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20年年底前外三元生豬價格走勢如何豬肉會維持在多少錢一斤
觀點:我認為,豬價2020年底前,周期性下行將逐步的明朗,年底時,生豬價格有望跌至28~30元一公斤左右,屆時豬肉價有望穩定在20元一斤上下!分析:據豬價系統顯示,9月25日,全國外三元生豬出欄均價維持在33.18元/公斤,9月豬價跌勢已然成為了「現實」。據數據統計顯示,目前豬價相比上月同期,豬價跌幅維持在4.24元/公斤,環比下跌達到了11.6%。而進入9月後,目前豬價行情,相比月初的高點,豬價大幅回落了2.25元/公斤,如今,9月進入尾聲,豬價跌勢不止,而雙節效應也將逐步顯現,預計,未來幾日,豬價或有反彈的行情,不過,基於市場豬肉消費的低迷以及屠企收豬的難度,預計豬價即便反彈也難以有較大的漲幅!
因此,基於以上數據分析,12月底,市場生豬價格或將跌至28~30元/公斤,而豬肉價或將降至20元一斤左右,不過,由於我國南北地區豬價較差較大,因此,對於南方地區來說,12月底豬價或將高於32元/公斤,肉價或將維持在24元/斤左右!
以上為筆者個人觀點,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大家的關注!對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你認為,年底前豬價有望跌至多少
㈡ 【化工】化工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但今年市場形勢不好,化工行業包裝膜、塑料膜等需求明顯低於往年數量。
信心不足,企業回籠資金忙
在行業整體疲軟、購銷不旺的市場形勢下,行業人士對未來明顯缺乏信心。上游工廠庫存壓力一直較大,市場銷售價格不斷調低,貿易商方面也是盡量維持基本的銷售庫存,明顯對後市價格不看好。卓創資訊化工品分析師齊俊傑告訴。
齊俊傑表示,每年年底,企業都是以銷售庫存、回籠資金為主,但沒有今年表現得那麼急切。很多企業年底面臨歸還貸款、發放工資等財務問題,當前市場形勢不好的時候只能抓緊時間回收資金。一方面是大量中小型企業資金需求強烈,另一方面,國內持續偏緊的宏觀調控政策使行業發展不斷降溫,市場資金面緊張情況一直持續。
信心不足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化工企業對宏觀經濟形勢的悲觀心理。胡偉說,化工企業對經濟發展前景缺乏信心,對貿易商來說,化工產品價格一天一變,如果庫存一天不銷售,第二天可能就面臨損失。很多下游工廠原料采購也僅僅以維持當前產能為限,新建工廠和增加產能都極少,這也是下游需求疲軟的一個原因。
受訪的行業人士普遍認為,明年一季度,國內化工行業仍將面對需求不足的難題,化工品價格會繼續下行,銷售緩慢的情況也將會延續一段時間。不過,近期國內宏觀調控政策開始出現微幅調整,這對於行業發展可能帶些許利好,但對價格支撐力度有限。
盡管已經臨近年底,但當前國內化工行業下游企業需求仍然萎靡不振。部分市場人士向表示,年初以來,國內化工行業一直面臨下游需求疲軟、市場信心不足的困境。目前,市場有效需求仍在萎縮,
化工產品價格不斷下滑,大部分行業企業以銷售庫存,回籠資金為主。
需求低迷已經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主要是下游工廠采購積極性不高。浙江明日控股化工事業部工作人員胡偉告訴,四季度以來,華東地區化工產品下游廠家需求一直疲軟,部分工廠面臨著利潤薄,半成品銷售不暢等難題。同時,中上游企業供給仍舊較充足,市場庫存量相對較高,這是導致四季度國內化工品價格走低的主要原因。
宏觀經濟對化工行業影響大
宏觀經濟形勢對國內化工行業影響最大,尤其國內持續收緊的貨幣政策降低了很多下游工廠的開工率。胡偉說。當前,政府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選擇浙江省自主發行地方債券,但對於大量中小型企業來說,資金緊張仍是主要的難題。
全球經濟危機的蔓延拖累了對國內化工企業的產品銷售。胡偉說,臨近年底,下游企業需求萎縮嚴重,而往年這個時候卻是另一番景象。現在很多工廠普遍提前一個月停工,而以前多為半個月左右,這也可能和今年春節來臨較早有一定關系。
化工新材料的發展趨勢
中國新材料產業正處於強勁發展階段,新材料產業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0%,預計年增長速度保持在20%以上,發展空間巨大。
新材料十二五規劃草案提出,到2015年,我國化工新材料及助劑、加工機械和模具製造等將形成2600億產值的體系,化工新材料的市場滿足率將達65%。
十二五期間,我國化工新材料產值規模將達3498億元,年均增長率約為16%,國內市場自給率將提高到大約81%。
根據《石油和化工產業振興支撐技術指導意見》和《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化工新材料十二五規劃的發展重點包括工程塑料、特種橡膠、高性能纖維、有機氟材料、有機硅材料、生物可降解塑料等六大品種。
中國最大的石油化工產品消費中心,化工原料與化工新材料都有著很大的市場需求,未來將突出表現為汽車、電子、建築等配套的精細化工產品和新型材料需求量將快速提升。
㈢ 為什麼有的公司臨近年底會裁員
裁員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必經環節,社會經濟發展環境不是一成不變的,企業自然也不能按部就班安於現狀,企業需要改革,裁員只是其中一環,而有的公司的年底裁員行為,只是相較於平時的裁員概率大一些。一般企業到年底會統計企業各項數據,制定新的發展策略,也會對員工的過往表現做一個綜合評定,有龐大的綜合數據支持,所以一般會在年底進行裁員。
拓展資料:
裁員,是經濟性裁員的簡稱,是因用人單位的原因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指的是用人單位在法定的特定期間依法進行的集中辭退員工的行為。實施經濟性裁減人員的企業,可以裁減因生產經營狀況發生變化而產生的富餘人員。
裁員的積極影響:
裁員的好處是大家都很在意投訴之類的反饋,團隊的凝聚力更強,執行力得到提高。裁員是公司利潤要求與文化要求。公司虧損的背後是團隊,團隊的背後是文化與心態,而改變文化與心態最好的辦法就是換帥與裁員。
裁員的表面是成本縮減,但背後卻是業績文化的強硬邏輯。
公司裁員有兩個層面:社會層面,裁員就意味員工的失業,這不僅對員工本人,家庭,甚至對社會的和諧與穩定都會造成重大影響。在中國這樣一個強調家庭溫情與社會和諧的環境下,多數公司不會採取大規模裁員的方式,來完成其業務調整!
商業層面,華爾街就是這個層面商業邏輯的代表。華爾街在面對上市公司業績下滑的時候,首先提出的就是裁員或換CEO!因為華爾街代表著赤裸裸的商業文化:任何一家業績有問題的公司,首先是公司的業績文化出了問題,而業績文化出問題,那一定是那出在那些業績差的部門或員工上。CEO要麼裁掉這些部門或員工,要麼自己被裁,然後讓新來的CEO繼續完成裁員。
所以,裁員的表面是成本縮減,但背後卻是業績文化的強硬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