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生產者如何應對價格變化越詳細越好!
1.供求關系發生明顯變化,是市場價格異常波動的根本原因。由於市場本身具有一定的自發性和盲目性,而且國內的投資和消費比例關系仍不協調,需求未能得到合理引導,並受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影響,使得供應和需求的真實狀態很難判定,在一些易變或不可預測的因素刺激下,商品的需求或者供應狀態可能會突然發生改變。當這種供求關系的裂變過程很難被及時發現並預防時,就很容易導致商品價格發生異動。如2003年非典期間,由於居民出現心理恐慌,非理性搶購現象嚴重,需求急劇增加,造成葯品及衛生用品價格短期內大幅度上漲;2004年我國糧價上漲,就是在連續三年減產、庫存大幅度下降、糧食供給出現短缺情況下的一次價格異常波動;2007年的豬肉價格持續上漲,主要是由於疫情、前期養殖賠本(肉價太低)等原因使生豬供給出現短缺所造成的。另外,供求本身的特徵也容易引起價格出現異常波動。有研究表明,容易出現異常變動的糧食等農產品價格對供求的敏感性更強。 2.成本的合理補償和轉嫁,是商品價格大幅漲落的基礎性因素。近五年,資源環境成本日益受到重視和關注,國家更加註重經濟的質量、結構和效益的相互協調,而且非基礎性產品或者下游產品生產企業消化成本的能力也在明顯減弱,成本的推動效應和作用更加明顯。從實際情況看,商品成本上升的主要推動力有鋼鐵、有色金屬等資源類,煤、電、油等能源類產品,化肥等農資價格的不斷上漲,采購和運輸成本的增加,工資福利水平的提高,環保治理補償費用的提升,資金利息的增加,美元持續性貶值導致的進口原材料成本的上升以及海運費的明顯增加。 3.國際市場商品價格對國內價格的傳導愈發明顯,使得價格異常波動可能性越來越大。近五年,商品價格已具有明顯的全球化特徵,價格聯動效應在增強,加上國際初級產品價格本身已進入一個全面上升期,國際市場商品價格對國內價格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如大豆、石油、有色金屬等價格的變動就受國際市場的影響很大;我國的糧食進口依存度不斷上升,已成為糧食價格長期上漲的重要推動力;特別是我國已成為重要的石油消費國和進口國,石油價格對國際石油市場的依賴性很強。而且,由於玉米、大豆等油脂作物能夠提取出乙醇、乙醚等能源,它們已從傳統糧食產品變成重要的能源替代品,通過期現貨市場的傳導作用,已成為國內價格波動性較強的商品。 4.市場機制不夠健全,監測體系不夠完善,成為價格異常波動的重要原因。市場中存在人為扭曲價格或惡意競爭的現象,價格的信號功能存在一定失真,加上社會信用制度、個人信用體系還很不健全,商業欺詐、制假售假現象又相當嚴重,價格壟斷、欺騙、歧視問題相當普遍,價格行為又不太規范,價格秩序仍未完全理順,會直接影響到價格機製作用的發揮,這樣不夠成熟的市場價格機制導致價格並不按通常經濟規律走。如我國的糧食產量在不斷增加,品種、地區、結構等問題正在不斷優化,庫存一直保持較高水平,但在市場實際供求情況掌握不準、糧食進出庫調節時機很難把握、糧價信息引導不夠及時等因素影響下,價格反而在持續增長。同時,受機制、機構、人員、經費等問題制約,我國監測預警體系還不很完善,仍未建立起有效的應對突發事件的價格異動預警和處置機制,還很難在第一時間捕捉到價格異動信息,宏觀調控容易失去控制事態蔓延的最佳時機。 5.國內外投機、地緣政治、市場預期、心理等不確定、不規則因素的存在,是價格頻繁發生價格異常變動的重要因素。由於各國金融體系不盡相同,世界范圍內的對沖基金、閑散資金規模不斷擴大,國內外期現貨市場投機炒作越發頻繁,加上世界各地政治環境差異較大,許多擁有一定資源和商品價格話語權的國家和地區政治局勢混亂,其商品價格發生異常變動的可能性會很大。由於這種投機活動和政治動盪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在,使得價格異常波動更加頻繁。同時,市場預期、社會心理、流言蜚語等社會因素,也是價格異常波動的重要影響因素。一般來說,這些不確定不規則的因素很難預測准確,而且這些因素的不確定性、不規則性又在變強,相應使得價格異常波動的可預見性越來越弱。 6.經濟社會發展矛盾紛繁復雜,相互交叉,也增大了價格頻繁出現異常波動的幾率。目前,所處的「十一五」時期是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尤為關鍵的時期,它既是大有作為的「黃金發展期」,也是必須應對種種挑戰的「矛盾凸顯期」和「事故多發期」,特別是當前人均GDP已達1000美元以上,社會中貧富懸殊、失業增多、城鄉差距拉大和社會矛盾加劇等問題愈發突出,矛盾沖突和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加上我國投資過熱、順差過大、熱錢流入過多、公共產品供給短缺、公共服務不到位等經濟社會問題互為因果,密切相關,紛繁復雜,相互影響。這些問題助長了國內樓市、股市等資產出現泡沫,儲蓄與投資、內需與外需之間出現結構性失衡。同時,國際政治經濟也面臨諸多矛盾和問題,國內經濟受此影響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