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冰鮮產品種類
冰鮮產品種類有鯽魚、鯉魚、帶魚、三文魚、甲魚、鱸、鮭、石斑、左口、螃蟹、海蝦、海參、田螺、蛤蜊、泥鰍等,水產品是海洋和淡水漁業生產的鮮活類產品以及通過冷凍、腌制、干制、熟制等加工而成的產品,水產品捕撈後,要及時進行加工或冷藏保鮮,否則很容易變質。
冷凍品具體分類:
1、包括:海蝦,凍,速凍蟹肉棒,魚,蝦仁等一些海鮮類;
2、包括:冷凍青豆、胡蘿卜、玉米,速凍西蘭花、蘆筍、青菜等各種豐富的蔬菜類;
3、包括:速凍的豬肉、雞肉等各種肉類;
4、包括:雞塊、可樂餅、魷魚排等一系列需要油炸後食用;
5、包括:各種魚餃、魚丸、貢丸等一系列下火鍋吃的丸子。
到正規超市或市場選購生鮮產品
選購時可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反套住手挑選冷凍冰鮮食品,避免用手直接接觸;選購時要注意正確佩戴口罩。購買預包裝冷凍冰鮮食品時,要關注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條件等食品標簽內容,保證食品在保質期內。
購物後及時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雙手,洗手前,雙手不碰觸口、鼻、眼等部位。如果海淘、代購境外國家或地區商品,包括購買境外冷凍食品,要關注海關食品檢疫信息,做好外包裝消毒。
㈡ 凍鮮,冰鮮,活鮮哪個好
冰凍食品是指在低於-18℃下存儲的食品。在從常溫降到冰點以下的過程中,肉類中的水分會凝結產生冰晶,烹調前化凍的過程也會使細胞部分破損,所以食品的營養成分和風味都會受到一定影響,口感比鮮肉稍遜一籌。
冰鮮食品是指動物在宰殺後短時間內將溫度降到0℃左右,並在運輸和存儲過程都保持在該溫度范圍的產品。這時候的產品處於冰點臨界點,肉質保持柔軟,而低溫又能防止細菌繁殖,口感和營養都最大程度保留了下來,比冰凍產品更鮮美。
活鮮在被宰殺的瞬間,由於緊張,體溫升高,適合細菌滋生,同時釋放大量毒素,如果被人體吸收會造成傷害;
活鮮體內嘌呤過高,是導致痛風的元兇;凍鮮-38°C低溫排嘌呤後,凍鮮體內嘌呤含量會控制到不足以引起痛風的范圍。
寄生蟲、細菌控制:活鮮體內寄生蟲、細菌殘留嚴重,通過烹飪,不足以殺掉所有的細菌、寄生蟲;凍鮮-18°C全程保鮮,可將深海魚體內幾乎沒有的寄生蟲、細菌殺死。
不過由於冰鮮食品保鮮期較短,要求盡量快速地從生產地運達目的地,距離遠的地方甚至需要空運,所以物流成本較高,自然也就比冰凍食品要貴。
㈢ 冰鮮和冷凍的區別在哪
一般來說,海鮮的運輸保存有三種方式:活鮮、冰鮮、凍鮮。
活鮮:運輸過程中在水中存放,通過充氧等方式保證存活,主要用於養殖魚類;
冰鮮:用冰將海鮮溫度保持在0℃,這個溫度下肉不會結冰,是一種用於短時間保鮮,又兼顧口感的做法,常用於近海魚類。
凍鮮:用急凍的方法,讓海鮮的溫度迅速下降到-18℃,達到完全凍結,鎖住體內的水分和營養,並可殺滅細菌,防治細菌侵入,利於長時間保存,多用於深海魚類。
按照我們傳統觀念,活鮮>冰鮮>凍鮮,從口感來說確實是這樣。
但從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來看,長距離、長時間的運輸,活鮮和冰鮮的浪費同樣大於凍鮮,根據調查顯示,凍鮮的損耗僅1-2%,活鮮和冰鮮的損耗可高達15%。
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活鮮和冰鮮的味道也不見得一定比凍鮮好,所以喜歡河鮮和冰鮮的朋友,趁著去海邊的時候,一定要使勁吃,近水樓台先得月。
順便說一句,我們在內地餐館吃到的北極甜蝦、帝王蟹、北極貝、許多刺身,大多採用冰凍海鮮技術中的熟凍技術。
這些海鮮肉質不適宜生凍,用鹽水煮熟後再進行冷凍,可以在海鮮最鮮活飽滿時,迅速急凍,完全保持了海鮮的鮮嫩肉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