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想買一個鎮紙,不知道哪種好紅木黃花犁還是玉鎮紙好請教!
參考網路
http://ke..com/view/172874.htm
鎮紙,即指寫字作畫時用以壓紙的東西,現今常見的多為長方條形,因故也稱作鎮尺、壓尺。最初的鎮紙是不固定形狀的。鎮紙的起源是由於古代文人時常會把小型的青銅器、玉器放在案頭上把玩欣賞,因為它們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們在玩賞的同時,也會興手用來壓紙或者是壓書,久而久之,發展成為一種文房用具——鎮紙。
唐杜光庭《錄異記·異石》:「會稽進士李眺,偶拾得小石,青黑平正,溫滑可玩, 清田黃石雕異獸書鎮紙用為書鎮」。宋張鎡詩:「三山放翁寶贈我,鎮紙恰稱金犀牛」。
宋周密《武林舊事·車駕幸學》:「……內宮進牙界方」。宋岳珂《愧郯錄·鎮小殿子》:「御前列金器,如硯匣、壓尺、筆格、糊板、水漏之屬,計金二百兩」。其材質有石、銅、牙、金等,形狀各異。明代鎮尺有木、銅、玉、石等材質,多為尺狀,明朱之蕃詩:「文木裁成體直方,高齋時半校書郎」。清代鎮紙材質較明代增加了瓷、象牙等,仍以尺形為主。銅因其體重為鎮紙較為普遍,《文具雅編》:「銅者,有青綠蝦蟆,偏身青綠;有蹲虎、蹲螭、眠龍;有坐卧哇哇、有鎦金辟邪、卧馬,皆上古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