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當年德國搶佔了多少石油
擴展閱讀
電子秤怎麼弄價格 2024-10-19 06:14:01
一噸料成本多少錢 2024-10-19 06:12:21

當年德國搶佔了多少石油

發布時間: 2022-01-29 18:20:52

① 請問大家目前德國有多少油田

全德國共有44個油田。去年RWE公司在德國巴伐利亞州平均的日開采量為33000噸。法國天然氣公司已經著手在柏林以南選址開采。但實際上,德國北部的石油蘊藏是最豐富的。例如:北部的下薩克森州每年的採油量為120萬噸,石勒蘇益格-荷爾施泰因州的年產量約為220萬噸。德國RWE Dea公司生產的幾乎三分之二的石油來自北德海岸淺灘。德里克·默舍爾說:「德國產石油的大部分都來自德國最大的油田--石勒蘇益格-荷爾施泰因州的西海岸。這個油田就是我們公司經營的,我們的石油年產量在200萬噸左右。」 然而這個建於1980年、深達2000米的油井不用多久就會被開采一空。德里克·默舍爾說:「我們預計,在現有的油田中還能再開采出3000到3500萬噸的石油。但是在這一油田的周邊地區可能還有一些小型石油蘊藏,蘊藏量在1400萬噸左右。」 在北海石油平台周圍,已經有 5 個新的勘察鑽井在運作。但是 RWE Dea 公司也積極地在陸地上尋找更多的油層。比如在下薩克森的吉弗恩以北大約150平方公里的范圍以及在石勒蘇益格 - 荷爾施泰因州普倫地區約400平方公里的大范圍區域。類似這樣的鑽探不僅很昂貴,而且前景未卜。 在德國這樣的勘探成功率僅為40% 。僅僅鑽井可能就要耗費近3000萬歐元。此外還通常要為地震勘測耗費上千萬歐元的資金。可以預料的是,原油的價格很快又會漲價到每噸600歐元以上。因此RWE Dea公司和其他能源公司在本國探尋原油時,都不會為高額的前期投入所嚇倒。德里克·默舍爾總結說,盡管投資高昂,但從中期來看,這不會是一筆虧本的生意:「從這一點來看,我們可以做到效益經營。 」

由於有了新的開采技術,人們也需要考慮對現有的石油儲備作重新估計。據估計,在德國還有至少 5億6000萬噸的石油埋藏於地下,而目前為止都還因開采太過困難而無法利用。 德里克·默舍爾表示, RWE Dea 公司在尋找和開發新油田的同時,看重的並不僅僅是前景與盈利。他說:「在此我們還要強調,德國每生產一噸石油都可以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並且還能提高德國石油供應的安全性。」 但這也只是在有限的程度上。因為本土開採的石油僅能滿足德國石油需求的4%。但是鑒於全球石油資源有限,以及石油價格上漲的趨勢,這已經不再是一個可以忽略的小數目了

② 納粹開戰前有多少石油儲備他們戰前進行了幾年的戰略石油儲備開戰後歷年產量有多少(包括合成)

先提供二戰期間(1939—1945)德國的基本產能數據:鋼鐵1億9000萬噸、石油4800萬噸、煤炭35億噸、糧食1億8000萬噸、發電量4140億千瓦時;

再具體說說石油。1939年9月德國發動戰爭時,只儲備了240萬噸成品油和少量石油。戰前德國所需石油大部份靠進口,1939年進口量達到517萬噸的歷史最高峰。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後英法開始對德進行海上封鎖,德國只能就近從歐洲進口,進口量大減。1940年進口石油207萬噸,1941年德國進口石油237萬噸,其中從羅馬尼亞進口209萬噸。上半年從蘇聯進口28萬噸,從1941年下半年起,羅馬尼亞成為德國唯一的石油進口來源地。羅馬尼亞是當時歐洲僅次於蘇聯的第2大產油國,1941年石油產量558萬噸,除德國外,義大利和匈牙利也從羅馬尼亞進口石油。羅馬尼亞參加對蘇作戰後自身消耗增加,對德石油供應減少,1942年向德國提供了100多萬噸石油。1943年義大利向美英投降後羅馬尼亞可以集中力量向德國供油,1943年向德國提供了240萬噸石油。1944年6月美英的轟炸嚴重破壞了羅馬尼亞油田,8月份油田被蘇軍攻佔,對德石油供應被切斷,1944年羅馬尼亞只向德國提供了約100萬噸石油。

另外,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德國閃電戰擊敗波丹挪荷比盧法七國,從這些國家繳獲了880萬噸的石油儲備。從表面上看收獲頗豐,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這些國家被德國佔領後同樣成為被英國的封鎖對象,無法進口石油。德國要維持佔領區最低限度的民用油供應,此後幾年這些國家在石油消耗方面只能是坐吃山空,因而這批繳獲的油德國凈賺得並不多。不過這些問題最初還未表現出來,至少就當時而言,德國手上的石油儲備大增,成為發動對蘇戰爭的重要資本。1943年義大利向美英投降,德軍又趁機繳獲了義大利北部的幾十萬噸石油儲備。

下面是德國歷年油料獲得量(石油產量包括奧地利,石油進口量和繳獲量均包括成品油在內)
1939年:石油產量約90萬噸,進口石油517萬噸。
1940年:石油產量約160萬噸,進口石油207萬噸,繳獲石油880萬噸(包括1939年繳獲波蘭);
1941年:石油產量約180萬噸,進口石油237萬噸。
1942年:石油產量約200萬噸,煤制油產量約420萬噸,進口石油100多萬噸。
1943年:石油產量約200萬噸,煤制油產量約500萬噸,進口石油240萬噸,繳獲石油幾十萬噸。
1944年:石油產量約170萬噸,煤制油產量約200萬噸,進口石油約100萬噸。

PS:德國戰爭初期的石油消耗
1939年9月,德國陸軍和空軍突襲波蘭。因為作戰迅速,戰事較短,共消耗石油約15.5萬噸,其中10萬噸消耗在波蘭戰場,低耗能地實現了佔領該國的目標。次年,德軍進攻挪威、丹麥和發動西歐戰役,只用了不到50萬噸石油,加上該年度頭四個月的日常用量不足30萬噸,德國從發動戰爭至法國投降,消耗總量不足150萬噸,只是其估計必須花費的500萬噸石油的四分之一。這還不包括德軍從歐洲各處掠奪到的不少於150萬噸的石油,單是這些石油就已經足以彌補此前的戰爭消耗。

③ 二戰四三年時盟軍轟炸沒開始德國怎麼缺少石油

實際上在整個二戰期間,德國一直缺少油料供應

德國沒有油田,在1942年6月,巴巴羅薩行動開始之前,德國的原油供應主要來自羅馬尼亞和蘇聯
此外,德國採用化工方式,將煤炭轉化為人工石油

參考一下德軍文獻就可發現,德國在整個二戰期間都處於缺油狀態

巴巴羅薩行動開始後,蘇聯停止供應原油,而德國在整個二戰中都沒有佔領巴庫這塊石油資源最豐富的區域,只是獲得了頓巴斯的煤

而且43年是德國在東線發動大戰役的時候,自然需求更加旺盛,結果就是缺少油料

④ 二戰中消耗石油大概多少噸啊!!!!!

請參考以下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石油是武器裝備的動力源泉
隨著軍隊現代化建設推進和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武器裝備對石油的依賴性越來越大。

首先,石油是武器裝備機動力的來源。武器裝備的機動能都是由石油的化學能轉化而來。沒有石油,飛機上不了天,艦艇出不了海,坦克、汽車無法行駛。其次,石油是武器裝備操作力和控制力的來源。裝備操作與控制需要能量,而這種能量大都源自石油。因此,可以說石油已成了武器裝備戰鬥力的重要構成因素。換句話說,離開了石油,武器裝備的戰鬥力將無法發揮,甚至成為一堆廢鐵。1942年,英軍嚴密封鎖北非德軍的油料供應線,造成德軍500餘輛坦克因斷油、不能機動而被殲。1944年至1945年,蘇聯紅軍和同盟國軍對德國80幾個煉油廠和石油供應線進行了大規模戰略轟炸,使德軍油料供應嚴重不足,大批飛機、坦克不能作戰。石油是戰爭的「血液」當人類戰爭進入機械化、摩托化乃至信息化時代,之所以大批先進的飛機、艦艇、坦克、戰車、自行火炮馳騁在陸、海、空立體戰場上,發揮著強大威力,一次次贏得戰爭勝利時,正是由於不停地給裝備注入新鮮的「血液」,也正是石油這種特殊的「血液」在戰場上流淌的結果。第一次世界大戰,石油消耗僅為3600萬噸左右,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石油消耗已達3億多噸,占各類作戰物資消耗總量的38%。近幾次局部戰爭中,石油的重要性體現得更為充分。1982年的馬島戰爭,英軍消耗石油達60萬噸,占作戰物資消耗總量的60%;42天的海灣戰爭,美軍消耗石油625萬噸,占物資消耗總量的70%以上。

石油是影響戰爭進程和結局的重要因素

戰爭特別是在現代戰爭中,石油絕不僅是簡單的後勤保障問題,它已成為軍隊戰鬥力的主要構成要素,保障程度如何直接影響戰爭的進程和結局。近代戰爭史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二戰時美英盟軍諾曼底登陸後,正當巴頓將軍率領的第三集團軍橫穿法國腹地,准備全殲德軍主力時,油料供應突然中斷,機械化部隊無法行進,使德軍死裡逃生。1945年8月,在蘇軍對日本關東軍發動的遠東戰役中,由於戰役准備階段石油儲備不足,加上缺乏運輸車輛和儲油容器,擔任主要突擊任務的坦克集團軍在戰役第三天就幾乎耗盡油料,其他機械化部隊也嚴重缺油,使部隊行動嚴重遲緩,直至日軍宣布投降,蘇軍地面部隊仍未到達預定位置。

石油是許多戰爭的起因和戰爭打擊的目標

石油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因此石油往往還成為戰爭的起因和一些國家發動戰爭的目的,也成了戰爭打擊與破壞的主要目標之一。1940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獲取石油和控制石油資源。20世紀的四次中東戰爭,基本都是以石油為背景,為控制和奪取石油資源而發生的。海灣戰爭是因伊拉克與科威特的石油資源之爭而引起,而美、英等國的軍事介入,主要動機就是為了控制海灣豐富的石油資源,以保證其經濟利益。美國以反恐的名義積極發動阿富汗戰爭,除了打擊以本·拉丹為首的恐怖主義、推進全球戰略部署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看準了中亞地區存在的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想借反恐之機在中亞地區建立軍事存在,以達到控制全球和控制中亞地區石油資源的目的。

此外,現代戰爭中,作為戰爭重要潛力的石油,已成為敵對雙方打擊與破壞的重要目

標。1980年的兩伊戰爭中,石油及其設施成了打擊破壞的重點目標。雙方都將對方的油田、油管、煉油廠、石油裝運站及其他石油設施作為首要打擊目標,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就伊朗而言,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為伊朗提煉2/3原油的煉油廠被夷為平地;152個儲油罐全部被摧毀或損壞;石油日產量由戰前的600萬桶銳減到50萬桶,直接經濟損失達50多億美元。伊拉克8個煉油中心一半遭受襲擊;出口石油的兩個主要港口被嚴重破壞,無法運營;境內的所有油庫及油田均遭襲擊,破壞嚴重;石油日產量由350萬桶減到100萬桶,出口全部陷於停頓,直接經濟損失達40多億美元。科索沃戰爭中,北約為消除南聯盟的戰爭潛力,對其油料生產、儲存設施和交通運輸系統進行了精確打擊。僅4月13日一天,就轟炸了南聯盟的7個油庫。空襲結束時,南聯盟的煉油能力全部喪失,炸毀或嚴重破壞了南聯盟41%的軍用油庫和57%的民用油庫,連接前後方的所有油料補給線被切斷,南聯盟的油料供應量減少了70%。

有人說,石油是黑色金子,是軟黃金;還有人說,石油是大地之血,勝利之血;我認為,石油既是和平的血脈也是戰爭的血脈。

⑤ 德國在二戰中使用的石油從哪來的

石油來源主要是羅馬尼亞和蘇聯。之後主要是羅馬尼亞普利耶什帝油田。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次戰爭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⑥ 二戰期間,為何希特勒沒有佔領中東來獲取石油

二戰期間,希特勒沒有佔領中東來獲取石油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當時中東地區的石油開采並沒有進入成熟階段,二是希特勒也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成本問題,如果選擇從中東去獲取石油,那運輸成本也會大增,三是當時德國所處的戰爭形式限制了它去中東獲取石油。

隨後德國正在被蘇聯拉近深淵,意識到問題的希特勒准備調整戰略,放棄莫斯科,攻佔高加索,但是,由德國佔領法國以後打開的中東的門戶,在同盟國的策劃下,親德的政權紛紛倒台,失去了中東的德國,也只能在蘇聯破釜沉舟。

⑦ 二戰納粹德國的到底掠奪了多少錢財

以下這些內容全部節選自《正義之劍——全球追捕、審判納粹戰犯史鑒》該書(2002版):
第三節 「新秩序」敲骨吸脆,淪陷區求生艱難
二、對被佔領國家敲骨吸髓的掠奪
納粹侵略者每當侵佔了一個國家,便立即伸出魔爪,肆無忌憚地掠奪該國的人力和物質財富,使這個國家迅即陷入極度貧困之中。1939年10月19日,納粹巨頭戈林對下屬發布指示:「要使各個合並區的經濟盡快納人大德意志帝國的經濟體系,要把各個總督區的全部資源和物資統統運到德國」。很快,這一指示便成為納粹分子剝奪各個被佔領國家和地區的總綱領。
還在入侵蘇聯之前,納粹德國統治集團就對即將率軍開赴前線的各級軍官頒布指令,內稱:「確保德國得到盡可能多的糧食和石油,這就是戰爭的主要目標。」
為了有效地掠奪被佔領國家的農業資源,納粹經濟管理當局成立了「東方農產品總商會」,有250 家德國公司參與了這項掠奪活動。依靠掠奪被佔領國家的資源,法西斯德國保障了糧食需求的 24 %、煤炭需求的 27 %、鋼和初煉鋁的 35 %、石油及其產品的 88 %,隨著納粹德國軍隊挺進的全德最大的私人銀行——德意志銀行佔有了奧地利的信貸和銀行協會、南斯拉夫的貝爾格萊德銀行協會與薩格勒布的克羅埃西亞銀行協會、羅馬尼亞商業銀行、希臘國家銀行、保加利亞信貸銀行、盧森堡總銀行、荷蘭的巴利金融公司,並且還在波蘭開設了十多家分行。
全德第二家私人銀行德雷斯頓銀行也不甘落後,它所強占的外國銀行和金融公司包括:維也納的奧地利聯邦銀行及其在華沙的分行,波蘭的克拉科夫商業銀行、波森東方銀行和科尼斯堡的上西里西亞貼現銀行;在捷克斯洛伐克,它強佔了布拉格的波希米亞—厄斯康勃特銀行和布拉迪斯拉發商業與信貸銀行;在南斯拉夫,它奪取了克羅埃西亞地方銀行;它還把羅馬尼亞銀行協會。希臘雅典銀行、保加利亞商業銀行和匈牙利總信貸銀行攫取到手。僅從奧地利一國,納粹德國就掠走黃金和外匯儲備4 .5 億先令。
由於這兩家德國大銀行強占的各國金融機構各自都控制著本國上百家重要的工業企業,所以,這些外國企業也就隨之轉人德國金融資本手中。
第三帝國的工業巨頭們對外國的掠奪更甚於金融資本。馳名歐洲的法國洛林鋼鐵工業,被德國5 家康采恩所瓜分:戈林工廠分得文德煤礦和鋼鐵廠,克呂克納康采恩分得克諾丁根鋼鐵廠,洛希林康采恩分得迪登斯霍芬的卡爾鋼鐵廠,弗利克康采恩分得隆姆巴赫鋼鐵廠,而斯杜姆康采恩分得赫金根的工廠。1941年,德國石油巨頭們組合起來成立了一個擁有8000萬馬克資本的「大陸石油公司」,「其任務在於國境線以外」,說穿就是要對羅馬尼亞、波蘭、蘇聯裏海和高加索地區的石油進行全面掠奪。從該公司監事會的組成情況可以發現,這是一個納粹黨的首腦同財政寡頭為了掠奪外國而勾結起來的範例。該監事會主席由納粹德國政府經濟部長馮克兼任;至於監事會成員,除去政府代表以外,便是壟斷資本家的代表:德意志銀行的阿布斯,德雷斯頓銀行的拉希,商業與私人銀行的萊因哈特,柏林貿易公司的維爾奇思,全德最大的鉀托拉斯文特斯哈爾的羅斯泰格和布洛赫豪斯,法本托拉斯的克拉赫、弗希爾、布特費歇以及德國石油公司的希納爾等人。
納粹分子更以倍加的熱情來攫取戰敗國的軍工生產能力:他們從捷克斯洛伐克得到30個師的武器裝備,從西線得到了法國92個師、比利時22個師、荷蘭18個師、英國12個師和挪威6 個師的武器裝備,他們獲得的軍用汽車就足足可以裝備90多個德國師。1941年被佔領的西歐各國,有近5000家工業企業迫於德國佔領軍當局的命令,完成德國要求的軍事訂貨。被佔領各國的軍事工業,如捷克的斯克達、奧地利的阿爾彼內·蒙塔納、羅馬尼亞的馬拉克薩等數十家大企業,均被置於克魯伯康采恩的全面監督之下。僅法國一家就有 80 %的飛機製造企業、40%的黑色冶金企業、70%的金屬加工企業被緊緊栓在納粹德國的戰車上。此外,1942年被佔領各國為德軍提供了40多億馬克的糧食和原料。
據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認可的數字,納粹德國從西歐各國掠走的各種礦產和工業原材料累計799.6 億法郎,工業製成品97.6 億法郎,農產品1266.6 億法郎,總計2163.8 億法郎。
納粹佔領當局還喪心病狂地向被佔領國家強行徵收近似天文數字的佔領費。1944年8 月以前的4 年內,德國僅從法國就強征了 340億馬克,佔德國徵收的佔領費總額的 40 %,這個數目也相當於一次大戰結束後德國向法國賠款額的4 倍以上。德國從荷蘭強征的佔領費為77.2 億馬克。比利時為45.2 億馬克、希臘23.7 億馬克。烏克蘭13.5 億馬克、挪威12.8 億馬克、塞爾維亞5 .6 億馬克。阿爾巴尼亞0 .3 億馬克。納粹德國從歐洲各個被佔領國共獲得佔領費600 億馬克,連同從這些國家得到的罰金(例如對荷蘭62個市政單位罰款2024萬盾),合計掠奪到1040億馬克。
1947年,由美、英、蘇三國代表組成的納粹黃金分配委員會經認真估算後得出結論,納粹分子從各個被佔領國和被殺害猶太人手中掠奪走的黃金達337 噸,以現在價格折算約為14億美元 。
二戰期間,納粹佔領者從歐洲20個國家的猶太人手中掠走的各種藝術品,占當時歐洲收藏的藝術品總額的四分之一;其中一半得自德國、波蘭猶太人,四分之一得自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希臘的猶太居民。據德國官方的一份秘密報告,截止1944年7 月,從西歐各國運送到德國的藝術品共計137 列鐵路貨車車廂,4174箱,21903 件,其中繪畫10890 幅。另據20世紀90年代美國設立的納粹大屠殺問題總統咨詢委員會公布的報告,1945年5 月上半月,攻入奧地利境內的一支美軍,截獲了一列納粹分子從匈牙利發往德國貨車,共24節,滿載著從匈牙利猶太居民手中強掠來的黃金、珠寶、藝術品以及高檔衣物、名貴地毯和宗教文物。因此,納粹有關人士稱之為「黃金列車」。據美軍方面當時的估計,這些財產價值2 億美元以上。
二戰結束後,盟國情報人員根據舉報,從大戰犯戈林密藏的地下室內,查獲他掠奪來的5200多幅名畫、16萬多個珠寶鑲嵌珍品和6500多件稀世文物。從德國梅爾斯克鹽井中發現了納粹分子隱藏的大量文物珍寶,總共裝滿了2600多卡車運回。
第三帝國究竟從歐洲和北非各國搶掠走多少財富(不包括各種固定資產、農產品和礦產品),恐怕是一個永遠揭不開謎底的無頭案了。二戰後50餘年來,經過審訊納粹戰犯和戰俘,查閱數以萬計的受害者的舉報和證言,盟國情報人員的多方搜索,再加上民間人士的瘋狂挖掘,我們也只能高度概括地提出一個或許是近似的數值:11000 億法郎以上,其中3500億法郎是儲存在德意志國家銀行中的黃金、其他貴金屬和外幣;剩下的7000多億法郎則是被第三帝國和大小納粹分子掠自被佔領國的首飾、珠寶玉器、高檔工藝品、稀有文物、孤本書籍、金銀、外幣等。僅僅盟軍有關人員在首要戰犯之一的卡登勃倫納的奧斯克里加別墅花園中就搜查出價值10億法郎的財產。至於建立在前東普魯士地區(今波蘭馬祖里湖一帶)地下數十米的希特勒大本營「狼穴」內儲藏的財寶,因其始終未見天日,就不好妄加評論了。1945年4 月,依照希特勒的指示,黨衛軍和國防軍總共出動了近千輛卡車,將上述財寶從柏林等大城市,秘密轉移到德國南部和奧地利山區。據專家認為,主要的藏匿地點在奧地利境內格拉茨至克拉根福一帶的深山區。

⑧ 石油儲量不足的德國,二戰為何不進攻中東奪取石油

說起二戰時候的歷史,當時的德國實力確實非常強大,尤其是戰爭前期的時候,德國人憑借他們的閃電戰術,一舉征服了大片歐洲的土地,更是差一點就將整個歐洲都拿下來,連當時強大的蘇聯,面對德國人的時候,都被打的焦頭爛額。


其實嚴格來說,德國人也並非沒有打過中東石油的注意,只不過在北非戰場上,他們最終還是敗給了英國人。如果當時他們真能佔領埃及的話,那麼巴基斯坦的英國人肯定會選擇撤退,當時候伊朗的石油資源自然可以通過海運以及陸運迅速運到德國人手中。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歷史或許就要改寫了,說不定就是德、美、俄三足鼎立的局面了。

⑨ 二戰時,德軍的石油從哪裡來的有沒有受到攔截

奧地利,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羅馬尼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