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做產品與做品牌,究竟誰重要
我們知道產品是生產出來的,而品牌是塑造出來的。生產是需要生產成本的,而塑造也需要塑造成本。現在,大部分中國內企業眼睛盯著的是最後的定價行為,沒有考慮產品可以產生慾望,慾望可以產生價值這部分的利潤來源。也就是說,做廣告的所有費用,有些企業是攤銷在營銷費用里的,但有些卻完全是攤銷在產品成本里。如果單一地把廣告費攤銷在產品成本中,很多消費者就會認為,這個產品天天做廣告,它現在的價格一定有水分,一定是把廣告費加在了上面,我就不買這個產品。其實,一個產品的品牌好,它一定會投入更多的資金去完善其品質,去保護和服務好其消費者。所以,消費者應該更放心,他們買的並不僅僅是產品本身,還買了產品以外的服務、慾望價值等東西,所以消費者多掏錢是有道理的。但現在很多消費者並不這么想,這都是企業自己造成的。
比如,一個企業生產的產品定位的就是普通的中國老百姓,那麼它所有的產品都定位在這個層面,但是它又要提升自己的品牌,想往高端走,這就是一個非常矛盾的現象。我們知道空調企業奧克斯公司曾經通過媒體發布過一個「價格白皮書」。這個「價格白皮書」公布的是什麼?公布的是產品的成本。它一公布產品成本,這下好了,他一下子把所有做了多年品牌的企業又重新拉回了品牌起跑線。比如說有些空調企業的產品價值是1000塊錢,然後通過幾年的品牌塑造,品牌價值已經值500塊錢,那就賣1500元,品牌價值還在做。奧克斯突然公布說其實這產品就值800塊錢,然後我賣1000塊錢,你看他賣1500塊錢,肯定是賺消費者的黑錢。奧克斯公布「價格白皮書」是打擊別人了,達到了打擊競爭對手的目的,但這也同時把它的品牌空間給打沒了,因為他公布「價格白皮書」的時候實際上只是告訴消費者空調的產品成本是多少,並沒有告訴消費者這個產品還有品牌成本。
消費者怕企業騙他的情感錢,但他消費的時候實際上就需要情感價值。比如說你去旅遊觀光,你不就是用肉眼到處看了一下嗎?可還不是照樣要掏錢?這其實是虛的利益,消費者購買的是心靈感受。跟消費者說這個,消費者能理解,可是說品牌他就不理解了。其實道理是一樣的。你買的品牌價值,也是心靈感受,也是虛的利益,為什麼你只能接受旅遊觀光,不能接受這個呢? 所以,我們說奧克斯打出來了那麼一個「價格白皮書」,其實是放棄了他的品牌價值。奧克斯是不是真的要放棄它的品牌價值呢?不是,它也想要它的品牌價值,只是在策略上失誤了。放棄之後再想做品牌,只能靠量、靠價格,這樣一來,品牌定位只能是低端群體,是靠價格而不是情感價值引導消費,啟發的是利益需求,而不是慾望需求。這樣做是永遠產生不了慾望需求的。雖然這也可以叫品牌,但那隻是低端品牌,只能在低端人群里產生需求。
對於奧克斯來說,它現在遇到的困難是,雖然銷售量有所增加但他的品牌價值會下降。當最後你只剩產品價值、產品成本的時候,你就成了一個加工企業,而不是一個正規的製造企業。所以說中國營銷界和中國企業的品牌誤區會毀了自我品牌發展的前程。
在對品牌的理解中,有一種觀點認為,品牌是為企業帶來好處或創造效益的方式或手段之一,而像管理、營銷、人力資源、技術創新等,都是可能為企業帶來效益的方面。那麼,這里就有一個現實的問題:難道我一定要做品牌嗎?我只要在其他方面做得更好也照樣能發展得不錯。
其實,這是兩個方面的事。
比如說一個概念和一個賣點的改變,都可以帶來產品銷量的提升,這只是說出賣這個產品的本身,從這一個點上可以帶來提升和效益。你的管理和其他的營銷方式好,也可以帶來這個提升和效益,但品牌是另外一個產品。因為品牌也是可以販賣的,它和產品加在一起才可以產生更大的利益空間。在你做產品的過程中,你的品牌就自然升值。而我們說做品牌就是說在做產品的過程中不要放棄本來應該得到的價值。
比如說,你的企業做了10年,你的產品開始時賣10塊,10年後的時候你可以賣100塊,你多賣的90塊就是後期增加的品牌價值。但是,你說我就賣產品,我不做品牌,那你這10年就荒廢了,本來可以得來的價值被你自己浪費掉了。有些企業說,我不賣品牌,我就賣產品。當然也可以,你的競爭對手巴不得你這樣做呢,如果你沒有品牌而它有品牌,幾年以後它想打壓你那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所以,只做產品不做品牌屬於追求短期效益,是掠奪性的,就像海盜一樣,准備干一票就走人的那種。
其實,如果短期你也沒有掠奪太多,那還不如做長期,也就是說要做品牌。如果你長期做了十年,而品牌卻一分不值,那對你來說就太慘了。
你只要決定長期做,並且運作得合理又能積累出一個品牌價值來,為什麼不去做呢?還有一種就是品牌賣相的考慮,有品牌的比沒有品牌的賣得多,也就是說產品的原來價值並沒有增加,而品牌價值卻增加了很多,這就是品牌的賣相價值。 國內大多數企業對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的區別都不是太了解,以至於產生了很大的誤區。
其實,做產品的企業賣產品就行了,做好了產品品牌,企業品牌也就差不多樹立起來了。
有些企業本身就是產品,也就是說消費者認同我的企業就會認同企業的產品,像有些飯店、學校,它本身就是一個品牌,賣的就是企業,而企業就是產品,反之亦然。比如說,我們來推廣煙廠就不如推廣煙本身要好,煙有名了,煙廠就有名了。當然,現在的香煙產品不準做廣告,但情感總是可以做的吧!
目前,有些產品和品牌是聯系在一起的,有些是不聯系的;有的是多品牌戰略的,還有的是多產品戰略的,那就需要詳細分類了。其實,這些都不屬於塑造品牌的策略和方法的范疇,而屬於品牌管理的范疇。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家企業如果不能獨立地把企業當成產品來販賣,那還不如塑造產品品牌。像美國一些企業沒有什麼企業文化,他們推的主要是產品文化,用產品來帶動企業,比如可口可樂。但是,中國有些企業卻一直是在推廣企業文化。這樣的話,我們才形成了既搞企業文化又在市場上做產品文化的現象。並且,現在又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有很多企業只做企業文化,只樹立企業品牌,遠遠忽視了產品在市場上的情感認同。這就比較麻煩了。
應該說,做企業品牌與產品品牌的區別非常大。一般來講,企業做品牌時要麼做忠誠度,要麼做價值,這一般會分得很清楚。但也有一些產品既要做價值,又要做忠誠度的。
現在國內企業界有一種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很多企業把服務型企業的品牌塑造特性當成一個普遍的原則,在做品牌的時候就只做企業品牌,還把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混為一談,結果造成企業只會做企業品牌而不善於做產品品牌的後果。
企業品牌有一個識別標准,我們一般用「LOGO」去識別(就是企業的標志)。是什麼企業,就用什麼來表示,因為最後消費者消費的時候是以看到企業的標志而產生情感認同的;產品品牌的認同則不同,它是以消費者看到產品包裝而產生需求可能的。
我們的企業現在都知道要做企業品牌,但卻不知道應該怎麼做產品品牌。如果消費者是認同你的產品去購買的,這時你就不必刻意去做企業品牌,而應該去做產品品牌。消費者只有購買了產品,並認同了你的產品品牌,才會認同你的企業品牌。如果你的產品品牌不被認同,消費者對企業也就沒有情感,你再怎麼做企業品牌也都沒用。