2)。可以看出,近代沉積物中有機物質的元素組成介於有機物質和石油之間,顯然它比浮游生物更接近於石油。

表4-4-2 石油、沉積物中的有機物質和浮游生物元素組成對比表(%)

另外,對近代沉積物中有機物質的碳氫化合物含量進行了分析,發現隨著沉積物所處的深度加深,其中有機物質的碳氫化合物含量也在增加,而相對的氧、硫、氮等化合物的含量減少。這說明,越往深處,近代沉積物中的有機物質越接近石油。

這些研究成果表明,在近代沉積物中存在著石油和天然氣生成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現在也還在進行著。從現在仍然有生油過程的存在,可以加深對古代生油過程的認識,並說明這種認識是比較符合客觀實際的。

2. 世界上是誰第一個發現石油的

沈括。關於石油這個名稱的最早記錄,國內和世界上公認的第一人就是沈括,在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詳細記載了石油的發現和開采。

在鄜州、延州境內,有一種神秘的黑色物體,當地人稱之為石油,古代書中記載的高奴縣脂水,指的就是石油。石油產自地下,與石頭、泉水混雜在一起,偶爾會流出地面。當地百姓見到了,就用東西將石油收集起來,放進瓦罐中保存。這種石油可以點火,但是產生的黑煙特別大。

沈括發現這些黑煙也可以利用,就用掃上它的煙煤來做成墨,沒想到效果非常好,就連正經的松墨都沒它好用,於是開始讓手下大批製造這種墨,並給它起名叫做「延川石液」。根據現在的史料記載,沈括是第一個加工石油,並且使用石油的人。



沈括發現石油的故事:

有一次,沈括在書中讀到「高奴縣有洧水,可燃(高奴縣有一條河叫洧水,可以燃燒)」這句話,覺得很奇怪,「水」怎麼可能燃燒呢?他決定進行實地考察。考察中,沈括發現了一種褐色液體,當地人叫它「石漆」、「石脂」,用它燒火做飯,點燈和取暖。

沈括弄清楚這種液體的性質和用途,給它取了一個新名字,叫石油。並動員老百姓推廣使用,從而減少砍伐樹木。

3. 中東地區的石油,是如何被發現的

眾所周知,一直有著“世界石油寶庫”之稱的中東,是全球著名的石油產地。埋藏在這里的石油,以儲量豐富、油質好、開采成本低、運輸方便等優勢,令其他地區的石油產出國難以望其項背。據近年數據統計,全球現已探明蘊藏石油總量中,中東地區占據了全球儲量的2/3。

而石油在工業中的重要性更毋庸置疑,正是由於石油在人類生活、工業乃至於軍事方面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石油成為國際紛爭的焦點,因為石油爆發的戰爭比比皆是,因此,毫不意外的,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中東石油已經成為牽動世界政治經濟格局變化的一個敏感地區。

巴林島

1920年,霍姆斯組織了一支隊伍前往波斯灣巴林島進行石油開采,當時這座海島的酋長根本不了解石油的用途,相對於石油,它的族人更需要大量的淡水。霍姆斯承諾幫巴林島酋長打水井,並以石油開采特許權作為交換。霍姆斯成功打出水井以後,感激不盡的酋長便將巴林島的石油開采權給予霍姆斯。

1927年,手握巴林石油開采權的霍姆斯,又將這座海島的開采權以5萬美元的高價賣給了海灣石油公司,此後,通過這些石油公司,英、美等國的石油公司紛紛進入了中東。不過,雖然早就發現了石油,但是,在上世紀30年代以前,中東石油的開采規模一直不大,直到二戰結束後,石油在世界軍事戰略地位上的發現與日俱增,又有前人為中東石油開采鋪路,最終讓中東石油的開發迎來了一個新的高潮。

4. 石油最初是如何被發現的,回答,謝!

早在公元前10世紀之前,古埃及、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和古印度等人類文明發源地已經採集天然瀝青,用於建築、防腐、粘合、裝飾、制葯,古埃及人甚至能估算油苗中滲出石油的數量。

楔形文字中也有關於在死海沿岸採集天然石油的記載。「它粘結起傑里科和巴比倫的高牆,諾亞方舟和摩西的筐簍可能按當時的習慣用瀝青砌縫防水」。

公元前5世紀,在古波斯地區的君主制國家—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3—前334年)的首都蘇薩(Susa)附近出現了人類用手工挖成的石油井。最早把石油用於戰爭也在中東。

《石油、金錢、權力》一書中說,荷馬的名著《伊里亞特》中敘述了「特洛伊人不停地將火投上快船,那船頓時升起難以撲滅的火焰」。當波斯國王居魯士二世准備奪取巴比倫時,有人提醒他巴比倫人有可能進行巷戰。

塞琉斯說可以用火攻。「我們有許多瀝青和碎麻,可以很快把火引向四處,那些在房頂上的人要麼迅速離開,要麼被火吞噬。」

歐洲從德國的巴伐利亞、義大利的西西里島和波河河谷,到波蘭的加利西亞、羅馬尼亞,中世紀以來,人們就有關於石油從地面滲出的記載。並且把原油當作「萬能葯」。加利西亞、羅馬尼亞等地的農民,早就挖井採油。

(4)國外發現石油怎麼回事擴展閱讀:

現代石油歷史始於1846年,當時生活在加拿大大西洋省區的亞布拉罕·季斯納發明了從煤中提取煤油的方法。1852年波蘭人人伊格納齊·武卡謝維奇發明了使用更易獲得的石油提取煤油的方法。次年波蘭南部克洛斯諾附近開辟了第一座現代的油礦。

這些發明很快就在全世界普及開來了。1846年在巴庫建立了第一座現代化開採的石油油井,1861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煉油廠。當時巴庫出產世界上90%的石油。後來斯大林格勒戰役就是為奪取巴庫油田而展開的。

5. 石油的如何發現與早期如何利用的

人類在數千年前就已經知道了石油。中國是世界上較早發現和使用石油的國家之一。東漢時期,我國已開始使用石油。據東漢歷史學家班固(公元32—92年)所著《漢書·地理志》記載,「高奴縣有洧水可燃」。即在今天的陝西延安、延長一帶發現有石油,當地人把它用作燃料和潤滑劑。
我國宋代著名科學家沈括在其名著《夢溪筆談》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石油」的名稱。他把歷史上沿用的石漆、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名稱統一命名為石油,並對石油作了極為詳細的論述:「鹿延境內有石油……予疑其煙可用,試掃其煤以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後必大行於世,自予始為之。蓋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不若松木有時而竭。」石油一詞,首用於此,沿用至今。也就是在這一時期,我國開始對石油進行加工使用,煉制出稱之為「猛火油」的石油產品。這期間,人們已能用瀝青製作控制火葯燃燒速度的原料,並能用石油製作炭黑。明代,我國已能從石油中提煉燈油。
由於較早發現了石油,我國古代的石油開采技術也很發達,特別是通過鑽鑿油井和氣井來開採石油和天然氣的技術,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公元1041年的(宋代),我國創造了人力頓鑽,可由竹筒管鑽出小井眼,還發明了一整套相應的鑽井和打撈工具。這在世界石油開發史上是一大進步。到11世紀末,我國已在陝北的延安等地鑽了第一批採油井,比1859年美國正式大規模開採石油要早七八百年。
明代以後,我國的石油開采技術逐漸流傳到國外。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在其科學巨著《天工開物》中,把長期流傳下來的石油化學知識作了全面總結,對石油的開采工藝作了系統的敘述。這本出版於1637年的書,是當時世界上僅有的一部涉及石油化學工藝的網路全書。此後該書被譯成多種文字流傳到日本、歐洲等地。
從世界范圍看,公元前3000年居住在亞洲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的巴比倫人,也已經能利用瀝青作建築材料和治療疾病,如巴比倫城的城牆就是用瀝青砌的。而到公元650年左右,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已能用石油製作「希臘火」,供作戰之用。13世紀,緬甸的仁羌油田已被開采,18世紀時該國已有用500人工開掘的油井。此外,非洲古埃及人用瀝青作為「木乃伊」的防腐劑,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很早就利用石油照明、治病和做建築材料。
雖然人類的祖先很早就已經開始發現並使用石油,但這些發現和使用只不過是一時一地的人們偶然所得,即使已經進行了有組織地開采使用,也是較小規模的,還未形成一種產業。只是到了19世紀中葉以後,石油才進入大規模開發的時代,並逐漸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使我們日益離不開它。

6. 石油是什麼時候發現的

西晉人司馬彪(公元?~306年)著《後漢書·郡國志》,對延壽縣(現今甘肅酒泉一帶)有如下記載:「縣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莒,注池為溝,其水有肥,如煮肉洎,永永,如不凝膏,燃之極明,不可食,縣人謂之石漆」。說明當時古人已經開始對石油表徵有所認識,並巳取之利用.這大概是最早利用石油的開始吧!
早在公元1 800多年前,漢代史學家班固著《漢書·地理志》,記有「高奴有洧水可燃」。描述了現今陝西延安一帶的延河支流洧水水面上見到的可燃物質。這也應該是最早發現石油的記載了!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宋沈括在其《夢溪筆談·雜志一》:「 鄜延境內有石油,舊說 高奴縣 出脂水,即此也。」 明李時珍也有記載《本草綱目·石一·石腦油》:「石油所出不一。國朝正德末年, 嘉州 開鹽井,偶得油水,可以照夜,其光加倍。近復開出數井,官司主之,此亦石油,但出於井爾。」最初用於照明。

當然,我們老祖先很可能早就知道此項東西,但文字記載最早為沈括。

第一口油井是中國在公元4世紀或更早的時期鑽探出來的。人們把鑽頭綁在竹竿上,打出的洞深達800英尺。當時油是用來蒸發鹽水並生產鹽。到公元10世紀,人們用竹管來連接油井和鹽泉。古代波斯人的碑文上記載了他們上層社會把石油用於制葯和照明。
在公元8世紀,新建的巴格達(伊拉克的首都)是用柏油來鋪設街道的,這些柏油是從該地域天然易採的石油中獲取的。公元9世紀,人們在亞塞拜然的首都巴庫開發油田來生產石腦油。公元10世紀時地理學家Masudi和13世紀時馬克·波羅都曾記載了這些油田的情況,後者曾描述這些油井的產量可以裝數百隻船。

石油近代史始於1853年石油蒸餾工藝的發明。波蘭科學家阿格納斯·盧卡西維奇(Ignacy Lukasiewicz)通過蒸餾,從原油中得到了煤油。第二年,在靠近波蘭南部克羅斯諾(Krosno)的Bobrka發現了第一個「岩石油」礦,盧卡西維奇在Ulaszowice附近建造了第一家煉油廠(實際上是一家釀酒廠)。這些發明迅速地傳遍了世界各地,1861年Meerzoeff在巴庫的成熟油田上建造了第一家俄羅斯煉油廠。

7. 地球上的石油是怎麼來的

石油的形成,目前世界上有兩種最流行的理論。前生物油理論是由美國科學家提出的,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能源。石油像煤和天然氣一樣,是一種古老的有機物質,經過長時間的壓縮和加熱後逐漸形成。它是由史前海洋動物和藻類屍體的變化形成的,而陸地上的植物通常形成煤。但事實上,這一假設有一個很大的漏洞,因為即使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轉化為石油,石油產量也與地球上已探明的儲量相差甚遠。


但是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現在人們除了石油能源以外還有太陽能,風能,潮汐能以及地熱能可以被利用,但是終歸有一天這些能源也會被人類消耗殆盡,那麼我們人類就只可以去尋找我們目前還沒有完全發現的能源,來維持我們人類文明的歷史發展,所以我們現在不可以完完全全的依賴化石能源,要加緊去發現新的能源。

8. 石油的首次發現時間,地點

早在公元前10世紀之前,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印度等文明古國已經採集天然瀝青,用於建築、防腐、粘合、裝飾、制葯,古埃及人甚至能估算油苗中滲出石油的數量。楔形文字中也有關於在死海沿岸採集天然石油的記載。



(8)國外發現石油怎麼回事擴展閱讀:

近代石油的歷史大周期:

1、20世紀70年代:1960年第三世界產油國聯合成立了OPEC,陸續對石油實行國有化。期間借兩次石油危機之機提高石油價格。一次是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後,OPEC成員國陸續提出減量提價方案。另一次是伊朗首先爆發政權革命,兩伊戰爭爆發,伊朗和伊拉克的石油出口中斷,油價大漲。

2、20世紀80~90年代:受兩次石油危機影響,國際原油需求出現萎縮,同時以俄羅斯、委內瑞拉為代表的非OPEC原油生產國採用新技術和產量的持續增長來應對高油價,原油價格開始大幅下降至25-35美元,國際油價步入20年低迷階段。

3、10年「黃金期」: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印度等新經濟體的高速發展,其對原油的需求也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國際油價迎來10年「黃金期」,並於2008年7月達到歷史峰值147美元/桶。

4、2014-2016年油價下跌:伊朗禁運解除:15年伊朗禁運解除後,其大量拋售浮倉。

5、2017顯著反彈的邏輯:世界經濟對原油需求減少,而本輪油價下跌反而刺激了OECD對原油的需求,且亞太地區對原油消費拉動依然強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石油

9. 最初的石油是怎麼開採的,比如外國開始發現石油, 什麼方法開採的

我國利用石油的歷史很早,不過依現在的目光來看,古代利用石油實際上主要是利用的地下原油向地面滲出的那部分油(如油苗等),後來發展到用頓鑽的辦法打井(原理和農村打井的原理有些類似),尤其在我國四川省發展到比較高的程度。在清代,我國曾打出當時世界上最深的井,有1000多米深。當然古代四川主要打井主要是為引天然氣熬鹽。
近代石油工業是從1859年美國的E.
L.德雷克在賓夕法尼亞州鑽成第一口井開始的,當時的主要的辦法就是利用頓鑽鑽井的,和中國四川打天然氣井的辦法很相似。當時打出的油井的條件都比較好,主要是埋深很淺,一般有的只有幾百米,似乎美國著名的紡錘頂大油田當時打到75多米就發生井噴了,我國的玉門油田開發早期的井也不是很深。
早期的開發油田的主要辦法還是利用油藏自身的能量進行自噴開采(就是現在所說的一次採油)。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油田的物性很好,一般地層能量也很高,當時沒有像現在的測井或者試油以及酸化壓裂等手段,試想一下,假如當時打的井不噴油或者產量很低的話基本也不會開採的,當時也是沒辦法開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