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的產量佔全國多少
擴展閱讀
哪裡有原裝滲透設備價格 2024-10-18 22:21:52
汝窯和官窯哪個價格高 2024-10-18 22:03:08

石油的產量佔全國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1-31 19:49:11

『壹』 中國石油產量歷史

4.1.2.1 原油產量

明朝和清朝以來,由於封建社會體制和「海禁」的對外政策的影響,中國的科學技術發展十分緩慢,石油工業同樣停滯不前,落後於西方國家。1877年中國購買美國蒸汽頓鑽鑽機,聘請了美國鑽井技師,到台灣苗栗鑽探石油。1878年第一口現代鑽機鑽井成功,獲得1.5噸的石油,標志著中國近代石油工業的開始。但是,第二口鑽井失利,這個開始也隨之結束。1895年,日本佔領台灣。出於掠奪資源的目的,在台灣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石油地質調查和鑽探,發現了出磺坑油田和綿水、竹東等4個氣田,到1927年達到年產石油高峰1.94萬噸,隨後逐漸下降(圖4.10)。

1905年清朝政府在陝北延長試辦油礦,聘請日本人進行地質勘察。1907年又購買日本蒸汽鑽機,聘請日本技師和工人,在延長城外開鑽延1井,在81米深處發現石油,每日產1~1.5噸,證實了延長有油。隨後在自己鑽探的同時,引入美浮石油公司合作鑽探,但收效甚微。1941年延長油礦在七里村打出兩口高產油井,延長油礦產量開始上升,到1943年達到年產1279噸的高峰,隨後由於內戰和投入不足,產量開始下降。

玉門油田的發現和開發在中國近代石油工業佔有重要地位。20世紀20年代,有多名中外地質家考察過玉門地區的石油地質,都認為具有開發前景。1937年日本入侵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國石油和油品進口被切斷,國民黨政府開始重視國內石油勘探和開發。1938年國民黨政府設置甘肅油礦籌備處,勘察玉門石油地質。1939年在老君廟構造上打出了高產油井,每日產油105噸,發現了老君廟油田,成為近代中國石油工業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隨著玉門油田投入開發,玉門成為全國石油生產的重要基地。1941年玉門石油年產量就上到了1萬噸,1948年達到了最高年產量7.8萬噸,全國石油年產量也達到了8.26萬噸的高峰。玉門油田的開發,有力地支援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也為中國現代石油工業培養了一批專業技術幹部和石油產業工人,為現代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圖4.10 新中國成立前原油產量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石油工業十分落後,1949年全國原油年產量僅7萬噸,主要靠進口「洋油」維持國民經濟的發展。玉門油田通過擴邊勘探開發,油田面積迅速擴大,石油產量不斷提高。新疆成立中蘇石油股份公司,發現並開發了獨山子油田。延長油礦也先後發現和開發了永坪油田和延長油田,全國石油產量迅速回升,到1959年全國石油產量達到了373萬噸(圖4.11),基本滿足了國內40%的油品需求,緩解了石油供應緊張的局面。

1955年開始的全國范圍的石油普查也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果,1959年在松遼盆地發現了大慶特大型油田,經過三年勘探開發會戰,1963年大慶油田投入生產,當年生產石油439萬噸,全國石油產量也達到了647萬噸。到1965年全國石油產量達到了1131萬噸,突破了千萬噸大關,使中國實現了原油完全自給。

進入20世紀70年代,中國又在渤海灣盆地相繼發現和開發了勝利油田、遼河油田和大港油田,1973年原油產量5400多萬噸。其後又發現了華北油田以及南方地區的幾大油田,1978年中國原油產量突破了1億噸,成為世界第八大石油生產國。

20世紀80年代,中國在穩定東部地區石油生產的同時,重新加強了西部地區的石油勘探工作,相繼發現了吐哈油田、塔里木油田和焉耆油田。與此同時,對外國公司開放了中國近海石油勘探開發權,進一步促進了中國石油產量的增長。1995年中國石油產量達到了1.5億噸,2005年達到了1.8億噸,成為世界第五大石油生產國。

表4.1 中國已開發油田可采儲量采出程度分布 單位:%

到2005年,中國已累計采出原油44.9億噸,結合中國最新一輪的油氣資源評價結果中間值(198億噸),目前全國的原油累計采出率為22.67%。在累計原油產量基礎上加上剩餘探明可采儲量,中國到2005年已探明原油可采儲量69.2億噸,儲采比為13.4。

4.1.2.2 中國的油田開發技術

目前,中國已經掌握的油田開發技術主要包括:

(1)陸相砂岩油藏注水保持能量分層開采、高含水期提高水驅採收率技術、細分沉積微相的精細油藏描述技術、常規測井水淹層處理解釋技術和油藏數值模擬技術在內的剩餘油分布預測配套技術;發展了以層系調整、鑽高效加密調整井及「控水、穩油」為目標的分層調整工藝技術。

(2)復雜斷塊油田滾動勘探開發配套技術,形成一套滾動勘探開發科學程序和以高解析度、三維地震技術為主的低幅度構造和小短距識別的斷塊油藏精細描述和石油勘探開發綜合軟體平台技術。

(3)化學驅油技術,主要為聚合物驅油工業化技術,包括室內實驗評價、高分子聚合物驅油劑國產化技術和現場注入設備研製等配套技術。

(4)低滲透油藏高效開采技術,包括低滲透油藏描述技術,「注、壓、抽」配套採油技術,壓裂開發井網優化設計技術和注氣保持壓力技術以及小井眼鑽采技術。

(5)稠油油藏注蒸汽開采技術。注蒸汽吞吐已形成工業化生產技術,主要包括適用性篩選技術、油藏工程設計技術、大型整齊發生器應用技術、井筒隔熱技術、注采參數優選技術、大排量抽油技術、前期防砂技術及稠油集輸技術等。

(6)分層注水、分層開采技術;區塊整體堵水調剖技術;酸化壓裂、重復壓裂、限流壓裂、整體壓裂工藝技術;有桿泵、電潛泵、無桿泵抽油及氣舉採油等人工舉升技術等專項採油工藝技術。

(7)密閉注水、採油地面集輸工藝流程、輕烴回收、凝析氣循環注氣和混相驅油及化學驅油等一套地面油氣開採集輸流程設計建設技術。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的鑽井技術主要依靠國產化裝備,從噴射鑽井、定向井和叢式井鑽井到水平井鑽井,基本實現每隔5年上一個新的台階,鑽井效率大大提高。叢式井、定向井鑽井技術現已成為普遍應用的常規技術,並掌握了長中短半徑水平井鑽井技術。

4.1.2.3 中國原油產量歷史階段

從中國原油產量增長歷史來看,根據1949年以來原油年度產量變化,以及不同時期的政策和開發技術條件,可以把中國的原油產量增長歷史劃分為三個階段:1949~1964年的起步階段;1965~1985年的快速增長階段;1986~2005年的穩定增長階段(圖4.12)。

圖4.12 中國原油產量增長階段

(1)起步階段(1949~1964年)。1949年初期,中國的全國原油產量僅有7萬噸,其中6.92萬噸來自玉門油田。隨著石油工業的逐步恢復,中國的原油產量逐步上升。1949~1964年,中國的原油產量從1949年的7萬噸增長至1964年的794萬噸。以2005年中國國土資源部最新一輪油氣資源評價的可采資源量均值198億噸為基數,本階段結束時中國的原油采出率為0.18%。從開發理論與技術水平來看,中國在本時期內的鑽井理論與開發技術與國外相比略顯滯後,正在對噴射鑽井和定向井技術展開研究試驗,而國外已經開始應用這些技術;從國家能源政策來看,中國在此階段開始有計劃地實施鼓勵石油資源開發的政策,通過有重點的勘探開發促進了石油產量的增長。

(2)快速增長階段(1965~1985年)。1965年之後,勝利油田、大港油田、遼河油田相繼開發,中國的原油產量開始超過1000萬噸,實現了自給自足。在1965~1985年期間,中國原油產量從1076萬噸增長至1.25億噸,產量年均增長速度達到52.9%。1981~1982年,中國石油工業由於投資不足,產量有所下降。本階段內,中國的原油累計采出率從0.24%增至7.38%。從開發理論與技術水平來看,中國在本階段內的鑽井理論與開發技術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逐步縮小了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在1976~1980年期間,通過對噴射鑽井技術的攻關研究,機械速度翻了一番,降低了鑽井費用。中國政府為促進石油資源勘探開發,從1982年起實施原油產量1億噸包乾等三項政策,不僅促進了產量的增長,還為迅速提高石油工業的技術水平創造了有利條件。

(3)穩定增長階段(1986~2005年)。1986~2005年期間,中國的原油產量從1.3億噸增至1.8億噸。本階段產量年均增長率為2%。與上一階段相比,產量雖然繼續保持增長趨勢,但增長速度明顯減緩,呈現穩中有升的趨勢。原油累計采出率從1986年的8%增至2005年的22.67%。

在此階段中,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推動了中國油氣開發理論和技術的迅速發展。理論上,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陸相油氣田開發地質應用基礎理論和研究方法,並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開發技術上,中國在注水開發、低滲油藏開發、稠油開采、油藏描述、數值模擬、壓裂、水平井和三次採油等多項技術上都取得了突破。

從國家政策來看,「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的戰略是國務院根據全國陸上原油生產格局,油氣勘探和後備資源接替狀況,以及國家未來對油氣的需求等多方面因素進行分析研究後做出的戰略性決策。這也是1986年以後中國陸上石油工業發展上的一個最顯著特點。

『貳』 中國石油產量居世界第幾位

中國石油產量排名全球第4。 國土資源部網站昨日引述相關數據稱,2009年中國僅次於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美國之後,成為全球第四大原油生產國,佔世界原油總產量的5.4%。

『叄』 中國石油每年的總產量是多少

據國家發改委的數字,2009年中國原油產量約為1.894億噸。位居世界第四,在全球生產總量的5.4%。

『肆』 中國的石油儲量還有多少

主要盆地都已經勘探的差不多了,而且各大油田基本都已經到了後期,所以剩的不多了。現在控制的還能再開采10來年?當然在開採的同時也在滾動勘探,加上採收率的提高,應該能維持現在的產量搞個20年。海外是以後的主要方向。非常規在國內的潛力不大。
我國的主要陸上油田都已經進入了衰退期。包括歷史上最大的兩個油田大慶油田和勝利油田。我國每年石油產量大約是2億噸,石油消耗量大約是4億多噸,石油自給率大約是50%。各個油田中,大慶油田產量由十幾年前的「穩產5000萬」,變成了現在的「連續12年產量4000萬以上」;勝利油田由「穩產3000萬」變成了「保持2700萬」。

『伍』 中國石油產量佔世界的百分之幾

國土資源部網站引述相關數據稱,2009年中國僅次於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美國之後,成為全球第四大原油生產國,佔世界原油總產量的5.4%。

『陸』 中國一年能產多少噸石油

中國石油母公司中國石油集團近日宣布,公司2007年海外原油年產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超過10%,達到6023萬噸。
公司稱,海外產量主要來自公司三個年產量超過1000萬噸的大型油氣田:其中蘇丹1/2/4區項目「持續保持原油生產高效運行」,產量達到1350萬噸;蘇丹3/7區項目年產達到1002萬噸;哈薩克PK項目年產逾1000萬噸。

『柒』 全國石油儲量、產量增長趨勢

(一)石油儲量

1.全國石油地質儲量增長趨勢

截至2005年底,全國石油探明程度33.72%,進入勘探中期,正處於儲量增長的高峰階段。取綜合預測的匯總結果進行分析,2006~2020年,全國石油探明儲量仍處於高峰階段,2006~2010年年均探明9.65×108t,2011~2015年年均探明9.74×108t,2016~2020年年均探明9.48×108t,均高於「十一五」的年均探明8.78×108t。2021~2030年,探明儲量年平均值仍維持在8.2×108t。2006~2030年,全國探明石油地質儲量合計為226.42×108t。

與美國對比看,1996年以來,我國的石油儲量保持平穩上升的勢頭,與美國1946~1966年的高基值增長階段相當。我國的石油儲量增長高峰期應該延續20~25年,儲量增長明顯下降的態勢應該在2020年以後出現(圖5-16、表5-22)。

圖5-16 全國石油探明地質儲量增長趨勢預測圖

表5-22 全國石油地質儲量增長趨勢預測結果匯總表

2.大區石油地質儲量增長趨勢

從大區匯總結果來看,東部區石油探明儲量下降趨勢比較明顯,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探明儲量分別為4.14×108t、3.88×108t、3.53×108t、3.0×108t、2.52×108t;從2006~2010年年均探明儲量4.14×108t降到了2026~2030年均探明儲量2.52×108t,25年中,降幅接近一半。中部區石油探明儲量呈現緩慢下降的態勢,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探明儲量分別為1.60×108t、1.59×108t、1.50×108t、1.46×108t、1.41×108t,降幅只有12%;西部區石油探明儲量在2020年前呈現先緩慢上升,之後逐步下降,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探明儲量分別為2.29×108t、2.45×108t、2.69×108t、2.58×108t、2.32×108t,總體波動不大。南方區隨著勘探的加強,預計在2010年以後將會出現較好的儲量發現,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探明為0.01×108t、0.06×108t、0.10×108t、0.11×108t、0.11×108t;青藏區由於地理條件所限,2020年以後可能會有石油探明儲量,預計2021~2030年年均探明0.11×108t;海域區的石油探明程度還比較低,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探明1.62×108t、1.78×108t、1.66×108t、1.43×108t、1.23×108t,儲量上升的態勢還能持續10年以上,2020年之後有所下降,至2030年年探明石油儲量仍能保持在1.0×108t以上(表5-23)。

表5-23 大區石油儲量增長趨勢預測結果匯總表

3.基本結論

(1)石油地質儲量增長保持較高水平。

2006~2030年我國石油探明地質儲量總體呈平緩下降趨勢,但年探明儲量維持在8×108~10×108t之間,與過去50多年的勘探歷史比照來看,屬於穩定增長的高峰期。1959年大慶油田的發現是我國石油儲量發現的最高峰,但整體還屬於儲量發現的初期;1985年以來為高峰平台期,主要特點是儲量穩定增長,年均在6×108t以上,波動不如勘探初期那樣強烈。

目前,我國的石油資源探明程度為33.7%,預計「十一五」將累計探明48.25×108t,2010年探明程度達到40%以上;2020年探明程度為52.6%;2030年探明程度為63.3%,屆時將進入儲量發現的衰減期。2006~2030年可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26.42×108t左右,年均探明9.06×108t(表5-24)。

表5-24 全國石油地質儲量預測結果表

(2)大盆地對全國石油地質儲量的貢獻佔主體。

2006~2030年對全國石油探明儲量貢獻最大的盆地依次為:渤海灣(陸上)、鄂爾多斯、塔里木、渤海灣(海域)、松遼和准噶爾盆地,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分別為40.41×108t、35.09×108t、32.41×108t、30.78×108t、26.04×108t、19.51×108t,對全國石油探明地質儲量貢獻率為17.85%、15.50%、14.31%、13.59%、11.50%、8.62%,累計達81.37%,大盆地依然是未來全國石油儲量增長的主體。而盆地對儲量的貢獻率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其中渤海灣(陸上)、渤海灣(海域)、松遼盆地的貢獻率逐漸變小,鄂爾多斯、塔里木盆地的貢獻率變大,准噶爾盆地基本持平。

(3)中西部與海域儲量增長可彌補東部儲量下降。

2006~2010年中西部與海域對全國石油探明儲量貢獻率為57.10%,東部為40.90%,2010年後東部的年增儲量呈下降之勢,中西部上升,海域略有下降,2026~2030年中西部與海域對全國石油探明儲量貢獻率可達64.42%,東部降為32.73%,此時,南方區和青藏區的貢獻率達到2.86%,東部老油區的儲量發現的減少可得到其他地區的補充。

(二)石油產量

1.全國石油產量增長趨勢

目前,我國的石油產量處於平穩上升階段,尚未達到高峰值。通過將各盆地石油產量預測結果匯總,得到全國的石油產量增長趨勢。從匯總結果看,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產量為19 036×104t、20 559×104t、21 700×104t、22 182×104t、21 777×104t,我國石油產量在今後15~20年內還將進一步穩步上升,在2021~2025年之間達到高峰,高峰產量達到2.22×108t以上,2025年之後呈緩慢下降趨勢。2030年之後產量將降到2.1×108t以下(圖5-17、表5-25)。2006~2030年,全國累計產油52.88×108t。在以上儲量和產量情況下,可保持石油剩餘可采儲量基本穩定在22×108~25×108t,變化基本平穩,儲采比在11左右,基本合理(圖5-18)。

表5-25 全國石油產量增長趨勢預測結果匯總表

圖5-17 全國石油產量增長趨勢預測圖

圖5-18 石油地質儲量、產量和剩餘可采儲量變化趨勢

2.大區石油產量增長趨勢

從大區的預測結果來看,未來25年東部區仍將是我國最主要石油產區,但其產量逐漸下降,在全國的比重明顯減小,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產量為10 508×104t、10 265×104t、10 224×104t、10 137×104t、9 642×104t;中部區將隨著鄂爾多斯盆地石油產量的快速上升而在全國的比重呈上升態勢,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產量為2 348×104t、2 697×104t、2 816×104t、2 867×104t、2 903×104t;西部區石油產量上升最快,2030年還未達到高峰值,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產量為3 067×104t、3 789×104t、4 390×104t、4 777×104t、4 926×104t;南方區的石油產量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在2020年以後將會有較明顯的增長,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產量為4×108t、10×108t、10×108t、20×108t、24×108t;青藏區預計在2025年以後各項條件能夠成熟,會有一定的石油產量,2026~2030年年均產量24×108t;海域區的石油產量在2020年之前增速較快,之後增速放緩,並在2025年以後下降,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產量為3 117×108t、3 799×108t、4 261×108t、4 380×108t、4 187×108t(表5-26)。

表5-26 大區石油產量增長趨勢預測結果匯總表

3.基本結論

(1)石油產量平穩增長,2030年仍保持在2×108 t以上。

2006~2030年我國石油產量總體呈平穩上升趨勢,在2016~2025年達到最高值,年均產量2.2×108 t,在2025年後開始下降,2030年還能維持2.1×108 t的水平,之後將降到2.1×108 t以下。

目前,我國的石油產出程度為21.1%,預計「十一五」累計產量9.59×108t,2015年產出程度超過30%,2030年產出程度達到46.0%,整體進入開發的中後期。2006~2030年可累計產出52.88×108 t,超過了目前我國石油的累計產量(表5-27)。

表5-27 全國石油產量預測結果表

(2)大盆地對全國產量的貢獻佔主體。

2006~2030年對全國石油產量貢獻最大的盆地依次為:渤海灣(陸上)、松遼、鄂爾多斯、渤海灣(海域)、塔里木和准噶爾盆地,其累計產量分別為12.87×108t、10.84×108t、6.73×108t、6.03×108t、4.968×108t、3.86×108t,對全國石油產量貢獻率為24.34%、20.49%、12.73%、11.39%、9.38%、7.29%,累計達85.62%,在未來全國石油產量增長中佔主導地位。而盆地對產量的貢獻率隨著時間的延伸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其中渤海灣(陸上)和松遼盆地的貢獻率逐漸變小,渤海灣(海域)、鄂爾多斯、塔里木盆地的貢獻率逐步變大。

(3)中西部與海域產量的增長可彌補東部產量的下降。

2006~2010年中西部與海域對全國石油產量貢獻率為44.82%,東部為55.20%,佔主要地位,之後東部的產量逐漸下降,中西部與海域則快速上升,2026~2030年中西部與海域對全國石油產量貢獻率已達55.18%,東部降為44.28%,兩者的比例已發生了互換。此時,南方區和青藏區的石油產量仍然較少,東部老油區的產量遞減主要靠中西部與海域補充。

(4)石油產量至2030年保持在2.1×108t水平,有資源保證。

首先,2005年底,我國靜態石油剩餘可采儲量為24.90×108t,2005年的產量為1.82×108t,儲采比為13.7。近25×108t的剩餘可采儲量提供了產量增長的基礎。

其次,未來我國石油可采儲量將有很大程度的增長,主要來自三部分:一是通過新區勘探獲得新增石油可采儲量,二是未動用儲量的動用,三是老油田通過提高採收率技術增加石油可采儲量。

新增石油可采儲量。2006~2030年全國可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20×108t左右,年均探明8.5×108t以上,按2005年新增儲量的採收率18%計算,到2030年可累計新增加石油可采儲量39.3×108t。

未動用儲量的有效動用。目前已探明未動用儲量中還有10×108t石油地質儲量可投入開發,可增加石油可采儲量2×108t。

老油田提高採收率增加可采儲量。目前全國已開發油田的採收率平均為27.1%,除去大慶油田高達41.1%的採收率,其他已開發油田平均採收率只有22.7%,與美國、俄羅斯等國家油田採收率相比差距較大,通過技術手段提高油田採收率的潛力還比較大。按照中石油水驅採收率年均提高0.2%考慮,預計2030年前可提高5%~7%,此可增加石油可采儲量5×108~7×108t。此外,通過加大對注聚合物驅、三元復合驅以及微生物驅等三次採油技術的研究開發、技術儲備和推廣應用,可進一步提高老油田採收率,如大慶油田通過聚合物驅提高採收率12%以上。在提高採收率技術條件下,按平均採收率提高5%~10%,全國石油的平均採收率可達到32%~37%,預計可增加石油可采儲量約9×108~11×108t。

以上各部分相加,則到2030年我國將共有約75×108t石油可采儲量,在2.1×108t的水平穩產20年是有儲量保證的。

『捌』 中國每年石油進口量是多少,以及自產量又是多少

2010年,我國石油進口量約為1.7億噸,占屆時石油總需求量3.7億噸的45%。進口占同時期國際石油貿易量的6.3%,石油進口平均每年增長率僅4%。

『玖』 中國年產多少噸石油

2009年中國石油產量1.89億噸成第四大產油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