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名詞解釋價格剛性
價格剛性是價格具有漲易降難的特性。按價格學原理,當產品成本下降,或者供過於求時,其價格應隨之下跌。但是在紙幣流通的情況下,當國家貨幣供應增長速度超過經濟增長速度,即存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或者企業間在競爭中迴避價格競爭,或者企業通過降低價格不能達到擴大銷售和增加利潤時,都使價格剛性的存在有了條件或成為可能。價格剛性突出地表現在工資的剛性上面。工資水平確定後,一般來說,只能提高不能降低。
補充
作用
價格剛性主要被用來分析經濟中的通貨膨脹與失業並存的現象,即是在分析宏觀經濟政策目標時提出來的。價格剛性和工資剛性的同時存在引起了物價與工資輪番上漲。雖然一些西方學者提出了物價—工資管制政策,但因為這一政策是以企業利潤為前提,所以物價管制是流於紙面而難以實現的。
利用價格剛性與工資剛性可以解釋經濟中的滯脹現象——工資是根據技術、工種、地位、年齡、性別等的差異而不同的,而且又分為許多個別市場。市場間不易協調,造成失業與空位並存,即有些工作找不到人干,而社會上又存在失業,二者又不能替代。失業時,工資剛性使工資不易下降,有空位時工資又上升,造成失業與工資上升並存,失業與通貨膨脹並存。價格剛性與工資剛性的觀點以美國學者托賓等為代表。
② 價格剛性是什麼意思價格粘性又是什麼意思
價格剛性與價格粘性是經濟學中的兩個關鍵概念,它們描述了價格在市場變動中的反應特性。價格剛性,簡單來說,指的是價格在上升時較為容易,但下降時卻困難重重,特別是在工資設定後,通常保持在既定水平,難以降低。工資剛性是其典型表現。
相比之下,價格粘性意味著商品價格的變動相對不靈活,特別是當經濟未達到充分就業時,價格調整速度較慢,難以立即響應市場變化。凱恩斯的觀點認為,價格在充分就業時會變得更加靈活,隨著貨幣供應的變動而調整。這與新凱恩斯主義理論有所區別,它承認了價格和工資並非完全固定,而是存在一定的可變性。
在經濟分析中,價格剛性有助於理解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復雜關系,尤其是在討論宏觀經濟政策時。它揭示了在某些情況下,盡管有物價—工資管制的設想,但由於企業利潤的考慮,這些政策在實踐中往往難以實現。而價格粘性理論則提出,市場中可能存在廠商採用交錯調整價格的策略,以適應不完全競爭市場的特性,如廠商信譽、需求非對稱性和市場結構等因素。
總的來說,價格剛性和價格粘性是經濟學家用來解釋經濟行為和政策效果的重要工具,它們揭示了價格在不同市場條件下的動態反應機制。
③ 價格粘性、彈性、剛性
價格粘性、彈性和剛性的解釋如下:
價格粘性: 定義:價格粘性指的是價格不易隨市場條件的變化而迅速調整的特性。 核心特點:工資和名義價格的粘性,不會隨著總需求的變動而迅速調整。例如,工資粘性會阻止工資的快速增加,名義價格粘性則體現在價格與需求的非同步變化上。 原因:包括菜單成本、信息成本、廠商信譽、需求非對稱性等,這些都構成了價格調整的障礙。
價格剛性: 定義:價格剛性指的是價格在確定後難以降低的特性,它源於市場的不完全性,如壟斷的存在。 重要性:在宏觀經濟政策分析中尤為重要,它解釋了為何通貨膨脹和失業會並存。 原因:包括交貨滯後、成本加價等市場因素。企業可能通過轉向整體利益最大化、強化流通渠道以及整合產品流通鏈中的信息等策略來應對價格剛性。
價格彈性: 定義:價格彈性描繪了價格與需求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價格變動如何影響需求量。 衡量方式:需求價格彈性是衡量價格彈性的一種主要方式,不同商品因其替代品、重要性及用途等因素而異,需求彈性也會有所不同。 應用:理解價格的彈性對於企業決策和政府經濟調控至關重要,它有助於預測價格變動對市場的影響,並調整策略以適應不同的市場環境。例如,必需品通常需求彈性較低,而奢侈品如藝術品等需求彈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