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市場法
市場法也稱市場價格比較法(market approach),是指通過比較被評估資產與最近售出類似資產的異同,並將類似的市場價格進行調整,從而確定被評估資產價值的一種資產評估方法。 市場法是一種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因為評估過程中的資料直接來源於市場,同時又為即將發生的資產行為評估。但是,市場法的應用與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資產的市場化程度密切相關。在我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為市場法提供了有效的應用空間,市場法日益成為一種重要的資產評估方法。
指參照市場上已經發生的、與被評估對象相同或類似資產的交易價格確定重估資產價值的方法。
Ⅱ 資產評估中市場法應該計算哪些內容···
市場法是利用市場上同樣或類似資產的近期交易價格,經過直接比較或類比分析以估測資產價值的各種評估技術方法的總稱。
市場法是根據替代原則,採用比較和類比的思路及其方法判斷資產價值的評估技術規程。因為任何一個正常的投資者在購置某項資產時,他所願意支付的價格不會高於市場上具有相同用途的替代品的現行市價。運用市場法要求充分利用類似資產成交價格信息,並以此為基礎判斷和估測被評估資產的價值。運用已被市場檢驗了的結論來評估被估對象,顯然是容易被資產業務各當事人接受的。因此,市場途徑是資產評估中最為直接,最具說服力的評估途徑之一。
市場法是資產評估中若干評估思路中的一種,通過市場法進行資產評估需要滿足兩個最基本的前提條件:一是要有一個充分發育活躍的資產市場;二是參照物及其與被評估資產可比較的指標、技術參數等資料是可搜集到的。
一般地說,在市場上如能找到與被評估資產完全相同的參照物,就可以把參照物價格直接作為被評估資產的評估價值。更多的情況下獲得的是相類似的參照物價格,需要進行價格調整。參照物差異調整因素主要包括3個方面:一是時間因素,即參照物交易時間與被評估資產評估基準日相差時間所影響的被評估資產價格的差異;二是地域因素,即資產所在地區或地段條件對資產價格的影響差異;三是功能因素,即資產實體功能過剩和不足對價格的影響。
運用市場法評估資產價值,要遵循下面的程序:明確評估對象;進行公開市場調查,收集相同或類似資產的市場基本信息資料,尋找參照物;分析整理資料並驗證其准確性,判斷選擇參照物;把被評估資產與參照物比較;分析調整差異,做出結論。
市場法是資產評估中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它能夠客觀反映資產目前的市場情況,其評估的參數、指標直接從市場獲得,評估值更能反映市場現實價格,評估結果易於被各方面理解和接受。但是市場法需要有公開活躍的市場作為基礎,有時因缺少可對比數據而難以應用。這種方法不適用於專用機器設備、大部分的無形資產,以及受到地區、環境等嚴格限制的一些資產的評估。
Ⅲ 企業價值評估要點
企業價值是通過企業在市場中保持較強的競爭力,實現持續發展來實現的。企業價值體現在企業未來的經濟收益能力。企業價值評估就是通過科學的評估方法,對企業的公平市場價值進行分析和衡量。與企業價值理論體系相比,實踐中價值評估的方法多種多樣,利用不同的評估程序及
企業價值是通過企業在市場中保持較強的競爭力,實現持續發展來實現的。企業價值體現在企業未來的經濟收益能力。企業價值評估就是通過科學的評估方法,對企業的公平市場價值進行分析和衡量。與企業價值理論體系相比,實踐中價值評估的方法多種多樣,利用不同的評估程序及評估方法對同一企業進行評估,往往會得出不同的結果。那麼,價值評估方法有哪些,它們的特點是什麼。目前,在實際的價值評估實務中,主要有三種評估方法:收益法、市場法、成本法。
(1)收益法是依據資產未來預期收益經折現或資本化處理來估測資產價值的方法。分段折現現金流量模型是最具理論意義的財務估價方法,也是在實務中應用較廣的評估方法。其評估思路是:將企業的未來現金流量分為兩段,從現在至未來若干年為前段,若干年後至無窮遠為後段。前段和後段的劃分是以現金流量由增長期轉入穩定期為界,對於前段企業的現金流量呈不斷地增長的趨勢,需對其進行逐年折現計算。在後段,企業現金流量已經進入了穩定的發展態勢,企業針對具體情況假定按某一規律變化,並根據現金流量變化規律對企業持續營期的現金流量進行折現,將前後兩段企業現金流量折現值加總即可得到企業的評估價值。應用該方法的主要步驟是:
①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預測。這里的現金流量主要是指自由現金流量,是企業價值計量的對象,主要指企業當前可以自由支配的現金數量。可以表示為:
自由現金流量=營業收入-付現營業成本-所得稅-資本性支出-營運資本凈增加=息稅前利潤+折舊-所得稅-資本性支出-營運資本凈增加
或:FCF=St-1(1+gt)?Pt(1-T)-(St-St-1)?(ft+W)
式中:
FCF:現金流量;
t:某一個年度;
S:年銷售額;
g:銷售額的年度增長率;
P:銷售利潤率;
T:所得稅稅率;
f:銷售額每增加1單位所需追加的固定資產投資;
W:銷售額每增加1單位所需追加的營運資本投資。
對於企業後段現金流量的預測,一般的方法是:在前段現金流量測算的基礎上,從中找出企業收益變化的趨勢,並藉助採用假設的方式預測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的變化趨勢,比較常用的假設是保持和穩定增長假設,假定企業未來若干年以後各年的現金流量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上不變,或者假定未來若干年後企業現金流量將在某個收益水平的基礎上,每年保持一個遞增比率。但不論採用何種假設,都必須建立在符合企業客觀實際的基礎上,以保證企業未來現金流量預測的相對合理性和准確性。
②確定企業折現率和資本化率。上一步驟確定的現金流量只是一個預測值,實際發生的數量與預測值會有差距,因而,未來現金流動和不確定性就是現金流量所對應的風險。因而,折現率的確定問題可以轉化為對風險進行定價的問題。有以下常用的兩種模型:
第一: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
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中,資本的報酬率,即企業權益資本的折現率等於無風險報酬率加上企業的風險程度(β系數)與市場平均風險報酬率的乘積。其計算公式為:
r=Rf+(Rm-Rf)×β
Ⅳ 市場法和成本法德主要區別
。區別市場法和成本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兩種方法的區別表現為:
1.成本法是按現行市場價格測算重新購買興建某項資產成本來確定價格鑒證標的的價值,而市場法則是按市場上相同資產的交易價格來確定價格鑒證標的價值的。前者主要從買者角度,即以購建某項資產的耗費來確定價格;後者則從賣者角度,即以市場上交易實例來確定價格。
2.市場法中的現行市價指的是資產的獨立價格,是以市場的交易實例為基礎的。而重置成本不僅包括該項資產的自身購建價格,還包括該項資產的運雜費、安裝調試費等。
3.成本法是按全新資產的購建成本扣除各項損耗(或貶值) 後確定價格鑒證標的價值;市場法則是按參照物價格,考慮價格鑒證標的與參照物的各項差異因素並進行調整來確定鑒證值。兩種方法具有不同的操作程序,資料的獲得和指標的確定有著不同的思路。
Ⅳ 什麼是市場法
市場法是利用相同或類似的資產、負債或資產和負債組合的價格以及其他相關市場交易信息進行估值的技術。企業應用市場法估計相關資產或負債公允價值的,可利用相同或類似的資產、負債或資產和負債的組合(例如,一項業務)的價格和其他相關市場交易信息進行估值。
企業在使用市場法時,應當以市場參與者在相同或類似資產出售中能夠收到或者轉移相同或類似負債需要支付的公開報價為基礎。
Ⅵ 什麼是價格收益乘數
房改以來,中國房價一路走高,即便是很多中產階級面對房價也顯得無力承擔,國際通行的房價收入比標准為3-6倍,但當前中國很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均已經超過10倍,而北京、上海已經遠超12倍,高房價既給百姓生活帶來了很高的負擔,同時也不利於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高房價原因,分析言論多種多樣,有說政府炒地皮高地價推高了房價,有說開發商暴利推高了房價,有說炒房投機炒高了房價,有人說市場化推高了房價,亦有人說壟斷推高了房價……眾說紛紜,但這裡面很多言論要麼受利益集團影響,要麼受分析方法影響,甚至受主觀情緒影響,分析常常不夠客觀! 事實上回歸經濟學本質,中國的高房價應該由如下三大原因所致: 一、 土地,石油,鋼鐵等資源商品價格不斷走高,特別是土地,使得房地產成本不斷攀升,刺激了房價的上漲。 二、 社會資金投機炒房嚴重扭曲房地產供求關系,使得房產價格不斷上漲。同時房產投機使得房產價格除了商品價格本身外,又附加了房產的資本價格,如此增厚了房價。 三、 房地產領域中的腐敗以及部分地方政府依靠房產追求GDP也不定程度上推高了房產的成本。 一、 土地,石油等資源商品價格不斷走高,特別是土地,使得房地產成本不斷攀升,刺激了房價的上漲。 成本決定價格,當前土地,建材等房產硬體成本佔了房產成本的60%左右,而製造房產硬體的原料均屬於資源產品,就趨勢而言供應將不斷趨緊,特別是土地,資源趨緊必然會刺激房產成本的不斷高漲。 就土地而言,我們國家國土面積雖有96O萬平方米,但人口卻有13億,而更為嚴重的是,我們國家不適宜居住土地如山地,沙漠等佔了國土面積的60%強,如此我們國家用了全球7%的耕地養育了22%的人口。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加上土地資源的不可再生性,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必然會使得城市房產的土地成本越來越昂貴,特別是那些大中城市的市區土地。 就建材成本而言,隨著儲量的下降,石油、鋼鐵等資源性商品價格將不斷走高,作為高耗資源的建材商品,價格亦會不斷跟著走高,土地、建材價格的走高、水漲船高的稅費,自然會推高我們國家的房價。 二、 社會資金投機炒房嚴重扭曲房地產供求關系,使得房產價格不斷上漲。同時住房的投機使得房產價格除了商品價格本身,又附加了房產的資本價格,如此增厚了房價。 供求關系影響價格,如果商品供不應求,則價格會不斷上漲。我國人口眾多,房產市場需求巨大,但造成房產市場「泡沫」繁榮的,更多還是社會資金的炒房需求,在我國缺乏自主創新,自主品牌的粗放型經濟背景下,投資渠道顯得不夠寬暢,而我國投資房產的高收益加上缺乏對炒房投資的合理政策調整,在首付30%本金的情況下,資金年收益常常能達到100%的暴利,客觀上、主觀上均使得大量社會資金進入房產,於是乎我們發現一次狂購上百套住房的買單不計其數,發現很多樓盤交付使用卻依然夜間瞎燈黑火,空置率遠遠超過20%的最高警戒水平,暴利和炒房互動,嚴重扭曲的供求關系,使得中國房價瘋狂飆升。 更重要的是如同股票,在對房產增值的預期下,房產不僅具備了一般消費商品的屬性,同時也具備了資本商品的屬性,雙重屬性為房價打開了更為廣闊的溢價空間。市場房價常常遠遠大於房產的實際商品價格。 三、 房地產領域中的腐敗以及部分地方政府依靠房產追求GDP也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房價。 房地產運作流程中的拿地,拍賣的流程過長,透明度低,為腐敗滋生了土壤,增加了房產運作成本,最終腐敗的成本將通過房價進行轉嫁。 賣地的收益巨大,很多地市賣地收入居然能佔地方財政的3成強,加上房產稅收,房產收益甚至能佔到地方財政的近50%,而且是房價越高,地方財政的收益越大。而房產經濟對於地方GDP的影響力桿見影,比如賣出一塊10億元的地,GDP數字上便立即由0增加了10億元,乘數效應下,地產開發過程中的設計規劃,建築施工,地產策劃等費用,地產銷售之收入均會累加至GDP,這樣的GDP增長比依靠企業業務增長獲得要容易的多,而且房價越高,乘數效應越明顯;在缺乏對地方政府合理的公益責任要求下,地方政府具有很高的做高房價的經濟利益和政治政績動機
Ⅶ 市場法的參數有哪些
市場法是一種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因為評估過程中的資料直接來源於市場,同時又為即將發生的資產行為評估。但是,市場法的應用與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資產的市場化程度密切相關。在我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為市場法提供了有效的應用空間,市場法日益成為一種重要的資產評估方法。
指參照市場上已經發生的、與被評估對象相同或類似資產的交易價格確定重估資產價值的方法。
應用市場法進行資產評估可分三個步驟:市場調查,選擇參照物;因素比較,調整差異;綜合定價。
市場調查、選擇參照物
搜集與評估對象相同或類似資產市場交易的基本數據資料,包括交易價格、交易時間、交易批量等,並通過科學的方法,驗證所獲得資料的准確性,特別是有關市場價格變化情況的准確性。這是應用市場法正確評估資產價值的一個關鍵環節。因為參照物是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參考標准,所以選擇參照物時應注意:①參照物與評估對象必須是相同或同類資產;②參照物與評估對象之間必須存在可比因素,如土地的地理位置、房產建築物的設施條件、機器設備的用途等;③為計算出同類資產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因銷售時間不同而發生的價格變化,有時必須選擇兩個以上的參照物才能確定評估對象的價值。
因素比較、調整差異
確定評估對象的價值,要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應用市場法進行評估時,應把評估對象與參照物的各種因素逐一進行比較。比較的因素包括:實體特徵;地理特徵;經濟特徵;銷售時間;銷售價格等。根據與參照物的比較,分項調整各對應因素的差額,進而確定評估對象各因素的價值。如將使用壽命30年的建築物作為評估對象,而類似的資產使用壽命只有20年,這就需要進行調整。再如,通過市場調查,發現了一個與評估對象完全相同的資產,規格型號一樣,成新率(指新舊程度的比率)也接近,但其交易時間是在5年前,由於價格發生了變化,也需作必要調整。
綜合定價
在認真比較各因素並調整差異的基礎上,綜合確定評估對象的價值。以某土地評估為例:
市場法
市場法通過參照物銷售價格比較評估資產價值,充分考慮了市場變動因素,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映評估對象的市場價值。但由於需要同類可比參照物的有關數據、資料,故應用范圍受到一定限制。市場法一般適用於對土地、建築物、通用工業設備等項資產的評估。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新編金融法小全書(第五版)》
Ⅷ 價格收益乘數的簡介
價格乘數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指標:
1、市盈率(P/E)或稱價格/收益乘數;
2、價格/帳面值乘數(P/B)或稱市凈率;
3、價格/銷售收入乘數(P/S)或稱市銷率或稱價售比。
1、市盈率(P/E)
評估股票價值的一個較為直觀的方法是將其看做盈餘的乘數,用當前每股平均收益或次年預期每股平均收益可以估算價格收益率。人們一般認為低市盈率股票更可能被低估,如本.格雷厄姆和多德在其投資經典著作《證券分析》中將低價格盈餘比率作為尋找價值低估股票的篩選手段。
2、市凈率(P/BV)
投資者常常將股票價格與凈資產之間的關系看成是測量一種股票高估或低估的手段。根據每個行業的增長潛力與投資質量,表現出來的價格與凈資產的比率在行業之間有顯著不同,低市凈率被認為是公司價值低估的可靠指標。
3、市銷率(P/S)
公司市值與營業收入的比率就是價格銷售比率,簡稱市銷率。這一比率在各行業之間大不相同,是各行業利潤邊際的一個函數。利潤邊際在價格銷售比率中的重要意義表明,根據市銷率和利潤邊際進行篩選應該能更成功地辨識價值低估的證券。
Ⅸ 價值乘數方法評估並購公司的優點和不足
在公司購並過程中,公司價值的確定是很關鍵的,它是並購價格的基礎。目標公司價值按收購公司的目的,由低到高可劃分為:凈資產價值、持續經營價值、協同作用價值、戰略價值。公司價值評估就是綜合運用經濟、財會、法律及稅務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在大量調查、評審和分析的基礎上,對公司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進行詳細的科學分析和評估。收購公司應根據目標公司的現狀及收購的目的,以一定的科學方法和經驗驗證的法則作為依據,選定目標公司某一層次的價值予以評估。一、凈資產價值評估方法凈資產價值的評估方法主要有賬面價值法、重置成本法和現行市價法,這里只介紹前兩種方法。1.賬面價值法。公司每一會計年度的資產負債表最能集中反映公司在某一時點的價值狀況,它揭示出企業所掌握的資源,所負擔的債務及所有者在企業中擁有的權益。公司資產負債的凈值即為公司的賬面價值。但是若要評估目標公司的真正價值,還必須對資產負債表的各個項目作出必要的調整。例如對資產項目的調整,應注意公司應收賬款可能發生的壞賬損失,公司外貿業務的匯兌損失,公司有價證券的市值是否低於賬面價值,固定資產的折舊方式是否合理,尤其是在無形資產方面,有關專利權、商標權和商譽的評估彈性很大。對負債項目的調整,應審查是否有未入賬的負債,如職工退休金、預提費用等,應注意是否有擔保事項或有負債及尚未核定的稅金等。在對目標公司的資產負債評估後,並購雙方即可針對這些項目逐項協商,得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公司價值。2.現行市價法。現行市價法又叫市場法,它是通過市場調查,選擇一個或幾個評估對象類似的公司作為參照物或價格標准,分析比較參照物的交易條件,進行對比調整,據以確定被評估公司價值的一種評估方法。現行市價法的理論依據是市場替代原理。在資產交易中,任何購買者都會選擇效用大而價格低的資產。現行市價法的評估過程中,首先明確評估對象和評估指標,然後收集參照物的信息資料,通過分析資料信息確定參照物,最後是比較參照物和評估對象的差異及差異所反映的價格差額,經過調整得出評估對象的價值。應用現行市價法的前提是需要有一個充分發育的、交易活躍的市場。只有存在這樣一個市場,才能從市場上選擇充分的參照物進行對比、分析、作價。中國目前正在加強資本市場建設,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現行市價法在價值評估中的應用將會更加廣泛。二、持續經營價值評估法1.收益現值法。它是將公司未來預期的收益用適當的折現率折現為評估基準日的現值,並以此確定公司價值的評估方法。收益現值法的原理就是,收購者之所以收購目標公司,是考慮到目標公司能為自己帶來收益,如果公司的收益大,收購價格就會高。所以根據公司所能帶來收益的高低來確定公司價值是科學合理的方法。這種方法涉及到目標公司預期壽命年限的評估。預期壽命年限是指從評估基準日到公司喪失獲利能力的年限。公司都有壽命周期,在用收益現值法評估公司價值時,必須首先判斷公司的經濟壽命。如果估計經濟壽命過長就會高估公司價值,反之會低估公司價值。在西方國家,一般情況下預期壽命年限定為5年到10年。2.市盈率法。市盈率法就是根據目標公司的收益和市盈率確定其價值的方法。應用市盈率法評估公司價值的過程如下。(1)檢查調整目標公司近期的利潤業績。如在檢查公司最近的損益表時,應考慮這些賬目所遵循的會計政策是否前後一致及是否符合國家規定,必要時,要調整公司已公布的利潤。(2)選擇計算公司估價收益指標。採用公司近三年稅後利潤的平均值作為估價收益指較為合適。實際中,對公司的估價還應注重其被並購後的收益狀況。如當收購公司在管理方面有較強的優勢時,目標公司被並購後在有效的管理下,也能獲得與收購公司同樣的收益率,那麼據此計算出目標公司並購後的稅後利潤作為估價收益指標,會對公司並決策更有指導意義。(3)選擇標准市盈率。通常可選擇的標准市盈率有以下幾種:並購時目標公司的市盈率、與目標公司具有可比性的公司的市盈率、目標公司所處行業的平均市盈宰等。在選擇時必須確保在風險和成長性方面有可比性,該標准市盈率應符合公司並購後的風險及成長性要求,而不應僅僅是歷史數據。同時在實際運用中,要依據目標公司的預期情況對上述標准市盈率加以調整。(4)計算公司價值。公司價值即估價收益指標與標准市盈率之積。三、協同價值評估法公司協同價值的評估方法主要是收益現值法。與評估持續經營價值不同之處在於,估算預期收益時要增加由於協同作用而產生的收益,即逐項分類計算新增加的收益和節約的成本並進行沂現。通常目標公司被並購後在起初的一段年限內由於協作作用,會超常增長,然後進入成熟期,按一個穩定且較低的比率增長。四、戰略價值評估法戰略價值沒有固定的評估方法,當收購公司進行收購的戰略目的不同時,其對目標公司價值的評估方法也不一樣。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即收購公司如果不進行並購,通過其他手段達到戰略目的所花費的成本,就是衡量目標公司戰略價值的標准。例如收購公司為獲取目標公司佔領的市場,則目標公司戰略價值主要是收購公司自己去佔領市場所付出的代價。又如收購公司希望獲得目標公司所擁有的某種稀缺資源(專有技術、上市公司地位等),則目標公司的戰略價值就是收購公司放棄並購轉而自己開發稀缺資源的成本。
Ⅹ 常見的估值方法包括哪些
估值是指評定一項資產當時價值的過程。最早是指對依從價課征關稅的進口貨物,核定其做為課征關稅的課征價格或完稅價格。並且估計其能夠到達的預計價值。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參與經濟活動,出現了對企業的估值。企業在市場中所處行業特點、企業發展階段、市場環境及其他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企業估值方法不盡相同。企業估值是投融資、交易的前提。進行企業估值的邏輯在於「價值決定價格」。上市公司估值方法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相對估值方法;另一類是絕對估值方法。非上市公司估值方法可分為三類:市場法;收益法;資產法。
一. 上市公司估值方法
1. 相對估值方法:相對估值法簡單易懂,也是最為投資者廣泛使用的估值方法。在相對估值方法中,常用的指標有市盈率(P/E)、市凈率(PB)、EV/EBITDA倍數等,它們的計算公式分別如下:
市盈率=每股價格/每股收益
市凈率=每股價格/每股凈資產
EV/EBITDA=企業價值/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
(其中:企業價值為公司股票總市值與有息債務價值之和減去現金及短期投資)
運用相對估值方法所得出的倍數,用於比較不同行業之間、行業內部公司之間的相對估值水平;不同行業公司的指標值並不能做直接比較,不具有可比性且其差異可能會很大。採用相對估值指標對公司價值進行分析時,需要結合宏觀經濟、行業發展與公司基本面的情況,具體公司具體分析。相對估值法的優點在於比較簡單,易於被普通投資者掌握,同時也揭示了市場對於公司價值的評價。但是,在宏觀經濟出現較大波動時,周期性行業的市盈率、市凈率等相對估值模型的變動幅度也可能比較大,有可能對公司的價值評估產生誤導。在這種情況下,相對與絕對估值模型的結合運用,可有效減小估值結論的偏差。
2.絕對估值方法:股利折現模型和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採用了收入的資本化定價方法,通過預測公司未來的股利或者未來的自由現金流,然後將其折現得到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與相對估值法相比,絕對估值法的優點在於能夠較為精確的揭示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但是如何正確的選擇參數則比較困難。未來股利、現金流的預測偏差、貼現率的選擇偏差,都有可能影響到估值的精確性。
二. 非上市公司估值方法
1.市場法之可比公司法:首先要挑選與非上市公司同行業可比或可參照的上市公司,以同類公司的股價與財務數據為依據,計算出主要財務比率,然後用這些比率作為市場價格乘數來推斷目標公司的價值,比如P/E(市盈率,價格/利潤)、P/S法(價格/銷售額)。在國內的風險投資(VC)市場,P/E法是比較常見的估值方法。
通常我們所說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有兩種:
歷史市盈率-即當前市值/公司上一個財務年度的利潤(或前12個月的利潤)。
預測市盈率-即當前市值/公司當前財務年度的利潤(或未來12個月的利潤)。
投資人是投資一個公司的未來,他們用P/E法估值就是:
公司價值=預測市盈率×公司未來12個月利潤
對於有收入但是沒有利潤的公司,P/E就沒有意義,比如很多初創公司很多年也不能實現正的預測利潤,那麼可以用P/S法來進行估值,大致方法跟P/E法一樣。
2.市場法之可比交易法:挑選與初創公司同行業、在估值前一段合適時期被投資、並購的公司,基於中小企業融資或並購交易的定價依據作為參考,從中獲取有用的財務或非財務數據,求出一些相應的中小企業融資價格乘數,據此評估目標公司。
可比交易法不對市場價值進行分析,而只是統計同類公司中小企業融資並購價格的平均溢價水平,再用這個溢價水平計算出目標公司的價值。
3.收益法之現金流折現:這是一種較為成熟的估值方法,通過預測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資本成本,對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進行貼現,公司價值即為未來現金流的現值。貼現率是處理預測風險的最有效的方法,因為初創公司的預測現金流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其貼現率比成熟公司的貼現率要高得多。尋求種子資金的初創公司的資本成本也許在50%-100%之間,早期的創業公司的資本成本為40%-60%,晚期的創業公司的資本成本為30%-50%。對比起來,更加成熟的經營記錄的公司,資本成本為10%-25%之間。
4.資產法:資產法是假設一個謹慎的投資者不會支付超過與目標公司同樣效用的資產的收購成本。這個方法給出了最現實的數據,通常是以公司發展所支出的資金為基礎。其不足之處在於假定價值等同於使用的資金,投資者沒有考慮與公司運營相關的所有無形價值。另外,資產法沒有考慮到未來預測經濟收益的價值。所以,資產法對公司估值,結果是最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