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國產鄂寶三鮮餃是哪裡產品
擴展閱讀
如何辦理更低費用的套餐 2025-02-12 11:17:45
環保燈具產品設計多少錢 2025-02-12 11:11:22

國產鄂寶三鮮餃是哪裡產品

發布時間: 2023-05-29 18:55:10

『壹』 「三鮮水餃」指的哪三鮮怎樣調出鮮香誘人的水餃餡

三鮮水餃有素三鮮,也有肉三鮮,其中豬肉、蝦仁、韭菜是知道人最多的肉三鮮水餃。其實在肉三鮮水餃中,鮁魚餃子才是最鮮香的一種餡兒。


鮁魚三鮮餃子,就是由鮁魚肉、豬肉以及韭菜三種食材組成的。因為鮁魚肉有一些腥氣味,所以在調餡兒的時候需要加入蔥姜水去腥。鮁魚肉比較緊致,所以將鮁魚剁成肉泥,與豬肉一起攪拌時要沿著一個方向攪拌,就像攪拌雞蛋液一樣。因為鮁魚肉吸水性強,所以在最後再放鹽和油,攪拌均勻。這樣調出的鮁魚餡兒又鮮又Q彈,吃起來很是鮮香誘人哦!


我是越南子豎扒柒,挑逗味蕾,不管飽!

『貳』 三鮮水餃的水餃起源

水餃帆野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名稱。三國時期稱作「月牙餛飩」,南北朝時期稱「餛飩」,唐代稱水餃為「偃月形餛飩」,宋代稱為「角子」,元代稱為「扁食」;清朝稱為「水餃」。水餃起源於東漢時期,為醫聖張仲景首創。當時水餃是葯用,張仲景用麵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葯材用來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凍瘡。 宋代稱水餃為「角兒」,它是後世「水餃」一詞的詞源。這種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南宋時叫做「燥肉雙下角子」。
水餃在宋代的時候,傳入蒙古。水餃傳到了蒙古,也很快的收到了
蒙古同胞奔放的性格的影響。水餃在蒙古語中讀音類似於「匾食」。水餃的樣式也由原來餡小皮薄變成了餡大皮厚。隨著蒙古帝國的征伐,扁食也傳到了世界各地。出現了俄羅斯水餃、哈薩克水餃、朝鮮水餃等多個變種。蒙古帝國給中國水餃向全世界的傳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明代的書籍也證實了這點。明朝萬曆年間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劉若愚的《酌中志》載:「初一日正旦節,吃水果點心,即匾食也。」可見,明代北方地區過年吃扁食已經取代原來的過年吃圓子、年糕等食物。 清朝時,水餃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子時以前(現晚上23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態明喊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水餃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清朝有關史料記載說:「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又說:「每年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面做餃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錁藏之餑餑中,以卜順利,家人食得者,則終歲大吉。」這說明新春佳節人們吃水餃,寓意吉利,以示辭舊迎新。近人徐珂編的《清稗類鈔》中說:「中有餡,或謂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湯叫做水餃。」和「其在正月,則元日至五日為破五,舊例食水水餃五日。」隨著商業化和人口流動,南方也正在學習北方的傳統文化。如過節不吃水餃的常州出現了「大娘水餃」品牌。在廣東,一些如珠海、東莞和深圳的移民城市過年也漸漸有了吃水餃的習俗。另外福建、客家地區原本有吃水餃的習俗,但不是過年或者過節的必備品。
正因為中國槐衡文化豐富多彩,才會形成各地過年過節習俗文化的多元化。我們應該學會承認差異,尊重差異,促進中國文化的和諧統一發展,使地球的文化更具獨特性,多樣性。

『叄』 「三鮮水餃」指的哪三鮮怎樣調出鮮香誘人的水餃餡

第一,素三鮮

素三鮮是非常傳統的三鮮餡,它的食材簡單,口味清淡,吃起來的味道也非常好。

素三鮮的食材有韭菜、雞蛋和蝦皮組成,雖然看起來比較素,但是味道絕對是好的。

第一步:將雞蛋打入碗裡面,用筷子將雞蛋攪拌均勻,一直攪拌到雞蛋液裡面沒有絮狀物為止。緊接著向雞蛋液當中加入適量的食用鹽和少量的清水進去,繼續將雞蛋液攪拌均勻。

第二步:起鍋,向鍋裡面加入適量的食用油,等到油溫上來的時候關小火,將雞蛋液倒入鍋裡面之後快速的攪拌雞蛋液,一直到雞蛋液凝固為止,這個時候雞蛋會變成小個的固體,將它盛出來放到一旁晾涼。

提示:經常做飯的朋友們可以通過快速攪拌雞蛋的方式讓雞蛋變成小碎塊,如果不經常做飯的朋友們就等到雞蛋涼了的時候切幾刀吧。

第三步:韭菜摘掉老葉、黃葉和爛葉,將韭菜清洗干凈之後瀝干表面的水分,緊接著將韭菜切成大約5毫米左右的段狀,再向韭菜當中加入少量的香油或者食用油,再一次攪拌均勻。

提示:這一步讓韭菜均勻包裹上香油或者食用油,這樣就防止韭菜出湯了。

第四步:將晾涼的雞蛋倒入韭菜當中,緊接著抓少量的蝦皮進去,再加入食用鹽,十三香,再一次攪拌均勻就可以了。

第二,肉三鮮

肉三鮮餃子大多是用蝦仁、雞蛋和韭菜做出來的,我們大家在飯店裡面吃的三鮮餡餃子大多是肉三鮮了,其它的做法不變,只是將蝦皮換成蝦仁而已。

蝦仁最好是用鮮蝦先剝出來的,蝦仁剝出來之後切成三四段,包餃子的時候放入一到兩個進去,餃子非常鮮嫩好吃。

有些地方也會用豬肉代替蝦仁做肉三鮮餃子,但是個人覺得還是用蝦仁比較好吃。另外還有一些地方的肉三鮮是豬肉、蝦仁和韭菜做出來的,味道也不錯。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餃子是最特殊的存在,誕生於1800年以前,它在中國北方是一種特別的食物,代表著團圓,代表著家鄉的味道!關於它的俗語更是張嘴就來,「如餃子就酒,越喝越有」,「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如餃子」,「迎客餃子 送客面」等等,它的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

中國人為什麼對餃子情有獨鍾?小簡覺得,包餃子的過程是一個人擀,幾個人包,分工明確,和諧工作,還可以交流感情。直到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桌,一家人圍桌而坐,其樂融融。

三鮮餡屢次登頂,可見大家對它的喜愛。美味雖好,可是想要做好卻不易!考大家一個問題,你知道三鮮餡是指哪三鮮嗎?調餡時要注意的事項是什麼?別急,今凱做天大廚楊逍一一為您解決,再教您2種三鮮餡餃子的做法,一葷一素,希望您會喜歡……

【韭菜三鮮素餡】

原料:韭菜,雞蛋,蝦皮(或者蝦仁,海米),木耳,粉條,鹽,蔥油,蚝油,胡椒粉。

做法;1:韭菜摘洗干凈,用淡鹽水浸泡1小時。蝦皮用溫水泡一會,粉條,木耳分別泡發。

2:韭菜切成細末拌入蔥油。蝦皮控干水分,入油鍋中炸至微黃。粉條切末,木耳切絲,雞蛋提前炒熟,涼透。

3:將所有準備好的原料混合,加入蚝油,蔥油,胡椒粉,鹽攪勻,即可。

【韭菜三鮮葷餡】

原料:韭菜,豬後腿肉,蝦仁,雞蛋,木耳,鹽,蚝油,蔥油,花椒水,胡椒粉,料酒。

做法,1:韭菜摘洗干凈,用淡鹽水浸泡1小時,去除農葯殘留。木耳用溫水泡發。

2:豬瘦肉攪成肉餡,加入蔥薑末,胡椒粉,鹽,生抽,少許老抽上色,分次攪入花椒水,直至起膠質,放冰箱冷凍30分鍾。

3:韭菜切成細末,木耳切末,雞蛋炒熟涼透,蝦仁去除蝦線,用蔥姜,料酒腌制30分鍾至入味。

4:上述原料准備好後混合,加入蚝油,胡椒粉,鹽,蔥油攪勻,即可。

楊大廚分享

1:韭菜務必要,用淡鹽水或者小蘇打水浸泡,可以充分去除農葯殘留。

2:切好的韭菜,拌入少許食用油,防止韭菜出水,變色。

3:葷餡調制時,肉餡必須要腌制入味,分次打入花椒水或蔥姜水,這樣吃起來才會鮮嫩多汁。

4:素餡在調制時,炒好的雞蛋必須要涼透之後,再放入韭菜里,以免太熱,韭菜被燙出水。

5:素餡如用蝦皮,則一定要用熱油炸一下,不然煮好的餃子不鮮香,腥味重。

6:餃子皮的黃金比例為,500克麵粉+250克清水+5克鹽+20克澱粉和勻,略醒茄做。

最後總結:很多人不知道三鮮餡到底是那三鮮?其實沒有什麼特定的標准,不光韭菜 蝦仁 雞蛋可以做成三鮮餡,黃瓜 蝦仁盯納衡 雞蛋也可以做成三鮮餡,只要適合自己就好,您知道了到了嗎?

前面提到的,萬不可直接拌餡,多加1步,餃子更香,更入味!指的就是生雞蛋的使用。拌餡之前再加入1顆生雞蛋攪勻。這樣能鎖住韭菜的水分,還能保證韭菜一直是翠綠不變色的。

關於三鮮

三鮮分肉三鮮和素三鮮

肉三鮮是:蝦仁 豬肉 韭菜

素三鮮是:韭菜 雞蛋 蝦皮

還有一種三鮮是:豬肉 蝦仁 雞蛋

做法

三鮮餃子

輔料:雞蛋150克,韭菜200克,對蝦150克,豬肉(肥瘦)100克

調料:鹽8克,味精2克,料酒15克

調制餃餡

原料:鮮蝦仁200克,水發海參100克,冬筍150克,豬前夾肉200克,薑片10克,蔥節20克,薑末20克,蔥末50克, 雞蛋清1個,精鹽10克,胡椒粉3克, 料酒30克,味精10克,雞精10克,白糖10克,香油25克,高湯350克。

製法:

1.蝦仁洗凈剁成泥,加精鹽、雞蛋清攪勻;水發海參入鍋,加薑片、蔥節、料酒、雞精、高湯煨入味,撈起切成細粒;冬筍切成細粒後,入沸水鍋中氽一下撈出。

2.豬前夾肉去皮洗凈,絞成茸,加精鹽、胡椒粉、料酒、白糖、味精及適量清水攪打均勻,再加入蝦仁泥、水發海參粒、冬筍粒、薑末、蔥末、香油和勻,即成。

注意:

1、蝦仁須用新鮮的;水發海參須事先煨好,以防澀口;豬夾心肉的肥瘦比例為6∶4。

2、三鮮餡也可選用雞肉及其它海鮮來製作;如無冬筍可用香菇等代替;如餡中不放豬肉,也要加入豬肥膘肉或化豬油,以增加餡料的滋潤口感。

我天津人,我們這鮮水餃分素三鮮和肉三鮮!1:先說肉三鮮,豬肉、韭菜、和蝦仁,豬肉餃餡先把豬肉調味,先打肉一個雞蛋,把豬肉餡調上勁,再放鹽、醬油、香油、雞精,少許蚝油、十三香、少許花椒面、攪拌均勻!了。再把韭菜切末放入調好的豬肉裡面,攪拌均勻!然後我們把蝦也腌制一下(蝦不要太大)放蚝油,鹽即可,包的時候先放韭菜豬肉餡,讓後再放入一個蝦仁!這樣的肉三鮮誰不愛吃呢?

2:素三鮮:韭菜切末,炒幾個雞蛋炒碎,不要把雞蛋炒太老,在泡一把粉絲,泡好的粉絲切碎,三種放在一起調味,放十三香,花椒面(少許)再來點蚝油,最後包之前再放鹽,要不時間久了會出水!素三鮮餃子也是不錯的選擇!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三鮮水餃」指的是哪三鮮?怎樣調出鮮香誘人的水餃餡?我的回答是:水餃是一種除了北方人喜愛食用的食物之外,南方人也同樣喜歡。水餃好不好吃,這完全取決於餃餡,毫不誇張的說,餃餡就是一道美味可口水餃的「靈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製作的餃餡都是於「三鮮餃餡」為主,那麼「三鮮餃餡」指的是哪三鮮呢?

對於這個問題,每個地方的朋友都會有不同的選擇,最傳統的三鮮搭配模式是:韭菜、蝦仁、雞蛋。但是根據自己生活的地域不同,又分為素三鮮、肉三鮮和半三鮮。素三鮮指的是釆用韭菜、木耳、蝦皮。肉三鮮指的是釆用豬肉、蝦仁和韭菜。而半三鮮則是釆用豬肉、韭菜、雞蛋。另外還有一種則是採用海參、貝類、鮮蝦來製作,這種三鮮餃餡多受福建、浙江和廣東等沿海一帶朋友所喜愛。

那如何調出鮮香誘人的水餃餡呢?想要製作出鮮香美味的水餃餡,僅用三樣食材那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們在製作時還要加入其他食材和調料,來增加餃餡營養的均衡和豐富味道的鮮美。下面熙陽就來跟朋友們分享一道美味鮮香餃餡的製作方法,希望朋友們能夠喜歡。

【三鮮水餃餡】

需要食材

主料:豬肉餡350克

配料:干木耳10克、雞蛋2個、花椒粉10克、食鹽5克、生薑5克、洋蔥50克、食用油50克

調料:醬油15克

~~~~~開始製作~~~~~

步驟1、將木耳放入溫水中泡發。將洋蔥洗凈切碎。生薑去皮切碎。雞蛋打入碗中,放入少許食鹽打散備用。

步驟2、鍋中倒入適量食用油,大火加熱後將蛋液倒入鍋中,用筷子快速打圈劃成絮狀盛出備用。

步驟3、豬肉餡中加入食鹽、花椒粉、醬油、洋蔥末、薑末和30克溫水用筷子順時針方向攪拌均勻。

步驟4、木耳撈出瀝干水分切碎,雞蛋切碎,放入肉餡中,再次順時間攪拌至上勁即可。

1、建議不要選用全瘦肉,豬肉餡選用肥二瘦八,這樣製作出來口感才潤滑。

2、炒雞蛋時在蛋中加入少許料酒,這樣既去除腥味,還能使雞蛋嫩滑。

3、肉餡中不需再放入食用油,因雞蛋和肉中都有油脂,如果再放食用時會覺油膩。

4、加入適量溫水攪肉,餡吃起來比較水嫩。但是不可多放。

本期解答:「三鮮水餃」指的哪三鮮?怎樣調出鮮香誘人的水餃餡?

在我家最愛的還是蝦仁餡的三鮮水餃,尤其是有我這個」餃子控「在,幾乎我家什麼味道的餃子餡都做過,要說三鮮餡的水餃,那必須蝦仁餡的當首當其名了,每次做好滿滿一大盤都不夠吃呢!那麼我們在家要怎麼調三鮮味的餡料呢?雖說是三鮮餡,但是用到是食材不僅僅只有3種哦,超級鮮香可口,來看看下面的教程吧!

食材:鮮蝦、肉末、雞蛋、干香菇、木耳、韭菜(少量)、蔥花(少量)、薑末、耗油、生抽、香油、糖、鹽、水、料酒

做法:

1,將雞蛋炒熟,炒散,蝦去皮,香菇泡發切碎,木耳。韭菜,蔥切碎

2,把肉和蝦仁放少許料酒,攪拌一下,放入少許水,攪拌至水分吸收,接著放入其他配料,再放入調味料,充分攪拌均勻即可

3,再用餃子皮一個個的包起來即可!

小貼士:

1,韭菜這里是拿來配點味的,跟蔥差不多分量即可,沒有可不下

2,香菇要用乾的泡發,才會更香,新鮮的香菇沒有這個味道

3,餃子可以包多一些,放進急凍,想吃的時候,隨時可以拿出來煮哦

我家做三鮮水餃餡的時候,都是買的新鮮的活蝦,放入冰箱冰凍2個小時左右,再拿出來剝殼的,但是去掉的蝦頭我們不會丟了,我們會拿來熬 」蝦油「 。然後再把蝦油放入餡料中攪拌均勻,這樣做好的三鮮餡水餃會非常的香,還會更鮮哦!記住這個小技巧,下次保證你做好的餃子又香又鮮,回味無窮!

這「開春第1鮮」,又叫長生菜,要抓緊吃,錯過春分又要等1年

說起這三鮮餡,最初的三鮮餡應該是韭菜、蝦皮、炒雞蛋碎,這是三鮮餡的鼻祖。為什麼這樣說呢,記得在以前,人們日子過得苦。到了冬天,能吃到的蔬菜也就大白菜、白蘿卜。到了過年的時候,用草墊子蓋著保溫,下面鑽出幾絲嫩黃色的韭菜。能在大年三十的除夕夜吃上一頓韭菜餡的餃子,那都是奢望。

所以說,三鮮餡的第一鮮就是韭菜。人們家裡那時候都喂著雞,有現成的雞蛋,炒成金黃色的雞蛋碎,那是雞蛋的鮮。蝦仁是不敢奢望的,如果有蝦皮,再有一點海鮮的鮮香味道,這才是真正的三鮮餡。後來,人們演變改進了三鮮餡,才有了後來琳琅滿目的各色三鮮餡。

主料:韭菜500克、雞蛋4個、水發木耳50克、鮮蝦仁100克

蝦仁腌漬用料:料酒3克、蔥姜水5克、鹽0.5克、胡椒粉微量約0.2克

調料:植物油30+40克、鹽5克、白糖3克(可選)、味精或雞粉2克(可選)

蒸餃皮用料:麵粉500克、熱水140克、溫水130克、蛋清1個、鹽3克

說明:所有標注「(可選)」用料,請根據個人愛好自由選擇。

1、浸泡木耳建議選用「涼水慢浸法」,這種方法浸泡出來的水發木耳朵朵飽滿滋潤、厚重豐腴、自然灑脫。提前3-4小時用溫水把干木耳1小把浸泡好,約能泡發出水發木耳100克。如果時間來不及,就用「熱水速泡法」,加入白糖3克左右,也能快速浸泡出相對滋潤的水發木耳,這是一個相當實用的生活小妙招。

2、雞蛋4個,清洗一下表面,打入一較大碗內,攪打均勻,要以挑不起成塊的蛋清為標准。提前空燒鍋體,先把鍋體溫度提高上來,倒入植物油後,油溫快速升高,縮短了油脂加熱時間,最大程度減少了高油溫產生的有害物質,這是一個 健康 的生活常識。倒入植物油30克,油溫快速升到七成熱,微微有輕油煙,倒入蛋液,在高油溫的作用下,蛋液快速蓬起。用筷子劃散,並藉助於手勺的鋒利邊緣,邊切邊炒成金黃色的雞蛋碎,狀如金黃色的干桂花,又叫「桂花雞蛋」。炒好的雞蛋碎切記要完全晾涼後才能進行調餡,否則帶有餘溫的雞蛋碎與韭菜餡一摻和,韭菜全被捂出水來了。

3、蝦仁100克,用牙簽挑出黑色的蝦線,沖洗干凈,用廚房紙吸干表面水分。調入鹽0.5克、胡椒粉微量約0.2克、料酒3克、蔥姜水5克,反復抓勻,腌漬30分鍾,徹底去腥入味提鮮。

4、要用「半燙面」法,處理好的蒸餃皮,又軟又彈。面點還講究「鹼筋鹽骨」,和面時500克麵粉內要加入鹼性的蛋清1個、鹽2-3克。麵粉500克分成兩份,一份澆淋入熱水140克,用筷子拌成「棉絮狀」,略微經手,和成面團。和面盆內倒入溫水130克,打入蛋清1個,調入鹽2-3克,攪打均勻。把另一份麵粉倒入,和成面團後再與燙面團揉和在一起。表面蓋保鮮膜或溫布,防止風干開裂,室溫醒發30分鍾。

5、提前把韭菜擇凈洗凈,晾乾表面水分,切成細韭菜末。把水發木耳切成細末,與徹底放涼的雞蛋碎混合拌勻。先倒入植物油40克,翻拌均勻,這層油脂保護層就隔離了韭菜餡與鹽分的作用,可以防止韭菜餡出水。調入鹽5克、白糖3克(可選)、味精或雞粉2克(可選),翻拌均勻就行,別過度攪拌。調三鮮餡,一定要「後調味」,縮短了鹽與韭菜接觸時間,防止三鮮餡料滲水。

第一步將生肉洗凈放在案板上,切片,不過不切斷,上面的步驟切完後,將肉反過來,沿剛才的切片垂直方向或45度方向,依然不切斷,反復切,直道都剁成肉丁為止

2.韭菜都摘干凈,多餘的黃葉子不要. 大蔥,生薑,去皮,跟韭菜一起洗干凈,晾乾, 韭菜菜切成2-3毫米的長度,大蔥跟生薑先切成絲,然後在改刀切成碎丁,拿一個盆,首先將切好的韭菜放在下面,然後將大蔥跟生薑放在上面。

3.將大蝦剝開,取出蝦線,將蝦仁切成丁。

4.將三個雞蛋打碎,然後熱鍋燒油,炒成金黃色,切成丁。

5.將韭菜,大蝦,雞蛋,肉餡,蔥,姜一起放入到盆中,加入蚝油,生抽,五香粉,雞精,香油拌勻,等待備用. ?

第二步:和面 取一干凈的盆,放入適當的麵粉,然後倒入溫水,反復的揉,直到揉成圓圓的團子為止。

第三步: 我們先准備一塊干凈的面板,將面團搓成長一點的,然後切成均勻的小面團,准備一個擀麵杖,面板上面放點乾的麵粉,將面團擀成皮,一定要薄厚均勻,方便餃子好煮. 包餃子的花樣有很多,我媽媽一般包的都是柳葉餃子,煮的時候不容易破,還好看.方法:取一塊麵皮,包入餡料以後,在右邊捏一下,相當於把餃子皮對本分開,然後再慢慢的捏好以後就可以了。然後依次的把這些餃子一個一個的包好。每個人包的餃子的形狀也是不一樣的,不過最容易包的就是我們最尋常的包法了,把它包成一個月牙形的。包的也比較快。

第四步:煮餃子 ? 首先把冷水放到鍋中,大火燒開,然後把它放進鍋里,水開以後拿一點涼水打下去,反復煮5分鍾以後就可以吃了,我們在吃的時候還可以加一點醋,吃起來就更好吃了。自己在家裡做飯,不僅更干凈,而且也很營養。還能感受到勞動的樂趣。

關於三鮮

三鮮分肉三鮮和素三鮮

肉三鮮是:蝦仁 豬肉 韭菜

素三鮮是:韭菜 雞蛋 蝦皮

還有一種三鮮是:豬肉 蝦仁 雞蛋

做法

1. 小麥麵粉加入適量溫水,和勻備用;2. 把對蝦去頭、去皮洗凈;

三鮮餃子

3. 韭菜洗凈切碎;

4. 雞蛋打入碗內攪勻,炒熟;

5. 把蝦切成大點塊;

6. 在豬肉剁餡里放入鹽、花椒面、雞精調味;

7. 把肉餡、雞蛋、蝦、韭菜放入盆中順一個方向攪勻;

8. 將面團用擀麵杖擀成多個薄皮,分別放入適量餡,包成餃子。

9. 將包好的餃子擺放入蒸鍋中,蒸熟即可。[1]

材料

主料:小麥麵粉500克

三鮮餃子

輔料:雞蛋150克,韭菜200克,對蝦150克,豬肉(肥瘦)100克

調料:鹽8克,味精2克,料酒15克

調制餃餡

原料:鮮蝦仁200克,水發海參100克,冬筍150克,豬前夾肉200克,薑片10克,蔥節20克,薑末20克,蔥末50克, 雞蛋清1個,精鹽10克,胡椒粉3克, 料酒30克,味精10克,雞精10克,白糖10克,香油25克,高湯350克。

製法:

1.蝦仁洗凈剁成泥,加精鹽、雞蛋清攪勻;水發海參入鍋,加薑片、蔥節、料酒、雞精、高湯煨入味,撈起切成細粒;冬筍切成細粒後,入沸水鍋中氽一下撈出。

2.豬前夾肉去皮洗凈,絞成茸,加精鹽、胡椒粉、料酒、白糖、味精及適量清水攪打均勻,再加入蝦仁泥、水發海參粒、冬筍粒、薑末、蔥末、香油和勻,即成。

注意:

1、蝦仁須用新鮮的;水發海參須事先煨好,以防澀口;豬夾心肉的肥瘦比例為6∶4。

2、三鮮餡也可選用雞肉及其它海鮮來製作;如無冬筍可用香菇等代替;如餡中不放豬肉,也要加入豬肥膘肉或化豬油,以增加餡料的滋潤口感。

大家好,我是食味四季,我的回答是:三月韭,香破口,傳統的三鮮餡水餃就是韭菜,豬肉,蝦仁做餡,尤其是這個季節的韭菜加入鮮蝦,豬肉做成的餃子,真是鮮香無比,香味十足,三鮮有肉三鮮和素三鮮之分,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具體做法。

主料:五花肉300克,韭菜700克,鮮蝦500克,雞蛋2個。

調料:鹽7克,,耗油3克,料酒2克,芝麻油3克。十三香5克,生抽3克。

1. 調制肉餡,, 鮮蝦去蝦鮮,一部分剁成肉泥,一份切丁,然後加入剁好的肉餡中摔打上勁,加入鹽,蔥姜水,攪拌出膠質,加入料酒,耗油去腥提鮮。

2. 處理韭菜, 韭菜洗凈切碎,加芝麻油拌勻,靜置30分鍾。

3. 攪拌餡料, 將靜置好的韭菜倒入肉餡中攪拌均勻,加十三香,生抽,然後打入雞蛋拌勻,肉餡就調好了

1. 素三鮮是, 素三鮮一般是加入雞蛋,韭菜和蝦皮,當然所謂的素三鮮和肉三鮮沒有固定的做法,只要最大限度發揮食材的鮮味即可。

2. 餡料打水, 製作肉餡需要打水,一般要打入蔥姜水或者花椒水,多次少量加入,攪拌起膠質即可。

3. 攪拌的方向, 無論是肉餡還是素餡,攪拌的時一定要順時針攪拌,不可來回隨意攪動,不然肉餡沒有彈性,口感差很多。

4.點睛之筆, 要想保持肉餡的鮮嫩,最後加油或者是打入雞蛋就可以,能包住肉餡的水分。

『肆』 「三鮮水餃」指的哪三鮮怎樣調出鮮香誘人的水餃餡

做為吃起餃子就沒夠的東北人,我來告訴你「三鮮水餃」指的是哪三鮮。三鮮水餃按選料不同,可以分為如下三種:素三鮮一般以韭菜、雞蛋和蝦皮為主。不過白菜、香菇、玉米這些,只要是三種或以上素蔽答餡製成的餃子,都可以稱為「素三鮮」。不過是韭菜、雞蛋餡的比較深入人心罷了。

1、肉三鮮這個一般由豬、牛、羊組成的居多,也有加了雞肉的。一般俗語純葷餡的,所以叫「肉三鮮」。

2、葷素搭配的這個是大家最長包的,也是經常食用的。一般都是以一種蔬菜加豬肉餡和海鮮搭配而成的,最經典的就是【韭菜、豬肉、蝦仁餃子】。

【蝦仁三鮮餡特點】一口一個蝦仁,加上汁水淋漓的餡料,非常過癮的美味餃子。關於「三鮮餃子」是哪三鮮?怎樣調出鮮香誘人的水餃餡?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大家如有什麼不同意見,脊並兄或者美味的調餡方法,歡迎留言、評論。

『伍』 無錫三鮮水餃的歷史背景

餃子的由來 我國北方人有一種習俗,逢年過節,迎親待友,總要包頓餃子吃。尤其是大年初一,全家人 拜罷年,便圍坐在一起,邊包餃子邊聊天,山南海北,無所不談,不時引來歡聲笑語,大有 其樂無窮之意。"水餃人人都愛吃,年飯尤數餃子香"。當人們吃著這滑潤適口滋味鮮美的水 餅時,如果再知道一些它的來歷,誰能不驚嘆我們文明古國的源遠流長的麵食奇苑呢! 對於餃子的來歷,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頗多。 餃子源芹差於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國時期,魏張揖所著的〈 〈廣雅〉 〉一書中,就提到這種食 品。據考證: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時期的"偃月形餛飩"。和南宋時的"燥肉雙下角子"發展而來 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我年的歷史了。清朝有關史料記載說;』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 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又說:"每屆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面做餃食之, 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錁藏之餑餑中,以卜順利,家人 食得者,則終歲大吉。"這說明新春佳節人們吃餃子,寓意吉利,以示辭舊迎新。近人徐珂編 的〈 〈清稗類鈔〉 〉中說:"中有餡,或謂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 ,以水煮之而有湯叫做水 餃。"千百年來,餃子做為賀歲食品,受到人們喜愛,相沿成習,流傳至今。 餃子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等名稱。唐 代稱餃子為"湯中牢丸";元代稱為"時羅角兒";明末稱為"粉角";清朝稱為"扁食"---現在,北方和南方對餃子的稱謂也不盡相同。北方人叫"餃子"。南方不少地區卻稱之為嫌此皮" 餛飩"。餃子因其用餡不同,名稱也五花八門,有豬肉水餃,羊肉水餃,牛肉水餃,三鮮水餃, 紅油水餃,高湯水餃,花素水餃,魚肉水餃,水晶水餃等等此外,因其成熟方法不同,還在 煎餃,蒸餃等,因此,大年初一吃餃子在精神和口味上都是一種很好的享受。 餃子的來歷,除史書記載外,民間還另有一則傳說。從前有一個皇帝,整天不理朝政, 只顧尋歡作樂,朝里奸臣得寵,忠良受害,鬧得國家貧窮交加,百姓怨聲載道。有一天,人稱"潘素水"的奸臣潘奇叩見皇上,言明他有個好主意,能使皇上長生不老。皇上聽後,滿心 喜歡。忙問:"潘愛卿,有何妙法,快講與朕聽!"潘奇奏道:"人若能吃百樣飯,就可增壽延 年成神仙,皇上可下令在各地招選名廚師,讓他一日三餐做新樣,吃到百種飯,不就如願以 償了嗎?"皇上聽後連連點頭,即出告示,舉國招選。 不幾日,全國各地好多有名廚師陸續被送到京里,經過殿試,手藝高的廚師蘇巧生被選 上了。從此,蘇巧生憑著自己高超的技藝為皇上做了九十九個花樣的飯菜,皇上十分滿意。 這一夜,蘇巧生很高興。心想:"明天早上再做一樣飯就可以離開這個可恨的昏君,回家與親 人團聚了。"但到了做飯的扒睜時候,竟不知該咋做最後一頓飯了。他想到自殺逃跑,還想到毒死 這個吃喝人民血肉的昏君。正在悲傷的時候,他突然看到菜案上有些剩下的羊肉和菜,便拿 起刀把羊肉和菜一起剁碎,胡亂擱上調料,用白麵皮包了許多小角角,然後放在開水鍋里煮 熟,當做最後一樣飯給皇端去。蘇巧生正木獃獃地坐著等死,誰知皇上吃了這餐飯後,竟穿 著睡衣跑進廚房說:"今日這頓飯最香,這叫什麼名字?"蘇巧生聽罷,長長地嘆了口氣,隨 後抬頭看見這種扁扁的東西,信口答道:"這是民間上等品----扁食。"皇上又留蘇巧生繼續給 他做飯,巧生對這個貪得無厭的昏君氣憤極了,第二天便偷偷地溜走了。後人為了紀念這位 廚師,就學著包扁食吃。這樣,一代一代,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冬至吃餃子的傳說 東漢時候,南陽有個張仲景,是個名醫。他醫術很高,不管什麼疑難病症,都能手到病除, 人們稱贊他是妙手回春的醫聖。 張仲景在長沙做官,那年告老還鄉,正是冬天,寒風刺骨,雪花飄飄。他走到白河岸邊, 看到那些為生活東奔西走的窮鄉親們,面黃肌瘦,衣不遮體,有好些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他 心裡很難受。 張仲景一到家,登門求醫的人很多,他雖然很忙,可是心裡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 鄉親。他叫他的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個棚子,盤上大鍋,在冬至的那天開了張, 給窮人舍葯治凍傷。舍的葯叫"祛寒嬌耳湯"。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葯材放在鍋里 煮熬,等煮好後,把羊肉葯物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的"嬌耳"下鍋。然後分給來討 葯的人們,每人給一大碗湯,兩只嬌耳。人們吃下嬌耳,喝了祛寒湯,只覺渾身發暖,兩耳 生熱。 再說,張仲景在長沙做官的時候,經常為當地百姓治病,受到那裡百姓的愛戴。他告老 還鄉後,長沙的百姓想念他,每年推選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帶著鄉親們的心意來看望他。 那年,張仲景身患重病,長沙老人說:長沙有一穴好地,想叫他壽終時葬在長沙。南陽的人 哪裡肯依?兩下里就為這事爭吵起來了。張仲景說:"我吃過長沙水,不忘長沙父老情;我生 於南陽地,不忘家鄉養育恩。我死了,你們抬著我的棺材,向長沙方向走,靈繩在哪裡斷了, 就把我葬在哪裡算了。"眾人一聽,也不再爭論了。 那年冬至那天,張仲景離開了人世。長沙來了許多人吊喪,並要把他的屍體運到長沙去。 遵照他的遺囑,南陽和長沙的人抬著棺材上路了,走到當年舍"祛寒嬌耳湯"的地方,靈繩忽 然斷了。眾百姓忙打墓,下棺,填墳。你一挑,我一擔,川流不息,晝夜不停,把張仲景的 墳壘得很大。又在張仲景的墳前修了一座廟,這就是現在的醫聖祠。 張仲景是冬至這天壽終的,又是冬至這天開張舍"祛寒嬌耳湯"的,為了紀念這一天,每 年冬至家家戶戶都包餃子吃,並說冬至吃了餃子,耳朵就不會凍掉了。 古代餛飩考證 中國人吃餃子的歷史至今已有 1800 多年。在餃子面世之前,類似的食品稱作餛飩,而餛飩的 歷史又可追溯到 2000 年前的漢代。 除了文學記載外,還可以看到 1300 多年前完整的唐代餃子和餛飩。它們是從新疆出土 的。 一隻餃子和四隻餛飩一起被放在一個木碗中,形狀和現在的餃子和餛飩相同。據考證, 今天的餃子就是古代的餛飩。 餃子是國人喜愛的食品,北京人的日常生活中更是離不了餃子,北方人每於生日和喜慶 的日子都吃餃子。 水餃的歷史 水餃(當地人稱作包子)水餃起源歷史悠久。相傳在春秋戰國時代,人們就有食用,名 曰「扁食」。到了宋朝已漸為普及。近代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食品。由於過去小麥 的種植面積小,產量低,因此人們能吃上水餃就成為較為稀罕的事情,現在小麥種植面積擴 大了,小麥的畝產量也由過去的幾十斤,百多斤增加到了六、七百斤。人們的食糧絕大部分 是小麥麵粉。吃水餃這一在舊社會窮人做夢都想不到的事,現在已成為家常便飯。 水餃的製作工序是:將麵粉加水,反復用手攪拌、揉壓至不硬不軟為止,做成大小均等 的面團劑子,然後把面團劑子放在面板上用手擠揉成長圓條狀,切記在面板上灑上些乾麵粉, 再將長圓條狀的濕面用手或刀撕、切成小的面記,放在手中揉成扁平,用擀麵杖擀成一個個 的小薄餅。擀小薄餅是一項技術活,要擀得快,還得要厚薄均勻、不能殘破。沂源人民擀皮 用長 30 厘米左右,直徑 2-3 厘米的圓柱形小擀杖,不同於魯西南兩頭尖的擀杖。擀皮時,一 手持皮一手握杖,擀皮速度很快。製作水餃還要做好餡子。水餃餡子可分素的和葷的。不管 是何種原料都要剁細、放上作料(作料主要有油、鹽、醬油、蔥花、姜、茴香面等),然後 拌勻。做時把餡子戲用筷子或小勺適量夾起一部分放到已擀好的水餃皮上,用兩手將水餃皮 對好捏住兩個邊角,從兩邊向中間邊擀邊擠捏成重疊的花狀餃皮,要把水餃皮捏緊,以防煮水 餃時皮破餡露。其形狀不同於魯西南的「扁食」、「包子」形狀緊湊可橫立排放,「扁食」 須卧放,排列較松放。但也不同於飯店的「兩把捂」,皮多餡少。包水餃時有的包成長形, 有的包成圓形。時下,水餃已成為飯店、賓館一道重要的飲食,街頭路邊也涌現出了眾多的 水餃攤點,隨吃隨包,不同品類的餡子任你挑選,生意還相當的興隆。根據餡子的不同,就 出現了「牛肉水餃」、「豬肉水餃」、「羊肉水餃」、「素餡水餃」、「三鮮水餃」、「海 味水餃」等諸多豐富多彩的水餃名稱。「水餃」之名是近些年來人們的一種叫法。過去廣大 農村群眾大多都叫做「包子」。 其實, 「包子」這一食品在近段時期所包含的范圍更廣, 比如「蒸包」、 「烙包」、 「糖 包」、「灌湯包」、「地瓜麵包」、「蕎麥包」(實際上應叫蕎麥水餃)等等。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 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期餚。 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現在的餃 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 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里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 這種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里放些香菜、 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現在的餃子一模一樣,而且 是撈出來放在盤子里單獨吃。宋代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源。這種 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 元朝稱餃子為「扁食」。明朝萬曆年間 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劉若愚的《酌中志》載:「初一日正 旦節……吃水果點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 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語。 清朝時,出現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 民間春節吃餃子 關餃子的新的稱謂。餃子名稱的增多,說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 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 12 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 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 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 「子」為「子時」, 交與「餃」 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為了紀 念盤古氏開天闢地,結束了混狀態,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 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摶土造成人時,由於天寒地凍, 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 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裡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 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吃。 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 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託人們對 新的一年的祈望。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 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 生貴子。 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徵全 家幸福;吃柿餅,象徵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徵三陽開泰。台灣人吃魚團、肉團和發菜, 象徵團圓發財。餃子因所包的餡和製作方法不同而種類繁多。即使同是一種水餃,亦有不同 的吃法: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後連湯帶餃子一起吃; 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餃子和面條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線穿元寶"。 餃子這一節目佳餚在給 人們帶來年節歡樂的同時,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陸』 「三鮮水餃」指的哪三鮮,怎樣調出鮮香誘人的水餃餡

你好,朋友。
它是有兩種素的和肉的
三鮮餡水餃可以有豬肉、蝦仁和韭菜;另外一種有韭菜、雞蛋和蝦皮餡料,這兩種餡料在餃子中都是非常好吃的一種餡料
,而且是一種大家吃著比較適口的餃子餡了。一般逢年過節或者趕上節氣,大家一說吃餃子都是首先想到這兩種餃子餡,蘸一點餃子料之後再吃著這個美味的餃子,就會感覺特別讓人滿足口感了
。這兩張餡料裡面都會有韭菜的存在,而且無論是肉餡的肉三鮮還是素餡的素三鮮,都能吃到韭菜鮮美的口感,
而且大家都會覺得三種經典的餃子餡料一搭配,這個味道別提有多好吃了。

那麼怎麼調出鮮香誘人的水餃餡出來

那麼二姐就用肉三鮮來舉例說明下吧,肉三鮮需要准備的食材就是剛說的豬肉、蝦仁和韭菜,這三種基礎的食材是不可缺少的。這裡面准備做肉三鮮的豬肉可以選擇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帶一點肥肉之後的味道會讓整個餡料都比較好吃一些。
另外蝦仁的話建議大家買一些新鮮的大蝦去掉外殼之後切成蝦仁,這樣做出來的肉三鮮餡料口感嫩實而且味道也鮮美,吃一口蝦仁的味道是稍微帶著一點彈性的口感,而不是我們有時候覺得的比較發硬發乾的感覺。當然如果沒放蝦仁的話可以在裡面放點泡發好的干蝦仁,這個能起到新鮮蝦仁給肉三鮮餡料的調味作用,但是這個味道不及新鮮的蝦仁那麼好吃
。韭菜我們准備根莖很飽滿的新鮮的韭菜就可以了,這樣做出來的味道才能美味還好吃了。

怎麼調制水餃餡
首先我們將韭菜清洗干凈然後切成小段,切好的韭菜我們放入一個面盆當中,然後將新鮮的大蝦先浸泡一下,然後去掉大蝦的外皮後留下蝦仁,去掉蝦仁的蝦線,然後將蝦仁切的稍微碎一些就可以了
。隨後我們將蝦仁也放到裝著韭菜的大盆裡面,然後將豬肉用研磨機攪拌成豬肉餡,這三種基礎的食材就是我們要做的食材了,隨後我們開始放調味料來攪拌三鮮餡料,在裡面加入食鹽、十三香、蚝油,蚝油能讓肉三鮮的餡料更鮮美一些。

另外加上雞精和少許的醬油和香油,能給肉三鮮餡增加一些香味和鹹淡味道,打入一個雞蛋清讓食材更均勻的攪拌一下,我們就可以將食材攪拌到一塊了,然後進行肉餡的上勁兒,二姐建議將肉三鮮的肉餡要沿著一個方向攪拌,如果是順時針攪拌的話我們就需要一直順時針攪拌下才可以。開始做餃子的麵皮,麵皮要做的稍微薄一點,如果帶一點韌性的話建議大家再在麵粉里放一點食鹽能讓肉三鮮麵皮不容易破,然後我們包好這個餡料就可以了。

『柒』 三鮮水餃的介紹

三鮮水餃,餃皮硬顫粗岩香爽滑,肉餡鮮嫩,蔬菜凳激味美,別有滋味。製作簡單,只需麵粉,上漿蝦仁,上漿雞肉粒,蝦子,韭菜,鹽,紹酒,花椒,香麻茄御油,熟清油 ,等食材,稍作加工,便可成就一道豐美的佳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