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進行成本分析
問題一:怎樣做成本分析?? 要正確進行成本分析,關鍵是定量分析
1、單位應對各種產品分別制定標准成本,該標准成本應當是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略低於平時生產的平均成本,這樣做是為了明確一個努力方向,該標准應保持相對的穩定性。該標准成本分別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固定製造費用四個項目制定,每一項都分解成二、三個因素標准來分別進行考核。
有了標准成本,月末就可以對成本差異進行因素分析了,方法如下:
1、直接材料成本差異分為價格差異和數量差異。
價格差異=實際數量*(實際價格-標准價格)
數量差異=(實際數量-標准數量)*標准價格
兩者相加就是直接材料成本差異。
2、直接人工成本差異分為工資率差異和人工效率差異。
工資率差異=實際工時*(實際工資率-標准工資率)
人工效率差異=(實際工時-標准工時)*標准工資率
兩者相加就是直接人工成本差異。
3、變動製造費用差異分為耗費差異和效率差異。
耗費差異=實際工時*(變動製造費用實際分配率-變動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效率差異=(實際工時-標准工時)*變動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兩者相加就是變動製造費用差異。
4、固定製造費用差異分為耗費差異、閑置能量差異、效率差異。
耗費差異=固定製造費用實際數-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生產能量
閑置能量差異=固定製造費用預算數-實際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效率差異=實際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標准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三者相加就是固定製造費用差異
所以說,定量分析是成本分析的基礎,只有搞好了基礎工作,才可以做成本分析的
至於成本分析的格式沒有固定的,可以根據單位的具體情況自行設計,各個單位的都不一樣,沒有什麼可比性
問題二:如何成本分析 一、分析成本的步驟如下
1.列明開支項目
要估算你的創業成本,你需要找出公司在創業階段有可能需要消耗的所有費用,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掌控自如。有的費用是一次性的,比如注冊費用;有的是必須支出的,但在一段時間內也是固定的,比如,辦公場地費用、硬體設備費用等;而有的則是長期費用,如員工工資、員工福利保險、公關外事費用等。
當你把所有開支項目都羅列出來後,最好先評估一下它們是否是必需的開支。一家處於創業階段的公司應該只把創建公司必須開支的費用列入預算中。那些必要的支出包括兩方面:即固定支出和臨時支出。固定支出包括租金、薪水、設備費用等。臨時支出包括倉庫費用、運輸費用和銷售提成等。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所有的支出費用都列在一張表上,根據各類支出項目的必要性來排序。然後慎重決定哪些費用是必需的,哪些可以暫時不列入預算,這樣就可以估算出創業所需要的最低成本。
2.分析產品研發與生產成本
手中擁有一筆資金,到底投什麼項目,不僅要看項目的前景與自身的熟練程度,更重要的是對項目開發、生產與市場推廣等方面的成本做一個分析預測,以便判斷是否應該進入某個領域。
不僅如此,進行產品研發與生產成本分析的目的也在於幫助企業改善成本管理,降低產品成本,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成本管理應從企業的成本分析開始,找出差距和問題所在,然後對企業成本的形成和成本管理的狀況進行分析和評價。
根據我們預先得出的成本法則,回答以下問題:
(1)目前企業可以支配的流動資金數額;
(2)項目盈利時間有多久;
(3)未來一段時間內可以融到多少資金。
根據這種對比,基本上可以判斷出我們是否適合投入某個項目、進入某個行業。如果對比之後,發現差距太大,就應該考慮退出。
3.企業成本水平分析
企業成本水平分析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即企業總成本水平、各經營領域的成本水平、各經營領域中主要單位產品成本的水平。
1.企業總成本水平的分析
企業總成本水平分析,是把企業實際總成本和計劃成本,與同行業的先進成本水平做比較,然後再對構成總成本的各要素進行分析,尋找主要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的主要成本指標有企業產品總成本和可比產品成本降低額、降低率,影響因素的分析,通常可以從產品產量的變動、產品品種結構的變動、單位產品成本的變動三個因素來分析。
2.各經營領域成本水平的分析
分析各戰略經營領域的成本水平是確定其經營資本利潤率的基礎工作,是制定企業戰略不可缺少的依據。
3.主要產品單位成本分析
對於經營領域結構復雜、產品品種眾多的企業,需要選擇重點分析對象,比如,主要產品。所謂主要產品,包括以下兩層含義:
(1)代表性產品,即分析了該產品的成本後,就可推算出其他產品的成本情況;
(2)成本因素是取得成功關鍵之一,而該產品在戰略經營領域各品種中,對經濟效益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不同的戰略經營領域有不同的主要產品。
在分析具體成本因素時,還要注意以下要點:
(1)材料費分析要點
①是否具有控制實際消耗量和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的意識、措施?
②是否研究過降低采購價格的措施?
③標准價格、消耗定額的計算方法是否妥當?
④庫存程度是否合理?
(2)工資分析要點
①是否具有掌握實際工作時間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識及具體措施?
②工資比率的決定方法是否合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如何?
......>>
問題三:會計中如何進行產品成本分析 初級會計職稱培訓
包含以下分析:
一、產品生產成本表的編制產品生產成本表是反映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全部產品的總成本的報表。按成本項目反映的產品生產成本表的編制
產品總成本分析(一)按成本項目反映的產品生產成本表的分析考點一、對比分析法=比較分析法它是通過將分析期的實際數同某些選定的基數進行對比來揭示實際數與基數之間的差異,藉以了解成本管理中的成績和問題的一種分析方法。基數:計劃數、定額數、前期實際數、以往年度同期實際數、本企業的歷史先進水平、國內外同行業的先進水平。考點二、構成比率分析法通過計算某項指標的各個組織部分佔總體的比重,即部分與全部的比率,進行數量分析的方法。這種比率分析法也稱比重分析法。通過這種分析,可以反映產品成本的構成是否合理。考點三、相關指標比率分析法計算兩個性質不同而又相關的指標的比率進行數量分析的方法。如:成本利潤率(二)按產品種類反映的產品生產成本表的分析
1.本期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對比分析
2.本期實際成本與上年實際成本的對比分析(1)影響可比產品成本降低額變動的因素:產品產量變動、產品品種比重變動和產品單位成本變動(2)影響可比產品成本降低率變動的因素:產品品種比重變動和產品單位成本變動(3)在產品品種比重和產品單位成本不變的情況下,產量增減會使成本降低額發生同比例的增減,但成本降低率不變。
問題四:公司的全面成本分析應該怎樣做? 按實際成本與往年對比,列出增減百分比,找出主要差異,分析原因,提出改進措施。
如果能找到同行業的數據,也可以作同行業的橫向對比。
問題五:如何寫成本分析報告 成本分析的核心就是圍繞著提高經濟效益,不斷挖掘降低成本的潛力,充分認識未被利用的勞動和物資資源,尋找利用不完善的部分和原因,發現進一步提高利用效率的可能性,以便從各方面揭露矛盾,找出差距,制定措施,使企業經濟效益愈來愈好。
(一)成本分析的內容
成本分析的內容,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成本計劃執行情況的定期分析。即對價值鏈各環節的商品產品成本、可比產品成本降低任務、主要產品單位成本等指標的計劃執行情況進行分析和評價。
2.成本效益分析。即對百元商品產值成本指標、百元銷售收入成本費用、成本費用利潤等指標的分析。
3. 成本技術經濟分析。即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對產品單位成本影響的分析。
4.廠際間產品單位成本的分析評價。
5.成本的預測分析。
6.成本的決策分析。
(二)成本分析的方法
成本分析方法要以成本分析的原則作為指導,它是達到成本分析目的,完成成本分析任務所應遵循的分析程序和所採用的手段。成本分析方法是成本分析實踐的科學總結,隨著成本分析實踐的發展而完善,隨著人們對成本分析工作規律性認識的深化而不斷充實。它包括一般方法和技術方法。成本分析的一般方法,從分析的全部過程(或程序)的觀點來看,也稱分析的基本程序。歸納起來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明確分析目的,制定分析計劃。
2.貯存分析信息,全面掌握情況。包括企業外部信息收集和企業內部信息收集。
3.進行定量分析,建立分析模型。
4.搞好定性分析,抓住關鍵因素。
5.作出綜合評價,提出改進建議。
成本分析的技術方法,也稱為數量分析方法。分析工作中,通常採用的技術方法有以下幾種:
1.指標對比分析法
它是根據分析的不同要求,對指標實際數做各種各樣的比較,揭示差異,研究、評價企業成本工作,以便挖掘企業內部潛力。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形式:實際指標與計劃指標對比;本期實際指標與以前實際指標的對比;本期實際指標與國內外同類型企業的先進指標相比較。
2.比率分析法
這種分析方法是把分析對比的數值變成相對數,也就是計算出比率,進行觀察比較。根據分析的不同內容和不同要求,它主要有以下幾種:相關比率分析;趨勢比率分析和構成比率分析。
3.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一般包括:(1)連環替代分析法;(2)差額計演算法;(3)按百分比計算的差額計演算法;(4)因素分解法;(5)因素分攤法。
問題六:如何進行有效工業企業產品成本分析 1.權責分配和職責分工應當明確,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應當科學合理;
2.成本費用定額、成本計劃編制的依據應當充分適當,成本費用事項和審批程序應當明確;
3.成本費用預測、決策、預算、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的控制流程應當清晰,對成本費用核算、內部價格的制訂和結算辦法、責任會計及有關成本費用考核等應當有明確的規定。
企業應當建立成本費用核算制度,制訂必要的消耗定額,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資的計量、驗收、領發、盤存以及在產品的移動管理制度,制訂內部結算價格和結算方法,明確與成本費用核算有關的原始記錄及憑證的傳遞流程和管理制度等。
成本費用的歸集、分配應當遵循下列要求:
(一)成本的確認和計量應當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二)成本費用核算應與客觀經濟事項相一致,以實際發生的金額計價,不得人為降低或提高成本;
(三)成本費用核算應當為企業未來決策提供有用信息;
(四)成本費用應當分期核算;
(五)一定期間的成本費用與相應的收入應當配比;
(六)成本費用的核算方法應當前後一致;
(七)成本費用歸集、分配、核算應當考慮重要性原則。
企業應當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費用確認制度。成本費用核算應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對生產經營中的材料、人工、間接費用等進行合理的歸集和分配,不得隨意改變成本費用的確認標准及計量方法,不得虛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成本費用。
成本計算方法應當在各期保持一致。變更成本計算方法應當經過有效審批。
企業應當建立成本費用分析制度。
企業可以運用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性、因素分析法、趨勢分析法等方法開展成本費用分析,檢查成本費用預算完成情況,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尋求降低成本費用的途徑和方法。
企業應當建立成本費用內部報告制度,實時監控成本費用的支出情況,發現問題應及時上報有關部門。
企業應當建立成本費用考核制度,對相應的成本費用責任主體進行考核和獎懲。通過成本費用考核促進各責任中心合理控制生產成本及各種耗費。
成本費用考核工作主要包括修訂成本費用預算、確定成本考核指標和分析、評價業績等。
企業在進行成本費用考核時,可以通過目標成本節約額、目標成本節約率等指標和方法,綜合考核責任中心成本費用預算或開支標準的執行情況,保證業績評價公正、合理。
企業應當加強對成本費用的監督檢查,制定製度,明確監督檢查人員的職責許可權,定期和不定期地開展檢查工作。檢查內容包括:
(一)成本費用業務相關崗位及人員的設置情況;
(二)成本費用授權批准制度的執行情況;
(三)成本費用預算制度的執行情況;
(四)成本費用核算制度的執行情況。
問題七:成本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成本分析的方法
在進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選擇的技術方法(也稱數量分析方法)很多,企業應根據分析的目的,分析對象的特點,掌握的資料等情況確定應採用那種方法進行成本分析。在實際工作中,通常採用的技術分析方法有對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關分析法等三種。
1、對比分析法
對比分析法是根據實際成本指標與不同時期的指標進行對比,來揭示差異,分析差異產生原因的一種方法。在對比分析中,可採取實際指標與計劃指標對比,本期實際與上期(或上年同期,歷史最好水平)實際指標對比,本期實際指標與國內外同類型企業的先進指標對比等形式。通過對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業成本的升降情況及其發展趨勢,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措施。在採用對比分析時,應注意本期實際指標與對比指標的可比性,以使比較的結果更能說明問題,揭示的差異才能符合實際。若不可比,則可能使分析的結果不準確,甚至可能得出與實際情況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結論。在採用對比分析法時,可採取絕對數對比,增減差額對比或相對數對比等多種形式。
比較分析法按比較內容(比什麼)分為:
(1)比較會計要素的總量
(2)比較結構百分比
(3)比較財務比率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將某一綜合性指標分解為各個相互關聯的因素,通過測定這些因素對綜合性指標差異額的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採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將構成成本的各種因素進行分解,測定各個因素變動對成本計劃完成情況的影響程度,並據此對企業的成本計劃執行情況進行評價,並提出進一步的改進措施。
採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
(1)將要分析的某項經濟指標分解為若干個因素的乘積。在分解時應注意經濟指標的組成因素應能夠反映形成該項指標差異的內在構成原因,否則,計算的結果就不準確。如材料費用指標可分解為產品產量,單位消耗量與單價的乘積。但它不能分解為生產該產品的天數,每天用料量與產品產量的乘積。因為這種構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產品材料費用的構成情況。
(2)計算經濟指標的實際數與基期數(如計劃數,上期數等),從而形成了兩個指標體系。這兩個指標的差額,即實際指標減基期指標的差額,就是所要分析的對象。各因素變動對所要分析的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影響合計數,應與該分析對象相等。
(3)確定各因素的替代順序。在確定經濟指標因素的組成時,其先後順序就是分析時的替代順序。在確定替代順序時,應從各個因素相互依存的關系出發,使分析的結果有助於分清經濟責任。替代的順序一般是先替代數量指標,後替代質量指標;先替代實物量指標,後替代貨幣量指標;先替代主要指標,後替代次要指標。
(4)計算替代指標。其方法是以基期數為基礎,用實際指標體系中的各個因素,逐步順序地替換。每次用實際數替換基數指標中的一個因素,就可以計算出一個指標。每次替換後,實際數保留下來,有幾個因素就替換幾次,就可以得出幾個指標。在替換時要注意替換順序,應採取連環的方式,不能間斷,否則,計算出來的各因素的影響程度之和,就不能與經濟指標實際數與基期數的差異額(即分析對象)相等。
(5)計算各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其方法是將每次替代所得到的結果與這一因素替代前的結果進行比較,其差額就是這一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
(6)將各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影響程度的數額相加,應與該項經濟指標實際數與基期數的差額(即分析對象)相等。
上述因素分析法的計算過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設某項經濟指標N是由A,B,C三個因素組成的。在分析時,若是用實際指標與計劃指標進行對比,則計劃指標與......>>
問題八:如何進行成本分析 一、分析成本的步驟如下
1.列明開支項目
要估算你的創業成本,你需要找出公司在創業階段有可能需要消耗的所有費用,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掌控自如。有的費用是一次性的,比如注冊費用;有的是必須支出的,但在一段時間內也是固定的,比如,辦公場地費用、硬體設備費用等;而有的則是長期費用,如員工工資、員工福利保險、公關外事費用等。
當你把所有開支項目都羅列出來後,最好先評估一下它們是否是必需的開支。一家處於創業階段的公司應該只把創建公司必須開支的費用列入預算中。那些必要的支出包括兩方面:即固定支出和臨時支出。固定支出包括租金、薪水、設備費用等。臨時支出包括倉庫費用、運輸費用和銷售提成等。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所有的支出費用都列在一張表上,根據各類支出項目的必要性來排序。然後慎重決定哪些費用是必需的,哪些可以暫時不列入預算,這樣就可以估算出創業所需要的最低成本。
2.分析產品研發與生產成本
手中擁有一筆資金,到底投什麼項目,不僅要看項目的前景與自身的熟練程度,更重要的是對項目開發、生產與市場推廣等方面的成本做一個分析預測,以便判斷是否應該進入某個領域。
不僅如此,進行產品研發與生產成本分析的目的也在於幫助企業改善成本管理,降低產品成本,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成本管理應從企業的成本分析開始,找出差距和問題所在,然後對企業成本的形成和成本管理的狀況進行分析和評價。
根據我們預先得出的成本法則,回答以下問題:
(1)目前企業可以支配的流動資金數額;
(2)項目盈利時間有多久;
(3)未來一段時間內可以融到多少資金。
根據這種對比,基本上可以判斷出我們是否適合投入某個項目、進入某個行業。如果對比之後,發現差距太大,就應該考慮退出。
3.企業成本水平分析
企業成本水平分析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即企業總成本水平、各經營領域的成本水平、各經營領域中主要單位產品成本的水平。
1.企業總成本水平的分析
企業總成本水平分析,是把企業實際總成本和計劃成本,與同行業的先進成本水平做比較,然後再對構成總成本的各要素進行分析,尋找主要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的主要成本指標有企業產品總成本和可比產品成本降低額、降低率,影響因素的分析,通常可以從產品產量的變動、產品品種結構的變動、單位產品成本的變動三個因素來分析。
2.各經營領域成本水平的分析
分析各戰略經營領域的成本水平是確定其經營資本利潤率的基礎工作,是制定企業戰略不可缺少的依據。
3.主要產品單位成本分析
對於經營領域結構復雜、產品品種眾多的企業,需要選擇重點分析對象,比如,主要產品。所謂主要產品,包括以下兩層含義:
(1)代表性產品,即分析了該產品的成本後,就可推算出其他產品的成本情況;
(2)成本因素是取得成功關鍵之一,而該產品在戰略經營領域各品種中,對經濟效益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不同的戰略經營領域有不同的主要產品。
在分析具體成本因素時,還要注意以下要點:
(1)材料費分析要點
①是否具有控制實際消耗量和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的意識、措施?
②是否研究過降低采購價格的措施?
③標准價格、消耗定額的計算方法是否妥當?
④庫存程度是否合理?
(2)工資分析要點
①是否具有掌握實際工作時間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識及具體措施?
②工資比率的決定方法是否合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如何?
③標准工資和工時......>>
問題九:成本分析的方法 成本分析的方法 在進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選擇的技術方法(也稱數量分析方法)很多,企業應根據分析的目的,分析對象的特點,掌握的資料等情況確定應採用那種方法進行成本分析。在實際工作中,通常採用的技術分析方法有對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關分...
問題十:如何進行成本數據分析呢??大體包括哪些步驟和方法? 成本分析需要運用經驗,產品知識和綜合判斷能力對實際或是預期的成本包括原物料成本;人工成本;加工費;管理成本等加以估計。成本按其不同產生和存在形式可分成固定成本;可變成本;半變動成本;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和總成本。
成本分析是對每一個成本單元(如:材料、工時、行政開支、管理開支和利潤)加以分析並相加,得出最終價格的過程。成本的關鍵組成部分:1.直接的材料成本:用經濟可行的辦法能算出的,所有包含在最終產品中或能追溯到最終產品上的原材料成本。對汽車廠來說鋼板就是直接原材料。直接原材料不包括膠水、釘子等項目,因為在這極小部分上一個一個花時間計算成本時不合算的,它們應該被計入間接材料(副料)成本中去。
2.直接勞動力成本:用經濟可行的辦法能追溯到最終產品上的所有勞動力成本。如機器的操作員、組裝人員。對需要大量高技術勞動力的產業來說,比如信息業或IT業,直接勞動力成本會占很高的比例。要記住如果采購項目包括高技術勞力的時候,一定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分析,不能直接將其它案例中的數據直接拿來運用。另外,要避免用本地的工資水準來衡量異地供應方的直接勞力成本,在信息不足的情況下往往會犯這種錯誤。
3.間接生產成本(也叫生產管理費用):除了上述成本以外,所有和生產過程有關的成本。它又包括:
・可變管理費用,如水電、供應和勞力等。間接勞力是可變還是固定成本要取決於公司的性質。
・固定管理費用,如租金、保險、財產稅、折舊和工商管理費等。
Ⅱ 如何進行采購成本及采購價格分析
作為采購,與供應商進行談判是家常便飯,根據我的工作經驗與談判經歷,隨意進行一點總結,希望與大家一起學習與探討。
談判過程中若無法接受供應商的要求,采購可以短時保持沉默,然後對其要求進行質疑並適當的進行反駁,向其表明自己的立場與目標;
談判過程中供應商突然保持沉默時,不要以為是在認真聆聽,其實目的是促使采購不斷說話,希望能獲取更多有用信息,采購不要心裡感覺不安,一味的想表明什麼,應該主動向其發起提問,比如說:「你的沉默是否意味著我們還有什麼問題沒有解決?」
供應商會經常向采購「哭窮訴苦」,甚至指責或抱怨采購的工作,目的是試圖讓采購感到內疚以得到有利的條件或方便,采購要認真聆聽,分析其言辭是否合理,尋找澄清或解釋的突破口,而且要死死堅持自己的立場和利益;
采購過程中,經常遇到供應商以最後通牒的形式向采購施加壓力,比如說:「我已經盡力了,只能這樣了,不行就算了」,采購最好不要直接回應,不用急著做任何反映,應該償試尋找突破口,把話題轉移到另一個新的問題點上,也許會有峰迴路轉的時候;
當供應商對要求同意讓步時,采購不要輕易表現出驚喜或意外,要反問自己,這樣是不是有真正的價值?我是不是應該進一步提更多要求?也許讓步只是對方常用的一種手段;
以下是總結出來談判中的十個要點:
1、讓步
A:寸步不讓 除非交換
(但…做有條件的接受)
B:如果減多少…錢,那麼下一個定單讓你做
(假設一個虛的,使讓步感到誠實一點)
C:讓步要小,越來越少,到最後非常少
D:讓步要慢,越來越慢
E:不要等額讓步(5%)
F:先偶數後奇數,給對方感到步伐越來越少
G:不要整數讓步
2、多聽、多問、少說
A:開放式的提問、希望得到更多信息
(能持續下去)
B:封閉式的提問、希望確認信息
用於總結、結束、或確認…)
C:反問的技巧
(把被動變主動,便於控制局面)
D:澄清對方提問
(明確他們的目的所指)
E:拒絕對方提問
1、咄咄逼人
2、唯唯諾諾
3、直言不違
3、不要接受分割條款(先易後難,從簡單的入手,復雜的放在後)
4、提建議後,叫對方提反建議(如報價後,對方未回復,那麼你需問對方的要求,目標價等)
5、談判盡可能用母語(有時間思考,如:出現問題可推到翻譯問題上)
6、聲東擊西
善於製造僵局(采購)
銷售害怕僵局,希望主動緩和僵局。采購可以做條件交換,如:
采購方 銷售方
付款 60天 45天
保修 2 年 1 年
7、永遠不要假設你要的東西同樣是別人要的東西
你重要並不是他重要
8、同一時間問同樣的問題,問不同的人(信息收集,多方了解求證差異,做比較)
9、不同時間問同樣的問題,問同一個人
10、謙虛與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