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價格行情 » 機票最終價格是怎麼定的
擴展閱讀
黏玉米什麼時候價格好 2025-02-23 11:18:13
什麼屬於收入費用 2025-02-23 11:18:04

機票最終價格是怎麼定的

發布時間: 2025-02-23 03:14:06

1. 機票價格都是怎麼定出來的

1950 年 8 月 1 日,中國建國後的第一條民用航線從天津起飛,經過北京、漢口,降落在廣州,票價 388 元,是當時中國人均 GDP 的 3 倍。

可以想像,即使提供茅台供乘客飲用,也不會有平民用幾年的收入坐一次飛機。但作為計劃經濟的一部分,機票該賣多少錢當然由中國民用航空局說了算。

這種情況持續到 1992 年,各航空公司可以在官方票價的基礎上,有上下浮動 10% 的定價空間。直到 2004 年,航空公司才終於有了部分機票定價權。

最早賣出的肯定是便宜的 H 艙,然後是 B 艙,最後是 Y 艙。

根據歷史數據,我們可以畫出一條 Y 艙銷售概率的曲線,隨著鄰近起飛,剩餘座位越來越少,Y艙被賣掉的概率就越來越高。

此時銷售Y艙的期望收益就是Y 艙的價格乘此時賣掉的概率。

那麼,究竟應該什麼時候開始賣最貴的 Y 艙呢?

我們先假設 100 個座位都以 B 艙價格賣出,圖中的陰影面積是航班的總收益。留出一些座位,以Y 艙價格賣出,會增加總收益,而留出的 Y 艙過多,也會帶來虧損。

而當賣出 Y 艙的期望收益等於 B 艙的價格——900元時,才能得到最大的陰影面積此時,就是賣出Y艙的最佳時機。

帶入曲線中,對應的剩餘座位是 10個,這就是Y艙的保護座位數量。

以此類推,可以算出 B 艙的保護座位。最後剩下的,就是最便宜的 H 艙可以賣出的座位。

當然,航空公司也有出現失誤的時候,如果鄰近起飛還有不少空位,為了保證上座率,航空公司也會放出低價票,減少損失。

需要注意的是,實際情況要比我們舉的例子復雜的多。

另外,04 年的改革方案也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市場調節航線。

在民航局的早期定義中,與地面交通方式形成競爭的短途航線將被列入市場調節航線,航空公司可以自主定價。

但從 2018 年 1 月開始開始,只要有 5 家航空公司參與運營的國內航線,都將實施市場調節價,每個航季可以上調不超過 10% 的票價。這意味著,京滬互飛航線終於可以漲價了。

2. 飛機票的票價是怎麼定價的

飛機票的價格是按照《民航國內航空運輸價格改革方案》的規定進行計算的。

根據《民航國內航空運輸價格改革方案》,航空運輸企業在境內外銷售國內航線客票時,將以平均每人每公里0.75元作為國內各航線基準價,在上浮25%、下浮40%的幅度內確定具體價格。由航空運輸企業獨家經營的航段,實行票價上限管理,不規定下限。

以北京到上海的機票為例:把航線距離1181千米,帶入公式,再上浮25%,就是各家航空公司在京滬航線的經濟艙全價票價格——1240元。有了全價票的定價,就能確定不同的艙位的票價。

(2)機票最終價格是怎麼定的擴展閱讀

關於機票定價的其他規定:

1、不同航空公司的不同倉位意味著不同的折扣,如以山東航空為例,經濟艙全價票是Y艙,9折是B艙,85折是M艙,8折是H艙。從9折到4折,每5個點的折扣都對應著一個艙位。

2、每家航空運輸企業每航季上調實行市場調節價的經濟艙旅客無折扣公布運價的航線條數,原則上不得超過本企業上航季運營實行市場調節價航線總數的15%(不足10條航線的最多可以調整10條);每條航線每航季無折扣公布運價上調幅度累計不得超過10%。

3、國內航線頭等艙、公務艙票價,由各航空運輸公司自行確定。頭等艙、公務艙的服務對象主要是特有人群,價格放開不會給普通消費者增加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