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中芯國際產品運用在哪裡
擴展閱讀
中國石油大學怎麼上網 2024-10-19 20:33:29
車禍修理費用多少錢 2024-10-19 20:20:30

中芯國際產品運用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1-22 16:07:22

A. 深圳中芯國際在哪裡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公司
地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B. 中芯國際有什麼來頭是由哪裡控制的

中芯國際,是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的簡稱,該公司於2000年4月在開曼群島注冊成立,總部位於中國上海。中芯國際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大陸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元製造企業。

首先要回答一個問題中芯國際是不是國企?中芯國際創立之初,屬於一家外國法人獨資企業,簡單來說就是外資企業。隨著中芯國際的不斷發展壯大,外資、國有資本開始入股中芯國際,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中芯國際的主要股東都是國有資本,外資成分大大降低,不足5%。

從股權結構來看,中芯國際的創始人是張汝京,但實際控制方應該是國企。最大股東是大唐電信(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純國資公司),持股17%,而第二大股東就是國家集成電路基金控股的鑫芯香港持股比例15.76%,此外中投公司也持有不少股份,台積電以及所有其他外資的股權加一起還不足5%。

2010年年底,與台積電為長達八年的商業機密剽竊案達成和解協議,中芯除了賠償台積電兩億美元,更將無償授予台積電8%中芯股權,台積電可在三年內以每股1.3元港幣認購2%的中芯股權。

也正是由於張汝京的離開,中芯國際內部上演了更為精彩的「奪權」大戲,尤其是當大唐電信以1.76億美元的低價入股成為中芯國際第一大股東之後,大唐電信和中芯國際原班人馬的爭鬥上升到白熱化。 中芯國際曾經的CTO的楊士寧與CEO王寧國之間,現任兩位聯合CEO趙海軍與梁孟松,均被傳過「不合」。 CTO楊士寧與CEO王寧國兩人甚至最後都離開中芯國際 。

2011年6月27日,中芯國際前任董事長江上舟因肺癌復發逝世。2011年7月15日,王寧國已辭任公司CEO職務,董事會委任執行董事張文義為公司董事長,並暫時署理公司CEO。2011年8月5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已委任前華虹NEC首席執行官邱慈雲為公司CEO兼執行董事,這也意味著紛紛揚揚的中芯國際控制權爭奪告一段落。

直到2016年12月20日,前台積電前共同首席執行官蔣尚義首次加入中芯國際,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一職。2019年6月,中芯國際公告稱,蔣尚義因個人原因和其他工作承諾,將不再連任。

C. 中芯國際主營業務有哪些

中芯國際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中芯國際」,紐交所代號:SMI,港交所股份代號:981),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元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元製造企業。主要業務是根據客戶本身或第三者的集成電路設計為客戶製造集成電路晶元。中芯國際是純商業性集成電路代工廠,提供0.35微米到28納米製程工藝設計和製造服務。榮獲《半導體國際》雜志頒發的"2003年度最佳半導體廠"獎項。
2019年5月,中芯國際將根據修訂後的1934年《美國證券交易法》,申請將公司的美國存托股(ADS)從紐約證券交易所自願退市,並注銷這些ADS和相關普通股的注冊。
2020年9月26日,美國政府對中國晶元製造企業中芯國際施加了出口限制。[14]
2020年12月4日,中芯國際在香港停牌。[17]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
上市地點
上交所科創板
成立時間
2000年
總部地址
上海市浦東新區張江路18號
創始人
張汝京
員工人數
17967人(2019年)
外文名
Semicon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組織形式
有限責任
創立地點
上海
產品服務
晶元封裝
年營業額
214.93 億元(2020年)
經營狀態
在業
公司類型
科創板上市公司

D. 中芯國際的業務范圍

中芯國際向全球客戶提供0.35微米到45/40納米晶元代工與技術服務。除了中芯國際高端的製造能力之外,我們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晶圓代工解決方案,以一站式服務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從光罩製造、IP研發及後段輔助設計服務到外包服務(包含凸塊服務、晶圓片探測,以及最終的封裝、終測等)。全面一體的晶圓代工解決方案務求能最有效縮短產品上市時間,同時最大降低成本。
公司與世界級設計服務、智能模塊、標准單元庫以及EDA工具提供商建立了合作夥伴關系,為客戶提供廣泛且高靈活度的設計支持。公司裝備了大陸最先進的光掩膜生產線,技術能力跨越0.5微米到45納米。我們的測試服務則針對邏輯電路、存儲器、混合信號電路等多種晶元。
為了更好地服務全球客戶,中芯國際還在美國、歐洲、日本和台灣地區提供客戶服務和設立營銷辦事處。
作為提供高品質服務的一部分,中芯國際在上海的所有工廠在試產7個月內均以零缺陷率通過ISO9001認證。中芯國際的環保措施也獲得了ISO14001認證,員工安全衛生體系獲得了OHSAS18001認證。另外,中芯國際還取得了ISO/TS16949汽車業器件質量認證和TL9000電信業產品品質及可靠性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E. 求「中芯國際」的創業歷史

中芯國際總裁張汝京在全球晶元業享有盛譽,地位僅次於"台灣半導體之父"張忠謀。1997年,張汝京在台灣創辦了世大積體電路公司,成為僅次於台積電和聯電的第三大晶元代工、廠。遺憾的是,大股東中華開發竟於1999年底把世大賣給了台積電。對於張汝京來說,這是一個哭笑不得的結果,好在他的身價竟讓這一賣給抬得更高。

一年之後,張汝京出現在上海,創辦了中國大陸第一家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公司。從建廠到投產,一切都是高速度。就在美國實行技術封殺的同時,中芯國際繞道荷蘭和瑞典,從這兩個市場采購大量半導體生產設備。目前,中芯國際已在上海擁有三家製造廠,去年1月正式實現量產,產品多達80餘種,設定的月產目標是8.5萬片,絕大部分產品的良品率達到90%以上,全球約65家公司擬委託中芯國際代工。去年底,中芯國際在北京建立新廠,總共籌資約為12.5億美元,在建設8英寸生產線的同時,12英寸生產線也在規劃之中。

中芯國際高速發展,完全得力於技術上的"拿來主義".首先,中芯國際與全球第三大晶元代工廠商新加坡特許半導體合作,成為國內第一家0.18微米晶元製造商。緊接著,中芯國際與美國德州儀器達成合作協議,擴大其半導體晶元的生產規模。作為全球最大手機晶元製造商之一,德州儀器首次與中國公司合作就選擇中芯國際,並授權使用0.13微米製造工藝,這給中芯國際帶來了天賜良機。

先進的設備有了,先進的工藝也有了,中芯國際開始向海外擴張。一方面,中芯國際100%全資子公司"日本中芯國際(SMIC Japan)"在日完成注冊,目的在於:一是掌握日本半導體工業行情與客戶需求;二是發展日本客戶;三是充實對於日本客戶的支持;四是從日本高效采購半導體製造設備、材料以及原料。

另一方面,中芯國際與歐洲IC設計廠Accent S.r.l宣布合作,向歐洲市場提供IC設計、光罩生產、晶圓製造以及測試等一整套服務。中芯國際由此奠定了在歐洲市場發展的基礎。

坐南北上,東進西出,中芯國際四面出擊,其勢咄咄逼人。今年1月,中芯國際與世界晶元巨頭爾必達、東芝、英飛凌達成技術轉讓及代工協議,3月,中芯國際又與德國億恆科技簽署一項擴大DRAM內存晶元生產合作的協議,億恆將向中芯國際轉讓其0.11微米溝槽式(trench)動態內存(DRAM)工藝和300毫米生產技術。

中芯國際在引進技術的同時,還獲得了大量訂單,一舉兩得,但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晶元代工業,技術上完全依賴引進,並非長久之計,而且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因為合作方一般不會允許中芯國際利用其轉讓技術為別的企業服務。張汝京意識技術引進所潛伏的危機,以極其優惠的條件,從台積電召回原世大公司的眾多舊部,加強了中芯國際的研發隊伍,目前已建立一支近300人的研發團隊,致力於自主技術的研發。

F. 中芯國際在晶元行業處於什麼地位

目前中芯國際的晶元在行業上還是處於比較落後的位置,由於中芯國際無法買到先進的製造設備,由此導致沒有先進的半導體製造,所以在一些程度上根本無法跟上世界上最先進的製程。

吸收新人才,未來可期

站在客觀的角度上來看這個問題,實際上從同等級別的工藝上來雖然國產的廠商能做,但是這並不代表著能做得更好。因為人才上的弱勢中心國際仍然和台積電也有一定的差距,人才之所以會儲備不足,終究還是因為大陸在集成電路這條產業上的起步比較晚,我們大量的依賴外部人才,本土化的人才並不多,但好在這幾年中芯國際也正在加大力度,引入新鮮的血液。
瓦森納協議限制的不僅僅是產品的製作工藝技術,而且由此還影響了中心國際的產品質量和工作量。根本上導致了中心國際的工程師離職率偏高。但是如今中國漸漸的發展起來之後,現代社會里中心國際實際上的待遇和名聲在行業里還是算比較不錯的,也非常有前景,可以吸引來不少的年輕人才,未來中芯國際的發展還是值得期待的。

G. 中芯國際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企業呢

中芯國際全稱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是中國內地目前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元製造企業。

綜上,我們要多多支持中芯國際的發展。

H. 中芯國際、台積電、台中電、飛利浦的總部分別在哪裡

4月23日 19:42 中芯國際開發出0.18微米晶元製造技術

葉國標 馮鶯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上海)有限公司日前宣布,該公司新近開發出0.18微米晶元製造技術,並已通過國際權威的JEDEC標准認證,從而成為國內第一家能夠提供0.18微米邏輯製程的晶元代工廠。

落戶張江高科技園區的中芯國際,一期投資超過16億美元,主要生產達到國際主流水平的8英寸和12英寸晶圓、0.25微米-0.18微米的晶元,是目前國內投資規模最大、技術水準最先進的晶元製造企業。

據了解,到今年底,中芯國際在張江的3家工廠全部建成投產後,總產能將達到3.7萬片/月,產品一半出口,一半供應國內市場,年底前就能創匯1億美元。目前,中芯國際已建立了一支2500多人的國際化技術團隊,其中,130多人來自美國,450多人來自台灣,70多人來自新加坡、韓國和日本,20多人來自歐洲。

基於技術夥伴的授權,中芯國際的研發團隊完成了0.18微米技術的開發。藉此技術,中芯國際將為客戶提供小單元尺寸的嵌入式靜態存儲器(embedded SRAM)。中芯國際0.18微米系列技術還包括:系統集成應用所需的電可擦除只讀存儲器(EEPROM)和混合信號(Mixed Signal)以及射頻電路(RF)。中芯國際現已將該項技術用於批量生產,並取得了具有經濟效益的良率水平和生產周期。

成立於2000年4月的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注冊於開曼群島,總部設在上海。中芯國際為世界上主要的集成電路製造商、無廠房設計公司以及系統原始製造商等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包括集成電路設計、光掩膜製造、半導體製造、封裝和測試等。

I. 中芯國際是外企為什麼總說中國芯

因為第一大股東為國資。在晶元行業,國外對中國的限制是非常大的,不管是對中國的限制還是中國企業的限制,他們都有相關的協定。

因此,中國高科技企業只有兩條路可以走,第一是完全性的自主研發,即通過這種方式去突破相關的技術封鎖。第二就是在外國建立公司,例如開曼群島等等,然後再國資入場進行收購。

(9)中芯國際產品運用在哪裡擴展閱讀

中芯國際是外企的原因還是因為國外對中國的禁令導致的,一方面冷戰結束之後,西方國家在美國的主導下簽署了《瓦森納協定》,這個協定限制了先進材料、電子器件、軍品等各種商品或技術的出口。

而我們就是禁運國家。另一方面中芯國際本身只有是外資企業才能購買相關設備和技術,不然拿不到美國的出口許可。

中芯國際向全球客戶提供0.35微米到45/40納米晶元代工與技術服務。除了中芯國際高端的製造能力之外,我們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晶圓代工解決方案,以一站式服務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從光罩製造、IP研發及後段輔助設計服務到外包服務(包含凸塊服務、晶圓片探測,以及最終的封裝、終測等)。全面一體的晶圓代工解決方案務求能最有效縮短產品上市時間,同時最大降低成本。

J. 中芯國際是哪個國家的

近來中芯國際7nm製程將於6月量產的消息令國人振奮。在國人眼裡,中芯國際一直肩負著國家晶元製造突圍的重任,寄希望於7nm製程的進展,能夠短時間突破美國對我們先進晶元製程技術的封鎖。晶元製造領域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台積電從創立到現在經歷了20多年才有了今天的地位。從技術角度來看,中芯國際7nm製程的突破是全球產業鏈合作的結果。

中芯國際N+1工藝下的7nm製程在拋光、離子注入、擴散等諸多環節還是不可避免地使用了美國技術。按照美國的最新禁令,中芯國際7nm製程若向華為供貨則必須向美國商務部申請。因此中芯國際7nm製程的量產並不代表我國能夠自主可控生產高端晶元。那麼中芯國際7nm晶元量產的價值在哪裡?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測算,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銷售收入達到8848億元,平均增長率達到20%,已經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

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規模和美國不斷升級的對華制裁,我們必須加速形成集成電路產業的「雙循環」新格局。即一方面通過國內設備廠家們通力合作,打造完全自主的晶元製造流水線。並在此基礎上培育整個晶元製造產業生態,實現「內循環」。另一方面,通過開放合作,打造協同高效的創新鏈「外循環」。因此,中芯國際7nm製程量產只是我們開放合作的成果,絕對不是我國高端晶元自主可控的標志。

即使是中芯國際7nm製程開始大規模量產,中芯國際仍然面臨著亟待突破的瓶頸。首先,中芯國際的7nm製程和台積電的7nm製程相比還有相當的距離。梁孟松博士表示N+1工藝相比於14nm性能提升20%、功耗降低57%、邏輯面積縮小63%,SoC面積縮小55%,所以N+1隻是接近7nm的性能。中芯國際還需要進一步通過N+2工藝來提升性能。 同時梁博士也承認,沒有EUV的加持,7nm就是中芯國際的天花板,後續的5nm、3nm均無法研發。

另外,在供應鏈面臨美國商務部安全審查,EUV光刻機短期難以獲得的情況下,先進封裝技術成為了中芯國際努力的另一個方向。去年年底蔣尚義先生加入中芯國際,梁博士閃電辭職轟動了半導體界。對於這次人事變動,網上許多人把眼球聚焦到梁、蔣兩人的個人恩怨之上,並吐槽中芯國際卸磨殺驢。但從企業發展的角度看,引進蔣先生是中芯國際的戰略選擇。

與精於集成電路結構的梁博士不同,蔣先生在先進封裝領域造詣極深,其履歷也十分耀眼,有著近45年的從業經驗,曾經擔任台積電研發部副總裁,並曾一度有望接班張忠謀掌舵台積電。中芯國際引進蔣先生,能夠在先進封裝領域發力,充分挖掘現有製程潛力。這對於中芯國際乃至整個中國晶元製造領域的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幸的是,在中芯國際的斡旋下,梁、蔣兩人最終聯手,繼續留在中芯國際奮戰。

總之,中芯國際7nm進程即將量產的消息確實令人高興。但我們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的,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受美國安全審查,我國晶元產業被全面打壓的形勢下,一個點的突破並不代表整個系統的提升。我國晶元產業市場大、半導體材料領域覆蓋廣是我們的優勢,但在先進材料、先進設備和配套軟體方面的短板也十分明顯。因此,推動自主可控的「內循環」和在全球范圍內加強合作,打造協同高效的「外循環」的「雙循環」戰略是我們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