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查處違法行為,什麼情況下必須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四十條規定,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5萬元以上不滿20萬元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
國家工商局《關於案件移送有關問題的答復》(工商法字〔1999〕第192號)明確規定,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七條及第二十二條的有關規定,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行政機關必須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處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查處案件過程中,認為案件當事人的行為已經構成犯罪的,應當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不再進行行政處罰。
(1)質量不合格產品多少要移送公安擴展閱讀
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犯罪行為有4個構成要件,即:犯罪主體、犯罪的主觀方面、犯罪的客觀方面、犯罪客體。犯罪主體,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人。犯罪的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犯罪行為及其結果所具有的心理狀態。
犯罪的客觀方面,是指犯罪行為的具體表現。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的、被犯罪行為侵害的社會關系。上述4個要件必須同時具備才構成犯罪。
❷ 銷售不合格產品罪立案標准
銷售不合格產品罪立案標準是:
1、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的;
2、偽劣產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十五萬元以上的;
3、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不滿五萬元,但將已銷售金額乘以三倍後,與尚未銷售的偽劣產品貨值金額合計十五萬元以上的。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構成要件是什麼
1、客體方面。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侵犯客體是國家對普通產品質量的管理制度;
2、客觀方面。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客觀方面表現為生產者、銷售者違反國家的產品質量管理法律、法規,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的行為;
3、主體要件。犯罪主體是個人和單位,表現為產品的生產者和銷售者兩類人。至於生產者、銷售者是否具有合法的生產許可證或者營業執照不影響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成立;
4、主觀方面。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一般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行為人的故意表現為在生產領域內有意製造偽劣產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四十條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❸ 食品抽檢不合格要經過公安機關嗎
食品抽檢不合格不經過公安機關。根據查詢相關資料得知,食知睜派搭賀品抽檢不合格一般不移送早桐公安機關,監管部門會上傳國家食葯總局網站曝光,當地食葯局會責令限期整改的。
❹ 檢驗報告沒有出來,市場監督管理局會將移交公安嗎
不會。
要看這個不合格批次的商品的貨值金額,如果貨值超過一定額度(5萬),會被移交到公安部門處理,然後可能會被檢察部門提起公訴,這就可能被法院判生產偽劣產品罪。
如果貨值金額不大,會被工商部門進行處罰。根據《產品質量法》的規定豎團,這批次不合格產品會被沒收,銷售這批次不合格產品的利潤也會被沒收,另外,還會根據這批次不合格產品的貨值進行處罰。
《產品質量法》第五十條規定,「在產品中摻雜、激乎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明纖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❺ 成品油質量不合格如什麼程度可移送公安
首先抽檢不合格按產品質量法進行處罰,抽檢批次則譽凱的多少是一個依據,虛局如果此批不合格的成品油達到5萬元,孫喚算非法經營額,或者銷售獲得利潤1萬元以上,可以移送公安機關,這個是個人,但是單位或者公司是不一樣,具體移送標准請查詢最高檢相關法條!
❻ 液化石油氣抽檢不合格貨值超五萬要不要移交公安機關
非法儲存、運輸、倒灌、銷售液化石油氣的將承擔如下的法律責任:
1、對非法儲存瓶裝液化石油氣的單位可以處10萬元以下納亂罰款,對個人可以處1000元以下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未取得許可擅自從事運輸液化石油氣的,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10倍茄喊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2萬元的,處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未經省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許可,擅自從事氣瓶充裝活動的,沒收違法充裝的氣瓶,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觸犯顫茄野刑律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刑法關於非法經營罪或者其他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充裝非自有產權氣瓶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暫停充裝,直至吊銷其充裝許可證。
5、使用未經定期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鋼瓶的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使用或者停產停業整頓。
6、違反國家規定,儲存、運輸液化石油氣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❼ 食品案件移交公安標准
法律分析: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要求各級食品葯品監管部門在查辦生產銷售假劣葯品案件中,對符合「兩高司法解釋」扒冊規定的標准,涉嫌構成生產銷售假劣葯品犯罪的,要及時向公安機關移送。對沒有構成生產銷售假劣葯品犯罪,但是按照《刑法》的規定,已涉嫌構成非法經營、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等犯罪的,各級食品葯品監管部門應及時向公安機關移送。
一是各級食品葯品監管部門積極與公安、司法機關聯系,加強溝通,建立有效春汪宏協作機陵游制,認真配合公安、司法機關加大對生產銷售假劣葯品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
二是各級食品葯品監管部門在案件移送時,要按照國務院《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妥善保存所收集的證據,依法向公安機關提供規定的材料。對提供資金、賬號、發票、許可證件等和提供生產經營場所、郵寄等便利條件以及提供廣告宣傳等涉嫌構成生產銷售假劣葯品共同犯罪的,應一並移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第八十五條 第一款 第七項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關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沒收違法所得、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和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並處二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
❽ 產品質量不合格處罰標準是什麼
產品質量不合格處罰標准差跡是沒收違法所得,並按照不合格產品貨值價值的三倍判處罰款。消費者買到的產品質量不合格的,可以去工商部門舉報,經過立案調查,情況屬實的,工商部門對涉事商家行政處罰。對於消費者使用不合格產品造成的人身損害,商家承擔民事責任。一、產品質量不合格處罰標準是什麼?
生產、銷售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兆慶肢、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產品)貨值金額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產品質量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1、不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族世險,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應當符合該標准;
2、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但是,對產品存在使用性能的假疵作出說明的除外;
3、符合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產品標准,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
二、哪些行為構成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
1、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牌產品標志、免檢標志等質量標志和許可證標志的;
2、偽造或者使用的虛假的產地的;
3、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的;
4、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
5、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
6、失效、變質的;
7、存在危及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的
8、所標明的指標與實際不符的;
9、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生產、銷售的。
三、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犯罪怎麼判刑?
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
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綜上所述,有些不法商家生產銷售質量不合格產品,工商部門會對商家進行處罰,其標準是不合格產品價值的三倍以上罰金,並且要沒收所有違法所得。對於涉嫌犯罪的,會由公安機關立案,其對應的罪名是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
❾ 假冒偽劣產品移送標准
法律分析:1、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的;
2、偽劣產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十五萬元以上的;
3、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不滿五萬元,但將已銷售金額乘以三倍後,與尚未銷售的偽劣產品貨值金額合計十五萬元以上的。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第十六條 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旁肢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畝啟世格產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迅肢立案追訴:
1、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的;
2、偽劣產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十五萬元以上的;
3、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不滿五萬元,但將已銷售金額乘以三倍後,與尚未銷售的偽劣產品貨值金額合計十五萬元以上的。
❿ 產品質量抽檢不合格需要怎麼處罰
產品質量抽檢不合格的處罰標準是責令企業停止生產銷售並沒收質量不合格的這些產品,有臘埋違法所得的要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企業的營業執照會被吊銷,甚至是被追究刑事責任。不過,如果在產品銷售之前質量抽檢不合格的話,一般不會直接進行處罰的。一、產品質量抽檢不合格需要怎麼處罰?
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產品,下同)貨值金額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產品質量法》第五十條: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企業輪衡螞收到省質監局《監督抽查結果通知書》後,要做如下工作:
1、停止銷售不合格產品,並主動收回已售不合格產品。
2、接到《監督抽查結果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如對本次檢驗結果有異議,可向省質監局提出復檢申請,省質監局負責企業異議的受理工作。
3、15日異議期後,企業所在地質監局負責向不合格產品生產企業發放《整改通知書》,企業按照要求提交整改報告,限期改正,整改完成後,向所在地質監局提出復查申請,由所在地質監局組織有資質的檢驗機構對企業進行復查檢驗;
逾期不改正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產品質量監督部門予以公告;公告後經復查仍不合格的,責令停業,限期整頓;整頓期滿後經復查產品質量仍不合格的,通報有關部門吊銷相關證照。
其中,監督抽查的產品有嚴重質量問攔困題的,移送執法查處,依照《產品質量法》第五章的有關規定處罰。對於在在區域性、行業性產品質量實施質量警示和專項整治。
二、消費者買到假冒偽劣產品如何維權?
1、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清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對消費者維權各項法律法規,才能更好地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2、購買前了解商品屬性。對於商品的種類、規格。性能、原材料、結構、合格證,出廠日期、消費期限、使用說明、售後服務等有關商品自身的情況以及商標、廠家、生產地、經銷者等關於商品生產經營者的情況應盡可能地了解。
3、保存購買憑證。購買後應盡可能要求銷售者出具發票、收據或其他書面的證明材料,以便在受到侵害時,能夠有效地進行索賠。
4、自動與商家協商。當發現購買商品與自己的需要不相符合時第一時間與商家協商溝通,指出自己的購買目的與產品不符合,申請更換或者退貨。
很多企業的產品在正式上市銷售之前,都會先由當地的質監部門進行抽查,如果企業對質監部門抽查的結果存在什麼爭議的話,也可以向省質監局提出復檢的。或者在法定時間內對質量不合格的這些產品重新進行調整,調整完以後復檢合格的也不會有其他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