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我們用的石油怎麼來的
擴展閱讀
室內照明價格怎麼確定 2024-10-19 08:40:15
怎麼才能石油禁運 2024-10-19 08:36:36

我們用的石油怎麼來的

發布時間: 2022-01-28 23:54:55

❶ 石油是怎樣形成的,它可以讓我們地球人用多少年

石油,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❷ 我們中國 用的石油 都是哪來的

不好說的,這個問題挺復雜的,我在北京的燕山石化,是中石化的企業,總之我們這都是中東,比如伊朗、南美比如委內瑞拉之類進口的油提煉的,委內瑞拉油品比較次,主要從提煉出來的副產品可以看出,比如石油焦。這東西不拿專業儀器很難區分的,都是國家統一調度配給的,各地區有差異,國內各個產油地也不見得能用到當地產的油,反正我國現在是世界二號石油進口大國了,你說這東西能看看尾氣就分辨的清楚么....總體說就是國內產的不夠用,國外的油品參差不齊,作為采購石油的大國,即使哪一地區的油品再好,我們也不會放棄從其他地區采購的,因為那樣容易產生單純的依賴性,致使對方隨意漲價。

❸ 石油是怎樣由來

油是由古代有機物變來的。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海洋里繁殖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它們死亡後的遺體隨著泥沙一起沉到海底,長年累月地一層層堆積起來,跟外界空氣隔絕著,經過細菌的分解,以及地層內的高溫、高壓作用,生物遺體逐漸分解、轉化成石油和天然氣。 煤是由古代的植物變來的。那時候,大量的蕨類 植物死亡後,遺體沉進水裡,深埋地下,由於厭氧菌(不喜歡氧氣的微生物)的作用和地殼的起伏運動,氫、氧、氮的含量慢慢減少,碳的含量相對增加,植物遺體就逐漸變成了泥炭、褐煤、煙煤,以至無煙煤。 在同一地區和同樣的條件下,植物在地底下埋藏得越久,水分越少,碳的含量越多。泥炭和褐煤的含碳量比較低,變成煙煤以後,碳的含量已經佔到80%,無煙煤的含碳量已經達到95%左右。燃燒一公斤無煙煤可以獲得八千多大卡的熱量,是一公斤木柴發的熱量的二倍多。 七百多年前,著名的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到過中國,看見中國人燒煤煉鐵,這是他生平第一次看到煤做燃料。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里記載了這件新鮮事。書中寫道,中國有一種黑石頭,能夠燃燒,著起火來象木柴一樣,而且終夜不滅。 當時,歐洲人讀了馬可·波羅的游記,都覺得十分新奇。他們哪裡知道,中國人用煤做燃料,都已經有一千二三百年了。我們的祖先在世界上最早發現了煤這種燃料。 不過,用煤做燃料是很大的浪費。這是因為,從煤里還可以提煉出煤焦油、氨水等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燃燒時都白白毀掉了。況已,燒煤爐做飯,熱量四散,不用火時也在消耗煤,燃料的有效利用率很低。

❹ 石油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普遍認為石油的形成有兩種機理:

(1)生物成油理論

大多數地質學家認為石油像煤和天然氣一樣,是古代有機物通過漫長的壓縮和加熱後逐漸形成的。按照這個理論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動物和藻類屍體變化形成的。(陸上的植物則一般形成煤。)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這些有機物與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積岩下。在地下的高溫和高壓下它們逐漸轉化,首先形成臘狀的油頁岩,後來退化成液態和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由於這些碳氫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輕,它們向上滲透到附近的岩層中,直到滲透到上面緊密無法滲透的、本身則中空的岩層中。這樣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通過鑽井和泵取人們可以從油田中獲得石油。

地質學家將石油形成的溫度范圍稱為「油窗」。溫度太低石油無法形成,溫度太高則會形成天然氣。雖然石油形成的深度在世界各地不同,但是「典型」的深度為四至六千米。由於石油形成後還會滲透到其它岩層中去,因此實際的油田可能要淺得多。因此形成油田需要三個條件:豐富的源岩,滲透通道和一個可以聚集石油的岩層構造。

(2)非生物成油理論

非生物成油的理論天文學家托馬斯·戈爾德在俄羅斯石油地質學家尼古萊·庫德里亞夫切夫(Nikolai Kudryavtsev)的理論基礎上發展的。這個理論認為在地殼內已經有許多碳,這些碳有些自然地以碳氫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碳氫化合物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輕,因此沿岩石縫隙向上滲透。石油中的生物標志物是由居住在岩石中的、喜熱的微生物導致的。與石油本身無關。

在地質學家中這個理論只有少數人支持。一般它被用來解釋一些油田中無法解釋的石油流入,不過這種現象很少發生。非生物成油理論無法解釋世界99%以上的石油都儲存在沉積岩中,而那些非沉積岩中的石油也可被解釋為從別處沉積岩中運移而來。同樣,非生物成油理論無法解釋石油中廣泛分布的生物標志化合物,如甾烷,伽馬蠟烷,植烷,藿烷,萜類以及同位素偏輕等現象。

拓展資料:

開採石油是非常昂貴的,也可能對環境帶來破壞。海上探油和開采會打擾海洋環境。尤其以清理海底的挖掘工作破壞環境最大。油輪事故後泄漏的原油或提煉過的油在阿拉斯加、加拉帕戈斯群島、西班牙和許多其它地區脆弱的海岸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破壞。

石油燃燒時向大氣層釋放二氧化碳,導致全球變暖。每能量單位石油釋放的二氧化碳低於煤,但是高於天然氣。但是作為交通用燃料要減少焚油導致的二氧化碳的釋放尤其棘手。一般只有大的發電廠才能夠裝配吸收二氧化碳的裝置,單個車輛無法裝配這樣的裝置。

雖然現在也有可再生能源作為選擇,但是可再生能源能夠取代多少石油以及可再生能源本身可能導致的環境破壞還不肯定和有爭議。陽光、風、地熱和其它可再生能源無法取代石油作為高能量密度的運輸能源。要取代石油這些可再生能源必須轉換為電(以蓄電池的形式)或者氫(通過燃料電池或內燃)來驅動運輸工具。另一個方案是使用生物質能產生的液體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來驅動運輸工具,但是目前的技術還無法讓生質燃料夠環保。總而言之要取代石油作為主要運輸能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❺ 石油是如何產生的

目前普遍認同的理論是,埋藏在地下的遠古時代未被細菌分解的有機物在一定溫度、壓力條件下,經過幾百萬年的演變,形成了可供開採的石油。微生物將地表以下的有機物轉化為碳氫化合物,剩下的埋藏在深層地底的有機物則在溫度和壓力下經過分解及復雜的化學反應生成石油。通常具有商業價值的油田都位於地表以下500米-700米深處,最深的油井在約6公里深的地底。而10公里以下的更深處則根本不會有石油或天然氣。

肯尼認為,淺層地表形成的低壓條件更容易產生甲烷,而不是較重的碳氫化合物。他在實驗室中將氧化鐵、卵石和水加熱至900攝氏度高溫時得到重碳氫化合物。據此他認為,穩定的石油只有在30000個大氣壓條件下,也就是100公里以下的地底才能形成。

不過,即使肯尼關於石油形成的理論只有部分正確,也可能為石油勘查工作打開一扇新的探索之門。

❻ 石油是怎麼形成的原理

石油形成的原理:

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在現今已發現的油藏中,時間最老的達5億年之久。但一些石油是在侏羅紀生成。

在地球不斷演化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有一些「特殊」時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後,構成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沉澱物等物質混合組成沉積層。

由於沉積物不斷地堆積加厚,導致溫度和壓力上升,隨著這種過程的不斷進行,沉積層變為沉積岩,進而形成沉積盆地,這就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質環境。

大多數地質學家認為石油像煤和天然氣一樣,是古代有機物通過漫長的壓縮和加熱後逐漸形成的。按照這個理論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動物和藻類屍體變化形成的。(陸上的植物則一般形成煤。)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這些有機物與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積岩下。

在地下的高溫和高壓下它們逐漸轉化,首先形成臘狀的油頁岩,後來退化成液態和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由於這些碳氫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輕,它們向上滲透到附近的岩層中,直到滲透到上面緊密無法滲透的、本身則多空的岩層中。這樣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

通過鑽井和泵取人們可以從油田中獲得石油。地質學家將石油形成的溫度范圍稱為「油窗」。溫度太低石油無法形成,溫度太高則會形成天然氣。

(6)我們用的石油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石油的物質成份:

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石油是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嚴格地說,石油以氫與碳構成的烴類為主要成分。

構成石油的化學物質用蒸餾能分解。原油作為加工的產品,有煤油、苯、汽油、石蠟、瀝青等。嚴格地說,石油以氫與碳構成的烴類為主要成分。分子量最小的4種烴,全都是煤氣。

石油對環境不僅環境影響這么簡單,如今應該用危害來形容。污染可分為三個方面:

1、油氣污染大氣環境,表現為油氣揮發物與其它有害氣體被太陽紫外線照射後,發生理化反應污染;或燃燒生成化學煙霧,產生致癌物和溫室效應,破壞臭氧層等。

2、污染土壤,這里我們不必多說明,大家都知道石油污染土壤的地方,寸草不生。

3、污染地下水,我們現在生活的水資源被污染,以至於地方性癌症村屢屢皆是,這石油污染地下水的惡果是日日嚴峻。

輸油管線腐蝕滲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不僅造成土壤鹽鹼化、毒化,導致土壤破壞和廢毀,而且其有毒物能通過農作物尤其是地下水進入食物鏈系統,最終直接危害人類。

石油進入土壤後,會破壞土壤結構,分散土粒,使土壤的透水性降低。其富含的反應基能與無機氮、磷結合並限制硝化作用和脫磷酸作用,從而使土壤有效磷、氮的含量減少。特別是其中的多環芳烴,因有致癌、致變、致畸等活性和能通過食物鏈在動植物體內逐級富集,它在土壤中的累積更具危害。

❼ 石油是怎麼形成的

關於石油的形成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

一、生物沉積變油: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

二、石化油: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這個理論認為在地殼內已經有許多碳,有些碳自然地以碳氫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碳氫化合物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輕,因此沿岩石縫隙向上滲透。石油中的生物標志物是由居住在岩石中的、喜熱的微生物導致的。

目前,第一種說法較廣為接受。

(7)我們用的石油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石油是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它成分主要有: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

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在2012年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劑、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被稱為「工業的血液」。

❽ 石油是怎麼來的

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屍體,生物的細胞含有脂肪和油脂,脂肪和油脂則是由碳、氫、氧等3種元素組成的。生物遺體沉降於海底或湖底並被淤泥覆蓋之後,氧元素分離,碳和氫則組成碳氫化合物。

我們已經在地球上發現3000種以上的碳氫化合物,石油是由其中350種左右的碳氫化合物形成的,比石油更輕的碳氫化合物則成為天然氣。煤礦與石油的成因很類似,但煤是植物的化石,又是固態。

大量產生碳氫化合物的岩石即稱為「石油源岩」。埋沒於地中的石油源岩受到地熱和壓力的影響,再加上其他多種化學反應之後就產生石油,而石油積存於岩石間隙之間便形成油田。

地殼變動而石油生成

我們最近逐漸了解地球內部的變化與石油的生成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在描述此種關系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地球內部的狀況。

地球的半徑大約是6400公里,覆蓋地球表面的地殼下方是由岩石形成厚達2900公里的「地慢」,其下方則是由金屬形成的「地核」,並以大約5100公里深處分界,分為「外核」與「內核」。外核主要是由液態金屬鐵組成,內核則主要是固態鐵。 地球表面鋪滿堅硬的「板 塊」,厚度約有100公里,是由向上噴出的「洋脊」產生的,』在 緩緩移動到「海溝」後就沉降於 另一板塊下方。 80年代後期,人們學會捕捉地震波傳遞到地球內部時的立體圖,於是發現令人驚訝的地慢活動狀況。高溫又巨型的上升流「超級卷流」由地底湧上後,以蘑菇形態分別存在於夏威夷和非洲大陸正下方。此外,低溫的巨型下降流「冷卷流」則以水滴形態占據亞洲大陸及南美洲大陸正下方的冷卷流似乎是沉降到地函底部。

我們現在的知道的是,地幔內部落熱對流是以冷卷流向超級卷注移動的形態而形成的。此種運動不僅影響板塊運動,似乎也對整個地球的地質和環境的變化產生很大的影響。

❾ 石油是怎麼形成的

石油有以下形成過程,在遠古的海洋里,生活著很多水生動物。它們有的體型大,有的體型小,甚至還有很多浮游生物。

當這些生物一代一代的死去,它們的屍骸就沉積在海底。有的骨骼變成了化石,但由於海洋中有很多鹽分,它們身上的脂肪和蛋白質不能馬上被降解,就好像腌咸魚一樣,可以儲存很長時間。

由於海底的水壓很大,所以長年累月動物和微生物的屍體就逐漸被壓縮。幾千年後我們看到的沉積岩,就是壓縮的結果。在強大的壓力下,脂肪和蛋白質逐漸液化,變成了石油,存在於沉積岩中很多的陸地上也盛產石油,這是由於地殼運動的原因造成的。

保護資源

我國的用水面臨著嚴峻的問題,所以我們要珍惜水資源,節約用水。比如,用完水後,要擰緊水龍頭,以免造成一江清水向東流的浪費現象,如果發現水龍頭壞了,要及時修理,避免損失大量的水。

大家也別小看廢棄的電池,因為一粒紐扣電池會污染600噸的水,如果你把它扔到水裡,水將無法飲用。我們應該把電池收集起來,送往回收站,這樣既可以避免污染水源,又使電池得到回收,一舉兩得。大家不能只是口頭說說而已,要行動起來呀。

不僅僅要節約用水,還要節省森林資源。我國森林資源總量不足,森林覆蓋率只有18.21%,相當於世界森林平均覆蓋率的61.52%。

全國人均森林面積和人均森林蓄積分別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森林質量不高,平均每公頃蓄積量只有84.73立方米,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





❿ 地球上的石油到底是怎麼來的

至於石油的形成,目前世界上有兩種最流行的理論。前生物油理論是由美國科學家提出的,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能源。石油像煤和天然氣一樣,是一種古老的有機物質,經過長時間的壓縮和加熱後逐漸形成。它是由史前海洋動物和藻類屍體的變化形成的,而陸地上的植物通常形成煤。但事實上,這一假設有一個很大的漏洞,因為即使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轉化為石油,石油產量也與地球上已探明的儲量相差甚遠。


但是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現在人們除了石油能源以外還有太陽能,風能,潮汐能以及地熱能可以被利用,但是終歸有一天這些能源也會被人類消耗殆盡,那麼我們人類就只可以去尋找我們目前還沒有完全發現的能源,來維持我們人類文明的歷史發展,所以我們現在不可以完完全全的依賴化石能源,要加緊去發現新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