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自選果蔬超市如何定價
超市的定價目標是確保盈利,通過損益平衡點計算公式:損益平衡點=固定營業費用÷(1—變動成本÷銷貨凈額)=固定營業費用÷(1—成本率),可以找到平衡點。以一家400平米超市為例,若每月固定費用為500萬元,平均毛利率為20%,則損益平衡點為2,500萬元,即超市每月需做2,500萬元營業額才不會虧損。
超市在確定成本時,需了解「步留率」,這主要用於生鮮食品,指處理後可售部分與總重量的比例。以高麗菜為例,100公斤經處理後剩下80公斤,步留率為80%。通過計算,進價2000元,進價每公斤25元,處理後僅剩65公斤,真正原價為30.77元。
針對促銷商品,如碳酸飲料,每箱300元,促銷期間優惠,大量采購可獲優惠。假設超市進貨100箱,原價254.5元/箱,小量進貨成本12.5元/罐,大量進貨後成本降至10.6元/罐,以此為成本容許值。在無競爭情況下,設定16元,競爭時最低價不應低於10.6元。
訪查競爭者價格是設定價格的最佳依據,通過了解同業售價及零售店價格,可找到合理定價。訪查時,還需關注果菜、魚肉市場的進貨狀況和拍賣行情,以做為定價依據。若低於定價目標,可能是進貨價格過高或費用率過高,需檢討。
環境因素也會影響定價,包括同業價格動向、季節變化、氣候變化和整體供需狀況。如夏季推出冷飲,冬季推出火鍋,需把握最佳時機。夏季應留意季風變化,供過於求時通常價格穩定,需求大於供給時可適當調高價格。
找出消費者心目中的價格帶,消費者認知的柳丁每公斤不超過20元,柑桔20~30元,芒果80元以下。以榴槤為例,因泰國榴槤盛產,價格降低,超市把握契機,以30~50元的價格出售,銷量大增,因為消費者已認知榴槤的價格帶在80元上下,價格降低使消費層面擴大。
商品計劃人員需依據消費者價格帶規劃商品,讓消費者有物超所值的感覺,銷售速度才會加快。
㈡ 一般在超市買菜打出來的票看哪裡才知道多少錢一斤
在超市買菜時,如果你拿到的是列印出的購物小票,想要知道每種菜的價格,可以通過查看總價格和克數來計算。具體方法是將總價格除以克數,得到每克的價格,再將這個價格乘以500,就能估算出每斤的價格。這種方法簡單易行,適合日常使用。
然而,超市在計算價格時,通常會採取四捨五入的方式,如果價格超過一分錢,就直接按一毛來計算。這意味著,即使實際價格是0.09元/克,也會被標為0.1元/克。這種做法雖然簡化了計算過程,但有時可能會讓你覺得價格比實際更高。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方法適用於大多數情況,但在特殊情況下可能不太准確。例如,當菜的重量非常輕,比如幾克時,用這種方法計算每斤的價格可能會出現較大的偏差。此外,如果超市使用的是電子秤,而且秤上直接顯示了每斤的價格,那麼直接查看顯示屏即可,無需進行額外的計算。
總的來說,了解如何從購物小票上計算每斤的價格,可以幫助你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購物成本,尤其是在超市這樣的地方。不過,也要考慮到超市四捨五入的做法,可能會導致計算結果與實際價格有所差異。
在實際操作中,你可以先記住這種計算方法,但也要靈活應對,比如在購買少量商品時,直接查看電子秤上的顯示會更加准確。另外,多加練習,你就能更熟練地運用這種方法,提高購物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