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於企業來說,是渠道重要還是品牌重要
對於初創企業,渠道更重要,這個階段,需要做的是盡快將產品鋪向市場,有銷售有收入,才能保證企業生存和發展。
對於成熟企業,品牌更重要,這個階段,產品已經有一定市場佔有率,但是要想進一步發展,則必須有品牌知名度,否則後期渠道也不好開發,企業持續增長也會有問題。
2. 什麼是渠道,銷售渠道的重要性
銷售渠道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只之一,同時也是變數最大的資產。它是企業把產品向消費者轉移的過程中所經過的路徑。這個路徑包括企業自己設立的銷售機構、代理商、經銷商、零售店等。對產品來說,它不對產品本身進行增殖,而是通過服務,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對企業來說,銷售渠道起到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商流的作用,完成廠家很難完成的任務。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產品、企業不同的規模和發展階段,銷售渠道的形態都不相同,決大多數銷售渠道都要經過由經銷商到零售店的這兩個環節。為了滿足零售店的需求,也為了自己的利潤最大化,很少有經銷商只代理一家的產品,而是有自己的產品組合。
這兩年以北京國美、山東三聯、南京蘇寧為代表的超級終端浮出水面,甚至公開和工業企業叫板,一些家電企業要按照超級終端的定單來生產,這個是無法阻擋的歷史潮流。雖然超級終端是企業關注的目標,但是在營銷實戰中,國內企業主要面臨的還是經銷商層面的問
3. 渠道開發與一般的產品銷售有什麼不同選擇那一個更有發展、更能學到東西
渠道開發是指建立產品銷售通路,使產品銷售實現規模化。如:加盟連鎖、代理商等等
產品銷售主要是指單一的賣產品,不管是店鋪經營還是推銷。
要說更有發展、更能學到東西,當然是渠道開發了。渠道開發涉及到銷售、管理、談叛、溝通這幾個方面。
4. 在企業的營銷活動中你認為渠道和品牌哪個是驅動力
每個企業都是從小到大生長起來的。對小企業來說,品牌是錦上添花的東西。有銷量沒品牌和有品牌沒銷量,明顯後者更讓老闆愁苦。銷量是產品價值和市場競爭力的直接體現,只有依靠渠道帶來銷量,企業才能活下去。
在現實商戰里,最好的例子是加多寶和王老吉之爭。王老吉在通過法律手段回收了被加多寶團隊打造的無敵品牌後,以為自己不戰而勝。但王老吉在這段過渡期,並沒有加多寶團隊鋪貨渠道,王老吉的產品在超市一夜之間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配方幾乎沒有差別但品牌全新的紅罐加多寶立刻暢銷。
事實上企業在發展初期,更需要渠道推力實現產品銷售,隨著企業產品通過渠道流通逐漸被消費者接受,產品就會形成品牌效應,接著到了企業發展中期企業知名度的提升,品牌的拉力又會反過來拉動渠道,渠道商主動向製造商訂貨靠攏。
所以說渠道和產品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不能單獨挑出來講。
5. 產品、營銷和渠道誰更重要
產品、營銷和渠道誰更重要,其實這個問題也有個類似的話題:
.
翻看近期的知乎提問,除了搞笑的邀請外,多數時候基本上是這樣的問題:
~我現在做策劃,是不是有發展?如何自學能夠發展的更好呢?
~營銷靠不靠譜?老師說高薪,學長說特別累;
~我在 XXX 行業做了很多年,營銷和運營都做過,但是現在行業不行了,要不要換?
諸如此類……
.
每次我忍住毒舌和大實話去耐心的回復,但其實我想說:
一個企業,一些崗位,不正視自己的弱點,卻想要找到捷徑來附加優勢,弱者必須知道 自己哪裡弱小,才能通過改變才能變成強者啊。
.
如果你是 CEO,你覺得什麼是重要的崗位呢?
維度核心主要是:創意、優勢、品質、口碑還有附帶價值;正如錘子手機,不談情懷不吹不黑,前面幾代細節沒做好,而最新一款亮相後,我這種路人都感到驚艷,產品的這些核心維度,決定了它的發揮,反觀格力手機,賣的是人情不是產品,低銷量和過度自信的負責人,強制合作方購買,營銷就完蛋了……
.
很多非營銷崗位不理解這個部分,一句話概括,好的營銷就是為了產品在沖擊市場壁壘和對抗競品時更加輕松,公關活動、廣告宣傳、病毒視頻、熱點話題、甚至於俱樂部&會員群,評測機構等等都是為了減小前方的阻力,而這一些也是為了方便投資商、客戶、消費者在更多的渠道購買&合作;
.
線上線下,陌拜、電話服務、電商、微商、甚至彈窗、全案課程中專門有個部分講渠道,國內渠道 7 大類 42 種,可點名 200 多個渠道,這些渠道讓消費者產生興趣,轉化付費。讓合作方認可運營,產生合作。讓品牌獲得更多美譽。產品、營銷、渠道哪一個更重要呢?
如果你是其中的員工,只要考慮自己的部分做好,另外關聯其他部分;如果你是負責人,那麼統籌的時候就不要在糾結了。
6. 產品、營銷和渠道哪個更重要
蘋果手機,產品為王;
小米營銷使得其快速發展;
OPPO和vivo的渠道打造讓它們迅速佔領市場份額。
三個廠家三種不同的選擇,具體體現了什麼商業知識呢?
想像一下,一個人正在推巨石上山。
做產品,就是把這塊千鈞之石推上萬仞之巔,獲得盡可能大的勢能。
然後在最高點一把推下去,用營銷和渠道減小阻力,把勢能轉化為最大的動能,獲得盡可能深遠的用戶覆蓋。
把自己作為一家公司。
有老鐵發問:
如果投入研發的時間很長、成本很高,成長卻不明顯。
那就要反思出現什麼問題了。
是產品線過多,不夠聚焦?還是研發力度不夠?或是合作資源不足?[微笑]
…………………………………………
被老鐵問懵了,畢竟這個問題真的太難了。
說實在的,是自己無法用體系來回答。
我嘗試用劉潤老師提到的企業能量模型,簡單做個回復:
商業的本質是創造價值和傳遞價值。
如果把個人當做一個企業來經營,這個能量模型也是成立的。
首先是產品,必須將自己付出的時間和精力產品化;所謂的產品就是最大程度提升個人認知和綜合能力。
其次,營銷。營銷就是學會表達、展示和賣自己。
最後,渠道。渠道就是個人社交網路,線上線下個人品牌的打造和推廣。
該老鐵的發問,成長不明顯,小弟想,應該更系統的全方位經營自己。
畢竟,貓叔多次講,要找到適合自己細分領域的方向,並成為行家。
單純做好產品,不懂得營銷和渠道,也是不行的。
當然了,僅僅是自己一點點不太成熟的小看法。
理解「企業能量模型」
首先,你要有個不偏不倚的自我認知,理解自己的能量水平,和轉化效率。
接著,思考,產品、營銷和渠道,到底哪一個,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
然後,有目的地加強最重要的部分。
7. 產品、營銷、渠道哪一個對企業更重要
重點詞彙:企業能量模型
1、解釋:產品生產勢能,渠道和營銷將勢能轉化為動能。
2、把企業做好,要做好三件事:一是產品的創意、獨特性和品質,決定了它可以到達的最高的銷售量級。二是營銷(用來減小花東阻力),廣告、公關、線下活動、熱點營銷、加入行業協會、拿各種獎項等,都是為了提高客戶對產品的優先選擇概率。三是渠道,繼續減小阻力,通過大量布設渠道的方式,比如線下線上電話互聯網上門推銷等,激起消費者購買慾望,從而使商品觸手可及。
3、延申:企業的問題,到底是能量水平不高還是轉化效率不高?
4、企業自問:研發團隊規模大?還是銷售團隊規模大?是產品團隊話語權大?還是營銷團隊話語權大?企業在全國創辦分公司,是為了網聚本地研發人才,還是為了擴大在當地的市場規模?銷售需要請客戶吃飯、陪客戶喝酒么?甚至酒量大酒品好酒膽高的員工因為過度飲酒而去醫院吊針洗胃會獲得公司的感激么?
5、其實很多公司核心能力不是產品,而是依靠渠道和銷售,其實周圍大多數做的不錯的公司,都是「60分的產品,90分的銷售」,而她們自己卻以為是「90分的產品,60分的銷售」,這就像很多土豪希望別人把自己看成是貴族一樣,很多渠道性的公司希望被認為是產品型公司。
6、有目的加強最重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