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述出口商品單價包括哪些內容,舉例說明
原料費用,原料加工費用,人工加工費用(管理層費用也算在內),質量檢測維護費用,物流費用,非市場性支出費用(XX局報廢費用,XX部請客費用,招待費什麼的雜7雜8的費用) 礦泉水為例:原料費用=水源購買費用 10萬原料加工費用=夠買儀器設備除去雜質的費用 20萬人工加工費用=工人工資+管理層工資+業務員工資 30萬
質量檢測維護費用=生產出來的水要通過內部檢驗,然後送到國際認證的機構檢測的費用 5萬物流費用=運輸費 15萬非市場性支出費用=剛才說了 20萬如果這一批貨物生產出100萬瓶 就是100萬人民幣除100萬瓶= 成本1塊錢一瓶(字面上的成本價) 然後這100萬瓶礦泉水中分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1等品80萬瓶 二等品 10萬瓶 三等品 10萬瓶)實際礦泉水的的成本就是100萬除80萬瓶=1.25元(公司規模越大,二等品 三等品越只能快速的低價處理掉,否則流動資金鏈會慢慢出現問題,所以一般不算在成本內,賣掉的錢一般會放到工廠的基礎建設中去) 全手寫的哈,哥不喜歡剪切復制的,希望對你有用
2. 出口貨物有哪些費用
出口商品成本=出口商品購進價值+國內運費+加工整理費+包裝費+經營管理費+雜費+商品損耗+稅收
式中:
出口商品購進價值,就是用收購出口商品的數量乘其購進單價。工業產品進貨價款就是交給進出口公司的產品出廠價格;農副土特產品購價款由收購價格、收購單位手續費、收購單位利潤、其他費用所構成。
國內運費是指從出口商品購進地點運至出口裝運地點的碼頭、機場或車站,所發生的一切運輸費用。
加工整理費是指對出口商品進行挑選、加工、整理所發生的一切費用。
包裝費是指對出口商品進行包裝所發生的費用。
經營管理費是指在經營出口商品過程中所發生的管理費用。如工資、辦公費等。
雜費是指除以上各項費用之外所發生的費用。
商品損耗是指在運輸和保管過程中所損耗的商品。商品損耗應攤入出口商品的出口成本。
稅收是指按照國家規定向稅務部門交納的有關稅金。
(2)出口的價格包含哪些擴展閱讀:
出口商品的成本核算主要有兩個經濟效益指標:
1、出口商品換匯成本
(換匯率)
該指標反映出口商品每取得一美元的外匯凈收入所耗費的人民幣成本。換匯成本越低,出口的經濟效益越好、計算公式為 :
出口換匯成本=出口總成本(人民幣元)/出口外匯凈收入(美元)
這里的出口總成本,包括進貨(或生產)成本,國內費用(儲運、管理,預期利潤等,通常以費用定額率表示)及稅金。出口外匯凈收入指的是扣除運費和保險費後的FOB外匯凈收入。
例:某商品國內進價為人民幣7270元,加工費900元,流通費70O元,稅金30元,出口銷售外匯凈收入為11O0美元,則:
出口總成本=727O十9O0+7O0+30=8900元(人民幣)換匯成本=89O0元人民幣/11O0美元=8人民幣元/美元
2、出口商品盈虧率
該指標說明出口商品盈虧額在出口總成本中所佔的百分比,正值為盈負值為虧。
出口商品盈虧率=(出口人民幣凈收入-出口總成本)/出口總成本 X 100% 其中:出口人民幣凈收入=FOB出口外匯凈收入 X 銀行外匯買入價
盈虧率和換匯成本之間的關系為:出口商品盈虧率=[1-出口換匯成本/銀行外匯買入價]X 100%
可見,換匯成本高於銀行買入價,盈虧率是負值。換匯成本低於銀行外匯買入價,出口才有盈利。
3. 一批出口貨物都包含哪些費用,麻煩列一下明細表和價格(大約)
那要看你跟你客人是做FOB,CIF還是CFR了,FOB包括拖車費和報關費,要做商檢的貨物,還有一個商檢費。CIF包括拖車費,報關費,海運費,文件費和保險費。
4. 外貿出口價格應該怎麼計算
外貿出口價格計算:
CIF價=出口成本+國內費用(+傭金)+國外運費+國外保費+出口利潤;
CFR價=出口成本+國內費用(+傭金)+國外運費+出口利潤;
FOB價=出口成本+國內費用(+傭金)+出口利潤。
出口成本=采購成本_出口退稅額 =采購成本(含稅價)_采購成本/(1+增值稅率)*出口退稅率。
拓展資料:
一 、進出口貿易方式:
1、一般貿易,是與 加工貿易相對而言的貿易方式。一般貿易是指中國境內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單邊進口或單邊出口的貿易。
2、補償貿易,國際貿易中以產品償付進口設備、技術等費用的貿易方式 。它既是一種貿易方式也是一種利用外資的形式。
3、來料加工裝配貿易,是指外商提供全部原材料、輔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裝物料,必要時提供設備,由承接方加工單位按外商的要求進行加工裝配。
4、進料加工貿易,是指我方用外匯購買進口的原材料、輔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包裝物料等,經加工成品或半成品後再外銷出口的交易形式。
5、寄售、代銷貿易,是指寄售人把貨物運交事先約定的代銷人,由代銷 人按照事先約定或根據寄售代銷協議規定的條件,在當地市場代為銷售。
二、外貿出口的成交方式主要包括
1、EXW(EX works):工廠交貨(指定地點)。是指賣方將貨物從工廠(或倉庫)交付給買方,除非另有規定,賣方不負責將貨物裝上買方安排的車或船上,也不辦理出口報關手續。買方負擔自賣方工廠交付後至最終目的地的一切費用和風險。
2、FOB(Free On Board):船上交貨(指定裝運港),該術語規定賣方必須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期內在指定的裝運港將貨物交至買方指定的船上,並負擔貨物越過船舷以前為止的一切費用和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
3、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成本、保險費加運費(指定目的港),是指賣方必須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期內在裝運港將貨物交至運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負擔貨物越過船舷以前為止的一切費用和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並辦理貨運保險,支付保險費,以及負責租船訂艙,支付從裝運港到目的港的正常運費。
三、外貿出口流程主要包括:
報價、訂貨、付款方式、備貨、包裝、報檢、報關、裝船、提單、交單、結匯。用幾個字來簡單概括的話,就是「約-貨-款-運-單」。和國內貿易相比,多了或更強調「單」即運輸單據,比如發票、裝箱單和提單等,其中海運提單是貨權憑證,一定意義上提單就是貨也是款,這是由國際貿易的政策、運輸、貨幣等特殊性決定的。
5. FOB術語出口報價一般由以下哪些部分構成
FOB是離岸價格。費用一般包括工廠費用、貨物運輸到碼頭費用、還有在碼頭裝櫃裝船報關的港雜費用。不包括海運費和保險費用
6. 出口FOB包括哪些費用
1、加工整理費用;
2、包裝費用;
3、保管費用(倉儲/租,火險等);
4、國內運輸費用(倉至碼頭);
5、證件費用(包括商檢費、公證費、領事簽證費、產地證費、許可證費、保管費等);
6、裝船費(裝船、起吊費和駁船費等);
7、銀行費用(貼現利息、手續費等);
8、預計損耗(耗損、短損、漏損、破損、變質等);
9、郵電費(電報、電話、電件、傳真、電子郵件等費用)。
(6)出口的價格包含哪些擴展閱讀:
FOB注意事項:
(1)買方必須自該交貨點起負擔一切費用和貨物滅失或者損壞的風險,這也就是說如果貨物在海上遇險或者遭遇海盜,將與賣方無關,買方不應此理由拒絕支付貨款,所以賣方可以建議買方為貨物投保。
(2)FOB價格包含了國內的所有費用。如果是貨物比較多或者利潤比較高的話,國內的費用是可以不用考慮的。而如果貨物比較少,就需要相應提高價格,
因為單位成本增加了很多,單位成本主要包括:內陸運費(工廠到港口或者集裝箱倉庫)、裝卸費(特別是一些不能機械裝卸的貨物)、拼箱雜費、碼頭費、報送費、報檢費等。
(3)使用FOB術語時,賣方在裝運港將貨物裝上船時完成交貨,而載貨船舶由買方負責租船訂艙,所以買賣雙方必須注意船貨銜接問題。為了避免發生買方船到而賣方未備妥或賣方備妥貨物而不見買方載貨船舶的情況,買賣雙方必須相互給予充分的通知。
如賣方及時將備貨進度告知買方,以便買方適時租船訂艙。買方租船訂艙後也應及時將船名、航次、預計到達裝運港的時間通知賣方,以便賣方做好交貨准備。
(4)當使用集裝箱運輸貨物時,賣方通常將貨物在集裝箱碼頭移交給承運人,而不是交到船上,這時不宜使用FOB術語,而應使用FCA術語。
(5)賣方裝船後,必須及時向買方發出裝船通知,以便買方及時辦理投保手續。
(6)根據INCOTERMS 2010,FOB、CFR和CIF術語的風險劃分界限由「船舷」改為「船上」,這種修改更符合業務實際操作情況。
7. EXW出口價應該包含哪些稅目
太多了這說不太 清 去海關拿個表
8. 進出口商品單價由什麼組成
(1)出口價格=出口成本(實際成本)+出口費用+出口利潤
(2) 進口商品=進口成本+進口費用+預期利潤
【拓展】
1、進出口商品價格在現實的形成過程中,首先受國際市場價格的制約。國際市場價格是在國際貿易中具有代表性的商品成交價格,這種價格的形成主要是價值規律在國際范圍內發揮作用的反映。在一國范圍內,一定商品的價值量決定於該國生產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在國際市場上,一定商品的價值量就要決定於各不同國家的平均勞動強度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即「世界勞動的平均單位」。不同國家內生產一定商品的市場價值,在國際市場范圍內只能視為個別價值,它可能高於或低於國際價值。各國確定進出口商品價格時,就必須以國際價值為主要依據,研究並參照國際市場價格的水平及其變化,作出決策。
2、出口成本=采購成本-出口退稅額
1】 采購成本=貨價+增值稅額=貨價×(1+增值稅率)
2】 出口退稅額=貨價×出口退稅率=采購成本÷(1+增值稅率)×出口退稅率
3、出口費用=國內費用+國外費用=國內費用+國外運費+國外保費+傭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