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價格行情 » 什麼是價格上限管制
擴展閱讀
鑽石4c如何組合 2025-01-15 22:57:23
紅寶石油石不吃鐵怎麼辦 2025-01-15 22:46:19

什麼是價格上限管制

發布時間: 2022-02-11 02:35:21

『壹』 價格上限規制的介紹

價格上限規制(Price-cap regulation),是指對被規制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的價格設定上限(ceiling),不允許價格超過規定的上限的一種規制方法。價格上限的一種表述方式為RPI-X,即被規制企業價格的平均增長率不超過零售物價指數(RPI)減去X,X為生產率的增長率。

『貳』 價格上限規制的規制意義

價格上限規制
1、激勵企業提高生產率 價格上限為通貨膨脹率減去生產率的增長率,如果企業能夠將生產率提高到合同規定的X水平以上,則企業就可以由此而獲得額外的報酬;
2、激勵企業降低成本
同樣,如果企業能夠提高管理效率,則企業也可以獲得額外的收益。
3、促進競爭
在不超過價格上限的范圍內,企業有定價的自由,企業可以通過降低收費的方式進行競爭。
4、關注價格
價格上限規制關注的是消費者最終所關注的,即他們必須支付的價格。

『叄』 價格上限規制的簡介

最初設定價格上限時,旨在通過X激勵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企業只要通過努力使自己的效率提高超過X的水平,就可以獲得相應的收益。企業價格的上漲幅度不超過RPI-X,如RPI-X的值為正數,則企業可以漲價,否則,應當降價。

『肆』 價格上限規制的主要特徵

1、規制者建立可接受的價格上限,除了一些例外的情況(其中的一個例外是設定價格下限,以防止反競爭行為),被規制企業可以在低於或等於上限價格範圍內,以任意價格銷售產品或提供服務。在價格上限以內,企業可以保留所賺的任何利潤。
2、在多產品的企業內,規制者或許不可能對每一種產品或服務都專門設定一個價格上限。但是,企業可以將相關的產品或服務分類,有時被稱為「籃」(basket)。可以對每一個「籃」內的所有產品或服務建立一個總的價格上限。這個上限價格是通過對每種價格的平均權重計算出來的。企業允許修改每一種產品或服務的價格,只要總價格(平均權重價格)不超過規制者對特定產品或服務籃設定的價格上限。
3、規制者允許企業在一段時間內通過預先決定的調整系數(即X,它是外在於企業的)來調整價格。在理想的情況下,價格上限是與產業范圍內的投入價格和生產率直接相關的。價格上限方法在一段時間內允許價格變化,它是模仿競爭的形式。在競爭性的市場上,市場出清價格反應了通貨膨脹下成本的變化、技術進步和產業內生產率提高等因素的凈效應。根據市場條件的變化調整價格與收益率規制是不同的,在收益率規制下,價格不一定隨著成本和生產率的變化而變化。
4、規制者定期對規制體制進行評價,以防止規制體系崩潰。在必要的情況下,上限價格和整個價格上限規制體制可以調整。評價主要是基於企業的利潤情況,這與收益率規制的情況比較相似。

『伍』 價格上限規制的方法比較

價格上限規制與收益率規制的異同
一、不同之處
從運行機理上講,收益率規制與價格上限規制之間存在許多明顯的不同之處。
1、規制對象不同
收益率規制的是資本收益率。價格上限規制的是價格。
2、對節約成本的激勵不同
在收益率規制下,被規制企業傾向於過多地使用資本,缺乏節約成本的動力,因此,收益率規制一般也被稱為低強度激勵合同。價格上限規製作為一種典型的激勵性規制手段,可以彌補收益率規制易產生過多地使用資本的弊端,一般被稱為高強度激勵合同。
3、對被規制企業產品(服務)質量的影響不同
在收益率規制下,企業不考慮成本支出。根據已經證明了的A-J效應,有過多地使用資本的傾向。在通常的情況下,過多的資本支出意味著產品技術水平和質量的提高。但在價格上限規制下,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可能降低質量標准。因此,通常價格上限規制有質量標准方面的規制相伴。
4、規制時間間隔不同
收益率規制的時間間隔較短,一般為1年左右。價格上限規制的時間間隔較長,一般為3-5年。其中較長的時間間隔為被規制企業提供了降低成本的激勵。
二、相似之處
無論是收益率規制還是價格上限規制,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避免被規制企業採取限制產量、提高價格的行為,進而增加消費者剩餘,減少社會福利的損失。

『陸』 什麼是激勵性規制實施激勵性規制的具體方法有哪些

激勵性規制是指在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政府以治理市場失靈為目的,根據有關法律、規章和制度,干預經濟主體(特別是企業)活動的行為。

主要類型
激勵性規制的主要類型
1、價格上限規制(price caps regulation)
是在英、美國家應用最多、最為流行的一種價格規制。價格上限規制是指規制者與被規制者之間以合同的形式確定價格上限,被規制者可以在這一上限之下自由定價,進而逼近拉姆士價格結構,也就是提供多產品的被規制者在努力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的同時又保證不虧損的一組次優價格組合。價格上限規制通過賦予被規制者更多定價的自由決策權,可以更有效地促使被規制者考慮成本提高效率,因此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效果最明顯的一種激勵性規制。RPI—X價格上限規制方案由李特查爾德在1983年設計出來,並最早於1984年運用於英國電信業。而美國電信業到目前為止已經有40個州採用了價格上限規制,僅有4個州採用其他形式的激勵性規制。
2、特許投標規制(Franchise Bidding regulation)
是通過間接引入競爭從而促進被規制者提高內部效率的激勵性規制。特許投標規制最早是由德姆塞茨(Demsetz)在「為什麼要對公用事業進行規制」一文中提出的,規制者通過競標方式將特許經營權賦予能以最低價格提供服務的企業,並將其作為對企業低成本、高效率經營的一種獎勵。這樣,既可以保證規模經濟,又可以間接地引入競爭,實現帕累托改進。
3、區域間競爭規制(yardstickcompletion egulation)
區域間競爭規制則是通過將受規制的全國壟斷企業分為幾個地區性企業,使特定地區的企業在其他地區企業的刺激下,努力提高自身內部效率的一種規制方式。不可否認的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地區之間存在的差異使得規制者在確保及時獲取有效運營成本的基礎上確定具體的規制價格,促進地區間企業開展間接競爭仍然存在著較大困難。
4、聯合回報率規制(bandedrate-of-rectumre gulation)
是以投資回報率規制為基礎的一種規制方式,規制者根據被規制者提出要求提高投資回報率的申請,具體考察那些影響價格變化的因素,對企業提出的投資回報率水平作必要調整,最後確定一定的投資回報率范圍,被規制者可以在這一范圍內根據具體的經營目標自主確定投資回報率。
5、利潤分享規制(profit sharing regulation)
是指通過採取為將來購買提供價格折扣等形式讓消費者直接參與公用事業的超額利潤分配或分擔虧損。這樣,不僅可以通過刺激消費,促使企業充分發揮規模經濟效益,有效降低經營成本;還有助於實現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公平分配。
6、菜單規制(menus regulation)
它是將多種規制方案組合成一個菜單,以供被規制者選擇的一種綜合性規制方式。
7、延期償付率規制
就是允許消費者先消費商品或服務,在一定時期後再付費的規制方式。

政策設計
在規制實踐中,規制者與企業之間是信息不對稱的。具體的說,存在兩種形式的信息不對稱:事前的逆向選擇和事後的道德風險。前者指相對於規制者而言,企業對產業環境具有更多的私人信息,如技術狀況、成本信息、需求信息等;後者指在規制契約確定後,企業的努力程度、經營行為等不能完全為規制者所觀測。激勵性規制政策的設計就是在基於這兩種信息不對稱的前提條件下尋找使規制者目標函數最大化的合約。
1、逆向選擇
在規制合約簽訂之前,由於企業是直接組織生產和銷售的載體,因此對於生產成本、市場需求等信息,企業與規制者相比具有明顯的信息優勢。但是,規制者可以通過向企業提供一個精心設計的政策菜單,讓企業利用其信息優勢自主選擇其中一個規制政策,來實現規制者的目標。
在進行激勵性規制政策合約的設計時,通常需要考慮兩個約束條件:其一,激勵相容約束。在任何給定的合約下,企業總是選擇使自己期望效用最大化的行動。激勵相容約束要求合約使企業做出的選擇正是規制者所希望的,也就是使雙方達成目標的一致。其二,個體理性約束。個體理性約束保證規制企業從接受合約中得到的期望效用不小於不接受合約時能得到的最大期望效用(保留效用)。最優規制政策就是在滿足這兩個約束條件下使規制者的目標函數取最大值的合約。
2、道德風險
當規制者與企業簽訂規制合約後,由於無法直接觀測到企業的一些影響規制目標的行為(如企業在管理上做出的努力等),規制者只能通過間接的方式激勵企業按照其目標行事。這種間接的方式就是提供一種補償機制,將企業的收益與規制者能夠觀測到的某個變數相掛鉤,這個變數與企業的行為是相關的。規制者能否有效的激勵企業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可觀測變數的性質,其中最重要的兩點是敏感性和可變性。
敏感性指被觀測到的變數隨企業目標行為的改變而變化的程度。顯然,如果這個觀測變數根本不隨企業行為的改變而發生變化,那麼將企業的收益與這個觀測變數相掛鉤也就不可能對企業的行為起到任何激勵作用。相反的,如果企業的行為可以引起觀測變數的顯著改變,那麼將企業的收益與觀測變數掛鉤就可以對企業的行為起到有力的激勵作用。
可變性指企業行為與相應的觀測變數之間關系的雜訊或隨機性。即使一個觀測變數可能在平均程度上隨企業的行為而改變,但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可能是非系統性的,存在一定的隨機擾動。也就是說,當企業的行為一定時,觀測變數在隨機因素的作用下取值可能大不相同,這就給企業的收益帶來了風險。通常情況下企業都是風險規避的,這就要求規制者對企業所承擔的風險提供一定的補償,從而提高了規製成本。

注意事項
在這個界定中,有三方面是值得注意的:
1、激勵性規制所用來實現的目標必須是界定清晰的;
2、在激勵性規制中,被規制的企業擁有一定的自主權,這個特性區別於傳統的行政命令式的規制方式;
3、在激勵性規制下企業並沒有擁有完全的自主權,規制者仍然會對企業的相關行為進行一定的審查和限制。
激勵性規制適用於當企業比規制機構擁有更多的信息,並且企業的目標與社會的目標不完全一致的規制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精心設計的激勵性規制能激發企業運用自己的信息優勢去滿足更大范圍內的社會利益。

『柒』 價格上限規制的規制局限性

1、如果一些因素引起的零售價格指數的變化但並不導致企業成本的變化,則被規制企業的利潤可能就不完全取決於企業的生產效率。
2、各個企業的價格常常會停留在上限價格的水平。
3、X的計算。難於計算企業的生產率增長率。在運用價格上限規制模型時,規制者一般不可避免地需要考慮企業投資回報率水平,然後決定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價格水平。在美國,生產率的確定一般依據產業內歷史的生產率增長情況和相似產業生產率的增長情況。如果依靠規制者與被規制產業之間的談判來決定X,則政府幹預就有可能發生。政府官員和規制者可能會追求自己的利益,從而做出非效率的決定。
4、被規制企業的利潤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規制者。特別是,被規制企業的管理層僅有較低的激勵,管理層將會關注X作為效率改進的目標,而不是最佳的效率改進。X的選擇部分地取決於被規制產業的財務績效。
5、利潤分享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提高生產率的積極性。在規制期末,需要分析並衡量生產率的發展狀況,以根據當前的成本水平調整價格。由於過去生產率的提高而使消費者享受到了當前的收益,這種調低價格的辦法會降低企業進一步提高效率的積極性。生產率的提高水平超過X,規制者應當允許企業賺得超過預期水平的利潤。但是,如果此時,規制者通過降低上限價格收回企業的利潤,則會降低價格上限這種規制機制的可信性。
6、對於被規制企業新開發的產品或服務在當年的價格上限規制中沒有體現。

『捌』 價格上限規制的理論概述

價格上限規制是相對較晚才出現的一種規制形式,被廣泛運用於英國公用事業的私有化與規制改革。如RPI-X規制最初應用於英國電信取得了明顯成功之後,1986年它被運用於對英國煤氣產業的規制,1987年被運用於英國機場的規制,1989-1990年被運用於英國的自來水產業,1990年也被運用於英國的電力產業。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開始採用價格上限規制,它在全世界的范圍內已經被廣泛地運用於能源、電信、交通和自來水產業,其中既包括私有企業,也包括國有企業。在美國,使用價格上限規制開始出現了增加的趨勢。

『玖』 價格上限規制的理論淵源

價格上限規制起源於理查爾德的一份報告——《對英國BT私有化後利潤的規制》。理查爾德在報告中指出「規制的最基本的目的是保護消費者」。他認為RPI-X規制將會給企業帶來繁榮。因此,建議實行RPI-X,即他所稱的「地方話費降低計劃」。這種規制方法規制的是企業的價格而不是企業的利潤,它有利於激勵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和促進創新,因為任何成本降低可能獲得的利潤都將歸企業自己所有。規製成本也很低,因為它只要求衡量價格指數,而沒有必要衡量資產基礎和公正報酬率,也不需要在企業的競爭部分與壟斷部分之間分配成本,也不必預測未來的成本與需求狀況。因為規制相對簡單,與收益率規制相比,發生「規制俘虜」的可能性也會減少。RPI-X規制能較好地促進競爭。在降低進入地方電話市場門檻的同時,RPI-X規制不會影響對長途電話市場的進入。他的這一建議,對英國價格上限規制體制的形成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價格上限規制允許企業在任何一年隨著通貨膨脹水平的變化而改變價格。這種規制機制能夠適應通貨膨脹的變化。為了補償生產率和技術變化,X包含了成本降低的因素。變化的X通常被認為是生產率系數,如果產業運行的更有效,則X的變化是正值,如果產業運行的效率降低,則為負值。

『拾』 價格上限規制的價格上限規制的公式

為:Pt=Pt?1[1 (PI-x)/100],其中,Pt為當前要制定的規制價格,Pt?1為上一個規制時期的規制價格,RPI為零售價格指數,即通貨膨脹率,X為一定時期內生產率增長的百分比,它是由規制者制定的。例如某段時期內通貨膨脹率為4%,生產率的增長率為2%,則企業提價的最高幅度是2%。
需要指出的是,在價格上限規制中,一個最為關鍵的因素是設定X。設定X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規制者需要根據一定的程序規制被規制企業。在競爭性的市場上,企業的價格由供求決定。在壟斷市場上,價格由壟斷者制定,壟斷者根據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入的原則定價會獲得超額利潤。在有規制的情況下,規制者需要選擇能夠模仿競爭市場價格決定過程。過高的價格會導致壟斷企業獲得壟斷利潤,過低的價格會導致壟斷企業投資不足。規制者需要設定價格以使壟斷企業獲得正常的投資收益率。在對壟斷企業進行規制的情況下,需要估計市場對企業產品(服務)的需求,並且根據潛在需求計算產出水平,進而計算企業的成本。這些成本包括:運營支出、資本成本(包括折舊)、資本的收益率、現存資產和資本支出。在此基礎上,確定價格上限。
當企業面臨潛在的進入者時,預測被規制企業的需求就變得更為復雜了,因為需求也取決於競爭者的情況。結果,對總產出的估計將是不充分的。這樣就會影響到對價格上限的估計,因為特定的市場份額是決定價格上限的基礎。
模型表明,在需求方,兩個額外的特徵需要被考慮:國家GNP的增長和競爭者的價格與投資策略。二者決定被規制企業相應的市場份額,而市場份額決定了企業的成本。在成本方面,運營支出格外重要,因為它取決於對效率提高范圍的評價。用以制定上限價格的資本支出取決於產出的增長和滿足額外的產出所需的投資。在成本方面的其他投入為:對資產價值的估價、在當前價格下的預期折舊率、資本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