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未來的農業發展方向是怎樣的農民怎樣才能更好的收益
農業發展的方向一直是大家關注的問題,做農業的朋友每年都討論這個問題。農產品安全、產量、價格等大蒜毒,江亞軍等名師在農民圈不斷流行。目前農業中存在的問題不是一兩個因素造成的,而是多方面的因素影響著目前農業的發展。目前農業發展存在比較嚴重的五個問題,也是我們迫切希望改變的幾個問題。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農葯利用率為38.8%,化肥利用率僅為37.8%,大部分農葯和化肥被浪費,對作物和蟲害的耐受力提高,土壤問題日益嚴重。
在與種植者溝通的過程中,很少種植者知道有土地肥料站和農技服務站。農民遇到食補問題,大部分依靠農財店來解決。但是農財店缺乏專業知識,會受到很多不必要的損失。丟失,甚至可能出現用葯不當導致停水的現象。經過不斷的努力,終於獲得了好的產量,但農產品不能賣價格,甚至不能賣。相信這是很多種植者最心痛的事情。基本上,種植的人會遇到這種事。
2. 現在做農業前景怎麼樣
中國現代農業發展前景良好,未來有五大發展趨勢。
第一是規模。因為過去農業是小農經濟,生產規模比較小,效率比較低。
2004年到2010年養豬成本,散養成本明顯高於糧食成本,高1倍多,散養裡面成本有很多沒有計算,勞動力成本,有一些沒有計算,原材料他自己湯湯水水,總體來講散養比規模化養殖成本要高很多。
2007年是一個轉折,2007年養豬還掙錢,到2008年散養養豬比規模養豬掙錢不那麼容易,從這裡面看規模農業從未來發展來講一個是效率比較高一成本比較低,整體效率比較好。
這是飼料,這幾年飼料生意挺好,飼料挺好其中有一個重大原因,商品飼料這幾年量比較大,跟規模化養殖推進有關系。
肉雞,剛才講生豬,最大是100萬只以上養雞,2003年和2010年做比較,2003年全國100萬養殖佔3.12%,到2010年為8.55%;一個是奶牛,到2003年的時候,上升為那個時候規模只有2.7%,1000頭以上,2009年8.3%。
現在規模化趨勢非常明顯。中國和美國之間比較更明顯,50萬只肉雞以上美國佔比67%,中國佔比11.96%,中國大部分2000隻到9萬只這樣之間,這就說明中國和世界發達國家規模養殖距離還有很大差距。
第二個就是農業價格未來趨勢肯定是高價,這個農產品價格未來持續上漲,人均土地面積和日本、韓國,人均土地1.24畝比日本要好一點,比世界平均水平還要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3.05,農產品持續價格提升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大趨勢就是品牌,市場安全的食品,什麼是安全,什麼人種的什麼加工的,將來可能是趨勢。
現在就是說如果有一些有機企業做安全食品,持續做安全食品將來比較大,如果大企業都不想這樣做可能是問題了,當然這個品牌農業未來機會比較多的。
第四大趨勢就是生物農業。日本基本上化肥不用了,每年他們都有一些嚴格要求,現在日本要求是比較高,歐洲要求比較高,比美國都要,因為美國是規模化農業,日本和歐洲對生物技術在肥料在農業上要求非常高,我想中國也是,其實食品安全包括糧食保障,生物技術運用將會加大,這是化肥和化肥使用。
最後一個趨勢就是裝備。以色列是土地資源也非常匱乏,土地整體農作物生長環境比較惡劣國家,其實做很好,美國大規模農業生產也是靠裝備,有一些區域裡面仍然使用低水平小規模的小農機,所以未來裝備農業可能會是一個比較大,現代農業裡面是發展趨勢。
3. 中國農業未來的出路在哪裡
要想尋找中國農業出路,必須正視現實中的天路。中國農業關系十多億人吃飯問題,更關系社會穩定大局。既然這么重要,就應該把農業真正當作第一產業,當作第一要務,當作第一責任,維護農業和農民利益,才能鞏固和提升農業和農村的地位。一是解決農民不願種地問題。一方面,政府應鼓勵組織農業集團,實行大農場的運作,讓有能力的人去經營農業。同時,在不改變現有承包責任制的機制下,強化農民間的合作,讓農業產生規模效益。另一方面,提高糧食價格,讓農民有利可圖。盡管中國糧食價格牽一發而動全身,糧食價格不穩定,會造成社會動盪,但一味壓糧食價格,實際上是壓大多數的利益,壓農業基礎,只能會導致矛盾的積壓。矛盾長期不釋放的話,早晚會出問題;二是解決靠天吃飯問題。由農業部門直接管理各類撥向農業的資金,專款專用,把歷史欠賬還了,大興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三是解決土地收益問題,嚴守土地紅線,加大政府力度,設法提高糧食產量。 具體做法:城鎮化、補貼化、合作化、市場化
4. 中國農業的未來是怎麼樣的
英媒稱,福建省安溪縣的一家企業正在開發智能農場讓蔬菜在自動化環境中高效生長,這可能會是中國農業的未來。
該公司的最新擴建項目——佔地5000平方米的室內農場——已經建設了兩年,終於在2018年6月29日揭幕。
報道稱,在忽略能源成本滿負荷運轉的情況下,這個智能工廠每年可產綠葉蔬菜3000噸至3500噸。
視頻畫面顯示,在這座巨大的智能工廠里,工人穿著全套的生物危害裝備——護目鏡、口罩、橡膠手套和靴子——檢查和巡邏一排排彩虹色LED燈照明的架子。
萵苣、羅勒和小白菜等各種植物生產在白色培養板上的小插槽里,浸在基本沒有土壤的營養液中。
畫面上,自動傳送帶把翠綠的蔬菜送去包裝。
占卓表示,與其他傳統種植的蔬菜相比,這些蔬菜的味道不那麼苦,營養價值更高。
報道稱,更重要的是,這項新技術極為省水,而水是這個國家的一種稀缺資源。
「我們在努力實現用水量與蔬菜收獲量比例1:1,」占卓說。這意味著用一噸水產出一整噸蔬菜。
「目前80%到85%的水可以再循環回到工廠。我們希望到2020年實現1:1的目標。」
報道稱,該公司還計劃在廠里採用人工智慧技術,它能通過感測器記錄和分析生長數據。
占卓說,自學模型將自動設計一個模板來說明每種蔬菜的最佳生長條件。
報道稱,這還有助於農場產出精確的、穩定的、全年供應的綠葉蔬菜,也就是說市場價蔬菜也會更可預測。
占卓表示,這種種植方式尤其適用於沙漠、山城等環境或勞動力成本高昂的城市。
他還說,受到嚴格控制的環境不僅能加快生長周期,還能讓研究人員創造出適合特定需求的蔬菜。
5. 中國現在農業未來五大發展趨勢是 價格 生物農業
中國農業未來發展五大趨勢
趨勢一:有機農業將迎來大發展
趨勢二:重視品牌形象
趨勢三:構建全產業鏈資源優勢
趨勢四:渠道布局從大而全到小而精
趨勢五:新興媒體的運用更普遍和成熟
6. 農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就目前的農業狀況來講,大部分地方的農業不適應未來發展的總趨勢。有的地方的農業生產屬於溫飽型的。也就是說,農民耕種的那一點承包地,一年到頭總核算。只能解決農民當前的生活。基本上沒有剩餘的。
作為農業大國來講,必須大力發展農業。也就是說,未來的農業必須作為首選。那麼到底應該怎樣發展呢?我認為應該從如下方面規劃落實。
耕地面積是大農業的保證部分地方的農田荒蕪,已經是一種現實。大農業實現以後,這個問題迎刃而解。充分利用空閑土地,也可以為農業做貢獻!我上面有一篇文章講到「合村並居」,這的確是一個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如果能全面落實,大面積的耕地顯現出來,農業大國將更大。
當然還有很多農業未來發展趨勢的好意見,好建議。根據不同的區域,可以選擇不同的方法。總之,農業前途無限!
7. 中國農業未來的趨勢會是怎麼樣
人們越來越關注健康!我認為中國乃至全球未來的趨勢將會是有機農業!自然農耕,回歸本性!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健康,包括土壤健康、水質健康、空氣健康、食品健康安全!國家對於無公害農業、綠色農業、有機農業都有相關方面的認證。
8. 對中國農業末來農民利潤有多大.
3%。概括起來農民收入增長來自三個方面,但目前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因此旨在通過農民收入決定的內部機制改善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政策效果往往受到極大制約,農業技術水平提高對農民收入的正向作用將逐步減弱。但我國農村勞動力人力資本的低水平制約了其預期收入的增加,1985年、三產業部門的發展尤其是第三產業的發展來吸引勞動力;另一方面農村勞動力在城鎮不能長期穩定地就業,不僅土地面積是按人頭平均我國農轉移原因與制約因素分析 內容摘要.1,這一機制會受到農產品價格與農業總產出變動關系的制約.1%,發展中國家一般存在著傳統農業部分和現代工商業構成的二元經濟結構。 五、在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過程中存在這一些制約因素 需要發揮政府的公共只能不斷改善這些制約條件。我國廣大農村的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均相當落後、我國非農收入逐漸取代農業收入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隨著農業生產率的提高,大多數民工通過親緣關系和地緣關系獲取信息。即便如此。2002年以來情況日漸惡化、農業技術水平提高等因素對農民收入水平的實際影響效果。1978年,未來鄉村居民的富裕不能主要依賴農業,而應通過為目前正在從事以及將要從事農業的勞動力找出更多的非農業工作,但1985年之後主要是由於來自非農業就業活動收入的提高,城鄉收入差距可能要達到四倍,致使相當部分的勞動者在城鎮干幾年後又迴流到農村.6%,農業勞動力必須更為迅速得轉移為非農勞動力,使農村勞動力因缺乏信息或信息不準確而盲目流動這一方面使大批勞動力徒勞往返。 三,還有把握信息以及對其做出合理判斷以降低市場風險和不確定性也需要時間,已經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伴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城鄉收入差距呈現不斷拉大的趨勢,鄉村居民收入的一半以上。2003年城鄉收入差距又擴大為3,在農產品價格產出彈性較高的條件下。他指出.23.5%,1985年一度降到了1。 2。同時伴隨著農業生產率的提高;二是農業生產發展。改革開放的近30年中經濟發展已經吸收了近2億農村勞動力,1998年達到43%。但是,一方面會提高這部分轉移勞動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它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因素.21。但以後情況逆轉、提高農民收入做出很大努力。改革開放以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拉大、城鎮的合理布局及其規模的擴大,無論是做工的、市)6萬多農戶,但並未從根本上改變 城鄉居民在社會地位,勞動力轉移、小孩上學等方面造成許多困難。城鎮居民所享受的醫療、住房,初中程度的為49,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大專及以上程度的為0,雖然1978-1985年間的人均收入與消費增長主要來自農業生產率及實際產出價格的提高,甚至是六倍:1;另一方面會增加現代工業部門的產出和積累.9:1。這一方面使農村勞動力在城鎮就業的成本加大.5億的剩餘勞動力,在現行戶籍管理制度的約束下。 改革開放以來,勞動力再向第三產業發展.7%,土地基本是按人頭平均分配的,而且只要是農村人口、加薪.22、補貼,這些比擁有成熟勞動力市場時要低效的多。如果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 二.0%。而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是與工業化和城市化相伴而生的,這一比例提高到31%,形成所謂「離土不離鄉」的格局制約了農村勞動力要素的流動和農村勞動力轉移的規模,轉移與財產收入約占總收入的6%:1,建立完善農村勞動力市場和改變現行戶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流向沿海地區,這種預期收入效應在我國也較為明顯,農村出現大量剩餘勞動力,現在接近60%,另一方面大大減緩了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速度,如果要實質性的降低城鄉人均實際消費與收入的巨大差距,增加對農村人力資本的投入。 (2)農村土地制度是實行集體所有、三產業轉移的因素分析 1、五倍:1。根據配第-克拉克定理隨著收入水平得逞提高。而現代工商業部門的勞動生產率和職工工資收入大大高於傳統農業部門,農民收入只可能保持在極低的水平上:初中及以下程度勞動力的比重高達87,根本原因就在於此,同時給他們在吃、住。由於勞動者的收入水平是由他們的邊際收益率決定的。 在一定限度內農業技術水平的提高可以推動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一個結果,高中程度的為9。農村勞動力流入城鎮,在改革開放期間,都平均分得一份土地,經濟進一步發展,所以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將成為解決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拉大的一個有效途徑。迄今為止,對人力資本要求較高,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將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成為剩餘勞動力,受到專門技能訓練的勞動力比重低,若沒有非農收入的大幅增長,大大減輕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壓力。在傳統部門存在著大量的剩餘勞動力、勞動力市場發育滯緩減緩了就業信息的流動 轉移能否成功取決於多種因素,中專程度的為2、運輸等行業轉移.4%、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理論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劉易斯(Lewis、引言 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勞動力流動的服務體系及中介組織建設的滯後、保險、農業結構調整帶來的收入增加。2001年根據國家統計局農調總隊對全國30個省(區、人力資本存量少且水平低。小學程度的為31,這些數據還不能真實地反映出城鄉之間實際收入的差距、社會保障等非貨幣性收入沒有被考慮在內,我國現階段正處於工業化中期,他們無法取得與當地市民平等競爭的權力和平等待遇,對農民的轉移支付和對農村公共產品提供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農民收入降低其生活成本,使農村勞動力要素能夠快速的流動,制約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層次和效果 美國經濟學家托達羅提出勞動力由農村向城市流動的動力是城鄉預期收入的差距,若忽略這部分收入,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僅佔13,雖然有所改革,而這又需要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與產業結構調整等制度的支撐,發展了出口導向的勞動密集型工業,其中文盲或半文盲勞動力占勞動力總數的7,制約了鄉鎮企業的相對集中,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將成為增加農民收入,隨著城鄉收入的不斷拉大,蒙受損失、台灣等地區的投資的帶動下,增加轉移的速度,農村勞動力往往只能朝建築。1985-1998年,我國農村仍有近1,在需求外生的條件下,2004年為3,城鄉收入差距有所縮小,通過理論模型論證了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是具有二元經濟結構的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經濟增長的基本途徑.9,在農業對農民收入的增加貢獻有限的情況下,所以要解決這些剩餘勞動力就要靠第二,大多屬於現代經濟部門,在農村存在大量剩餘勞動力的情況下,勞動力會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轉移。並且,特別是在香港、結論 1、我國二元機制下的農村居民收入現狀 盡管我國勞動力分布已經出現重大調整,許多方面仍有待完成,將剩餘勞動力轉移出去將成為一個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徑:一是政府減稅。研究表明。現行土地制度下土地的非流動性。 政府對農村的稅費改革,制約了農村勞動力轉移的規模和速度、就業。 關鍵詞,但這類政策給農民帶來的實際收入水平的增加在農民總收入中比重較小。 由此看來:1,W。過去20年的歷史清楚地顯示,而且土質也是按肥瘠搭配,現代工商業部門就有能力吸收更多的農村勞動力,靠發展鄉鎮企業來解決就業問題的潛力已經有限,然而農村居民要想分享現在以及未來經濟增長的成果;三是非農收入,2005年為3、現行的戶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制約 (1)我國現行的城鄉隔離的二元戶籍管理制度,20多年來都是來自非農方面,我國政府為減輕農民負擔。在農村勞動力中,這也是實證結果所表明的改革開放後我國農業技術水平提升的收入促進效果逐步減弱的基本原因。很顯然、制約剩餘勞動力向第二。 2,我國在中國沿海地區的帶動下、朋友或鄉鄰.6、教育。城鄉收入差距成為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制約因素 一。由於農產品價格的產出敏感度將限制農業生產成本、按人頭平均的,1954)在《無限勞動供給下的經濟發展》一文中。 四、家庭聯產承包 在聯產承包的實施中,無法在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方面起到更大作用:收入差距、就業,決定了鄉鎮企業和城鎮布點只能局限在原社區范圍、身份,2002年城鄉收入差距達到3,樣本農戶人力資本的存量為。隨著積累的增加,這種單流的信息量比成熟的勞動力市場所傳遞的信息量要少的多,其中信息因素不可低估:1,1994年城鄉收入差距擴大到了2,4%的農村家庭收入來自非農活動,農業生產率的提高和政府的轉移支付對鄉村居民收入的提高非常有限,即就業信息來源於省內的親戚,還是經商的、勞保。改革開放初期,形成逆向轉移。因此:1,然而總體實施效果卻一直不盡如人意、免稅和補貼、福利等方面仍存在著明顯的不平等。 3,1978年城鄉收入差距比為2、18萬多農村勞動力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8%,將傳統農業部門的剩餘勞動力轉移到現代工業部門,而同時農村存在大量剩餘勞動力.A,非農收入主要是農民工資性收入,由於非農收入在農民總收入的比重不斷增加
9. 到哪裡可以查到農業數據的詳細資料,如種植面積,產量,銷量,出口,價格等,省級的,市縣級的謝謝。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10. 農業未來發展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