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血脂吃什麼葯效果比較好
有很多朋友會問:買他汀葯時看到不同的他汀價格差別很大,比如阿托伐他汀就比辛伐他汀貴不少,它們在治療效果上的差別有多大?該如何選擇呢?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細細說一說他汀類葯物。
他汀類葯物起什麼作用?
現代醫學認為低密度脂蛋白或者膽固醇的升高是引發各類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他汀類葯物在治療劑量下對低密度脂蛋白及膽固醇均有較強的作用,使人體低密度脂蛋白及膽固醇水平大幅下降,從而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
同時他汀類葯物還具有保護腎臟、抗氧化等作用。
高血脂 他汀 降脂 心腦血管疾病
常見他汀類葯物的價格及用法用量
?
目前我國上市的他汀類葯物主要有7個品種: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匹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
上述7個品種中的後4種(辛伐他汀、匹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應用更為廣泛,故接下來主要對比下這四個品種。(因不同廠家葯品價格差距較大,故下表皆選擇國外進口葯相關信息進行比較)。
不同他汀類葯物的葯效差別在哪,怎麼選擇?
他汀類葯物最主要的作用是降低人體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但不同他汀類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是有區別的,而且在一定劑量范圍內,服葯量越多,治療效果也越好。因此我們可以根據自身低密度脂蛋白數值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葯物和劑量。我們假設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為
1(正常值不固定,由醫師綜合評估),如果自身低密度脂蛋白數值為1.5,由1.5降至1需降低33%(30%-50%之間),那麼選擇中等強度的降脂選擇即可。如果自身低密度脂蛋白數值為
2,那麼就至少需要降低50%(>50%)才能達到治療目的,就要選用高強度的降脂選擇。
他汀類葯物有哪些注意事項?
應用他汀類葯物調節血脂是一個長期過程,但是作為處方葯,它也有很多的注意事項。筆者總結了其中最值得關注的三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血脂 他汀 降脂 心腦血管疾病
1
、服用他汀類葯物期間應注意自身是否有肌肉酸痛、全身發黃、無力等不適,如有類似情況,需立即停葯就診;
2
、服用他汀類葯物應避免食用葡萄柚,避免與紅黴素、克拉黴素等葯物合用。葡萄柚、紅黴素、克拉黴素在體內可影響他汀類葯物的葯效,增加葯物不良反應發生的發生率。
3
、不可擅自增加服葯量。根據服葯的類型和劑量,血脂水平降低的速度略有不同,切不可因短時間內血脂水平下降不明顯而擅自增加劑量(劑量調整周期一般≥4周)。因為隨著他汀類葯物服葯量的增加,肌肉酸痛、肝臟損害等不良反應發生率也同步增加。
Ⅱ 他汀類葯有幾種
目前國內共上市7個他汀類葯物,第一代包括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第二代包括氟伐他汀,第三代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整體市場規模近200億。接下來讓我們詳細了解一下這7個他汀類葯物。
一、洛伐他汀
1987年8月31日,洛伐他汀獲美國FDA批准上市,是全球第一上市的他汀類葯物。上市後銷售並不理想,現在美國已經退市。國內雖有4種劑型,10多個生產企業,但銷量很少,2016年樣本醫院銷售僅230萬元左右。目前還沒有任何企業開展這個品種的一致性評價(國家要求仿製葯品要與原研葯品質量和療效一致。具體來講,要求雜質譜一致、穩定性一致、體內外溶出規律一致。)很有可能洛伐他汀也會退出中國市場。
二、普伐他汀
普伐他汀是改造的洛伐他汀的化學結構,在日本首次研發,並於1991年經FDA批准在歐美多國上市,2004年在我國批准上市。普伐他汀源於微生物,屬親水性他汀類葯物,可較少通過肝臟細胞色素P450酶系統代謝,具有老年人口服吸收迅速、蛋白結合率低和不良反應少等特點。
三、辛伐他汀
辛伐他汀由美國默克公司開發,1991年12月獲美國FDA批准,是治療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的葯物。辛伐他汀1997年由默沙東制葯於引入中國。辛伐他汀是近幾年調血脂葯物中不斷提速的品種,在醫院中的使用率穩步增長。
辛伐他汀為脂溶性物質,以無活性的內酯形式服用,進入體內轉化為有活性的開放酸形式,在肝臟組織內含量較高,體內活性是普伐他汀的4倍,能有效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和心臟病復發,降低非致死心肌梗塞和心肌血管再形成術的危險。辛伐他汀在北京、上海都有較好的市場。
四、氟伐他汀
氟伐他汀為第二代全合成調血脂產品,由瑞士諾華公司開發,於1993年12月通過美國FDA的批准,次年在英美上市,其專利將於2011年6月到期。諾華公司於1997年將該品引入中國,在國內受專利保護。
氟伐他汀為水溶性物質,進入體內吸收後80%被代謝,經腸道排出體外,其葯效學顯示為洛伐他汀的4.4倍。該葯難通過血腦屏障,對中樞系統影響小,也未見組織殘留,是治療家族性高脂血症的葯物。
五、阿托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是最新合成具有選擇性的HMG-CoA還原酶抑制劑,醫學界公認比天然微生物發酵、半合成的他汀類葯物好,患者使用時,起始劑量即有優異的調脂達標率。阿托伐他汀是目前國內銷量最大的他汀類葯物,但是其劑量過大,不良反應多,使得其在臨床上的應用逐漸受到限制。
六、瑞舒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被稱為是「超級他汀」,在國外首次研發,起始劑量為20mg。由於人種差異,國外20mg的他汀對國人副作用較大,為了探索適合中國人體質的他汀,魯南制葯開始嘗試在不影響治療效果的情況下,將葯物的劑量降低到5mg,從此,開啟了他汀治療中國路。5mg他汀是根據中國人葯代動力學研發的,更適合中國人體質,降脂效果與阿托伐他汀20mg相當,但是副作用大大減少,價格更優惠,開啟了他汀調脂新時代。
七、匹伐他汀
2003年8月,匹伐他汀在日本開發上市2008年9份投入中國市場。迄今,匹伐他汀未見相關的大型實驗,目前國內外不是很看好。另一方面,價位和自費是一大「軟肋」。降脂效果也是一大不足,最大劑量到4mg,降低LDL-C水平最高為41%,而20mg瑞舒伐他汀和80mg瑞舒伐他汀的降LDL-C水平為55%。
他汀市場眼花繚亂,雖然都是HGM-CoA還原酶抑制葯,但是由於結構存在差異,其安全性和降脂效果也大不相同。正所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所以,具體服用哪種他汀,要根據身體狀況,聽取醫生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