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每年大約進口多少糧食
中國每年大約進口1700萬噸糧食,糧食自給率約為95%以上。
1、中國的糧食,即穀物麵粉,進口逐年下降。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進口糧食1785.1萬噸,同比下降12.8%,進口大豆8851.1萬噸,同比增長0.5%,進口食用植物油953.3萬噸,同比增長51.5%。
2、小麥進口量1978年至1997年為2.0013億噸,占同期糧食進口總量的81.06%,而大米,玉米,大豆等其他糧食進口量不足20%。進口小麥從1995年到1996年占進口糧食的比例分別為55.89%和69.75%。
3、1997年以後進口的最大變化是小麥的進口數量和比例急劇下降,而大豆的進口數量和比例急劇上升。1997年,進口小麥占進口糧食的比例下消談降到27.38%。
4、2019年,中國生產了6.6億噸糧食,用7%的耕地種植賣橋友了世界24%的糧食,養活了世界20%的人口。2019年糧食自給率95%以上,糧食年產量穩步增中槐長,中國有龐大的糧食儲備體系,中國非常重視關系國計民生的最重要的糧食。
中國一年進口1億多噸,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看起來數量很大,但其實,2019年中國大米、小麥兩大主糧進口分別只有348萬噸和254萬噸,只佔消費總量的2%左右。相反,中國還出口了31.3萬噸小麥、274萬噸大米,之所以進口,主要是起到品種調劑作用。
舉個簡單例子,現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就講究了,做饅頭、餃子、面條、麵包的麵粉就不一樣,我們有些小麥品種產量少,就進口點。中國糧食自給率是非常高的,中國人不過「有米一鍋」的日子。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全世界上一市場年度庫存的水稻是1.75億噸,中國就佔了近1.2億噸。
⑵ 中國一年消費1.1億噸大豆,8成靠進口,補貼那麼高農民為何不多種
國內大豆利潤低,沒有優質種源,產量遠低於國外
⑶ 高分懸賞 求 2000年至2010年中國農產品進出口統計 越詳細越好
中國進出口月度統計報告
2010年8月
農產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對外貿易司
一、概述
2010年1-8月,中國農產品出口金額為298.4億美元,同比增
長23.5%。2010年8月,中國出口農產品金額為40.2億美元,環比
下降2.9%,同比出口金額增長29.3%。
2010年1-8月,中國農產品進口金額為449.5億美元,同比增
長34.8%。2010年8月,中國進口農產品金額為61.1億美元,環比
增長4.0%,同比進口金額增長40.9%。
1
二、最近兩年來各月進出口走勢
表1:2008年9月-2010年8月各月進出口金額
金額單位:百萬美元
三、分大洲情況圖示
表2:2010年1-8月分洲出口金額
金額單位:百萬美元
表3:2010年1-8月分洲進口金額
金額單位:百萬美元
⑷ 我國每年進口多少糧食、飼料、油料等為什麼
去年我國進口了大拿螞枯量的玉米、小麥、植物油、棉花、食糖和豬肉等大宗農產品,其中玉米、小麥和大豆等主要糧食作物就超過了1250多億斤,遠遠超過了去年全國第一產糧大省黑龍江的糧食總產量——1144億斤。
陳錫文進一步分析表示,把大豆包括在內,核算下來,實際上我國現在糧食的自給率總體水平不足90%,而我國政府一直強調過糧食自給率要達到95%以上。去年我國除了進口5240多萬噸的大豆,還進口了627萬噸各種各樣的植物油;進口了物哪330多萬噸的棉花,超過了國內棉花產量的一半;進口了200多萬噸的食糖;進口了包括50多萬噸豬肉在內的200多萬噸豬肉產品,這就說明我國農產品越來越多需要依靠國際市場。
陳錫文表示,近年來國內很多農產品,特別是食品價格發生頻繁的波動,政府調控難度越來越大,主要原因就在於對外依存度越來越大。
原因是因為國內產消洞量滿足不了消費,二是進口的比國內的便宜。
⑸ 大家都知道中國是農業大國,但聽說中國每年從美國進出不少農產品,這是為何,求解!
美國地廣人少,農業現代化水平高,農業產量也高,農作物總產量雖比不上中國,但龐大的產量美國自己是消費不完的。所以美國是世界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中國國內對農產品的需求量大(人口擺在這),所以從美國進口農產品是很自然的事。
⑹ 我國農產品進口金額在多少年首次超過1萬億元
我國農產品進口金額在2021年首次超過1萬億元。
中國進口的農產品有:
1、我國進口的農產品主要有玉米、大豆、花生、大米、奶製品、肉禽、肉類及其加工產品等。其中大豆目前是我國進口最多的糧食,年進口量約為9553萬噸,佔比高達73.136%。根據統計局的數據,2018年中國糧食進口1.15億噸,2019年1.06億噸,自2015年以來,我國每年糧食進口總量乎橘都在1億噸以上。社科院在8月份發布了一份新報告指出,到「十四五」期末,也就是歲和團2025年,我國糧食缺口將達到1.3億噸,需要通過進口來解決。
2、中國主要糧食品種進口的突出特徵是糧食進口品種和數量非常集中,小麥、大豆、大米和玉米這四種糧食產品的進口量佔到糧食類產品進口總量的90%以上。我國的糧食主要從加拿大、美國、泰國、澳大利亞等國家進棚戚口,主要從澳大利亞進口小麥等糧食;主要從美國進口小麥、玉米等糧食;主要從加拿大進口大豆、小麥等糧食;主要從泰國進口大米(水稻)等糧食。
法律依據:《農產品進口關稅配額管理暫行辦法(最新全文規定)》第四條
小麥、玉米、大米、食糖、棉花進口關稅配額分為國營貿易配額和非國營貿易配額。國營貿易配額須通過國營貿易企業進口;非國營貿易配額通過有貿易權的企業進口,有貿易權的最終用戶也可以自行進口。
⑺ 我國農產品進口金額在幾幾年首次超過10000億元。
我國農產品進口金額在2000年首次超過10000億元。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中國進口農產品主要有玉米、大豆、廳和首花棚蠢生、大米、奶製品、肉禽、肉類及其加工產品等,農扮數產品進口金額在2000年的時首次達到一萬億元,穀物、食用油籽、食用植物油等佔比多,其他較少。
⑻ 我國農產品進口金額在哪一年首次超過10000億元。
2000年時達到一萬億。
2000年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走出亞洲金融危機的陰影,出現進出口額雙雙大幅度增長的可喜局面。2000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為268.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達到1995年以來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最高水平。
中國進口的農產品主要有玉米、大豆、咐盯信花則彎生、大衡輪米、乳製品、肉禽、肉及其加工產品。目前,大豆是我國進口最多的糧食,年進口量約9553萬噸,佔73.136%。
⑼ 中國平均每年出口農產品多少
2021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額3041.7億美元,同比增23.2%。其中,出口843.5億美元,增10.9%;進口2198.2億美元,增28.6%;貿易逆差1354.7億美元,增42.9%。
一、穀物
2021年,穀物進口6537.6萬噸,同比增82.7%,進口額200.7億美元,增1.1倍。出口262.0萬噸,增1.0%;出口額11.8億美元,增9.4%;凈進口6275.6萬噸,增89.0%。
二、棉花、食糖
棉花:2021年,進口234.2萬噸,同比增4.9%;進口額41.9億美元,增16.6%。此外,棉花替代性產品棉紗[1]進口211.8萬噸,增11.4%。
食糖:2021年,進口566.6萬噸,同比增7.5%;進口額22.8億美元,增26.7%。
三、食用油籽、食用植物油
食用油籽:2021年,進口10205.1萬噸,同比減3.9%,進口額580.7億美元,增34.2%;出口93.1萬噸,減10.8%,出口額15.5億美元,減3.1%;貿易逆差565.2億美元,增35.6%。
食用植物油:2021年,進口1131.5萬噸,同比減3.2%,進口額115.7億美元,增32.8%;出口12.1萬噸,減29.4%,出口額2.0億美元,減1.4%;貿易逆差113.7億美元,增33.6%。
四、蔬菜、水果
蔬菜:2021年,出口157.7億美元,同比增5.6%;進口11.9億美元,增14.8%;貿易順差145.8億美元,增4.9%。
水果:2021年,出口75.1億美元,同比減10.1%;進口145.2億美元,增31.5%;貿易逆差70.1億美元,增1.6倍。
五、畜產品、水產品
畜產品:2021年,進口523.4億美元,同比增10.0%;出口60.3億美元,增11.0%;貿易逆差463.1億美元,增9.9%。
水產品:2021年,出口219.1億美元,同比增15.1%;進口180.1億美元,增15.7%;貿易順差39.0億美元,增12.2%。
註:農產品進出口貿易額數據來源為中國海關總署官網。分品種貿易數據按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分類口徑編寫。
[1] 棉紗在進出口統計歸類中屬於工業品。
相關新聞
1月份第3周畜產品和飼料集貿市場價格情況2022-01-25
2022年第3周國內外農產品市場動態2022-01-24
2021年12月大宗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月報2022-01-21
1月份第2周畜產品和飼料集貿市場價格情況2022-01-18
2022年第2周國內外農產品市場動態2022-01-17
⑽ 中國每年進口糧食多少噸
根據2020年的數據,我國全年進口1.4億萬噸糧食,同比增長28%,進口金額為50832118千美元。國內對玉米和大豆的需求還是蠻旺盛的,在國家大力促進生豬生產政策的時候,對飼用玉米和大豆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所以說,我國進口糧食不是因為「國內缺」,而是為了優化糧食供給結構,來更好地保障糧食安全。
如果中國真的一點都不從國外進口農產品的話,勉強吃飽是可以的的,但是想吃好是就很難了。如果我們只吃米飯小麥玉米這類主食和蔬菜以及少量的肉,是可以養活自己的。如果要像現在這樣人均水平的吃肉蛋奶,我們現在無法做到自給自足,而且將來更加無法自給自足。
大豆: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國是大豆第一進口國,2017年進口大豆9553萬噸,美國佔了30%。糧食進口也已經成了國際談判中的一張重要的牌,中國作為消費大國,決定買哪個國家的產品將很大程度影響該國外匯收入。但是我們出口的產品也往往會在國際摩擦時候被徵收保護性關稅,這其中要進行不斷的博弈。
一、如果不進口糧食,糧食價格平衡或被打破,從而傳導糧食價格同步上漲。
糧食進口是穩定糧食在全球價格同步的穩定計。我國當前糧食自給自足率達到95%以上,也就是說生產的糧食基本可以保障14億人的口糧需求。然而我國在個別農作物品種上還是存在較大需求的,比如大豆。大豆需求廣泛,幾乎生活中都會用的大豆。因此,若不在進口,大豆勢必率先漲價。農民看到大豆價格不錯,很可能會放棄種植小麥或玉米去種植大豆,從而傳導至小麥及玉米漲價。
二、不進口糧食勢必對浪費糧食的行為進行治理及立法。
我國糧食連年增長,好的勢頭十分明顯。然而在好的增長也經不起浪費。
據統計,我國每年浪費的糧食可以養活2億人的口糧需求。浪費的糧食相當於多養活總人口的14%,而我國糧食自給率需求空缺僅為5%,可以說浪費是及其嚴重的。如果不在進口糧食,那麼在現有產糧的基礎上想要保證生活需求,勢必會從浪費上開始抓起。比如對浪費嚴重的酒店,單位進行譴責,通報或批評,甚至列入黑名單。以來控制浪費的行為。甚至不排除立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